《智能工厂》第二百四十一章一纸报告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
    第二百四十一章一纸报告
    其实对南联有着关注心思的势力,又岂止**党一个?全国各地军阀,都对这个能在孙逸仙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南方联合政府,感到好奇。
    当初大元帅府虽说背倚苏俄,可实际上却是内忧外患。两次东征,已然将民心士气消耗光了,就连孙逸仙自己,也是带着无尽的遗憾,死于异乡病榻。而姜瑞元兵锋鼎盛,锐意北伐,不敢在广州停留。
    这里固然有着李济深等党内粤系派别的排挤,但来自南联的强大威胁,也当是其中一个因素。最让人惊奇的是,南联治下的民众,生活相当优越,不过这件事情,自是被各地军阀封锁了消息,或者是如**党一般,控制媒体喉舌,做诋毁性的宣传。
    而底层的民众,却又如何能辨别真假呢?
    不过国内的军阀势力大佬们,最在意的还并不是南联到底多么富有,而在于他们能够自产军火的数量。要明白,对于军事组织而言,自行生产武器装备和弹药供给,非常关键。目前能够真正做到这件事的,全中国只有两个。
    南联和奉军
    至于晋系阎老西,**党姜瑞元,大多都勉勉强强。至于盘踞在两湖的李济深和红门残余,工业生产能力仍旧只是停留在手工劳动的层次,机械化生产则毫无根基可言。
    奉军的工业体系,大多依赖日本人的资助,可以说是“中日合资”。而张氏父子对这些产业能有多少控制权,还值得商榷。让人在意的,反倒是不声不响的南联。
    从不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也不派人参与在北京召开的国会,但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却是谁都能看到的。虽然一级商业区以及军事管制区的防范严密,难以渗透,可这其他的地方,就足够让人大吃一惊。
    其繁华富庶的程度,几乎可以媲美上海,而且在秩序管理上,犹有过之广州和佛山一带,本就有着经济底蕴,海贸便利。如今政通人和,秩序平稳,商贸往来更是频繁,开始有着盛世的气象。
    就这一点,便将国内许多空口白言的政客与军阀势力,比了下去。
    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工商业的向外延伸拓展,当然是无法避过列强的目光。不过目前南联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英国,而且诸列强之中,也以英国人对南联最为熟悉。一些军工产业的发展,大致上英国人也是知晓的。
    其实对于南联增强自身军力的行为,当前的英国政府是保持着默许和纵容的态度。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海洋帝国,南联大肆发展陆军的表现,最先威胁的就是苏俄,这个资本主义国度共同的敌人。
    而且南联官方一向对英法表现出了善意,不会把收回列强在华权益挂在嘴边,至少现在还没有。
    “首相大人,我这里有重要的情况要向您汇报,是关于帝国在远东的利益。”手里拿着一纸报告书,乔治?安德鲁的脸上,神情带着焦虑与凝重。
    而站在他面前的这位上了年级的政客,正是斯坦利?鲍德温,藉由自由党在选举中迅速落败,出身保守党的他,凭借着党内的压倒性优势,取得了下议院的大多数席位,而成功登上了首相的宝座。
    高挺的鼻子,加上浓密而短促的眉毛,斯坦利?鲍德温的面容看起来相当和睦。安德鲁却是政府的文官出身,在处理外交上有着独到的经验,一直以来都很受斯坦利?鲍德温所信任。
    见自己的下属这一副模样,鲍德温却也不恼,调侃着:“放轻松些,年轻人,慢慢说。”两人站在僻静处的楼道内,鲍德温刚刚主持完议会提案,现在正是准备离开的时候。不过见到安德鲁的神色,也只好停下来听听对方的话语。
    “敬爱的首相大人,对于扩大贸易往来的提案,我觉得您应该改变主意。请看,这是我派人从南联收集来的情报,证明了那里有为数不少的德国科学家。根据一些卷宗的记载,这些人大多从事军工领域,我有理由相信,这些中国人正在和德国人开展军事合作。”
    将手中的报告书递给了面带疑惑的鲍德温,安德鲁继续详解着目前的情况。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与德国人的合作终究是曝光了一部分。
    鲍德温面无表情地翻看着报告书,里面甚至还有着关于坦克方面的照片资料,这种新式武器,居然也被中国人掌握了
    “安德鲁,你做得很好,这件事情我会处理的。”看过了报告书,鲍德温先是褒扬了安德鲁一番,便将稿件放入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之中。不过却也不曾表态,仅仅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无关痛痒的?
    “首相大人中德两国开展军事研究合作,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一个威胁,您不能如此纵容”眼见这情况,安德鲁也知晓了鲍德温根本就没听进去,便再次疾声高呼:“那里的军工厂,已经几乎达到了欧洲一流的水准无论是对远东局势,还是欧洲本土,都将士难以忽视的巨大隐患”
    “你闭嘴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隐患”安德鲁的不依不饶,终是激起了鲍德温的怒火,作为首相大人,还没有几个人敢在他面前大呼小叫。
    “南联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往那里销售出去的货物,你知道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吗?不扩大贸易额度,我明天就要卷铺盖滚当鲍德温愤怒的盯着安德鲁,几乎就是指着他的鼻尖骂?
    在他第二次任首期间,国内发生了1926年英国全国大罢工,期间鲍德温设法维持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表明除非工会放弃罢工,否则坚决拒绝进行任何谈判。虽然他的政府未有因此垮台,但罢工仍然对全国构成了沉重的破坏。
    经济危机的冲击,已然开始,过剩的产品堆积如山,濒临破产的企业数不胜数。如今南联的经济崛起,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富裕的产品市场。积压和滞销的货物,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出售的地方。
    安德鲁的话,鲍德温也当然明白,可压制德国人,本就是法国人的意思,英国一直奉行着平衡欧洲事务的政策。如今德法失衡,英国对此早就有所不满,只要德国不大规模发展海军,就不会触碰到自己的底线。
    而且还不仅如此,自鲍德温上任后不久,便委托了韦尔勋爵担任一个委员会的主席,以“评估全国电力供应的问题”。韦尔勋爵在1925年5月14日发表了委员会报告,报告建议英国应设立一个中央电力委员会,属于政府独占性质,而委员会之经费将由英国政府和地方电力企业共同承担。
    鲍德温接纳了韦尔勋爵的建议,并在1926年年尾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如今,正在与天宇集团合作开发相应的电力设备。这个时候闹翻,简直是自寻死路哪怕德国人明天就发动战争,鲍德温也必须确保和南联的友好关系
    带着遗憾与不甘,安德鲁不得不在鲍德温的呵斥中离开了国会大楼。仰望头顶那昏暗的云层,带着严冬的冷意,在呼啸的风声中收紧了身上的外套。
    “终有一日,英国会为你们的贪婪,而付出代价”喃喃细语,很快便被人流车潮的噪声所淹没,徒自叹息。
    看着安德鲁离去的身影,鲍德温也陷入了沉思,但时局如此,并非他一个人就能扭转。其实对于安德鲁的意见,他完全赞同,可问题是,英国现在能做什么?经济封锁,损失的只会是自己
    美国商人早就在一旁虎视眈眈,要不是凭借着现在良好的合作关系,那里的市场可就没有英国人什么事了。而派出军舰?别开玩笑了,议会绝对不会同意巨额的军费支出,财阀绝不会愿意报销
    坐在首相的位置上,鲍德温有着更多的顾虑,也有着太多的利益关系需要思量。日不落帝国当年雄霸天下的豪气,如今已是衰颓。虽然还坐在王座之上,但疲惫的气息,早已尽露。
    许多事情,即便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同样的麻烦,也在日本上演着。随着南联愈来愈多的战舰下水,虽说吨位很小,各舰的主炮口径更是笑话,可战舰毕竟是战舰。日本海军已经感受到了从南海那里隐隐传来的挑战,那个曾在甲午被踩于脚下的败者,如今又开始重新站了起来。
    与英国高举和平主义的绥靖政策大行其道不同,日本一直都处于军人政治的状态,整个大和民族,时刻都在进行着全民武装备战。日本的军备状态,也几乎是满负荷运转状态,经济的全面军事化倾斜,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东京,在五百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渔镇,当时叫作江户。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将在这里构筑了江户城。此后,这里便成了日本关东地区的商业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德川幕府,来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这里,江户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自从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天皇便由京都迁居至此,改江户为东京,这里成为日本国的首都。作为日本全国的政治中心,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都集中在这里。
    被人们称为“官厅街”的“霞关”一带聚集着国会议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务省、通产省、文部省等内阁所属政府机关。过去的江户城,现在已成为天皇居住的宫城。
    一处园林式宅院之中,亭台楼阁,精致雅趣,假山奇石,错落有致,颇得自然的妙趣。虽是寒冬腊月,可依旧不显凋敝,带着冷冽的芳香,别有一番妙趣。
    时下年已六十四岁的田中义一,贵为政府首相,手中大权在握。但是他的面容上,却不见欣喜,反而是布满了忧虑。日本这艘军事化的“战舰”,已经被军部影响得太深了,就连他自己,也是出身军界。
    要不是为了加入“政友会”,意图为军队在政治上争取更多的权益,他可是有望成为元帅的人。
    1925年5月,被人普遍认为会成为元帅的田中义一突然退出现役,准备去政界混。去政界混的意思并不是仅仅想当总理,就田中义一当时的地位,这个总理迟早是他的。
    他的目的,主要还是想当政党党魁。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政党议会制了,他要牺牲自己的元帅称号来为军人换取更大的空间。就这样1925年田中退出现役,去立宪政友接替高桥是清就任第五任总裁。
    而这个“立宪政友会”可不是什么小帮会,那是伊藤博文“亲手缔造”的政党。作为日本政界文官集团中的泰山北斗,政友会在政治和经济两大领域上的影响力,绝对不容低估。
    接手了内阁的工作,成为首相,田中义一也了解到了以往自己曾经忽略过的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