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二百三十六章空军支队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
    第二百三十六章空军支队
    在上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长,钟泱便完成了两件主要的任务:一份公事,一份私事。公事就是帮助吴福宁他们完成地宫上海分部的建设工作,机器的铺设以及人员的安排。虽然并没有在那里开启一处亚空间的入口,可也给予了不少性能强大的远程通讯器材。
    以及一些高科技的谍报设备,更是定下了以后物资供给的几种渠道,作为情报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至于私事,那就是钟泱向张府正式提亲,而张啸雷也答应了他与张茵茵的婚事。完婚的日子就定于明年开春,到时候将于南沙举行盛大的婚礼。而钟泱所奉上的聘礼,也十分丰厚,那是位于平果的铝工业份额。
    一家大型的铝业公司,其足以让张家数代无忧。有了这个基业,张家的产业也可以开始慢慢向南联的治下转移。江浙一带,并不安全,而且**党在经营地方经济上,实在算不上合格。
    姜瑞元和孙逸仙的差别,无非是在横征暴敛的程度上有所差异,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现在的广西,局面也仅仅是维持在表面的平静下。李宗仁继莫荣新之后,成为新桂系的第一人,入主广西已有两载。雄兵三万,武备精良,粮草丰盈,正是英豪大有作为的时候。作为将军,其人无疑是优秀的,懂得军人的本分。
    现在虽然还未曾通电全国,声明自己与南联的关系,可即便是瞎子,也看出了他和南方联合政府的亲密关系。基本上,就是一家人。
    而与原本历史有所不同的是,沈鸿英的部队存活了下来。失去了新桂系的李宗仁这个大将,以及数万能打硬仗的新桂系部队,**党并没有能够剿灭沈鸿英所部。
    1924年沈鸿英和陆荣廷一场大战,决定了谁是桂北的霸主。陆荣廷雄风不再,一战而自锁桂林、二战而退守全州。一败再败,不得不通电下野,经湖南、武汉而去上海,安度余生。一声戎马,而今威名尽丧,真可谓是天意弄人,诸事无常。
    而这三年来,沈鸿英的日子也不好过。新桂系势力根基稳固,兵精粮足,不断压缩着自己的生存空间,让人苦不堪言。可沈鸿英对此毫无办法,面对着绝对的实力差距,任何计策都是枉然。
    自己虽然也积蓄了五万大军,可对比于李宗仁的部队,那简直就是民团的末流两地相距不远,而李宗仁也并不对沈部严密封锁,一些普通的消息沈鸿英还是能够受到的。
    他自己的部队,顶多也就算得上对方那些维持治安的二线防守部队,而且在粮饷和伙食上,还比不得人家。这几年下来,自己队伍里就有不少人跳槽到对面去了,这种事就算想挡都挡不住。
    要不是心中对于自己的权势还有着奢望,就连沈鸿英自个儿,都有点想改换门庭了。李宗仁也不是没派过人来劝降,只是实在舍不得多年辛辛苦苦挣下的这番家业。面对着大权在握,这种生杀予夺的快意,总是有些难以割舍。
    就在这一天天的纠结与不舍中,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
    与沈鸿英的郁闷不同,这几年来,李宗仁可谓是壮志得酬,意气风发。虽然对于权势也有着渴望和贪婪,但作为军人,李宗仁更盼望去驰骋疆场,建立功勋。南联所为他提供的一切,都让他十分满意。
    即使是这种资助,有着相当苛刻的要求。可看看沈鸿英的下场,李宗仁就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没有跟着孙逸仙这个天煞孤星混,才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凡是被孙逸仙追随过或者看重过的人,貌似都没有好下场。
    如今的两广,关系可谓紧密。现在部队里面的主要年轻士官队伍,几乎都出身南沙军校。军校里面的教官,也以两广的人为主,其中莫荣新更是第一任校长,有着很高的名望。
    只不过他年事已高,如今已无法主持事务,故而新桂系的领头人,当属李宗仁为首。而粤系,则是李少杰。不过对于部队而言,军法最高,而且南联的军队,也是一支现代化的军事武装,并非服从于某个人,而是遵从着整个组织的宗旨与信条。
    大本营指挥部,对整个南联的军事队伍,拥有着最高的指挥权限。兵为将用,而非兵为将有。
    一大早,送走黄绍广后,李宗仁也是按耐不住,一心盼望着能早些见到划归给第二军的飞机。他如今已是南军第二军的最高指挥官,对于任何能够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新式武器,当然都无比关注。
    得知属于自己的空军编制已经下来了,他立刻就急不可耐地带着黄绍竑、李石愚及一众卫士,纵马奔往刚建好的空军支队基地所在。其实在当初见到王立文所部配属的机械化师之时,他就对这些新的武器装备大感兴趣。
    随着几只主力部队开始配属飞机,甚至现在已经建立起了独立的空军编制,李宗仁就对那些可以在蓝天中翱翔和作战的战争机器,着迷了起来。
    空军总队的基地就设在南宁北郊一带,因为这里是广西山区边缘难得的一处地势平坦之地,附近的地形相对开阔和缓些。原本李宗仁是想要把基地设在离县城稍远一些,可是经跟随队伍进一同来到南宁的德国教官们走遍全境,最后发现最适合做空军基地的地点就是这北郊附近。
    机场不仅仅需要一块宽阔的平地,它还需要周围的地势要尽可能的低。如果机场附近有较高的山峰,因为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角度的原因,难度和危险性都会大幅度增加。
    建机场要在平地,可是山区的平地本就不多,只要是平坦一些的土地,都是农田。在征用土地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最后还是在人事上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并且于经济上给与了丰厚的补偿,这才拿下了这里。
    虽然同后世的超大型大机场无法相比,可是这个空军总队唯一的一个机场,不仅能容纳轰炸机联队的五十多架飞机,剩下那一百五十多架飞机也要暂时储存在这里。
    而且空军支队的油料仓库、飞机维修厂、航校,以及守备部队的驻地、空军总队的机关、司令部都要暂时设在这里,所以占地也是极大。
    与另一处位于吴圩作为军民两用的大型飞机场不同,这里是完全的封闭式空军基地。除了停放着第二军的空军支队,在未来还要负担起整个广西空军总指挥部的重任。
    这个机场长有一千多米,宽也有八百多米。它东面背靠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孤立的小山,南面紧挨着一条河流,机场的跑道与拒马河平行的伸向西面,北面和西面都用木桩和绳索拉出了隔离带。
    在隔离带后面,每隔三十米设立一个哨位,六十米设一个哨所,一百二十米设一个五米来高的哨楼,上面都架起了机枪。东面的山上已经在山顶建起了环形工事,四面都建有不少明堡暗碉。
    整个机场的警戒可谓十分森严,更有着密集的防空火炮和雷达站,能够提前十分钟探查来犯的战机。这就是占尽了先机,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空军队伍能够偷袭这里。
    机场的内部,靠山处更是挖掘好了十几个巨大的山洞。每个洞口前都用沙包堆起了足有两米多高的挡墙,上面也都架起了机枪以及空地两用高射炮。
    而在山洞前面那一百多米外的空地上,沿着河边耸立着十几座六米多高的席棚,搭好了几十座军用帐篷。每座席棚前面都有持枪的战士在执勤,这些席棚应该就是临时机库。机场的建设还没全部完成,目前仅仅是弄好了一部分而已。
    远远地观察后,李宗仁满意地点点头。他之所以选择李石愚担任空军支队的司令官,就是因为他办事很稳妥周详,而且还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忠诚可靠。
    不仅仅是南联,对于全世界来说,空军目前仍旧是一个年轻的兵种。虽然苏俄军方已于今年使用运输机在中亚细亚地区空投部队,一举歼灭了巴土马赤匪徒等叛乱分子,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伞兵的空降作战。
    可空军的发展依旧还很稚嫩,而飞行员的培养,则可以说是比飞机的研制更为重要的事情。飞机可以很快就生产出来,可飞行员的培养,不比陆军。
    空军可是高技术军种,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那需要不断而缓慢的积累经验,慢慢的由量变逐渐到质变。如果急于求成,势必事倍而功半。就是日后有了更加先进的飞机,因为飞行员的原因,也难以发挥出先进战机的性能。
    这支年轻的空军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稳地走下去,只有这样,十来年后才能成为一支令日寇胆寒的一支长空利剑。
    虽然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装备,更谈不上培养空军的经验,可李宗仁作为军事素养极高的大将之才,自然也有着相当的见识。在南沙军校里的学习和深造,也不是白费,许多先进的空海地立体作战理念,也开拓了他的战术战略思维。
    机场的入口处在北面跑道的中部位置,在入口处,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哨楼,大门的两侧围着哨楼堆起环形的沙包阵地,这里驻守着足有一个排的兵力。所有进出机场的人员都必须持有特别的通行证件,否则将被驱离,无人可以例外。
    执勤的排长认得李石愚,可是职责在身,哨兵仍旧坚持必须先行查阅所有人的通行证件,这才宣布放行。见此,李宗仁也不气恼,和李石愚一起跟着那个排长走进机场。几辆吉普车,都由司机开到指定的车库里面,这是为了防止有违禁品。
    李宗仁等人沿着机场的跑道走向东面的那些席棚。说是跑道,其实就是在平整后的土地上再垫上厚厚的一层黄土再反复夯实,这样的跑道平时起降飞机还可以,可是下雨呢?李宗仁可是见过,吴圩机场那里的跑道可都是水泥的。
    李宗仁使劲用脚猛跺跑道,感觉跑道很结实,甚至看不出他的马靴跺过的踏痕,可是不管这跑道如何结实,估计也很难完全经受得住飞机降落产生的巨大冲力而毫无损坏。但想要弄成水泥跑道,估计还要登上一段时间,工程的开展需要大量准备,而南联目前的财政也很吃紧。
    得到报告的驻地负责人在李宗仁他们快要来到简易式机库时,便从中间的席棚匆匆地跑了出来迎接。而李宗仁也在给这位军官回礼后问道:“飞机都在库房里?”
    军官面容凝肃,语气铿锵,带着军人风骨:“不是,只有七十二架需要装配使用的飞机在库房内,其余运到的的飞机都暂时存放在山洞里。按照总部的命令,轰炸机联队配备的六十四架飞机已经安装好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