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二百二十五章反舰导弹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五章反舰导弹
    第一道警戒线只是东南军工生产厂的厂区警卫,周飞火和翟柱峰绕过一栋又一栋厂房,又走了大约十来分钟,才面临了第二道岗哨,这才是东南精密电子研究所的入口。
    翟柱峰从身上又掏出了一份介绍信,递了进去——前一封介绍信只能保证周飞火可以进入厂区,但不能作为进入研究所的通信证,而且,他必须在翟柱峰的贴身陪同下,按照规定路线,直接通往研究所,不得在厂区内逗留
    即使是军工厂的正式职工,也有各自划定的工作区域,穿着有明确识别标记的工作服,在同编码的厂区内工作,不允许串岗。这里属于军工单位,涉及到军事技术的保密性问题,绝不允许马虎和大意。
    规矩森严,无论是何等的权贵后台,也不可以在这里乱来。
    在执勤战士的示意下,周飞火很合作的将背包交给了哨兵,翟柱峰赶紧亲自捧着装满芯片背包,作为一个新领域内的技术开拓者,他如今对于集成电路的喜爱,是别人难以理解的
    两人一起静静的走着,终于进入门旁一栋类似堡垒一样厚重的的房间内。
    这里可不是什么炮楼碉堡,而是电子仪器检验室。
    目的是提前消弭隐患,保证研究所不会被假扮来宾的敌特破坏。要知道,对于南联这样一个新兴的地方势力,许多恶狼都环伺在侧,打算瞅准机会就来一探究竟这里,实在是有着太多不能被列强所知的秘密。
    因此在防范上,都有着严格和苛刻的制度。
    不管谁进入研究所,都必须接受这道检查,身为主要负责人的翟柱峰所带进来的人也不能例外,主要是检验来宾所携带的电子产品,是否会发出向外联系的电子讯号,是否有隐藏的开关、在预设程序控制下定时开机的暗门,是否存在定位系统,并排除隐藏爆炸物等各种危险因素。
    当然,这种讯号检验并非针对列强,而是一种体制。列强国家现在的技术实力,应该还没到达需要使用这种防范模式的程度。可小心一些总没有错,钟泱可不认为人类的科技历史,会和历史书里写得一样。
    更何况,许多时候,还要避免一些体系内的叛徒。
    整个检验室墙壁都是进行过特殊处理,异常坚固厚实。如果敌特提前引爆炸弹,也会限制在厚达两米的钢筋混凝水泥房间内,不对研究所造成重大破坏。
    两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等着他们,先将书包小心放进一口铝合金小提箱内,交给一个工作人员,然后,再由另一名工作人员手持探测仪,对他进行全身扫描。
    全部完成之后,翟柱峰先跟着工作人员进入了电子电器检测室,留下了周飞火一个人。
    周飞火却无所谓,正好开始慢慢审视起周围的环境来,反正他不是研究所工作人员,肯定不能进入电子电器检测室,翟柱峰又是这批芯片的直接负责人,怎样检测他最有发言权。
    所以他在工作人员对他全身扫描后,仍然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入口的硬木长椅上,端着茶杯,傻傻地望着检测室大门。
    像他这种级别的外来人员,就是通过了所有测试,也只能再往前一步,进入三百米外的一栋乳黄色来宾接待楼。
    以后我再也不来这里了,下次交易,让易远自己来取
    周飞火端着热气腾腾的茶杯,望着白烟抱怨着。
    繁琐的保护措施,让他的情绪感到非常压抑,哨兵时而扫过的警示眼神,也让他觉得浑身不舒服。即便是以前在出售军火和面见军阀大佬的时候,别人也都是客客气气的,哪像现在,冷冰冰的眼神,让人心情压抑。
    “幸好我没有答应特招入伍,要是真的参与他们什么机密讨论,那我下半生都要在这种时刻接受检查、路上掉个钱包,都有保全人员立刻帮我捡起送还的生活中度过,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在地宫内的工作,虽然阴暗并且见不得光,但却有着较高的自由度。
    这已经不是地宫和研究所的第一次合作了,但双方都还不能完全信任对方,就连基本的交易的模式,地宫的也有专门外围事务组织派出专员和研究所行政主管进行讨论。
    毕竟作为一个灰色的地下组织,地宫并不适合太多的和外界直接接触。只不过智能工厂又需要一个可以信得过的武力机构,去执行一些交易活动。没错,就是交易,因为这个研究所可不是钟泱自己的产业。
    芯片的出现,意味着在军事上实施精确打击成为可能。以前需要数万吨弹药才能达成的战略战术目的,或许对于南联而言,只需要数枚或者数十枚导弹就能完成。这就是技术的意义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消耗,让战争对自身经济的损害降到最低
    而南联,也将在这样的技术**之中,从一个新兴的地方势力,演化变成了和西方科技集团分庭抗礼的一方霸主,牢牢地扎住了华夏文明的篱笆,以其和美英科技同样先进,但更为廉价的科技产品,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甚至是他们的大本营,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技术标准争霸战。
    未来,将因为南联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而变得更加波澜壮阔。大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只不过这一次,中国不再是看客。
    先不提周飞火这里的事情,亚空间内部,智能工厂的西北端,耸立着一座刚刚完成兴建工作的大型工厂。而厂区内部,在一个个自动化的机械装置正在有条不紊的运作着,新产品仿佛流水一般被输送到装配中心。
    比起落后的4004芯片,在这里的微电子生产更为先进。不单只有16位8088处理器这种内含2.9万个晶体管,运行频率为5MHz、8MHz和的新式芯片产品。
    更推出微处理器这种更为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个16位处理器,可运行为此前一代产品所编写的所有软件。处理器使用了个晶体管,运行频率为6MHz、8MHz、10MH性能指标全面超越前两代的产品属性。
    芯片,也称之为IC,泛指所有的电子元器件,是在硅板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模块。它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覆盖了军工、民用的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
    这样一种主宰未来的关键性力量,钟泱又岂能不将其掌握在手中?除了在技术上领先现实世界一代以外,之所以将产品的后续研发和天宇集团分开,就是为了探索更广阔的发展前?
    钟泱需要一个世俗的利益代理人,更想看一看,在那些没有智能工厂帮助下的研究人才们,将会在微电子领域上取得怎样的成就。
    而就在这个芯片研发制作中心,洁净的环境最为让人动容。无尘化处理是整个芯片加工最为花钱的地方,也只有在亚空间内部,钟泱能够轻易实现这种手段。而翟柱峰他们是所在的研究所,就没那么幸运了。
    每天都要花费许多人力无力去实现无尘化的加工环境,微电子元件的生产,在这方面有着苛刻的需求。因为芯片制作完整过程包括芯片设计、晶片制作、封装制作、成本测试等几个环节,其中晶片片制作过程尤为的复杂,而且需要极度洁净的生产环境。
    宽敞明亮得工厂内部,到处是穿着防尘服的工作人员,当然还有这数量更多的“学士”和“普工”。人类技术人员,一般只负责例行的检验,以及生产程序上的细节调整,而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芯片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所要求的标准也有不少。首先就是芯片设计,根据设计的需求,生成的“图样”。然后才是按照标准图样进行生产,以满足使用群体的需求。
    作为原材料,芯片的生产需要晶圆。其成分是硅,这些硅皆由石英沙所精练出来,晶圆便是硅元素加以纯化,以求无限接近不含杂质的纯硅。接着才是将些纯硅制成硅晶棒,做为制造集成电路的石英半导体的材料,将其切片就是芯片制作具体需要的晶圆。
    而晶圆越薄,成产的成本越低,但对工艺就要求的越高。目前也只在智能工厂内,实现了这个技术指标,而外部承办商例如天宇集团,就仍旧还在试验阶段。这也是翟柱峰如此心急的主要原因。
    而在机械臂的控制下,将由高能射线流来对晶棒进行切割,从而获得了合格的晶圆产品。并且喷涂涂膜,让晶圆获得抵抗氧化以及耐温能力,其材料为光阻的一种。
    完成了以上步骤之后,便是晶圆的光刻显影和蚀刻工艺。该过程使用了对紫外光敏感的化学物质,即遇紫外光则变软。通过控制遮光物的位置可以得到芯片的外形,在硅晶片涂上光致抗蚀剂,使得其遇紫外光就会溶解。
    这是可以用上第一份遮光物,使得紫外光直射的部分被溶解,这溶解部分接着可用溶剂将其冲走。这样剩下的部分就与遮光物的形状一样了,而这效果正是我们所要的。这样就得到制取芯片所需要的二氧化硅层。
    在这之后,便需要搀加杂质,将晶圆的属性改造成符合我们需求的性质。主要的手段是将晶圆中植入离子,生成相应的P、N类半导体。具体工艺是是从硅片上暴露的区域开始,放入化学离子混合液中。
    而这一工艺将改变搀杂区的导电方式,使每个晶体管可以通、断、或携带数据。简单的芯片可以只用一层,但复杂的芯片通常有很多层,这时候将这一流程不断的重复,不同层可通过开启窗口联接起来。
    更为复杂的芯片可能需要多个二氧化硅层,这时候通过重复光刻以及上面流程来实现,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不过相关的技术还在研发之中,仍旧未能获得成品技术。
    经过上面的几道工艺之后,晶圆上就形成了一个个格状的晶粒。通过针测的方式对每个晶粒进行电气特性检测。一般每个芯片的拥有的晶粒数量是庞大的,组织一次针测试模式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这要求了在生产的时候尽量是同等芯片规格构造的型号的大批量的生产。
    数量越大相对成本就会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主流芯片器件造价低的一个因素。
    基本上,芯片就已经完成制作,接下来就是产品封祝“普工”将制造完成晶圆固定,绑定引脚,按照需求去制作成各种不同的封装形式,同种芯片内核可以有不同的封装形式?
    经过上述工艺流程以后,芯片制作就已经全部完成了,这一步骤是将芯片进行测试、剔除不良品,以及包?
    莹白色的无影灯光系统,让整个生产车间一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