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百九十九章农业基石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如今成绩最为显着的,就要属农信社,这个以农业人口的私人信用标准为依据而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的民间商业组织,正在渐渐进入众人的眼中。
    三区联合政府,已经在治下取消了农业税,这一点,受到了所有地主和农民的欢迎。毕竟在以前,即使是地主家庭,也必须向政府缴纳农业耍就算能够偷税漏税,也还是要拿钱去打点,如今免除了这项支出,让他们怎能不欢喜?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派出小吏去征收农业税,这种行为所导致的弊政和苛捐,历朝历代都没能杜绝。多少官吏在里面上下其手,禁之不绝,基本上政府只能拿到十分之一,却要背上所有的骂名。
    在农业社会里,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可如今的钟泱,早就在三大地区里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工商业所带来的利润和财富,远超农业的总产值,所以才有了免去农业税的基础。而且种子和化肥,以及农用机械的价格也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不会学习某朝那样,不收税,却在“费用”上大做文章。
    如今的农机站基本都是私营性质,也都和农信社展开了加盟合作,如果被人检查出卖假种子或者虚高生产资料的价格,不单只要被农信社取消加盟资格,还要被工商管理部门科找麻烦。
    即使是卖假种子,也要面临着巨额的罚款和一年以下的牢狱之灾。
    其实当初的农业合作社模式,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农业经济发展互助组织,只可惜被脑残组织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给破坏掉了。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组织,也只有红门能够做出来这种事。
    在这里,农信社虽说是官方承认的经济组织,但本质上它仍是民间的公司企业,并不具备行政职能部门的属性,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为官方的身份而形成对农业人口的压制。经济本身应该是以利诱导,岂能以权胁迫?
    农信社是因为能为农民和地主带来利益,所以才会被他们支持,一个自由而管理宽松的组织。想来则来,想走则走,并没有丝毫的政治强迫手段在里面。虽然现阶段农信社也有着训练民兵的功能,可那些并非农信社自己的权力。
    本质上来说,更像是一个帮民兵大队在农民阶层招收队员的中介公司,本身并不是一个军事化组织。包括与之合作的武力,也多来源于玄铁保安公司,两者并非合并,而是一种签约合作的模式。
    钟泱之前就和陈泽说过,农信社这个公司,定位为商业化组织,这一点不能丝毫改动。避免了农信社成为另外一种红门模式。但基本的武力保障也是必须的,这就要靠玄铁保安公司来负责,经济和军事,在基层组织里必须严格分开。
    在南沙、顺德和番禺这三大地区,如今的农业发展已经是走上了正轨。化肥的研究、生产都是由青竹化工在负责;化肥的推广与销售,则是农信社在具体进行。而在具体的农业种植模式中,不仅仅是以工业的方式解决农作物对化肥的需求。
    各种土制化肥的生产技术,也被农信社公开进行推广,甚至已经开始传播到东莞和佛山一带。用工业方式加工出来的化学肥料,对土地的肥力损害比较严重,这一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反而土制化肥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顾虑,毕竟是天然的有机物制品。
    自制土化肥原料广泛,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其肥效不亚于化肥。而在这方面,第五研究所就出过不少的成果,在农信社介绍的几种高效土化肥自制方法里,以下几种被大多数农业工作者所选用。
    土氨水:鲜牛粪50公斤,黄豆粉50克,熟石膏粉5公斤,密封在25℃以下放置3天,对3倍水施用,肥效高于氨水。
    土硫酸铵:人尿50公斤,熟石膏5公斤,水25公斤,混合搅匀,封闭10天后施用,肥效相当于硫酸铵。
    土复合肥:先将过磷酸钙粉碎过筛,再按100公斤过磷酸钙对120-150公斤的人尿搅拌均匀后,堆成圆锥形,用3厘米的稀泥封盖严密,堆放7天,便可使用,肥效理想。注意不要在低处堆沤,以防浸水;这种土复合肥作底肥、追肥、种肥皆可,作底肥可分厩肥、土杂肥混施;作种肥时不要与种子接触,防止影响发芽;作追肥时可沟施或坎施,离作物根部厘米,以防烧苗,施后覆土要严。
    土硝酸二氢钾:过磷酸钙与热水按2∶5的比例,搅拌均匀静置48小时,过滤备用;草木灰与热水按6∶15的比例搅拌均匀静置10分钟左右,过滤后再将这两种过滤的溶液混合即成含磷酸二氢钾的粗制液,其效果同磷酸二氢钾一样。
    土氮氨磷复合肥:用动物骨骼加工成骨粉,是一种重要的迟效农肥,一般作底肥,有生骨粉和熟骨粉之分,生骨粉是骨头经简单蒸煮,除去部分脂肪后粉碎而成的粉末,其中含氮2-6,含五氧化二磷15-28,是一种高效氮磷复合肥;蒸骨粉(又称脱脂骨粉)是经过溶剂提取脂肪后的骨头,再经高温蒸煮后粉碎而成,其中含氮1.5-5.含五氧化二磷16-25,其肥效也较高。
    以上的这些土制化肥,已经能满足最基本的农作物生长所需,再加上第六研究所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式高产种子,整个地区早就能够生产出供应三百万人所需的农业植物产出,这还没算上海产品和畜牧业的产出。
    而大批的农民加入了农信社,也都不再像以前那样为生计发愁,经济情况也在逐渐好转。政府除了杜绝恶性的土地兼并之位,并未对地主阶层进行打击,甚至还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在一开始的时期,因为地主阶层的广泛不合作态度,经济上的打击确是必要。但到了现在,还不服气的地主已经都消失了,钟泱和陈泽也不再对他们进行压制,而是选择开始安抚。在农业的发展道路上,地主比农民更有前景,这一点不用多说。
    因循守旧的地主?如果有实实在在的利益,谁会去因循守旧呢?目前来说,佃户的地位也开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地主对于这个职业阶层,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能够予取予夺。
    以农业的经济模式来说,三大区内主要有小农模式、农场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专业经营模式、合作社模式。佃户比起以前,有了更多的选择,为了能够雇到工人,地主也必须给予合理的利益。否则的话,有田无人,那也是白费。
    小农模式也就是家庭经营模式,小本经营,老板伙记都是一家人。在这里,小农家庭主要经营小品种产品,地域分布多是靠近各镇区的居民区内。多以蔬菜和瓜果为主,这些人以前都是有着土地的富农阶级,无法剥削佃户,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
    在一开始的时候,农信社最先与这一群人展开合作,而到了现在,这些家庭也基本上达到了比较殷实的生活标准。
    农场需要较多的资本,经营规模比较大,用地都在几百亩以上,从事农产品的生产。这基本就是地主的农业发展模式,因为只有他们手里,才有着大量的土地,并且也有着雇佣佃户经营田产的经验和财力。对于技术革新也更为关心,算得上是当地农业的主流基石。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这类公司的特点就是有销售渠道。这类公司也有三种,一种是纯销售公司,顶多搞一点包装;一种是加工加销售,把农产品加工后再销售;还有一种是有自己的农业生产基地,但产量满足不了加工和销售的需要。这类公司都与农户签订了购销合同,为农户解决了销售问题。
    开发出来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有主的,而钟泱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地主阶级中,也不是铁板一块,总有一些开明的地主愿意合作。天宇集团本身就有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子公司,稳定的订单正好满足了这些人利益诉求。
    从美国采购回来的大量粮食,也击垮了地主的底气,表明了天宇集团并非一定要采购他们的东西。这一连串的举动之后,就是妥协和谈判,加上武力的强大和内政的日益稳定,几乎所有的地主阶层,都选择了加入农业改革的步骤之中。
    不合作的人,可没有免收农业税的政策优惠,土地的重新丈量,也让他们感到莫大压力。这里面有多少不合法的田产,恐怕连当事人也说不清楚吧。要不是为了体系内的稳定,钟泱早就建议针对来历不明的土地田产,用市价来强制赎买了。
    虽然这在以后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但如今还并不太合适,至少在两广统一之前不宜进行。
    至于专业经营模式,就是农业生产专业化,种田的主要负责种植计划,享受经营成果承担经营风险,而耕种、收割、治病等由专门的服务业来完成。例如,种粮大户的耕种、收割,都是请农信社内部的农机专业小组来,就是专业经营的雏形。
    农业社合作社,就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的农民集体生产组织,农信社目前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以上的这些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全都因地制宜,以农民自愿为主,如果违背了因地制宜和农民自愿,那么就和公社一样成了压制农业发展的坏模式。
    正因为在农业上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南军才有着参与国内争霸的底气,而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也天然的因为贪婪而渴望更多的人口,更广阔的市场,更进一步的社会地位。**党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体系内的愤怒积攒到了一个即将爆发的边缘。
    当初的军事行动因为滇桂联军的摇摆不定,以及体系内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搁置了原定计划。可如今却已然不同,大量的公司和企业成长起来,国外的市场开拓却只能偷偷摸摸,治下的人口也只有区区两百万不到,无法满足这些大鳄的市场展望。
    统一两广的情绪,正在商界蔓延,而军队以及民间,也因为此前的苦难而产生了大量的怨恨。联合政府可以压制一时,但却也不得不顾及民心民意,驱逐**党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了。
    在这样的关口,钟泱也只能从柳州现赶回来,桂省的考察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就是更加正式的官方考察团前往那里实地论证。只要证明那里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不怕这些资本家不疯狂。即使是陈泽本人,心中对于经济和政治两大利益,都已经有了难以遏止的野心。
    这种情绪,也正是钟泱一直在煽动的。古文会需要更好的成长,就必须在下面培养一大批这样的经济实体。不单只是国内,南洋、北美、澳大利亚,这些都是古文会打算插手的地方。
    为了隐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