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九十三章塘尾营[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都想到了。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更换枪管。”看到气氛有些压抑。曹振海却不以为意,他选择了用实际效果来打消众人的疑虑,以此来证明武器研发部的实力。
    只见他托起机枪,扳动枪身下方地一根杠杆,然后是向下倾斜着枪身。枪管便自动脱离跳出枪身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触碰枪管,便可以轻松地完成整个步骤。拆卸完枪管后曹振海拿起放在身旁地备用枪管,简简单单地往上一卡,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便完成了。
    看到能如此快方便的更换枪管,几位军事主官再次露出了贪婪的神色!如此利器,身为军官的他们谁人不喜?
    “生产度怎么样?”王立文头脑依旧保持着冷静,问出来的问题也很关键。毕竟在这个时代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单只是武器性能,还有产能!
    “之前的产能并不理想,主要是零件生产比较复杂,因为零件都是采用机械削切和手工加工,因此产量上不去。只不过到了现在,冲压机和冲压技术已经初步成熟,通用机枪的产能提高,完全可以大规模量产。不过目前我们还不打算批量生产这种武器。每个月也就是18挺这样的生产度。”
    “生产度慢了点,能不能加快一点。”
    “可以,但会长说没有必要。”
    “没有必要?”几个军事主官都有些吃惊,这么强力的武器装备,王立文他们自然是希望越多越好。
    “对,会长说这是从实际需要上进行考虑的,这种机枪的高射和高效的压制性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这么高的射会导致其耗弹量远远大于别的机枪,使用260发一条的弹链还好,但如果使用75发的弹鼓,三四次齐射就会射光子弹,这样对子弹的消耗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队伍短时间内并不会大规模扩建,大量的通用机枪完全没有意义。”
    “恩,没错,即使只是现在的活力配给状态,我们对后勤的依赖性也增加了不少。我来给大家浅析一下,以前一个机枪班15个人只能装备两挺马克沁式重机枪,每挺机枪平均配弹3000发,如果是配备这种机枪,一个主射手,一个弹药手兼副射手,再配一个弹药手,弹药手每人备三个弹链780发子弹,主射手备两个弹鼓,这样只有1810发的备弹量,这点弹药还不够两分钟打的。”
    虽然王立文只是粗浅的计算了一下,但在座的人哪个不是职业军人,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很明白。巨额的弹药消耗,不是谁都可以承受得起的。
    “那还是按心的火力排的编制来配备把,剩余的火力班战士每人携带三条弹链再配手枪或者是散弹枪对机枪手进行近距离的掩护保护,同时也可以弥补现在近距离火力上的不足。”有了新武器,王立文也对整个营做了一个新的编制方案。
    “那我们的三个营属火力排呢?他们的兵力编制可是比较多的。全部当弹药手?”李少杰就是这三个排的直属长官,对于武器的使用情况自然要关心一下。
    “我们目前的弹药供给还没跟上来,同时这种枪因为射太高耗弹量大,需要射手很好的把握射击的次数,还要很好把握齐射和点射得切换,这样对射手的射击技术要求较高,即使是玄铁保安公司出身的队员,也必须要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胜任。”王立文是在提醒李少杰,武器并不是越强越好,对于不熟悉的武器进行大量列装,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还有一点,那就是因为射太高,不能象以前那**克沁式机枪做大面积长时间的扫射,这样如果是遇到大范围的区域性的持续冲锋,在没有更多机枪的配置下,还是需要马克沁式重机枪来维持火力的持续性。”
    曹振海是通用机枪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对于通用机枪性能的具体性能参数了若指掌,这样一条一条地分析出自己的看法,旁边的几名军事主官听了之后不住地点头。并没有因为对方的技术员身份而产生轻视的想法。
    “那好,就先按营长说的来配备,过段时间就要有军事行动了,行动目标大家也都清楚了,回去仔细商量一下,先把需要优先配备这种机枪的班排报上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