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第336章黑云隐隐现

奋斗在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何明远又让掌柜老汉上了两壶酒,与崔耕边饮边谈。
    酒虽糙,但跟对的人一起喝,喝着喝着,也就成了醇香沁鼻的美酒了!
    今天来此,两人聊得还是明年双方的一些合作。毕竟年关将至,尽早安排来年之事,方能在开春雪化之前做好筹备。尤其是崔耕委托何明远出关前往突厥走私战马这种事,如果不尽早安排,等着来年再做安排就晚了。
    约莫商讨了有大半个时辰,言谈甚欢之下,才稍稍结束了此次密会。
    崔耕眼看时候不早,这才相约改日再会,起身告辞。
    他起身之际,何明远也起身向柜台方向冲掌柜的招招手,喊道:“来,算账。”
    掌柜钻出柜台,乐呵呵地跑到近前,报道:“承惠,三十六文大钱!”
    “倒是便宜的很呐!”
    何明远从袖兜里掏出钱袋子,数足了钱数放到掌柜手中,笑道:“你这水煮鸡蛋,味儿还挺正,价钱也实惠。看来定州崔长史用蚯蚓喂小鸡的法子,真是造福一方,惠及百姓呐。”
    在崔耕面前说出这番话来,显然何明远小小拍了崔耕一记马屁。
    谁知掌柜老汉收起钱来,嗤笑一声,道:“造福一方,惠及百姓?贵客可想错了,现如今骂崔长史的人,恐怕比感激崔长史的人要多得多哩。”
    “……”何明远的脸有点黑了,妈的,这老汉这么聊天,还怎么聊下去?
    “哦?掌柜的,你这话怎么说?”崔耕却来了兴趣。
    掌柜道:“鸡蛋卖得这么贱,老百姓长此以往,自然习以为常,自然也就没谁会整天挂念着崔长史的好了!但也恰恰正是因为鸡蛋越卖越贱,那些平日里以养鸡卖蛋为生的人可就倒了霉哟,自然少不得天天在家里偷偷骂娘哩。”
    何明远一见崔耕面有些不对,赶紧打岔道:“掌柜的,你这话就危言耸听了?你莫将流言蜚语当成真事儿来听才是!”
    掌柜将二人慢慢送出店门,冲小店的另外一个方向伸手一指,道:“两位贵客若不信,就顺着这条道往左拐,不远处便是我们东亭庄陈七郎家!对,就是替博陵崔氏在我们东亭庄售卖鸡蛋的陈七郎,他家现在可热闹着呢,”
    听他这么一说,崔耕更感兴趣了,拉着何明远朝着陈七郎的方向走去。
    到了陈七郎家。
    果然,有一群乡民打扮的人,背着竹篓子,将他家这小小的黄泥院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这些背着竹篓子的乡民,便是附近村落过来东亭庄,往陈七郎家送鸡蛋的。
    如今陈七郎这儿,已经成了东亭庄这十里八乡一带,鸡蛋统一收购包销的聚点了。
    崔耕与何明远人未进院,便清楚地听着里头正吵吵嚷嚷着。
    “诸位,我再报一遍今天收购价钱,大家都听清楚了啊!”
    陈七郎家的一名伙计哑着嗓子,报出了一串数目:“今日收购价,鸡蛋二十文一斤,鸭蛋二十四文一斤,咸鸡蛋二十五文一斤,咸鸭蛋三十文一斤。”
    这个价格一报出来,院里那些各村各寨前来送鸡蛋的农户可就炸了锅。
    “什么玩意?今日鸡蛋收购价才二十文一斤?十月里的时候,不还是三十文么?”有个背了一个大竹篓的乡民,忿忿不满地叫道。
    陈七郎家的伙计懒洋洋道:“您也说是十月里的事儿了,这都几月来?马上就年关了呀!再说了,甭说三十文,九月里的时候还卖过三十五文一斤呢。这行情市价,自然随时都会变的嘛!”伙计懒洋洋地答道。
    “那怎么变,也不能一个月变一个价儿啊?这价钱也太贱了!”又有一名年纪颇大的老者,不满地喊道。
    “大爷,您还别嫌便宜!指不定下个月的鸡蛋,比这个价儿还要贱些呢!”
    伙计俯下身来,从自家的筐子里抄起一枚鸡蛋,举得高高供众人看见,然后又道:“你们自己瞅瞅,人家安平县的鸡蛋不但个儿大还油水足,他们都统统作价二十文一斤卖给我们陈东家。再看看你们筐子的鸡蛋,个头儿小不说,品相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就这样的鸡蛋,你们凭啥要卖的比人家贵?咱得讲道理不是?”
    又有几名乡民看着伙计手中的鸡蛋,眼神微微黯淡了下来,不甘心地嘟囔道:“安平鸡蛋的确是个头大油水足,我们也知道,但你今天给的这个收购价钱委实太低了,如果这个价钱卖了你,我们可就赔死了哟!”
    伙计可能是有些不耐烦了,语气颇为刚硬地说道:“嫌低你们就自个儿捂在家里呗,还不怕告诉你们,昨儿个我们掌柜的说了,等到了明年,我们家就只收安平县的鸡蛋。人家那鸡蛋那叫一个油水足,个头大,价钱实惠还量大,在东亭庄一带好卖的不得了!”
    “你不收?他陈七郎不收,我便自己背着筐子到街上叫卖去!”有个年轻的乡民来了脾气。
    伙计也懒得和他争辩,只是笑了笑。
    你自己到街上卖?
    我们家的鸡蛋都是安平县来的,价钱比你的鸡蛋便宜,个头比你的鸡蛋要大,品相要比你的鸡蛋要强,东亭庄一带,哪个傻子会买你的鸡蛋?
    那个年轻的乡民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的话站不住脚,赶忙又改口道:“实在不行,我不在你们东亭庄卖了!我再走十五里山路,我到黄家集卖去。”
    “诶,黄家集你就别去了,去了也是白跑一趟。黄家集那边的鸡蛋,跟东亭庄也是一个价,我就是从黄家集那边过来的。”背篓卖鸡蛋的乡民中,有一人一脸沮丧地摇头说道。
    “什么?连黄家集也是二十文一斤?我的天!”
    一时间,陈家黄泥院里的乡民们面面相觑,他们已然明白,自己此刻已经没有了讲价的本钱。
    这时,有过来卖蛋的妇女开始哀求道:“这位小哥啊,你就行行好,今天二十五文一斤收我们的鸡蛋,成不?我这家里还等着拿这卖蛋的钱,给娃他爹抓两副药回去呢!”
    “对,对,小哥你就抬抬手,帮俺们个忙呗。”
    “诸位叔伯大爷,婶子老奶,这个忙我真帮不了啊。”伙计听着众人的哀求,心里也是一软,摇头道:“你们要知道,我们店囤你们的鸡蛋是二十文一斤,卖出去也才二十四文一斤,挣得差价实在是有限,而且还要担着囤货的风险。再者说了,这店也不是我的,我就是一个张罗事儿的伙计,价钱都是我们陈东家定的,我就是想帮忙,也没那个能耐啊。”
    ……
    甭管乡民们好说歹说,陈七郎家的小伙计就是咬死了价儿,二十文一斤鸡蛋的价格,雷打不动。
    一时间,乡民们又开始吵嚷起来。
    也怪不得他们吵闹不休啊,现在市面上的粮价是噌噌往上涨,他们的鸡每天都要喂食,说实话,即便三十文一斤鸡蛋,也才混个不赔不赚。
    现在二十文一斤的价格,别说挣点小钱贴补家用了,就连粮食料子钱了都挣不回来,还要往里贴。
    眼瞅着要过年了,大多数人更是指着用这些鸡蛋换了钱买年货呢。现在可怎么办?
    不消一会儿,吵嚷的人群渐渐骚动起来。
    “静一静,诸位老少爷们,静一静!”
    就在这时,前来卖蛋的乡民中,有个三十来岁的矮胖子展开双臂,高呼道:“依我看啊,咱们也别难为伙计了,他也做不了主!”
    “你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去找陈七郎?”有乡民问道。
    矮胖子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摇头道:“找陈七郎?拉倒!那孙子就是个把钱串在肋条骨上的主儿,找他更没鸟用。”
    “那咱们可该咋办?真的二十文把鸡蛋卖了,这个年可没法过了。”
    矮胖子冷笑一声,道:“过年?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告诉你,不把罪魁祸首解决了,不光是今年过不好,明年,后年,都过不好!”
    “啥?罪魁祸首?谁是罪魁祸首?”
    矮胖子道:“自然是定州长史崔耕崔二郎!听说就是他在安平那边捣鼓出劳什子的养鸡法,让安平那边源源不断地出蛋,把市价给弄贱了!不找他找谁?”
    定州长史崔大人?
    这年头的老百姓,可是畏官畏如虎,一听胖子说要找定州长史的闹事,顿时齐齐往后退了一步,面面相觑,噤若寒蝉。
    矮胖子往四下里看,见没人响应自己,又鼓动道:“怎么?大家伙都怕了?大家不用怕,你们以为要找崔耕麻烦的,就是我们东亭庄这些养鸡户?那可远远不止。这次受他迫害的,可单单是咱们这些人,还有黄家集,李家岗,还有定州辖下诸县其他的农户呢。这整个定州境内的养鸡农户少说也有大几千人?法不责众,到时候几千人一起去闹,让他补偿我们的损失,看他如何说?大家真的不用怕,莫要忘了,朝廷自有法度,法不责众!”
    一听“法不责众”四个字,显然,不少乡民农户已经有些意动。
    矮胖子见状,越发淡定自如了,随后又加了一把火,高声喊道:“另外,告诉大伙一个好消息。我三表弟的二舅就在刺史衙门里当差。我可是听他说了,刺史衙门里也是有青天官老爷的,而且青天官老爷对崔耕身为朝廷命官,却与民争利的行径大为不满,到时候定州境内几千上万的农户去找崔耕索偿,府衙里的青天官老爷岂能坐视不理?”
    说到这儿,胖子振臂一呼,喊道:“诸位,须知这世上有崔耕这等与民争利的贪官,便有为民请命的好官呐!我们不怕!”
    “对,我们不怕!”
    “是的,这世上贪官哪里斗得过青天官老爷!”
    “我们要伸冤!”
    “我们要索偿!”
    “我们要过个好年啊!”
    一时间群情激奋,场面甚是壮观啊!
    在矮胖子振臂高呼下,乡民们纷纷窃窃私语,商量此事之法。
    最后,有人高声问矮胖子道:“老兄,此事具体该怎么办?”
    矮胖子道:“咱们就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那天,一起去安平县寻那崔二郎,让他给我们一个说法,给我们一份补偿!”
    有人问道:“崔耕身为定州长史,不是应该在定州府衙内吗?怎么跑安平去作甚?”
    “我知道他在定州,但他养鸡的地方是在安平!”矮胖子阴恻恻地笑道,“若崔耕那天要是不在安平,咱们就把他的什么蚯蚓田,什么养鸡大场统统都给他砸了烧了毁了,一绝永患!”
    “好,就这么干!”
    “腊月二十三,俺一定去!”
    “算俺一个!”
    “还有我……”
    渐渐的,应和的人越来越多,场面也是越来越壮观!
    就混在院子门口的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