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第331章鸡鸡复鸡鸡(两章合一)

奋斗在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这卧虎山下来从良的一千山贼,根本就没什么见识,什么战斗力啊,纪律性啊,都是极差的。
    这帮怂匪一眼正前方大队骑兵围拢过来,顿时惊叫声声,乱作一团。
    宋根海和封常清等人足足收拢了好一阵,才消停下来。
    “姓范的,你觉得这帮小蟊贼也能造反?”
    崔耕指着身后这帮衣衫褴褛的山贼,冲范光烈嗤笑道:“你是白痴弱智呢,还是弱智白痴呢?”
    范光烈冷笑道:“是不是谋反,你说了不算,朝廷律法才说了算!想当初大唐勋国公张亮,虽无反迹,却因有养子五百人,被太宗皇帝判了谋反之罪,抄家灭族。我大周承袭唐制,说你谋反,不冤枉?”
    “少你娘的跟我这儿摆弄这些文字游戏。”崔耕看着范光烈这张阴损的面容,就没什么好感,径直骂道,“私蓄义子,以恩义相结,那当然是图谋不轨。但这些人并非本官的义子,而是一些被饥民而已。本官导其向善,有何不可?”
    如果崔耕三言两语间就能败下阵来,范光烈也就当不得“内斗内行”的称号,更当不得孙彦高的幕僚军师了。
    他稍一沉吟,便阴阳怪气道:“哦!原来他们是饥民啊,崔长史赈济饥民,悲天悯人,下官佩服!不过,嘿嘿……擅赈饥民,收买人心,这不是图谋不轨是什么?”
    说到这儿,他冲身后不远处的定州司马李夏叫道:“李司马,劳烦你调遣些军士过来,将这些饥民看押起来做人证,我倒要看看,崔长史准备如何对朝廷解释!”
    擅赈饥民,这个罪名可不轻!
    在封建社会,不是你想做善事就做善事的。道理很简单,你活人无数,登高一呼,万众响应。接下来,是不是该准备扯旗造反了?
    来俊臣就有个小弟叫王弘义。这人起家发迹跟来俊臣一样,靠得就是揭发别人造反。有一日,他看见坊间有一个老头给自己做功德,免费请和尚和乡邻们吃饭,俗称“邑斋”。
    结果,王弘义就揭发他借行善之名,行笼络人心,图谋不轨之事。最后,诬蔑得手,揭发有功做了官。而那个行善做邑斋的老头,则被抄家灭族。
    这是在本朝有迹可循,有例可搬的。
    如果严格追究起来,崔耕这件事儿的性质,可比那个老头儿重多了。
    而且范光烈知道,崔耕的死敌来俊臣现在为洛阳令,正等着抓崔耕的小辫子呢!
    他只要把这个案子捅上去……肯定能坐实,到时候崔耕必无幸理!
    想到得意处,范光烈脸上已经尽泛笑意,“崔长史啊,当初你在黄城村可是威风的不行,受了范某人无数的响头,今天我就要让你连本带利的还回来。哈哈!哈……”
    崔耕却是平淡至极地看了他一眼,“范光烈,你有病?”
    说着,崔耕不慌不忙地从马鞍上的布包之中,拿出来一个黄布包裹。
    然后将包裹打开,里面是一沓厚厚的文契,说道:“范光烈,你睁开你对死鱼眼看看,这是什么?”
    “这,这是什么?”范光烈也很意外崔耕的淡定。
    崔耕一使眼,封常清催马上前,接过一张文契,高声念道:“立卖字人何五丰,男,三十二岁,定州鼓城人。因家贫难以自立,愿自卖自身于崔耕为奴,身价钱二十贯。卖身以一年为限,一年以后奴婢可以用原价赎身。……”
    很显然,这是一张卖身契。
    大唐武周年间的社会划分,大概就是士农工商奴,这个奴,指的就是奴婢。
    待封常清念完了,崔耕才道:“范光烈,听清楚了没有?这些人都是自卖自身给本官为奴婢的,有何不可?”
    “什么?卖身契?这些都是你的奴婢?”
    范光烈心里这个气啊,“崔长史,你这是糊弄谁呢?”
    他听完卖身契的条款之后,顿觉有一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
    崔二郎居然以二十贯钱的高价买这些蟊贼为奴婢,而且还不是终身契!以一年为限,一年以后奴婢竟然可以用原价赎身。
    好,这两条,他还能接受,毕竟可以解释成崔耕心地善良,不忍苛奴婢。
    但卖身契的后面的几条算怎么回事?每天只需要工作五个时辰,每旬休息一天,每个月薪金一贯,禄米四石!
    范光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哪里是奴婢的待遇?这根本就是参照着大周九品官的待遇来的!
    这尼玛是买奴婢吗?简直是买官家老爷啊!
    就这么个招揽法,别说那些山贼了,只要崔耕放出风去,他相信定州九成五以上的百姓都得卖身为奴!
    范光烈越觉得崔耕这是在拿自己开涮,道:“崔长史,你这份文契是准备骗傻子的吗?如此优厚的条件,怎么可能仅仅是招揽奴婢?”
    “姓范的,能不能不要这么少见多怪的。”崔耕云淡风轻地道,“本官愿意优待奴婢,怎么着了?本官家里钱多,愿意这么糟践,你是羡慕嫉妒啊,还是恨啊?瞧把你酸的。都说格局有多大,仕途就有多远,难怪啊,你半只脚都踏进棺材里的老东西,到现在才混了个七品的录事参军!”
    范光烈被羞辱的体无完肤,已然气得浑身发抖,抬手怒指崔耕道:“崔二郎,你莫要欺人太甚!”
    封常清见状大喝一声,“姓范的,我家大人乃从五品定州长史,你这小小七品录事参军若再敢用手指指点点,口出无状,哼,某家先剁了你的狗爪!”
    “姓范的,我家大人就欺你太甚了,又如何?他几品,你又几品?不过你也挺悲哀啊!你看看俺宋根海,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不过而立之年,便混成了七品宣义郎,”宋根海骑在马上扬着马鞭讥讽道,“再看看你这棺材瓤子,书读得再多有鸟用?啧啧,果然跟对人很重要啊!”
    “你……”范光烈怒极反笑,“你们……”
    “好了好了,常清、根海,你们过分了啊!”
    这时崔耕也知道适可而止,故意插话佯骂道,“范参军好歹是定州的录事参军,是孙刺史的得力心腹!你们打狗也要看主人嘛!再不济,也要照拂孙刺史的面子!”
    “你……你……崔二郎,你敢骂我是狗?”范光烈这些年当真是没受过这么糟践!
    崔耕讶异地哦了一声,掩嘴改口道:“不好意思,说太快没把话收住,范参军不是狗!”
    “咳咳……”范光烈再次被呛得说不出话来了。
    崔耕这时发现敲打的火候也差不多了,便又温声笑道:“好了,范参军不要在意啦,他们都是粗人,不懂文绉绉的。”
    范光烈心里那叫一个气啊,妈的,崔二郎,好像你比他俩羞辱老夫得还要多啊,他俩是粗人,你是什么?
    只听崔耕又道:“其实招揽这些人为奴婢,本官开的条件的确是优厚了些。但这些人能帮本官赚的银子,却比这些条件多得多哩。既如此,又何必在乎那点小钱呢?你知道的,崔家的木兰春酒日进斗金,不差那点小钱啦!”
    他坐于马上挥臂言谈之间,浑身都透着浓浓的暴发户气息。
    “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还能赚钱?”范光烈被气的已经说话都中气不足了,哼哼唧唧道:“你到底想让他们干什么?不会是继续打家劫舍?”
    崔耕一本正经地道:“那当然不是。具体要干什么,范参军一看遍知,请随本官来。”
    “去哪?”范光烈问道。
    “当然是黄城村。”崔耕说道。
    范光烈又道:“哼,你是想转移我的注意力,想把谋反的事儿抛诸脑后?”
    崔耕一听,翻了翻白眼,“范光烈,咱要斗的话,能不能来点技术含量?我都将他们收为奴婢了,你觉得再扣我谋反的帽子,还能好使吗?”
    封常清龇牙一笑,催促道:“好了,老狗,你坑不到我家大人的,这把你又输了!行了,下次想要陷害我家大人的时候,多用点脑子!”
    宋根海亦是得意大骂一声:“赶紧快些进黄城村,老东西,下回再敢陷害我家大人,我羞辱的你连祖坟都进不去!”
    范光烈险些气得昏阙过去!
    ……
    ……
    黄城村中,崔耕带着一千多山贼来村的消息,博陵崔氏早已知晓,早早都做了准备。
    这些从良的山贼一进村,就有四十名身着青衫的中年人迎过来,把他们分二十队,安排洗漱饮食以及住处,一切都有条不紊。
    至于范光烈和孙彦高以及李夏,则被引入崔挹的宅子内奉茶。
    略微寒暄了几句之后,范光烈实在忍不住了,道:“崔长史,你到底想让本参军看什么?”
    崔耕没有理会这老狗,而是冲着崔挹眨了眨眼睛,道:“老族长,小子交代的那件事儿,一切还算顺利?”
    一提起这件事儿,崔挹顿时乐得嘴都合不拢了,道:“顺利,非常顺利!二郎,你真不愧人称点金圣手啊,居然连此事都深谙熟稔!”
    孙彦高和范光烈等人见这一老一少打着哑谜,简直是听得得云里雾里,问道:“你们到底说什么啊?”
    崔耕道:“想知道啊?不嫌脏乱的话,本官现在就可以带几位去看。”
    孙彦高欲要一探究竟,便道:“为国不惜自身,又怕什么脏乱?本官现在就去!”
    “好,孙刺史请!”
    在崔耕引领之下,人们来到一个小院内。刚一打开院门,顿时一阵“唧唧唧”的声音传来,嘈杂无比。
    放眼望去,更不得了,但见院内放了数十只竹篓,每个竹篓中都有数十只小鸡,拢共加起来,至少逾千只!
    这年头鸡鸭都是百姓散养,范光烈看得都有些眼晕,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小鸡崽儿?这都是你买的?”
    崔耕道:“定州这地界儿,本官就是想买,也没地方卖啊,当然是我命人孵的。”
    “孵的?”孙、范几人诧异至极。
    尤其是范光烈,他对家畜养殖方面多少比孙彦高要懂得多。他明白,孵小鸡这种事儿,不是说主人想孵就孵的,得人家母鸡有那个意愿。你就是威胁母鸡,它也听不懂啊,这种事情只能顺其自然,强迫不来。
    一下子孵出这么多小鸡,那博陵崔氏得有多少母鸡啊?
    更令他奇怪的是,博陵崔氏养这么多母鸡或者小鸡干啥?这和崔耕收拢那些山贼,又有何关系?
    崔耕看出他们几人的疑惑,悄悄揭开了谜题的一角,道:“实不相瞒,这些小鸡并不是母鸡孵化,而完全是靠人工。所以,只要有足够的鸡蛋,本官是想孵多杀小鸡出来,就有多少。”
    “还有这事儿?”范光烈更懵了。
    崔耕这个人工孵化小鸡崽儿的法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