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第328章起行谒壁龙

奋斗在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听吉顼慢慢讲来陈年旧事,崔耕听出来了,这个柴行节可不简单。
    此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轻功卓绝,人送外号“壁龙”。
    有一次,李二陛下为试柴行节的本领,让他去取赵国公长孙无忌的马鞍,并且事先告诉了长孙无忌。
    结果,当天晚上,重重守备之中,众目睽睽之下,柴行进如同飞鸟一般闯入房内,取了马鞍就走,众人追之不及。
    李二陛下得知结果后,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自己手下竟有如此能人,忧的是这能人也太能了?守备森严的长孙府,他竟能如入无人之境?那万一有一天……
    于是乎,他又给柴行节出了一道难题去偷丹阳公主的绣花枕头。
    这日三更天,柴行节飞入室内,往熟睡的公主脸上撒了一点香粉。公主感觉脸上有异,便在酣睡中微微抬头,他便趁着这个功夫,用另外一只枕头,替换了这一只。
    直到天亮,公主都毫无所觉。
    李二陛下见了柴行节呈上来的这个枕头,果然就是丹阳公主最喜爱的绣花枕头。
    这一刻,李二陛下只剩下忧了既然能取枕头,就能取公主的脑袋。能取公主的脑袋,那朕的脑袋……
    他越想越害怕,又对柴行节进行了第三场测试,看他能不能登上城墙。
    结果不出所料,柴行节穿上特制的吉莫靴,连手都没用就攀上了城墙。
    李二陛下见他又得手了,真的坐不住了,连再测试的心思都没有了。
    当日,他便迫不及待地下旨,封柴行节为幽州刺史,立即启程不得延误。
    本来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不过长孙无忌还是不够放心,跟李二陛下建议,像柴行节这种人啊,一旦某天起了反心,恐怕禁卫森严的皇宫大内也来如自如啊。像他这种不可控的因素,陛下最好是毒死他,以绝后患最为稳妥。
    李二陛下想了想,觉得长孙无忌分析的有道理,他可是杀哥哥宰弟弟登上皇位的,最忌惮的就是不可控的因素存在。于是也就同意了长孙无忌的提议。
    但柴行节也不是吃素的,最终识破了毒酒,也明白了李二陛下和长孙无忌要取自己性命,随即在幽州刺史任上屁股还没坐热,就挂印而去了。
    十几天后,长孙无忌在睡梦之际,有个大盗从房梁上下来,恶狠狠地骂道:“别动,动弹一下就杀死你!”
    紧接着,大盗从长孙无忌的枕套中,取走了一样珍宝,名曰七宝带。
    此宝乃是李世民亲赐,珍贵异常。
    不用问,这就是柴行节给这对君臣的一个警告。
    李二陛下听闻此事之后,赶紧命人找柴行节谈判。
    最后,双方握手言和。
    柴行节不再为官,但无论他犯下什么案子,官府都不得抓捕。作为交换,柴行节不得与朝廷作对,不得贻害地方官府,不得擅杀三品以上的贪赃枉法官员。至于三品以下的狗官贪官嘛,你就当替朝廷除害了!
    从那以后,柴行节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壁龙令所至之处,无有不遵,闯下了偌大的名头。
    ……
    崔耕听后就觉得尼玛这是在听武侠小说啊,顿时有些不以为然,道:“你这都是野史传言?人力有时而穷,本官就不信了,那柴行节真有那么大的本事?还飞檐走壁,还轻松了得,你咋不说他能上了天呢?”
    “别不信啊!”吉顼道:“就算崔长史没听过壁龙的名号,韩寿偷香的典故总听说过?”
    崔耕还需要回想一下这个典故,但旁边的王助却是博闻强记的能人啊,当即就在现场将这个典故的原文念了出来,“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寿劲捷过人,逾垣而至……而其门严峻,不知所由得入……遂以女妻寿。”
    “韩寿偷香”讲述的是,韩寿仗着武艺高强,偷入丞相府,在重重守卫之下,与丞相的女儿私通的故事。这个典故出自《《晋书》卷四十《贾充列传》,完全称不上稗官野史。
    吉顼拿这个典故是想告诉崔耕,既然史上都有韩寿这等高人,那大唐出一个柴行节又有什么奇怪的?
    崔耕想了一下,又质疑道:“太宗皇帝都龙驭宾天几十年了,这柴行节即便不死,也得是百岁老人了?他就算真有那般本事,这么大岁数了,也完全没啥威胁了啊。”
    吉顼解释道:“柴行节虽然死了,但他的子孙后代还在。远的不说,就说二十年前,高宗皇帝曾经因为壁龙后人蔑视朝廷,派洛阳有司将其捉拿归案。”
    “结果呢?”
    “结果乐子可大了。当时关中乏食,高宗皇帝带着文武百官东幸洛阳就食。结果,被饥民团团包围,进不得退不得。最后,还是壁龙令后人出面安抚百姓,高宗皇帝才以摆脱可饥民。”
    由此足见,壁龙令在民间的威望也堪称可畏可怖了。
    见崔耕依旧将信将疑,王助也说道:“崔长史,吉顼刚才所言的高宗年间的旧事,本官倒是知之甚详。此事在《国史》上记载的清清楚楚,不过上面没有写柴行节后人的名号,而是以大盗代称。”
    所谓《国史》,就是记载当代的历史的史书,由太史局三月一修订,并不禁人查看。王助知道此事并不奇怪。
    这下,崔耕才对“壁龙”的势力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说道:“如此说来,这十万两金子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不光是金子的事儿。”吉顼满脸苦涩,道:“壁龙令已经有十几年没现世了,谁知道现在的壁龙令主人是个什么脾气秉性?万一他嫉恶如仇……”
    接下来的话他没说,但大家也明白。这年头不讲究一人做事一人当,而讲究的是“父子相承”“父债子偿”。
    吉哲干的坏事儿太多了,万一壁龙主人迁怒到吉顼甚至崔丽儿的身上可怎么办?
    崔耕一时也没了主意,道:“救人要紧,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当然是救人要紧,不过在下的意思是……”
    吉顼忽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央求道:“救我夫人之事,唯有拜托崔长史了。”
    崔耕:“……”
    宋根海却忍不住了,不爽叫道:“像话吗?姓吉的,你自己的老婆自己不想办法,却全推到了我家大人的身上,这算怎么回事儿?”
    “在下此番也是无奈之举,崔长史莫要误会!”
    吉顼无奈地解释道:“一来,我们吉家的名声太差,我去了,恐怕非但救不得丽儿,还得把自己搭进去。二来,家父的案子,时间甚紧,在下实在是腾不出功夫去救拙荆啊!”
    是的,吉顼还要趁着他爹还没行刑之前,赶往长安把两个妹妹送进武承嗣的府邸,然后活动活动一番救他爹啊!
    到底是先救老婆还是先救老爹,就跟后世老妈和老婆落了水,到底先救谁,是一个道理。
    但是在大唐年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百善孝为先,吉顼一直奉行!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你想,吉顼为救他爹,连两个手足亲妹妹都能送给武承嗣啪啪,那妻子崔丽儿的重要,又岂能比得了他爹?
    崔耕虽然鄙视他的行径,但也能理解他的做法,毕竟这世上做过那场荒唐大梦的人,是崔耕,不是他吉顼!
    宋根海却还是义愤填膺道:“即便如此,在场那么多官员,你咋非求我家大人呢?你让我家大人去惹壁龙令的主人,去救你妻子,这不是推我家大人入险地吗?”
    吉顼正道:“吉某知道崔长史一身是胆,急公好义。当初在扬州的小儿失踪案中,崔大人曾经孤身赴会。“壁龙”有侠盗之称,据说做事还挺讲究的,对崔长史这种卓有名声的好官,他们应该不会加害!”
    “你娘嘞,这是什么歪理?”宋根海不满道:“再是侠盗,那也是盗!我家大人有了什么闪失,你赔得起吗?”
    吉顼当然知道这事儿自己干得有点没皮没脸,但已经习惯不要脸了,也就不在乎了,他连连磕头道:“还请崔长史施以援手。您的大恩大德,在下日后必然粉身以报。”
    大恩大德?粉身以报?
    听起来倒是情真意切的,但崔耕可不信这厮的连番鬼话。因为青史作证,吉顼这狗日的绝对不是什么好人!
    但最终他还是没有说出不字,而是说道:“本长史也不需要吉大人粉身以报,只要你答应帮我做一件事儿,救援尊夫人的事儿,就包在本官的身上。”
    “什么事?”
    “吉大人附耳过来。”崔耕招招手。
    待得吉顼听完了崔耕的耳语后,面阴沉不定。
    良久,他才点了点头,道:“富贵险中求,崔长史交代的事儿,吉某应下了!”
    ……
    ……
    定州,卧虎山。
    此山属于太行山支脉,峰峦起伏,人迹罕至,山洞甚多。据此地山中猎户讲,最深之洞可达数千米,浅些的山洞也有数百米之长。
    洞中有洞,洞中套洞,洞洞有别,堪称山贼绝佳的盘踞之地。官府围剿了数次,剿之不尽,也只得由他去了。
    哒哒哒
    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响起,远方有三骑飞驰而至,正是崔耕、宋根海和封常清。
    “卧虎山大龙洞?这里山洞这么多,可怎么找啊?”宋根海一下马,就忍不住连声抱怨。
    崔耕自己也有点傻眼。
    当初他听说什么大龙洞的时候,他还曾经找附近的山民请教。结果这些人纷纷摇头,表示从未听过大龙洞的名字。
    崔耕想也许这个山洞是个化名,到了地方,自然有山贼接应。可到了现在,前头都没路了,还是没见任何贼人的身影。
    这伙山贼也太不专业了?难道闻名天下的壁龙就这个鸟德行?
    无奈之下,崔耕只得出起笨招儿了。
    他对封常清道:“常清,你嗓门大,喊两嗓子!”
    “好嘞!”
    封常清抖擞精神,双手拢成喇叭状,道:“有人吗?赎票的人来啦!快点把吉夫人放了!”
    “喂,兀那山贼,俺们赎票的人来啦!”
    “赎票的人来啦!”
    ……
    宋根海也跟着喝喊起来,一直喊了二三十声,才听到远方有人应声:“我们马上过来,你们等会啊!”
    这个“马上”的时间可不短,将近一刻钟之后,远方才走来了二三十号人。
    这些人衣衫褴褛,脚步虚浮,领头的几个有的手持弯刀,有的拿着一杆长枪,至于后面的大多数人则只是手持木棍了。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壁龙令侠盗?
    日,看这脚底走路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