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种战将》第179章反伏杀小鬼子

抗日之特种战将最新章节目录
  
    qu
    几乎每前进五十米都会暂停一下,派遣尖兵勘察摸索。
    没有发现情况的尖兵就地卧倒,严密戒备,等待身后大队的小鬼子抵达,而后再向前摸索。
    以此等方式交替进行,逐步逼近中心的巨坑。
    小鬼子勘察得很仔细,三辆车前方还有排雷的工兵。
    工兵背着一个小箱子,腰带上插着红白两色的小旗子,用右手上的持探雷针来回的探查。
    在车灯的照射下进行,一步一动,缓缓地推进。
    谨慎得不像话。
    这种现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小鬼子为什么变得这么胆小?
    不过,小鬼子这种挪移速度,直接给小分队带来了便利,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这时,涞源县城的小鬼子开进黎家坪东侧,布兵套路与西侧的小鬼子如出一辙。
    东西两侧的小鬼子用灯语交流,随即慢慢的向中心靠拢。
    这是什么情况?
    小鬼子全都变成了老太太,一步三摇的推进。
    正在莫名其妙的时候,西侧的灯语闪烁,小分队已经到位了。
    几名队员摸到小鬼子背后,在夜幕的掩护,以及哨兵把注意力放在中央区域的时刻,进展很顺利。
    不过没有立刻动手,而是趴伏在暗处,窥视小鬼子的动静。
    东侧的分队正在接近中。
    “出发,匍匐前进,尽量不要闹出声响,炮击就是总攻的信号。”杨关说道,挥手示意杂兵前进。
    杂兵们人人惊慌,面目纠结,不情不愿的伏地爬行。
    叮嘱他们不要闹出响动纯属多余。
    只见一帮杂兵一个比一个慢,比小鬼子还要老太太,起码有一百岁的高龄,看着让人生气。
    于是乎,一排蜗牛处在下风口,悄然无声地向中心靠近。
    这是一场赛跑,龟速旅行,看得头疼。
    九月的塞北空气干燥,湿度很低,干冷得令皮肤生疼,撕裂般的疼痛。
    吸入阴风,口腔内干巴巴的,使人感到很不舒畅。
    在心神紧张的时刻,这份干燥几乎使人窒息。
    忽然,小鬼子惊叫起来,再也不顾危险,抛弃了先前的警惕心理,延着一路血迹奔向巨坑。
    “八嘎呀路,这是帝国的耻辱……”鬼子军官惊魂未定,站在巨坑旁边咆哮。
    东侧的小鬼子闻听有发现,也放弃了原有的谨慎,起步冲向巨坑。
    “八嘎,不可能,帝国军人毫无抵抗……”东侧的鬼子军官惊呆了。
    在这份惊叫的氛围下,牵带了小鬼子的心神,纷纷围拢参观。
    如此同时,两侧迫击炮阵地上的小鬼子,也被一片灯光与隐约的声浪所吸引,几乎所有鬼子兵举目观望。
    也就在这一刻,两组小分队展开了行动,从小鬼子背后下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展开。
    在一对一,又是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仅仅闹出轻微的厮杀声。
    而这种七百余米外的声音北风声淹没,也不及中心爆发的声浪。
    是以,两侧的小鬼子死于非命,炮阵地被安全占领。
    灯语联络,命令及时展开炮击。
    顷刻间,东西两侧“咻咻”声彻响了黎家坪,炮弹带着橘黄色的烟尾划破虚空,一闪而逝,成抛物线坠于中心区域。
    只见巨坑周边“轰隆隆”爆裂,火光乍现,惊雷声滚滚,淹没了小鬼子的惊呼声。
    十发急速射,准头不是很好,小鬼子的伤亡不大。
    “八嘎呀路,你们瞎眼了……”
    “蠢猪,炮阵地丢失了……”
    “亚麻跌……”
    小鬼子惊叫一片,陷入短暂的失神之中。
    这时,杂兵们开火了,轻机枪,三八大盖一起开火,“哒哒、砰砰……”声乱成一锅粥。
    只见一字排开的枪弹,瞬间形成一副橘黄色的织网,交织在小鬼子群中。
    小鬼子还没有从炮击中恢复心神,便被密集的枪弹带入死亡之路。
    掀起一阵死亡幕曲,血雨飞洒。
    小鬼子的惨叫声激昂,听得让人头皮发麻。
    正好赶上三八大盖换弹的间隙,几乎淹没了机枪声。
    不过,小鬼子迎来了第二轮炮弹,校准之后的轮炸。
    这是一场屠杀,一面倒的战斗。
    幸运未死的小鬼子展开反击,只是很有限。
    在无法看清杂兵的面目,以及躲避炮弹的轰炸情况下,抵抗显得很乏力。
    此消彼长,杂兵们几乎没有遭到枪弹的问候,胆魄在战斗中疯长。
    在炮火的指引下,射击不精,却以数量压倒质量,打出了一股热情。
    于是乎,一轮炮击,小鬼子惊魂未定。
    排枪密集照顾,小鬼子惊慌失措。
    第二轮炮击落地,小鬼子乱了阵型,各自为营,首位不相顾。
    这时的枪弹已经射击了好几波,特别是轻机枪,激射一片橘黄色的弹幕,小鬼子彻底溃败自保。
    在突如其来的袭杀面前,小鬼子只是一堆烂肉,就连组织一次像样的反击都做不到。
    杂兵们见证了小鬼子如纸糊的模样,心胆与信念在疯长。
    然而,电台传出忧心如焚的电码……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