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正文卷第八二四章白眼狼

晋颜血最新章节目录
   “不必了!”
    华混一脸正气,把银币塞回去,冷声道:“我大明官吏,两袖清风,从不私下收受好处,还望贵使莫要再让本官为难,本官先行一步,贵国要求自当如实报与长吏,告辞!”
    说着,拱了拱手,便大步离去。
    翻译把原话翻译之后,一干萨珊使节,现出了钦佩之色。
    在萨珊,索贿受贿是公开的,合法的,谁办事不先塞两个钱,这是潜规则,而大明官吏居然不受贿,品德如此高尚,难得啊!
    华混是不知道萨珊人的想法,否则铁定要骂一句吝啬鬼,老夫为你那几个金币甘冒奇险,犯得着么?
    从馆驿出来,华混如实向王含汇报,王含又带着华混赶赴宫中,求见杨彦。
    而此时,杨彦正与崔访、刁协、诸葛颐,还有接替徐龛,出任将作大匠的孙班,也就是孙媚的长兄讨论着下水道的问题。
    崔访觉得,修筑洛阳的费用太高,再查阅卷宗,发现下水道占了三分之一,于是要求杨彦在后续的筑城中取消下水道,按他估算,假如还需要十年才能完成洛阳的修建,那么,仅此一项,每年能节省五亿钱左右。
    刁协与诸葛颐也觉得此议可行,跟了过来,他们知道杨彦在内政上并不独断专行,打算通过人数增加说服力,孙班则没有主见,他是办事的。
    杨彦认真的听取了几人的论据,沉吟道:“不知诸公可了解,从前汉中期开始,长安的井水变得苦涩有异味,凡饮用者,多腹泄,死者难以计数,迫使民众不得不从周边的山里取水,由此衍生出了卖水这一行当。
    后汉以洛阳为都,比之长安更有不如,从中叶的和帝开始,井水也难以饮用,诸公可知缘由?”
    “这……”
    几人相互看了看,崔访拱手道:“还请大王示下。”
    杨彦道:“归根结底,还在于都城人口密集,经年累月之下,生活污水污染了地下水源,导致井水成了疫病之源,民众不得不以高价从别处购水,对于王公贵族,买水的钱不算什么,但对于平民,这就是不小的负担啊。
    而眼下洛阳的井水尚可饮用,还得归功于晋末战乱,民众要么被杀,要么逃亡,洛阳成了空城,没了污水来源,地下暗河逐渐净化井水,可是随着将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净化的速度必然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早晚洛阳的井水将不堪饮用,重演两汉的卖水盛况。
    因此从一开始,我就让徐龛修筑地下管网,通过街前暗沟收集污水,统一排入荒僻河谷,虽然耗资巨大,可这钱省不得。”
    “哦?竟有此说法?”
    殿内几人现出了惊诧之色。
    杨彦并不是危险耸听,地下水源的污染是北方人口密集区域始终存在的问题,隋朝为什么要废弃北周的长安城,另于数十里外重修长安?就是因地下水污染,只能择地重新筑城。
    即便是隋唐洛阳城,也不是汉晋洛阳的原址,而是往西南迁徙了数十里。
    而明清的史料更丰富,当时皇室与达官贵人饮用的都是玉泉山的山泉水,至于井水,因污染,又苦又涩,哪怕经过了明矾沉淀,都要捏着鼻子才能喝下。
    反之南方的都城,如建康、成都,上千年位置未变,主要是南方地下水量丰沛,流速大,有足够的自我净化能力,在这方面,北方存有先天不足。
    其实古人也知道生活污水会污染地下水,并修建了排水沟与地下管网,但受限于工艺,地下管网以陶管为主,脆而易裂,渗水严重,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污染问题。
    洛阳的地下管网则多为水泥构件,坚固耐用,成本也随之高涨。
    杨彦点点头道:“千真万确,诸位可回头翻阅两汉的札记方志,其中多有关于水源的记载。”
    “哎~~”
    崔访叹了口气道:“是老夫鲁莽了。”
    “无妨,诸公也是一片好意。”
    杨彦笑着摆了摆手。
    这时,一名老宦人在殿外唤道:“大王,大鸿胪求见。”
    “哦?”
    杨彦与众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读出了不解,这个官形同于赋闲养老啊,哪能有什么事情,不过杨彦还是挥了挥手:“宣!”
    “诺!”
    老宦人施礼离去。
    在等待的时间里,君臣几人不再谈论公事,而是聊起了私事,比如崔访暗示愿为其子与杨彦的女儿杨继璇,也就是郗鉴的外孙女结个娃娃亲。
    杨彦呵呵了,和自己与郗鉴同时沾上亲,这老家伙倒是打的好算盘,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啊。
    其实从贡献和家世来说,崔访为他的子嗣求娶自己的女儿并不过份,但杨彦是现代人,哪怕不至于搞出自由恋爱,至少也要等孩子长大了,观察品行如何,才能做决定。
    郗鉴可能因崔访以笑言的方式说出,没有明确表态,也有类似的想法,说话玄玄虚虚,云山雾水,再细细一琢磨,没一句说到点子上,两个老家伙你来我往,都在边上绕,这倒是让杨彦大感兴趣。
    不片刻,王含步入殿中,施礼道:“臣王含参见大王!”
    “处弘公不必多礼,此来所为何事?”
    杨彦笑着摆了摆手。
    “多谢大王!”
    王含称谢起身,又和崔访、刁协、郗鉴分别打了招呼,对孙班只是略微点头,毕竟孙班无论从资历还是出身,与他琅琊王氏不能相比,而刁协犹对王敦王含怀有余愤,只轻哼了声。
    王含也不在意,向杨彦拱手道:“昨日有萨珊使团来访,臣已安置于馆驿,其提出愿与我大明通商,并要求从我大明获取以下技术,大王请看……”
    说着,就呈上了萨珊方面的索取列表,老宦人接过,摊于杨彦案前。
    杨彦一看,差点炸毛!
    说起来,萨珊人的嗅觉也挺灵敏的,这些年他搞出的发明创造,几乎都列在了表上,除此之外,还要求允许他们挑选工匠和书籍带回萨珊。
    渐渐地,杨彦的眼眸中已经冰冷一片。
    萨珊这个国家渊远流长,传至后世更是屹立中东,在伊核协议未签署之前,受到制载的时候,对华夏百般示好,拉了不少投资,后来伊核协议签署,立刻翻脸,撕毁与中石油的协议,把一个大油田给了韩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川王上台了,又撕毁了伊核协议,该国慌了,外长,副总统接二连三的往华夏跑,请求援助,没一点脸红的样子。
    从理智上,杨彦理解上面在中东布局的重要性,不得不以利动之,但是在感情上,没法接受被反复讹诈,这个民族,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以利益为导向,没一点信义可讲,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啊!
    。妙书屋.co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