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正文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亡心(昨天章节错了)[2]

大明1617最新章节目录
   羲也会加入复社,众人在此之前商量讨论成立复社的事时都是踌躇满志,感觉天下大事尽在掌握之中,只要拱卫圣君徐图调治,大明中兴在望。
    现在一切希望都灭绝了,只是黄宗羲等人怕是没有亲见眼前一切,未必能够相信他们的判断和眼前的事实。
    “还有念台先生。”吴应箕又提起刘宗周道:“他在镇江,预备过江起复,这一次船行大江,未知他见到没有。”
    如果说钱谦益是东林党首,海内文宗,那刘宗周就是以道德文章闻名于世的当世儒宗,其操守,品格,学问,都是纯之又纯,是标准的儒学宗师,很多知名的才智之士拜在刘宗周门下,其以通政司右通政之职上书请辞,被天启皇帝所恶,当时天启帝御笔批复:刘宗周藐视朝廷,矫情厌恶,好生恣放!着革了职,为民当差,追夺诰命!
    自此之后,刘宗周在家讲学,门徒众多,名声越发响亮,此人也是清季理学的开派宗师,同时也算继承了阳明心学的一部份,其迂腐不堪之处很多,动辄辞职也成了其养望惯例,不管怎样,这人是当世儒学的一个代表人物,和在京城为官的黄道周齐名,只是刘始终未能进入实务阶层,比起黄道周的实务能力还差了许多。
    陈贞慧喃喃道:“念台先生多半见了舰队。”
    吴应箕道:“不知念台先生会有何举措?”
    吴应箕这般问就是心中尚有希望和期盼,大儒存世就是人们心中的指路明灯,刘宗周的德行威望当然足以使江南士绅和生员们对他做这样的期盼。
    “还能怎样?”陈贞慧道:“旧日的经验,学识,于如今之世已经毫无益处了。就说以人心而论,旧日一切,怕也很难引起人的共鸣了。”
    “那念台先生会如何?”
    “要么自尽以全令名,要么就退隐回乡从此不言实务,专心学问,不过……”陈贞慧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以我对刘起东的了解,他如果感觉儒学无问,学识无用,天下将有翻天覆地的反复,那么,他会自尽。”
    “我亦是这般想。”吴应箕眼中含泪,简直悲不自抑。
    后人可能难以想象刘宗周这样的学者在明末时的社会地位和威望,提起这一类的人,总以“腐儒”两个简而概之,似乎这些人只会空谈,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和左右。
    其实大大不然。
    王阳明就是一个改变时代和历史进程的学者,他的心学在清季成为显学,但并不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而是往坏的方向发展了。
    而刘宗周被誉为明末第一大儒,宋明理学,大明心学的殿军,也是被称为华夏最后一个儒者,其对后来的浙东学派和清季显学儒家流派都有深广的影响,对这样的人以简简单单“腐儒”二字显然不足以正确的做盖棺定论,而其真正的深远影响,要以时间冲涮之下的效果来见证。
    事实证明,其学术确实影响相当深广,而陈贞慧对其判断也相当准确。
    历史上清军渡江之后,刘宗周既不能挽回宗庙,也无力于世道人心,对纷扰的局面一无所出,那是其为人和实务的能力不足,其只能绝食自杀,最少大节无亏,所以在后来被清朝统治者也追谥为忠介,也算完全了一生令名。
    其学术则影响深远,不过,在本时空内,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之下,其保守,僵硬,无力的一面会充分暴露出来。
    毕竟,推门打开一个新世界之后人们才会发觉在旧有的道场穷极文章,发掘真意,这样的做法已经毫无意义了。
    “我要出家……”吴应箕惨然道:“眼下之事,不是要亡大明,不是亡国,是要亡天下!”
    ------
    再谢大家这几天的支持,今天不发两章了,一个近五千字大章节。
    (本章完)
    噺⑧⑴中文網m.χ㈧㈠Θм更薪嘬快の伩字ふ説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