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舰队》第四百一十八章地价上涨

大明舰队最新章节目录
  
    qu 铁道兵就不用说了,吃的皇粮,拿的军饷,衣食无忧。参加各种建设工程队,工资也不低,和去工厂上班差不多。
    于是农民纷纷把地卖了,不是报名参军,就是去工厂上班,要不然就是参加铁道兵,或者加入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队。
    自己有田地的农民,都把土地卖给了上海知府姚廷遴,去从事别的行业,那些依靠租种土地的佃户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佃户都放弃了耕种,也都摇身一变,变成了士兵,铁道兵,产业工人和建筑工人。
    种田的人少了,地租变得更加低廉,上海滩附近的小地主都快要活不下去了,也都纷纷把农田卖给上海府。
    由于战乱和其他各种原因,农田价格跌到一亩地五两。而姚廷遴为了鼓励农民和小地主卖地,把价格提升到了一亩地八两银子的价格。
    反正王新宇为了建设上海,给上海府拨发了不少建设款,姚廷遴能够支配的银子有的是。他大量的购入农田,一部分规划为住宅区的农田被他盖上了房子,又卖给来上海投资建设的商人,还有不少工人因为赚到了钱,也需要在上海买房子。
    姚廷遴花费八十两银子可以购入十亩农田,在十亩农田上,他修建一种五层楼高的标准住宅楼。十亩地,可以修建十栋五层住宅楼,每栋住宅楼的造价为三百五十两两白银,十栋住宅楼一共三千五百两白银,加上购地费用,再加上其他费用,一块占地十亩的住宅区总成本大约在三千八百两银子左右,一共有两百套居民住房。
    这些房子卖出去的时候,一套房子可以卖到四十到六十两银子,按照一套平均五十两白银的售价,一块占地十亩的住宅区可以卖出一万两银子!
    这一进一出,上海府从一块十亩地的住宅区上面就能赚到六千多两白银!
    而那些用来规划当工厂的农田,则被姚廷遴拿出来,拍卖给前来购买土地,准备兴建工厂的商人。这些农田,出售的价格都远高于购入的价格,加上工程施工建设等,十亩工业区用地,大约可以赚到两千两银子。
    上海府有了银子之后,这些钱首先被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譬如说修建外滩的水泥马路,修建南京路,修建吴淞铁路等。其他的钱,被姚廷遴拿来兴建南京路商业街。
    商业街的价格,那可是比住宅楼的利润更高!一块占地面积十亩地的商业区,在盖好了商业楼之后,出售给商人,十亩地就能赚到一万五千两银子到两万两银子!这样一来,上海府仅仅依靠买地盖房子卖房子,就赚得钵满盆满。
    至于银子的来源,根本就不需要发愁,因为在明军收复了江南,解除了清廷制定的海禁,大批在明朝的时候原本就跑海贸的士绅再次重操旧业,开始了海贸赚钱。
    明朝的时候虽然有海禁,可是禁的其实是大明朝廷自己的官府船队!东南沿海那些士绅和权贵,却在瞒着朝廷,偷偷的搞海贸。士绅手下的一些船队,和海盗也有各种瓜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海盗也因为走私发了大财,譬如说郑芝龙之类的。
    清廷的海禁就不同了,那是真正的片帆不得入海,再加上挥动屠刀,杀了一批士绅,完全把通往外海的大门给关闭上了。
    明军收复失地,就干脆公开执行海贸政策,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从美洲流入,那些大商人手里根本就不差钱,他们赚来的银子,又被上海府给赚走。
    随着上海府买地盖房子卖房子,上海的地价迅速飙升,从四年前一亩地八两银子,一路上涨到现在的一亩地两百两银子的高价,四年下来,地价涨了二十多倍!而在南京路和外滩等一片商业区,地价更是上涨到一亩地一千两银子的天价!
    看到地价飙升,那些之前卖了地的农民和小地主肠子都悔青了,可是他们的地已经卖了,还能怎么样呢?所幸的是,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在上海买了一套甚至多套房子,那些房子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路飙升上去,从原来一套房子平均房价五十两银子,已经飙升到了一套房子六百两银子的高价了。
    可是上海的地价还在继续上涨,不久之后,这座城市将会变得寸土寸金。但是商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富裕。
    事实上,王新宇故意放任地价上涨,也是打击士绅阶层的一种手段。地价涨了,士绅阶层看到收地租的收入远不如卖地,就会纷纷出售土地。接下来,王新宇的下一步计划是,开始发行纸币,直接用印出来的纸张买地,那就是无本生意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