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血脉》正文第二十章千金散尽

东乡血脉最新章节目录
   ?蠢汉话大,牛粪堆大。
    ——纳西族谚语
    成吉思汗离世以后,蒙古军队按照原定的计划消灭了白高国(西夏)。
    巴德尔长年在成吉思汗身边侍卫,耳濡目染,很早就领会了成吉思汗的政治和军事思想:虽然灭亡了白高国,但是,蒙古军队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金国、南宋和西逃的花剌子模军队都是大蒙古国的心头之患,是毫不犹豫要吞并和消灭的对象。
    成吉思汗的突然去世使大蒙古国灭亡金国的计划推迟了两年。
    成吉思汗在四个嫡子之中最喜爱的是战功卓著的幼子孛儿只斤?拖雷。在蒙古帝国初具规模之后,深沉而有远见的成吉思汗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位政治家来巩固和发展他创建的帝国,以完成他未竟的大业,而不是只会一味攻城略地的军事家。相比较之下,三儿子孛儿只斤?窝阔台足智多谋,治国的才能要比四儿子拖雷更胜一筹。从帝国的前途出发,成吉思汗克制了自己对幼子的宠爱之情,大胆地量才用人,打破了蒙古人器重幼子的传统,毅然决然地指定窝阔台为自己的继承人。
    年秋天,为了推选大蒙古国新的大汗,蒙古的宗王和重要大臣们召开大会,足足讨论、争议了40天时间。相当一部分人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主张应该恪守旧制、推举幼子拖雷为大汗。
    这时候,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已经去世了。二儿子察合台旗帜鲜明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在三兄弟中处于比较孤立的局面,只得硬着头皮拥立窝阔台即位大汗。
    于是,踌躇满志的窝阔台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通过部落议事会审议以后,正式登上了大蒙古国大汗的宝座。
    窝阔台生长在兵戈相见、战乱不休的环境里,很小就开始练习骑马、摔跤和射箭,在马背上度过了少年的时光。他跟随父亲四处征伐,经过多次重大战争的洗礼,茁壮成长为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
    作为成吉思汗的贴身侍卫,巴德尔的心中一直认为成吉思汗立窝阔台为汗不过是当时的权宜之计,拖雷才是最合适的大汗人选,因此对登基以后的窝阔台处处都不满意。
    拖雷感念巴德尔对父亲一向忠心耿耿,决定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并提拔他为军队的将领辅佐自己,顺带也把阿里一家人留在了麾下。
    阿里这时候已经年满25岁了。经过长达9年的艰苦磨练,他的性格变得成熟和沉稳了许多。一次,他从一起东迁的花剌子模俘虏和工匠的口中知道了父母和哥哥们已经无常的悲惨结局,心痛得无法呼吸,几乎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阿里偷偷地痛哭了好几次,但是,为了早日返回自己的祖国花剌子模,最终选择了忍辱负重地活下来。
    巴德尔为了安慰阿里,将一位孤苦伶仃的蒙古女子索伦赏给他做了妻子。
    阿里和索伦继续留在蒙古军营中,为巴德尔一家人打理事物。
    大批来自花剌子模的人常年与蒙古军队为伍,朝夕共处,而且管理他们的长官都是蒙古人,于是,他们渐渐地学会了一些蒙古语,并且将蒙古单词混杂在花剌子模语中使用。久而久之,他们之间交流的语言既不是标准的花剌子模语,也不是正统标准的蒙古语,而是一种新的语言了。
    巴德尔将这种新语言称为撒尔塔语。
    大蒙古国的新大汗窝阔台牢记父亲的嘱托,上位以后立即组织人马,大举进攻宿敌金国。
    大蒙古国与金国的战争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令人诧异的是白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居然出师不利。
    年初,8000人的蒙古将士在金国的西部重地大昌原在今甘肃省宁县被金国的军队打败了,颜面皆失,狼狈不堪。
    政治变色龙武仙率领的傀儡军队也收复了被蒙古军队占领的潞州今山西省长治。
    战败的消息传到蒙古本部,窝阔台感到万分震怒,立刻决定亲自带领军队讨伐金国。
    蒙古援军有如神助,势如破竹,很快击败了武仙,取得了对金国的大捷。
    武仙只好躲避蒙古援军的锋芒,从潞州撤回到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蒙古军队追踪而来,猛烈地围攻卫州。
    卫州陷入困境,情况十分危急。
    金国的援军及时赶到了卫州,打退了蒙古军队的数次进攻,总算解了武仙的燃眉之急。
    武仙对金国主子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已,立即率领自己的将士冲在最前面,全力阻止蒙古军队攻打金国的南京今河南省开封。
    年春天,窝阔台的蒙古军队使用400座火炮连续不断的轰炸,攻破了金国的军事要地陕西的凤翔,为绕道南宋、迂回进攻金国的首都南京建立了基地。
    窝阔台亲自率领中路军从白坡在今河南省孟县向南强渡黄河,从正面方向威逼南京。
    蒙古大将斡陈那颜率领左路军向山东的济南进发,从东面来牵制金国的军队。
    拖雷、巴德尔率领右路军从凤翔南下,长驱直入秦岭,胁迫南宋将领协助自己顺着汉水谷地东进,再穿过天险饶凤关在今陕西省石泉,在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一带北渡汉水,进兵河南腹地,从侧后方威逼南京。
    在蒙古三路大军的包围之下,金国皇帝无路可走,被迫求和,请蒙古军队派遣使者前来谈判。
    窝阔台主张武力解决问题。
    拖雷力主议和,尽量减少将士的伤亡。
    窝阔台勉强同意了拖雷的建议。
    于是,拖雷指派最信任的巴德尔和乌兰充当正副使者,前往南京与金国皇帝谈判。
    金国皇帝看到大蒙古国同意派遣使者,眼珠诡异地一转,暗自想道:既然蒙古人愿意派遣使者前来谈判,估计他们也已经精疲力竭了吧,为何不破釜沉舟再搏一次,或许能够打败蒙古军队。
    心存侥幸的金国皇帝穷凶极恶地下令杀了大蒙古国的副使乌兰,严正地宣布将正使巴德尔驱逐出城,同时叫嚣要与蒙古军队血战到底。
    窝阔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了大汗的位子,因此对周围有一批将领拥戴的拖雷十分忌惮和猜疑,如今看到拖雷的议和战术受到挫败,终于抓住了压制拖雷的机会。
    窝阔台严肃地批评拖雷犯了重大的思想错误,没有乘胜追击敌人,使得金国得寸进尺,气焰日益嚣张。
    巴德尔跟随拖雷征战多年,对他可谓忠心耿耿,一心期盼着拖雷执掌大蒙古国的大权,自己也可以顺势而上,因此平时在拖雷的耳旁吹了不少冷风,极力排斥和贬损窝阔台的领导水平。
    拖雷受到了大汗的严厉批评,再加上巴德尔挑拨的作用,心中顿时怒火万丈,决心率兵再度围攻南京,打出个样子给窝阔台看一看。
    年初,金国皇帝急忙调集了20万军队,在黄河沿岸至禹山今河南省邓州西一带阻挡拖雷率领的进攻军队。
    拖雷率领自己近4万人的军队,避开金国的大批援兵,夺路北上,与窝阔台率领的军队会合,顺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迂回。
    他们在金国援兵必经的钧州今河南省禹州西南三峰山一带布置主力,设下了一个狭长的埋伏圈,然后派遣3000名轻骑兵故意前去骚扰,引诱金国军队的主力进入埋伏圈。
    金国大将见蒙古军队寥寥无几,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尾随着蒙古轻骑兵的后面,且战且行。巧逢山里几天连降大雪,泥水没过了金国士兵的膝盖。由于连续多日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饮食,金国军队人马疲惫,战斗力锐减。
    拖雷大胆地决定以围三缺一、虚留生路、敌疲我逸、伺机消灭的战法,故意给金国军队让开了一条道路。
    金国的主力军以为找到了逃命的生路,急急忙忙地朝着钧州的方向仓皇出逃。
    此时,巴德尔指挥的蒙古伏兵一跃而起,向金国军队发起了进攻。
    金国官兵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弄懵了。一时间,箭如雨飞,刀如闪电,将士们哭天嚎地,血溅山石,损失了整整15万的精锐军队,两员大帅也被蒙古军队俘杀了。
    三峰山一战,金国的主力军损失殆尽。
    驻守在潼关的金国军队看到大势已去,为了活命只好向蒙古军队缴械投降。
    金国的元气大伤,在黄河以南的10余个州都被蒙古军队占领了。
    投降专业户武仙在蒙古军队的乱箭中死里逃生,携带40余贴身随从,逃到了南阳的留山今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不忘初心,又收编了10万溃散的金国军人,力图他日东山再起,
    月,窝阔台命令部将速不台、塔察儿率领3万蒙古军队围攻金国首都南京,在城外架设了数百门大炮,轮番攻击南京城池。
    金国守城的官兵针锋相对,使用震天雷、飞火枪等武器奋勇抗击,使蒙古军队裹步不前,进展不大。
    双方激战了16个昼夜。
    天不随人愿。这个时候,战区开始流行瘟疫。双方的将士病倒了一大片,死伤惨重。蒙古军队与金国皇帝只好各让一步,暂时停止敌对行动,摆开了桌子,进行和平谈判。
    巴德尔不得不承认,拖雷是一位思想单纯的军事家,而不是一位老谋深算的策略家。他的手中掌握有80%的蒙古军队,拥有最为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攻打金国的重大战役中,他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是,这些不仅没有为他的成功加分,反而更加引起了窝阔台的忌恨。
    窝阔台心想:既然金国现在停战求和了,拖雷这样的军事大将就不重要了,留下还是个大麻烦,何不趁机清除这个心中的大患呢?
    年夏天,中原大地如同一个架在沸水上巨大的蒸笼,热得当地人都无法忍受,遑论不习惯炎热的北方大汉窝阔台和拖雷。他们只得率领军队回师,等待天气转为凉爽再来战斗。
    不料,窝阔台在回程的途中突然生病了,竟然几天卧床不起。
    拖雷的心情十分焦急,一则是非常关心作为自己亲人的哥哥,二则哥哥的身体健康事关大蒙古国的军心稳定,因此整天守候在病榻边,精心侍奉大汗。
    巴德尔和阿里也跟随拖雷留在汗帐里。
    一天,阿里看到一个随军的萨满巫师进入汗帐,站在窝阔台的病榻前念了一通经文,然后舞蹈跳跃了几圈,最后将写满咒文的纸张烧成了灰烬,放进一个水碗中。
    萨满说道:“如果大汗最亲近的人喝了这碗符水,大汗的疾病就可以彻底涤除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