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风雨听惊雷第二百一十四章父子,男女(8100,感谢搬砖大咖万赏)[2]

诗与刀最新章节目录
   边友人闲谈的。太子选仁选德,夏文深信不疑,夏文这么多年做的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在父皇面前保持一个君子的形象。要比夏翰更有君子风范,要比夏锐更有君子风范,要比所有的皇子有君子风范。
    内心的龌龊,内心的城府,内心的心机。都要在老皇帝面前掩饰得一干二净。
    今日这一番交谈,老皇帝兴许是有些无奈的,夏文还在说那些圣贤之道,老皇帝极为无奈,夏翰不成器,夏锐更不成器,甚至老皇帝都不愿意看到夏锐,唯有夏文入得老皇帝之眼,所以老皇帝病危之时,也只怕夏文召回了京城。
    奈何夏文今天的表现,实在让老皇帝失望透顶。但是老皇帝还是没有忘记自己身为父亲的责任,开口又道:“你交友以才名论人,京城之中有个徐杰徐文远,此人乃是淮西大江郡的举子,今年也要进考。此人当交,更当学。好好与之学!当年徐文远之师欧阳正,与朕同心同德。往后你与徐文远,当也要同心同德。”
    老皇帝夏乾眼中的徐杰,年纪轻轻,能谋大事,能谋人心。从帮助欧阳正回京,到谋那监察天下的事情,面面俱到,智计不凡。
    夏乾并不知道徐杰与夏文之间的事情,此时说这一语,就是让夏文与徐杰交好,夏文若得徐杰辅助在旁,夏乾兴许也就能多一份心安了。
    夏文却是闻言一愣,哪里料到老皇帝突然提起了徐杰,还叫他要与徐杰同心同德,心中只觉得复杂无比。甚至还有一些嫉妒之心。嫉妒的是自己在这里挨了一通批评,老皇帝却拿徐杰来夸了一通。
    尽管心中有复杂的念想,夏文还是恭敬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夏乾起身,抬手挥了挥,微微摇头,往后而去。
    留得那满身是汗的夏文,站在当场愣了许久,方才转身出了偏厅,急急忙忙去寻舅父李启明商议对策。夏文倒是知道今日自己惹得老皇帝夏乾不快了,唯有焦急,焦急如何挽回今日丢失的形象,挽回自己可能要失去的皇位。
    大早,欧阳正派人来唤徐杰去见。欧阳正也知道了昨夜之事,皇子被刺杀,金殿卫半夜捉拿徐杰,这些消息欧阳正大早都知道了,担忧不已。
    徐杰也连忙去见欧阳正,欧阳正今日也是难得拖延了自己到衙门里去上值的时间,在家中坐立不安等候徐杰到来。
    好在徐杰把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好在徐杰化险为夷了。
    欧阳正皱着眉头,不断在书房内踱来踱去,脸上的担忧还有,口中说道:“李启明歹毒不减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既然要你的命。老夫就是再如当年那般被贬谪出京,老夫就是死,也要与他斗到底,也要保住你的性命。”
    徐杰心中感动不已,却是连忙开口说道:“老师,切不可意气用事,事情当一步步来,陛下有动勋贵之心,我们也就不必着急,配合陛下行事就是。谋定而后动,如此才是稳妥之策。”
    欧阳正转头看着徐杰,欣慰不已,欣慰自己这个弟子怎么这么理智,这么沉稳,这么优秀。越是欣慰,欧阳正便越是愤怒,口中只道:“我先去见谢中丞,再回衙门里。明日有早朝,当以牙还牙,教他几个心腹之人身披枷锁,入牢狱吃罪!”
    欧阳正要去做的事情,就是与谢昉一起准备卷宗,准备材料,准备弹劾,准备朝堂之上辩论的话语,弹劾的就是李启明的亲信之人,如此当作报复。
    欧阳正已然快步往门外而去,徐杰起身往外去送,送欧阳正上马车。
    欧阳正上了马车急行而去,徐杰也准备起身回家。
    却是欧阳文峰到得身后,埋怨道:“文远,你回京也有三四天了,缘何都不来寻我,到府上来也是来去匆匆,也不知你在忙些什么。”
    自从徐杰进了欧阳府的门,欧阳文峰就等着徐杰。
    正准备离开的徐杰,闻言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今日上门来都把欧阳文峰给忘记了,解释道:“大前天见了陛下,前天准备来寻你的,却是那成锐有事耽搁了,昨天也在帮那成锐做事,今天倒是有暇。”
    欧阳文峰倒也不是真在怪罪,反而眯眼笑了笑,说道:“文远,是家姐吩咐我到门口来等你的,哈哈……”
    欧阳文峰满脸的调笑味道,徐杰倒是知道欧阳文峰笑的是什么,徐杰脸皮厚,便问:“文沁人呢?”
    “姐姐在后院呢。”欧阳文峰答了一句,却是又叹了口气说道:“本来我还想出门去寻你的,奈何被父亲禁足了,春闱在即,非要我在家中好好备考,备来备去,也不过就是那四书五经,读了十几年了,读来读去,也不过就是那些话语,着实无趣。”
    徐杰已然起身往后院而去,欧阳文峰跟在身后埋怨着。徐杰过得一会才反应过来,问了一句:“文峰中举了?”
    欧阳文峰又叹气:“我都要考春闱了,你还问我举之事……”
    徐杰有些尴尬,这趟京城来得实在仓促,徐杰回大江考试,欧阳文峰户籍随着欧阳正到了京城,倒是可以在京城考试。
    徐杰尴尬一笑:“今年我一起考个进士,往后就成朝中同僚了。”
    欧阳文峰听到这句话,也笑了出来:“希望真的如文远所言,一同中个进士,如此我便自由了,再也不会被禁足在家不能出门,我那父亲啊,实在太过严苛了些,别人家的举人,哪个不是风流倜傥逍遥自在的,羡慕啊……最羡慕的就是你徐文远了。”
    徐杰闻言笑了笑,只道:“身在福中不知福!”
    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欧阳正这么一个父亲,不知羡煞天下多少读书人,吃喝不愁,家学渊博。却不知有多少学子,连买本书都要勤俭节约,这欧阳府内,藏书上万。其中区别实在太大。
    许多寒门子弟,除了读四书五经,都在想方设法多看一些其他书籍。读书的多少,就是见识的高低。许多寒门子弟,四书五经之外,连上下几千年的史书都没有机会通读一遍,更不谈其他杂书了。
    考起试来,那些策论,不知难到了多少人,甚至有人连历朝历代的兵制到底是什么样的都说不清楚,哪里还能答得好题目?有时候文人迂腐,也并非是文人自己愿意迂腐,就是信息获取的渠道有限,就是没有那么多书籍供他去参考,去借鉴,去见识。
    在连书都是奢侈品的年代,家学渊博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家学渊博,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去通读多少书籍,家中长辈都会去说那上下几千年,耳濡目染之下,已然超越了许多人见识。
    求知若渴,是许多底层文人真正的写照。能引经据典的人,会被别的文人羡慕景仰,这就是原因所在。
    欧阳文沁在后院花园的小亭之中,身边正是春暖花开,草木茂盛,见得徐杰进来,倒是也不避讳,这位大家闺秀,还真有些与众不同。
    徐杰上前见礼,欧阳文沁微微一福。欧阳文峰抬手请坐,又喊人上茶上点心。
    欧阳文沁身穿女装的时候,徐杰总是有些拘谨。
    欧阳文沁却并不拘谨,先开口说道:“徐文远,去年元夕一约,你却爽约了,可还记得此事?”
    徐杰自然是不记得了,但是欧阳文沁提醒了,徐杰倒是记起来了,连忙开口说道:“自是记得的,只是老师忽然升迁入京了,当真怪不得我爽约,待得春闱结束之后,当好好出门游玩一番,到得后再把这爽了的约补回来就是。”
    欧阳文沁闻言点了点头,倒是满意,开口又道:“春闱之事,你可有把握?”
    徐杰摇了摇头:“听天由命了。”
    欧阳文沁闻言已然面露担忧之色,却还来安慰徐杰:“文远,你也不必多想太多,考得上自是欢喜,考不上也无妨的,你还年轻,来年再考就是,三年后你也不过及冠之年,这京城里多的是那些考了几次都考不中的人。文远你才智不凡,不知胜过多少人,必然是有金榜题名之日的。”
    徐杰闻言笑了笑:“文沁不必担心,听天由命也并非是没有把握,把握多少是有一些的,在用功努力备考,兴许就真的能在东华门外唱名了。”
    徐杰对于这个进士,还是有一些追求的。不为其他,就为家中老奶奶那句“死也瞑目了”。
    欧阳文沁闻言微微一笑,明眸皓齿,酒窝两侧,还轻轻抬起衣袖遮了一下脸面,大家闺秀终归也有许多规矩,笑不漏齿,笑出了牙齿便需要遮一下。
    欧阳文沁是打心底里听到徐杰比较自信的话语而开心。
    徐杰看着这般的欧阳文沁,似乎心中也动了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便听欧阳文峰皱眉说道:“唉……我就不如文远这般有底气,要说名落深山了,不知父亲还要如何惩治我,兴许三年不得出门了。到时候文远可要多来府中寻我。”
    徐杰点头算是应答,口中笑道:“可惜文沁生得女儿身,若是生个男儿身,考个进士当不在话下。”
    徐杰也是说说笑话,不想欧阳文沁却一本正经说道:“那文远觉得我是女儿身好呢,还是男儿身好?”
    徐杰便是又笑道:“你还是穿男装的时候让我舒坦自在一些,少了那些礼节,少了那些避讳,说起话来都自在多了。你一穿上女儿装,我就束手束脚,说句话都要思前想后的,生怕唐突了。”
    徐杰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只当谈笑。欧阳文沁兴许不是想要这么一个回答。
    一旁的欧阳文峰还跟着起哄:“文远说得有理,姐姐穿了男儿衣服,我都自在多了,穿个女人衣服,倒成了我母亲了。”
    欧阳文沁听得“母亲”二字,陡然多愁善感起来,姐弟二人的生母,去世并不久,不到三年时间。追思之心,还并未减退,女儿心思最是敏感,不比欧阳文峰这般大大咧咧。
    时代有别,即便是富贵人家,活不过四十岁的也多的是,小病小痛,甚至一个感冒发烧,也能要人的命。
    欧阳文沁已然落泪,欧阳文峰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语,连忙去安慰。徐杰却想起了乡下的老奶奶。
    晚间,徐杰到家之后,立马就在写书信,写往杭州,也写往大江。
    那个卫十五,尽管有金殿卫的人在追杀,徐杰也放不过他。这江南血刀堂也当追杀于他。
    徐杰仔细写下卫十五的身材样貌特征,甚至还画了一幅比较蹩脚的头像。主要还是详细说明了卫十五用刀的方式,招式的特点,这才是最好辨认的特征。带刀之人,样貌身材有一个大致的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