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虎》第七百二十三章西域都护府[2]

汉末召虎最新章节目录
   过葱岭,企图与西域北道诸国连兵消灭班超势力。
    班超的军队处于劣势,众人恐慌。班超却以为,月氏兵虽多,但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而来,转输不便,粮草无法久支,采取了坚守之策。
    果然,大月氏副王谢进攻班超,无法攻克,抢掠粮草,又无所得,疲惫不堪。班超估计他们粮草将尽,必会派人到龟兹求救,预先命几百士兵在东边埋伏,谢果然派兵带金银珠宝去龟兹求援。
    班超的伏兵把使者杀死,并派人拿给谢看。谢大为惊恐,进退无据,只好遣使向班超请罪,乞求放他们退兵回国,大月氏因而大为震惊,与汉和好如初。
    北匈奴既失败西迁,大月氏又受挫南退,于是,龟兹率姑墨、温宿于永元三年降于班超。后汉重建西域都护府,任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
    班超驻守龟兹,徐幹屯于疏勒。又设置戊校尉领兵五百人,居车师前部高昌壁,戊部候居车师后部候城,东西遥相呼应。
    此时,西域只有焉耆、尉犁、危须因前时攻杀都护,心怀疑虑,尚未降附。永元六年,班超一面大发龟兹、鄯善等八地区的兵力共七万人,及汉吏士、客商一千四百人讨伐焉耆,同时又遣使向三个地区的君长诱降。在军事压力和政治安抚下,三地皆降服,北道遂通,至此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
    自明帝永平十六年班超衔命出使西域,至和帝永元六年平定焉耆,经过二十一年的艰苦斗争,西域终于再度摆脱匈奴,复归属大汉皇朝,班超以功封定远侯。
    班超东归以后,继任的都护任尚失和于西域各国,受到各国的攻击,接着陇西羌人与大汉发生战事,陇道断绝。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率兵屯驻伊吾,北匈奴与车师后部共同攻杀索班。鄯善告急于汉,求救于曹宗。邓太后召班超之子班勇到朝堂与公卿会议对策。公卿多主张宜闭玉门关,放弃西域。
    班勇自幼随父亲在西域长大,熟悉西域情形,力排众议,认为屈就北虏,缘边之郡将受困害,建议置护西域副校尉于敦煌,恢复敦煌营兵三百人,另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
    延光二年,大汉以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经营西域。次年班勇开导龟兹、姑墨等国,使之降附。随后班勇又发其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部,击走北匈奴,并屯田柳中。
    四年秋,班勇发敦煌、张掖、酒泉河西三郡兵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大破车师后部,斩其王军就与匈奴持节使者。
    顺帝永建元年,班勇发诸国兵出击北匈奴呼衍王,呼衍王远逃,其众二万余人皆降。
    永建二年,班勇与敦煌太守张朗共讨焉耆。二人分兵两路,约定同时到达的日期。张朗想独自邀功,先期赶到焉耆,焉耆降。班勇反以后期获罪,被征下狱,免官,后卒于家。
    桓帝时,长史常驻于阗。
    中平年间,凉州乱起,西域再次与中原断绝。
    班勇以后,东汉不再置西域都护,而以西域长史代行都护之职。长史比之都护无疑低了一个格次,也代表着后汉在羌乱的折腾下,对西域的重视程度已然减弱。
    张辽对于班超此人是极为佩服的,纵览班超收服西域的过程,就是一部纵横捭阖的精彩大戏,勇气、决断、眼光、谋略,缺一不可。
    时下之人包括曹操、刘备等雄主,精力仍在中原,并不那么看重关凉州,至于西域就更不用说了。
    但来自后世的张辽知道西域乃至西域以外的世界,如今造船与航海技术尚且欠缺,航海一时间还不行,只有西域是通往地中海和印度文明的唯一通道。
    所以张辽对丝绸之路极为重视,不仅是着眼于发展商业经济的考虑,更重要的是长远的布局。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掌控西域。
    中原无论怎么打,都是炎黄的,如果能在这个时代就通过西域,将炎黄势力延伸到两河乃至地中海,那对炎黄无疑是利在千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