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之我是华山小师叔》江湖之远第三十五章努力的方向

笑傲江湖之我是华山小师叔最新章节目录
   取回了祖师佩剑,经历了一场大变,吕不鸣的心态沉稳了许多。
    他明白了,这世间有些事情确实不是武功高强便能得到的。
    汉水行船,一路逆行而上,比来时却又多费了一些时日。
    风清扬自上船以后,便呆在舱室内,绝步不出。尽显宅男本色。
    吕不鸣发现这一段时日竟是如此的平静。这些年来,难得的有这么一段独处时光。身边不再有弟子们的萦绕,脑子里不需要考虑华山各种事务,心中不再盘算江湖上的得失成败;不再费心安排每名弟子课业,不必反复推演内功心法真气运行,不用兢兢业业守护山门安全;正逢一段感情就此结束,整个状态处于空窗期,索性放开胸怀,放空大脑,放松身心,闲看两岸山水,悠然悠哉,自得其乐。
    似这般过了五、六日,眼见得还有一日水路便到终点。这一日晚间,船只停在一个小码头,风清扬难得的从舱室内出来了。
    此时,吕不鸣正站在船头,静静的看着夜空下的江面。
    夜幕之中,岸上的田野幽静开阔,时有几声秋虫浅鸣,远处天上星星如倒挂在天边,江水涌动,映在江面的一抔弯月,随着江水慢慢荡漾。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吕不鸣心有所感,低声吟诵。声音萧瑟,一种寂廖之感,油然而生。
    这一刻,吕不鸣感到宇宙如此无限,天地如此广阔,个人如此渺小。做为一个穿越者,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几年了,他结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有亲人、有朋友、有传人,也有了自已为之奋斗努力的目标,内心也有了依归,可是吕不鸣这一刻还是感受到了孤独。
    “唉!”一种情绪郁积在胸中,吐纳不出,释放不掉,只能化为一声感叹。
    “杜甫写出名垂千古的《旅夜书怀》时,已是知天命之年。吕小子,你才多大年纪,经历过多少事,受过多少挫折,偏要强说愁,故作忧!”身后,风清扬冷冷地说道。
    “呵呵!风师叔!你来了。”
    “老夫才是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你!哼。还早着呢!”风清扬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方才不过是观眼前之景,心有所感!”吕不鸣笑了笑说道。
    “但愿是如此!”风清扬淡淡地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是圣人感叹年华一去不复返。故以此勉励后人,趁有为之年,发奋努力。这些日子,你也悠闲的够了。”
    说着,风清扬随手将两本薄薄的册子递了过去。
    “这是梅兄弟托我带给你的。这几日,我翻阅过了。《唐诗剑法》也就罢了。《神照经》里有些东西,回到华山好好看看吧。对你研究抱元劲,有些帮助。”
    虽然早就知道了此事,吕不鸣内心还是有些不得劲。接过来后,便握在手中。颇有些不以为然之意。
    “老夫还是那句话!外物只可借鉴,重要的还是本心!”说着,风清扬便转身离开了。
    虽然早已习惯风清扬的做派,吕不鸣还是有些愕然。这是专门为自己既送书又送心灵鸡汤而来的。
    看了看手中两本册子,吕不鸣一时无言。
    风清扬回到舱室,独坐在书桌前,暗自叹息。“吕小子。你不要学我。你应该不会成为我。风清扬啊!风清扬。虚担着若大的名头,这一生又有何作为?”
    第二日傍晚,船只到了目的地洵阳县。师叔侄二人下了船。吕不鸣正要提议去县城投宿。这时风清扬突得提出,十八年了,第一次下山,有几个地方,他想走一走,看一看,过一段时间再回华山。
    听得风清扬如此说,吕不鸣也不好阻挡,反而有几分成全。本想与他一起,但是被风清扬拒绝了。二人在码头就此分手。
    眼见着风清扬青癯的身影缓步走在街道上,慢慢地步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渐行渐远,直到再也看不到了。
    吕不鸣心生感慨!经过这些时日的接触。吕不鸣有些摸清了风清扬的脾气。此人,就是个性格有些古怪,心地纯良的孤老头子。隐世离群十八年,也该去沾一沾这红尘俗世。
    仰首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主峰。吕不鸣的心里顿时一片温暖。“到家了。”
    “我回来了!”吕不鸣突得十分孩子气的大喊了一声。旷野里,声音回响了很久。
    座下的青鬃马,也凑趣的发出一声嘶吼!
    “哈哈!”吕不鸣放声大笑,胸中那点郁结之气随着笑声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青,咱们回家!”
    说着,吕不鸣一抖缰绳,不用催促,青鬃马一声“希律律”,四蹄如飞,向着华山疾奔而去。
    “嘣!”宁中则狠狠的一拍桌子。“原来你们师兄弟早就知道风师叔还活着。就在华山隐居!小师弟,你们瞒我瞒得好啊!”
    平安回到华山,让宁中则与众弟子提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将祖师佩剑重新放入正气堂内,吕不鸣便被宁中则拉着讲述下山的经过。
    吕不鸣也不隐瞒,自是将下山来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当听到风清扬下山时,宁中则这才知道风清扬还健在。她好奇探问,吕不鸣一时说秃噜嘴了,话中透露出早就见过风清扬时,宁中则就炸了。
    “这个,这个。师姐。小弟也是两年前在思过崖上,机缘巧合才遇到的风师叔。风师叔隐居华山本就隐秘,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以为掌门师兄已经给你说过了。”
    “大师兄会说才怪!毕竟风师叔是剑宗嫡传。他只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宁中则对岳不群知之甚深,明白的说道。“小师弟,你不说。怕是信不过你师姐我吧!是了。吕大侠名震武林,剑法通神,自然是不把师姐的玉女十九剑放在眼里。”
    听着宁中则的冷嘲热讽,吕不鸣只能低头受着。此刻,他迫切地希望岳不群回来。
    “风师叔还在,就好!当年他还曾指点过我剑法。十八年前玉女峰上,若是风师叔在场的话,或许也不会有那场火并。江湖传闻,他早就过世了。我一直不信!可是当年他为什么会突然下山呢?”
    宁中则喃喃的说道。
    吕不鸣是知道内情的。但是这种事怎么说呢?告诉宁中则,风清扬下山是当年气宗高层精心策划的骗局,岳不群也是出力不少。玉女峰大火并是气宗预谋已久的。这样说的话,以宁中则的脾气,羞愤的当场自杀都有可能。
    “走,小师弟。带我去见风师叔!求他老人家出山。”
    “师姐!风师叔并没有回山。他老人家说是要出去走一走,过一段时日方才回山。再说了,华山这么大,谁知道他隐居在什么地方。他老人家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他若不想见你,你怎么找的到。这些年来,风师叔虽说冷眼旁观,可是也威摄了想打华山派主意的势力。华山一但有事,他一定会出面的。”
    “也罢。”宁中则细思吕不鸣的话,觉得大有道理,便揭过此节。“小师弟,风师叔这件事,师姐我在心里给你计着帐呢。你们师兄弟还有什么事背着我的,最好早早说出来。”
    回到华山,吕不鸣又开始忙碌起来。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
    十一月中,令狐冲和梁发从山东回来了。师兄弟两人第一次独自下山,倒是平安,大大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经验。
    腊月十二,岳不群和施戴子终于赶回了华山。看来此行,收获颇丰,竟在江南收了两名徒弟,带回了华山。
    随着年关将近,华山上喜庆气氛越来越浓。
    只有吕不鸣越发苦恼。只因他的混元功还是一点进步也没有,突破的征兆迟迟不来。
    自从回到华山,他除了教导弟子,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修炼,结合《九阴真经总章》,苦苦探讨混元功的突破之法。甚至接受风清扬的建议,将抱元劲从头修起。
    抱元者,取抱元守一之意。混元功是内外兼修,形意双修,而抱元劲侧重于炼神。抱者,混融也;元者,根本也。静坐中,凝神清心,抱住意念,守住精气。
    这一夜,收功之后,吕不鸣自恃两个月来勤练不辍,可是进益全无,心情可想而知。他也自知不可急功近利,防止再一次走火入魔。每夜收功以后,或读书、或习字、或抚琴半个时辰,以做排遣,保持心境平衡。
    今夜并没有一点练字、无琴的心情。从书架上抽了几本书,不过是道经、佛经、就是论语,心中更加烦闷,随手丢在一边。转回书桌前,点燃蜡烛,呆想了半天,突然想起梅念笙托风清扬送来的《神照经》和《唐诗剑法》,内心有些抵触,一直束之高阁,未曾一阅。
    “反正是无聊,看一看吧。”带着这个想法,吕不鸣从书桌的隐格里取出了两本小册子。
    《唐诗剑法》吕不鸣略略看了看,因为与梅念笙多有交流,对于剑法招式还熟知的。以他目前的剑法境界,《唐诗剑法》多有借鉴之处,不过锦上添花。
    打开闻名已久的《神照经》。果然,风清扬没有说错。《神照经》与《抱元劲》都是以炼神为主的内家心法。《神照经》精神察照,气机控制的特点与《抱元劲》不耗不逸,守持充盈的特征,虽有不同,殊途同归。
    顿时,吕不鸣来了兴致,细细阅读。《神照经》中,字字句句精奥无比,功法玄妙,对更高一层次的返虚之法也多有阐述。吕不鸣更是心中大喜。此时他也是明白,公平的来说,《神照经》在境界上要比《抱元劲》高了一个等级。
    当他翻到最后一页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行小字的眉批。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元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
    这是?
    这字,吕不鸣认得。正是风清扬的手迹。这几句,吕不鸣突得想起,这是风清扬曾经让他记忆背诵的几段话。
    为什么,风师叔已经让自己记忆的这几句话,又这么郑重其事的题写在《神照经》上。
    吕不鸣陷入沉思。
    由此,他认真回想风清扬这一路上说过话的。
    “求根溯源”、“外物只可借鉴,作为臂助”、“本心”、“抱元劲”。
    突然,吕不鸣灵机一动,终于明白了风清扬一再提醒自己的苦心。
    抱元劲,关键在于“守一”二字。要坚守自己的初心,无欲无求,从心所欲。
    行船汉水那个晚上,有那么一刻,自己曾经品味过那种心境,只可惜陷入了自怨自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