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三七五走马取登州(完)

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节目录
   三七五 走马取登州(完)
    两人面对面唏嘘片刻,正好一根烟抽完,从对面丹崖山顶上终于飞起一颗代表顺利占领的绿色信号弹。这期间水城各处也陆续响过几次枪声,但都很短促,说明即使有抵抗也不激烈,很快就给平定。
    这回终于没人阻拦了,指挥部一干人兴冲冲朝蓬莱阁走去。路上清静了许多,不再看见随处跪倒的投诚叛军——北纬把他们都集中起来了。在经过校场时,便看到这里黑压压跪了一大片人,仍然和城门口那些一样——五体投地,脑袋紧贴地面,姿态极其标准,以至于这边众人猜想是不是大明的军人都专门练过这等投降姿势?
    此时天色已经全黑,但几条主要道路两侧都有火把点燃,指引众人沿着坡道上山。蓬莱阁本为道教名胜,不过此时当然被当作了叛军的指挥所。他们来到崖顶中心院落,果然见到这里气势森严,地上到处散乱摆放着兵器架子,军鼓旗号之类,还有一幅不怎么精准的巨大木图和若干战船模型,一派指挥中心模样。
    北纬正站在地图前观看这种古代沙盘,见大伙儿都进来了,便首先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
    “我们运气不错,这里不仅仅是叛军水师的指挥部,也是整个登州府叛军的大本营之所在——他们随时作好逃跑准备,所以把抢劫来的财宝和粮食都集中到水城这边了,又以蓬莱阁为最终据点,现在下面所有空房间里都塞满了物资。另外……”
    他又指了指旁边一间屋:
    “还有若干军官主动投诚,说是原大明将官,不得已才从贼的,具体什么情况,你们去判断吧。”
    于是解席等几人来到隔壁厢房,果然见里面挤了一堆人,身上袍服盔甲都要精致不少,想必是叛军中的首脑人物。他们进门的时候,那些人正神色惊慌的聚在一起小声商议着什么,一见有人进来,立马齐刷刷跪成一排。
    叫起来问了姓名官职,果然是叛军中的头目,但都是些中下级军官——地位比较高的全跑光了。他们这些人原本都是明军,很多就是这登州水师和守军中的将官,孙元化稀里糊涂丢了城防,他们连逃跑机会都没有便被叛军擒获,为了活命不得不加入叛军,属于典型的身不由己,被裹挟从贼的倒霉蛋。
    所以此时看到有悬挂着“明”字大旗的部队前来收复登州,他们立即果断决定投降。原本其中有些人还想依仗坚城拖上一两天看看形势的,不过在山顶上看到出战部队的下场之后也马上放弃了幻想。其中有一些反被吓破胆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逃跑了,他们几个倒还聪明,想想跑了今天跑不了明天,索性就跪在这儿听候发落,请求朝廷开恩,予以招抚。
    不过这帮人所言是真是假,还需要周晟廖勇两位锦衣卫负责加以鉴别。是否承认他们属于及时悔悟,弃暗投明的起义份子,更要由孙昊赵翼这两位兵部主事加以判断——事实上,就在那些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如何无辜,如何一直在满心迫切的等待朝廷招抚时,后面跟进来的孙昊已是怒容满面:
    “招抚?朝廷先前屡次招抚,结局如何?一抚而六城陷,再抚而登州亡,三抚失了黄县,至莱州城下第四抚,朱谢两位大人双双遇害——时至今日,你们还有脸说出这个‘抚’字吗?”
    也难怪孙昊这么愤怒,这伙山东叛军自造反那天起就一直在喊着俺们要招抚,俺们要投降。然后每次都出尔反尔,若骗进城就大肆劫掠,若骗到官员就统统杀害……其不要脸和不讲信义的程度堪称历代反贼之最。
    偏偏朝廷中间还就有那么一批官员,开口闭口不离招安二字——平心而论,这其中钱谦益钱大才子的“光辉业绩”也起到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导致大批失意文人都指望靠两片嘴皮子再来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立下那天大功劳,象老钱一样一步登天。
    结局当然是很悲惨的,估计孔有德他们自己也奇怪大明朝啥时候对叛乱军队这么有耐性了,说客来了一拨又一拨,杀都杀不完。直到后来登州莱州的惨状传到京师,为了招抚还先后搭进去山东巡抚谢琏和莱州知府朱万年,那帮文人这才清醒过来,算是认清了这帮叛匪不可挽救的本质……
    “解军门,此皆奸猾之徒,万不可为其所欺。此番我军器械精利,气势如虹,实乃无敌之师。一战便丧破敌胆,一举夺此坚城。正当趁此气势如虹之际,再接再厉,尽早恢复登州全境,拯黎民于水火之中。对于这些叛乱逆贼,则应斩草除根,彻底剪除奸佞,除恶务尽啊!”
    白天那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虽然让孙昊出了一回丑,却也令他对这支军队的信心达到最高点。在躲到侍从人群中换了一身衣裤之后,兵部主事孙太初已经完全恢复了原先那份十足傲气。
    那几名降将都吓坏了——朝廷制度文贵武贱,即使在军队里,若有文官在场,也多半是由他说了算,而武臣往往不敢顶撞。此时听到这位文臣态度竟是如此激烈,那些叛军将官愈发叩头如捣蒜,连连大叫冤枉不止。
    殊不知这支军队与众不同的——无论那孙昊怎么义愤填膺,他对解席将要作出的决断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后者只是把目光投向庞雨和敖萨扬两人——受不受降,怎么个接受法,都要取决于参谋官的建议。
    这两位参谋的表现也很有意思,在听到那些降将自报姓名之后,他们俩便嘀嘀咕咕商议起来,还时不时摸出一本小册子对照一番。此时见解席转过头来,敖萨扬上前一步,点了点为首那降将道:
    “你刚才说你的名字叫马骢?原先是登州府的参将对吧?”
    那人先是一愣,随即连连点头:
    “罪将正是马骢,原任登州参将……冤枉啊!我们自从被迫从贼以来,一直都守在这里,从来不曾出去荼毒百姓,也不敢去攻打朝廷领地,实在是不曾作恶,还望将军明察!”
    敖萨扬不置可否,翻了翻手中资料,又问道:
    “你似乎还有一个朋友,叫龚正祥的副将,应该也是和你抱着一样的心思吧?”
    这句话说出来,着实让那马骢吓得目瞪口呆——官军知道他和龚正祥的姓名职务并不稀奇,本来都是在兵部有档案记录的。但他们两个曾经一同密谋要重新逃回明军那边,只是听说上次放回去的孙元化被下了大狱才没敢行动——那应该是不可能有人知道的绝密,怎么眼前官军竟能一口道破?
    惊慌失措之下,那马骢再度重重一个头磕到地上:
    “实不敢欺瞒将军,龚兄弟与罪将等确实久有回归朝廷之念,唯顾念贼军势大,尚未敢实施尔……只是不知诸位将军从何得知?”
    稍顿了一顿,见对方完全没有回答他的意思,马骢又说道:
    “今日方知朝廷天威,实是深不可测……龚兄弟现正在登州城中,只要天兵一至,定然也会弃暗投明的。”
    “那么还有陈朝柱,龙韬,董溢,洪声,刘应宗,岳永升……这些人你可认识?”
    敖萨扬居然又报出一连串的名单,只惊得马骢两眼发直,想了好一阵子才承认说好像认识其中两个,也都是心怀忠义之士,但其他人就没听说过了……只是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何这些官军会对他们的小小密谋如此清楚?倘若是有品级的武官也就罢了,可这里面有一人才只是小小队官啊,怎么朝廷居然也能知道?
    其实何止是他,就连解席也被吓了一跳,趁人不注意将庞雨拉到外间:
    “我说,你们情报组也太厉害了,居然连这么详细的名单都搞到手,那先前怎么一点风都不漏?”
    庞雨却摇摇头:
    “不是情报组得来的,而是由文史组所提供——他们在史书上留名了。当登州府被包围的时候,以这马骢为首的十六个人想要伏杀孔有德,向官军投降,事泄失败,全部被杀。《崇祯长篇》中记载有这八个人的名字。”
    “……哦,这么说他的投降应该是比较可信了?”
    “不好说,后期被包围时的想法和现在可能不一样的……不过好歹也算是个烈士,总比完全不了解的人要可靠一点吧?”
    “好吧,那么咱们还是按照原计划……如此……这般……”
    两人在外间商议停当,一同走回厢房,此时敖萨扬已经成功把那帮子降将吓得惊慌失措,只以为朝廷天兵无所不知,一个个眼睛呆愣愣的,连求饶都不大敢了。
    对他们的处置当然要由解席来宣布,只听他咳嗽一声,放低声音,充满威严道:
    “我军奉令为大明朝剿灭叛逆,收复登州,朝廷给我们的命令只是平叛,可从没说过要行招抚之事!”
    眼见对面那几位神色大变,而旁边孙昊则是神色飞扬,接下来,解席的语气却是一转:
    “不过……看你们的态度还算诚恳——马骢你刚才说登州府城里也有想要投降的人是吧?”
    “是,是!其实还留守在府城这边的,大都是不愿从贼的。就是有些死硬贼党,白日间也差不多被打光了……”
    见有一线生机,那马骢自是竭力抓住,于是解席顺水推舟道:
    “既然如此,就给你们一个投降的机会——带上你们的人,去府城里告诉他们,如果想要活命,天亮之前把所有部队开出城来,向我军投降。记住,你们只有一晚上的时间,天亮之后我军就将攻城。到时候任何胆敢停留在登州城里的军人,都将被视为铁杆叛逆,格杀勿论!”
    “是,是,罪将等定当竭力报效,一定会让朝廷兵不血刃收复登州。”
    听马骢说的这么肯定,庞雨在一旁冷笑一声:
    “恐怕没那么简单吧,总会有人不愿意投降的……眼下叛军还有一支大部队盘踞在莱州府那边。倘若有人还不肯死心,指望着那边主力的,你不妨跟他们分说明白:让他们趁着今晚赶紧朝那边逃跑好了,这一两天之内我们不会追击。反正登州根本之地已失,朝廷围剿之势已成,孔有德那伙人以后会怎么样,让他们不妨自己掂量掂量……但是有一点,你们必须要注意!”
    庞雨的声音忽然转寒:
    “逃就逃了,要带上抢来的细软财物也无所谓,但如果有人胆敢趁乱放火杀戮,劫掠破坏城中设施,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我们不会去查具体是谁作的恶,只要当时在附近的都得死,逃得再远我们也会追杀到底——听懂了吗?”
    “……是,是,罪将等明白,倘若有人敢行劫掠纵火之事,我们一定会全力阻止的。”
    马骢等人战战兢兢领命下去,之后便在北纬的指派下,把这几个军官和水城中所有降军临时编成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