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大宋》第一六四章建造青阳寨

宰执大宋最新章节目录
  
    qu 因此,帅司的回复文书一到,钟浩便带着平戎军开赴青阳崖开始建造战寨。
    有了建造静羌寨的经验,这青阳寨的建造倒是也算轻车熟路了,青阳寨的建造工作很快便上了轨道——
    青阳寨的寨墙还是就地取材,用黄土、河沙和上石灰制作的三合土作夯土建造。
    这次寨墙和寨子内规划的营房和各种设施同步建设。
    青阳崖附近的树木繁茂,正好砍伐来用作建造寨内的营房和各种设施。
    石灰等东西都是就近建窑烧制,其他等建造堡寨所需的物资,则从静羌寨里运来。
    如今这青阳寨的建造有静羌寨的财力、物力再加上人力支持,比静羌寨建造时,倒是容易了许多。
    依照静羌寨的前例,钟浩让钟成从平戎军五营中挑选了三百名青壮兵士,单独组成一营,当做战兵来用,由钟成做这一战兵营的指挥使。
    不过平戎军的兵员质量比平西军还差一些,钟成放宽了好几次标准,才好不容易挑出了三百个勉强有些战力的兵士。
    钟浩让钟成负责尽快这平戎军的战兵营的训练和整合,虽然如今西夏国内微妙,未必会有党项人有心思前来劫掠,但是青阳寨这里也不能完全不设防。
    钟浩希望钟成的这个战兵营要尽快训练出一些成果,起码万一党项人来袭扰,能够尽量掩护平戎军撤到塬上。不过如今平戎军一穷二白,武器和甲胄都没多少,想要做到这一点还真有些困难。战马和武器、甲胄,想要置办齐全还要很长时间,钟浩估计在短期内是指望不上平戎军的这战兵营了。
    至于平西军的其余五营剩下的兵士,还是保持原来的建制,在各营指挥使的带领下,按照安排,参加修建青阳寨工作。
    平戎军以后肯定是要整编的,只是现在钟浩还暂时顾不上,所以除了让钟成抽调出一些可战之兵外,还是暂时维持原来建制。
    不过,以平戎军加上家眷这点人手,想要到冬天之前建造好青阳寨怕是有些难度。
    钟浩将静羌寨内的富余人手也全部调到青阳寨这里,参加建寨工作,又从麟州、府州、岚州,还有晋宁军之地广泛招募人手。
    平西军去年剿匪,粮食着实缴获了不少,而静羌寨的烧酒作坊和焦炭作坊也赚了不少钱,这些招募来做工的农人只要管饱饭,工钱要求并不高,是以以如今静羌寨的实力,还是完全雇得起的这些人的。
    钟浩最近整日在为青阳寨的建造调度,完全成了一个大工头了,整日忙得不可开交。
    好在建寨工作的工作终于渐渐走上正规,钟浩倒是可以暂时不用那么费心了。
    钟浩打算以后让郑文涛坐镇主持修建青阳寨的工作,等这青阳寨修建好以后,钟浩打算替郑文涛申请这青阳寨的寨主和平戎军都指挥使的职务。
    郑文涛虽然在行军作战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但是在杂务的统筹调度上,还是很有一套的。
    钟浩手下如今的人才有限,自己又想偷懒,只能让郑文涛顶上来了。
    郑文涛做了十几年平西军的都虞候,对平西军的影响力很大。虽然到目前为止,钟浩对平西军的控制还是很自如的,而且平西军最有战力的中营由崔峰这个他的亲信指挥,但是郑文涛依旧对平西军有很强的影响力,毕竟郑文涛对他们的领导时日太久。
    有郑文涛在,钟浩便难以对平西军和静羌寨做到完完全全的掌握。虽然郑文涛对自己很是恭敬,但是钟浩从心底还是想平西军能完完全全的由自己控制,不想中间再隔着一个郑文涛,毕竟这平西军和静羌寨钟浩投入的太多的心血。
    当然,钟浩这点小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不过,钟浩手下没多少人,他还要指望郑文涛等人给自己挺台,自然不能不问问郑文涛的意见,便直接把他给调过去。
    这事儿还要问问郑文涛自己的意见后,再做决定。若是他实在不愿意,钟浩也不好强迫,不能弄得手下离心离德啊!
    钟浩回到静羌寨后,便找郑文涛来,对他说了此事,想听听他的意见。
    郑文涛只是稍一思量,便痛快的同意此事。
    对郑文涛来说,去主持青阳寨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静羌寨事事都要听钟浩的安排,而且事事都要向钟浩汇报,总归不如自己主持一个寨子来得痛快。虽然这青阳寨也归钟浩这个权知枯叶河屯田练兵事管辖,但离得远了,怎么也不用再事事禀报了吧!
    而且以后郑文涛还会担任平戎军的指挥使。虽然他做都虞候上边没有正、副都指挥使,一样可以掌管平西军。但名不正则言不顺,总归有些不那么自在。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朝廷派来个都指挥使,还是要给别人做小,哪有自己正儿八经的做一军的将主来得爽快?!
    虽然平戎军和平西军都是厢军,由都虞候升到都指挥使,现在暂时也没有太大的实在好处,但总归是升官了。郑文涛可是十多年没升官了,这十年来一直是在蹉跎岁月,可是就期盼着着升上一官半级的呢。
    上次有静羌寨外大败党项山前营的战功,他本指望能升上一级呢,可是朝廷只给他加了一级的阶衔,这官位却并未有所变动。这次有机会做平戎军的都指挥使,虽然暂时也还是比较鸡肋,但总归是升官了,郑文涛还是很高兴的。
    既然郑文涛同意,这事儿便这么定下来了。
    当然,虽然以后平戎军和青阳寨由郑文涛主持,但钟浩对青阳寨和平戎军也不能完全没有话语权和影响力。除了由钟成这个钟浩的亲信大哥,主管平戎军的战兵营外,钟浩还打算将来从静羌寨学堂里挑几个学生,做平戎军的后勤管事,以便于钟浩了解平戎军和青阳寨的财务和庶务情况。
    钟浩回到静羌寨,青阳寨那边不能太久没人主持工作,因此钟浩和郑文涛商量后几天,郑文涛便很是高兴的去主持青阳寨的事务了。
    虽然离开带了多年的平西军,去带并不熟悉的平戎军,但郑文涛丝毫没有什么不适,很快便进入状态,开始主持青阳寨和平戎军的工作。
    厢军毕竟不是禁军,并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一军的将主也没有那么大的认同感。
    禁军,特别是西军禁军,大多是累世的军兵之家,军中关系盘根错节,对将主有很大的认同感,想要随便换个将主,很多时候根本指挥不动他们。一支禁军就是一军将主赖以策勋迁转、封妻荫子的本钱,对自己部队的经营也会更加悉心,很难轻易调换将主。
    不过厢军,自然没有这些事情,厢军的将主也不可能凭着自己的这些没有什么战力的手下博得什么战功,用以来策勋迁转,而且厢军的饷银有限,没多大油水可捞,对于调动也没有太大的抵触。当然厢军的将主对自己手下的军卒并无太大的关注,厢军的军卒对自己的将主变换,也没多大的意见了。
    ………………
    郑文涛去青阳寨替他主持建寨事务后,钟浩倒是在静羌寨难得的休息了几天。
    不过,事情总是忙不完的,这不,钟浩刚闲了没几天,便收到麟州来的派来的亲兵传讯。
    据来送信的杨文广的亲兵说:府州知州折继闵去世了,五日后,也就是四月二十五日,在府州有公祭大会,河西之地的很多军政要员会前去吊唁,朝廷和河东帅司也都会派人前去,杨文广也会亲自前去吊唁,他的意思是让钟浩也去一趟。
    钟浩来河西之后,除了去府州地面上招过人手外,和府州的折家并未打过什么交道。但既然河西的军政要员要去,连杨文广都亲自去了,自己不去就有些不合适了。杨文广估计是怕自己不知道此事,从而缺席,引起折家的不满,是以让人来报告自己。
    毕竟都是在河西地界上,日后若是西夏军来犯,少不了得要互相救援照应,河西地界上的这些军政官员还是互相比较团结的,互相关系都不错。静羌寨虽然以前没和府州打过交道,但是必要的人情世故还是要联络的,和府州永安军这大宋河西地界上最能打的军队搞好关系,不会有坏处。
    钟浩对折家也是久闻其名了,正好最近青阳寨的建设有郑文涛主持,钟浩比较有空闲,便准备去一趟府州。
    府州城和静羌寨都在黄河边上,不过府州城在静羌寨的北边,也就是黄河的上游,想要坐船逆流而上去府州的话还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就算是顺流而下也是很惊险的。黄河的这一段河段水流湍急,而且峡谷众多,暗礁丛生。想要行船,除非是在黄河上行船多年的老船工,否则,根本没人敢在这一段行船。即便是行船多年的老船工,也经常有船毁人亡的事情发生。
    不说在黄河中顺流、逆流,就算是想要横渡黄河,这一段黄河也只有寥寥几个滩平水缓的渡口,可以渡河。
    也正是因为此,静羌寨附近的合河津渡口的地位,才显得如此重要。
    既然无法行船,钟浩便只有骑马前去府州了。
    去府州大约有一百五十里路,早早出发,快马而行的话,倒是一天也可以赶到。
    不过一天快马奔驰一百五十里路的话,实在有些赶,也实在太累,而且钟浩他们没去过府州,万一路上随便发生点别的事情,怕是就无法赶到了。是以,钟浩在折继闵的公祭之日前两天,便出发上路了。
    钟浩如今对郑峰很是信任,用起来也顺手,此次去府州,还是让郑峰带着二十名中营兵士随行。当然,王三如今一直是去哪都紧跟着钟浩的。
    府州城基本上是在静羌寨的正北方,沿着黄河岸边的大路可以直达。
    钟浩一行便沿着黄河岸边的这条大路,骑马去往府州。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