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吧,少年》又成了少年第一百二十章两重天(上)

登基吧,少年最新章节目录
   书斋里。
    听到外头动静,林师爷与宋老大人都住了话音。
    ……
    “先生,我姐与林大哥他们到了!”
    霍宝隔着门禀告道。
    林平安去大营筹建医兵营,并不在州衙内。
    林师爷身边还没有添人。
    “进来!”
    林师爷的声音。
    众人随声进来。
    林师爷、宋老先生在南窗下的罗汉榻上对坐。
    “先生,宋老大人!”霍宝带着众人与两人见礼。
    林师爷脸色带了慈和,宋老先生却是看着霍宝,心中纳罕。
    霍元帅还看不出什么,这个小霍帅却是看出不凡来。
    若不是亲眼目睹他暴起杀人,谁能想到这个乖巧少年是个棘手的。
    怒目金刚是他,救苦菩萨也是他。
    行事利索老辣,不似少年。
    吴家一事,名利双收。
    用的都是阳谋。
    林师爷叫众人坐了。
    他看着满脸喜色的马驹子、薛孝,又看了看难掩忧心的孙子,心中很是无奈。
    七情上脸,不通人情!
    若是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他不满霍五占滁州。
    这些年自己带了郁气,一味逼着他读书,少教导了做人的道理。
    才会让他有傲气没有傲骨,少了担当。
    眼前不是教导孙子的时候,林师爷就与马驹子道:“五爷就等你们了……州府这边还没征过兵,你们四个过来,就负责去征兵……”
    薛孝、林瑾面上都带了喜色。
    负责征兵?
    是不是允他们独立带兵了?
    之前他们都名义上为马驹子的副手,可实际上还比不得牛清、霍虎两人可以直接带兵。
    马驹子却是意外:“征兵?州府不是还有小两万人马么?这些人嚼用都吃力,还征什么,又不打……”说着,却是熄了声。
    是啊,不打仗征什么兵?
    征兵了,就是要打仗了!
    马驹子呼吸急促:“这是防亳州兵南下,还是咱们主动出击攻陵水?”
    滁州四县,如今还有个陵水县被亳州兵占着。
    荡平黑蟒山,是为下一步打陵水做准备?
    淮南道攻略,目前只有几个头目与霍宝、牛清知晓。
    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林师爷就含糊道:“且看,总要预备周全!”
    几个年轻人各有喜色。
    宋老大人却是糊涂了。
    防备亳州兵?
    打陵水?
    这个霍五爷不是柳元帅麾下么?
    难道先前不仅与小舅子翻脸,还要自立门户?
    林师爷看在眼中,也没有解释什么。
    滁州算什么?
    亳州算什么?
    霍家父子看的,从不是这一州一县之地。
    ……
    大变之后,骨肉重逢。
    霍五、马寨主等人都十分欢喜。
    ……
    当晚,州衙开小宴,为马驹子一行接风洗尘。
    老和尚上了主桌。
    有霍宝之前的话,他倒是没有一见面就质问霍五为何出尔反尔,而是询问起陈大志的下落。
    陈大志就是之前的滨江县尉,是老和尚的手下,是个勇武正直之人,之前上下级相处的也极好。
    霍五得了滨江后,惜才没有杀,安排林瑾送陈大志到滁州。
    徒三颇为看重,提拔着做了百户,就在那八千兵卒中。
    那晚变故仓促,大家只撤下了八千人中出身黑蟒山的小头目,忘了陈大志。
    如今老和尚问起,霍五就实话实说:“随徒三去亳州了……”
    霍五也心疼啊!
    之前不留陈大志在滨江,之因为陈家是滨江大户,他又是带过兵的,要是反复对大家有威胁。霍五当时初来乍到,根基不深,自然不敢留人。
    那是真正带过兵的人,自身也有勇力。
    老和尚皱眉道:“你得滁州的消息,也传到滨江了,陈翼该来了!”
    陈翼陈举人,滨江士绅,陈大志的叔叔。
    霍五笑道:“天下白衫是一家,陈县尉去亳州与留滁州差不多……倒是陈举人不错,州衙这边正缺人手……”
    ……
    霍五对老和尚另眼相待,其他人就也高看老和尚两眼。
    爱民如子,说起来简单,可这天下官员,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人?
    只是这爱民如子,与大家伙儿的买卖,又有什么干系?
    这样抬举老和尚,所为何来?
    插手滁州政务?
    林师爷处理的好好的,何苦让外人瞎掺和?
    主桌上只有几位首领在,就是霍宝、水进都在次桌。
    霍五对大家正色道:“除了林先生,剩下咱们兄弟都是喜怒随心的人,手下跟着的兄弟也都是老人……咱们要是只守着滁州过日子,那怎么着都行,可想要走出去,就得学着做个合格的将领……怎么学,我霍五也不明白,却晓得无规矩不成方圆……之前小宝为了约束兵卒不是列了‘三大纪律、四项注意’,这规矩是定了,可真要咱们自己去盯着下头小兄弟们,也落不下脸、狠不下心去管教……我请老大人过来,就是想请他这个监察。老大人爱民如子,一片公心,与咱们兄弟没有私交,也能狠下心去真正约束下头人!”
    霍五说得很清楚,“监察”监督管束的是下头人,并不包括在座诸人。
    座位上,领兵之人是邓健、马寨主、唐光。
    三人都不是爱计较的性子,都点点头表示知晓。
    薛彪却是神色有些古怪。
    州衙,大营,监察。
    让人想到一个词,“三司”!
    三权分立!
    霍五是借此另立一个部门揽权吧?
    ……
    老和尚被委以重任,并不觉得荣耀,反而皱眉道:“与百姓打交道最多的,不是将士兵卒,而是官员小吏……你们滁州兵又不打百姓,碍不着百姓什么,下头小吏要是不妥当,就会逼得百姓没了活路!相对于兵营,州衙上下吏员更需要监察!”
    大家都望向林师爷。
    霍五面上带了犹豫之色。
    兵营设个监察,将玄衣队挂在监察名下,也有从严治军之意。
    省的军纪糜烂,跟匪军似的,坏了口碑,难走长远。
    至于政务,霍五还真是没打算伸手。
    林师爷处理的好,又有心带儿子,他这个外行就不跟着捣乱。
    可老和尚说的没错,只约束住将士兵卒没用,官员小吏才是直接与百姓打交道之人。
    如今官场风气,又是没有不贪的。
    真要不闻不问,前头抢地盘,说不得这些人后头就能丢了地盘。
    ……
    林师爷看向老和尚。
    这位滨州青天,他虽是初见,可早知其名。
    举人出身,教谕任上九年,后升江西兴国知县,清丈亩,平冤狱,历任州判、道同知、右佥都御史……后因得罪外戚被贬官外放。
    霍五请此人来行监察事,可谓神来之笔。
    ……
    老和尚也望向林师爷。
    瞧着众人的反应,他就明白政务是在这位身上。
    只是这气度……
    老和尚心中惊疑不定。
    两人年岁相仿,自己也是历经宦海沉浮,三起三落,见过的高官显宦不少,并不记得曾见过这位。
    可要说这位是寻常儒生,那也是扯淡。
    林师爷颔首道:“滁州三县吏员良莠不齐,是该监管起来……如军中一般,将奖赏惩罚制度早点明确,以后按照规矩行事,也省的纵出祸患,累及百姓!”
    他点头,霍五没有反对的道理,道:“那就劳烦林先生多费心,早点儿敲定个章程来……”
    这是将官吏升迁奖罚制度,都交给林师爷手中。
    林师爷点头道:“回头我与宋伯群商量商量,早日落定此事。”
    伯群,是宋老大人的字。
    宋老大人缠了林师爷一天,日暮才离开。
    众人也听闻此事。
    宋老大人昨日晚宴入了白衫军,可那个情形,大家也不能保证他是真心实意,只是接受他名义上的“归顺”。
    林师爷专门提起来,表明要用宋老大人为副手,也是变相给宋老大人作保。
    霍五想起儿子提醒,知晓那位宋老大人正有可用之处,便点头道:“林先生用何人,林先生自专就是……只是这位老大人是小九卿致仕,年岁阅历在这里,也值得咱们多敬着些,下次再开小宴,就请那位老大人留下!”
    太仆寺可是管着马场的。
    宋林一个刚卸任一年的太仆寺卿,就算人走茶凉,也比旁人通晓门路。
    滁州正缺军马,想要去辽东贩马,说不得正好借此人之力。
    林师爷点头道:“滁州这边总要提起几家,宋林长子早逝,次子一直在老家守业,几个孙辈读书为业,最年长的止步举人……”
    宋家没有子弟出仕,就不会太顾忌,可以安心使派。
    ……
    次席上,坐着九人。
    除了今天刚到的马驹子四人,就是霍宝、水进、牛清、霍豹还有林平安。
    听闻林平安被林师爷收为养孙,赐了林姓,如今还负责筹建医兵营,马驹子为他高兴,道:“双喜临门啊!回头可要摆酒!”
    都是蟒头寨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马驹子是真心实意为他欢喜。
    ……
    薛孝心中火烧火燎的,看着林平安忍不住嫉妒。
    还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个书童,就因为是林师爷身边旧人,就给安排了这好差事!
    医兵营,是归在辅兵里,不用上场打仗。
    可手下人手是真的,还有预备药库,这其中的油水大了。
    ……
    林平安谢过马驹子,望向林瑾,略有些忐忑。
    林瑾不是那等小肚鸡肠容不得人的性子,可这多个兄弟,就将相依为命的祖父分去一半,心中多少带了酸涩。
    只是他更羞愧,平安跟在祖父身边十来年,心细体贴,比这个亲孙子对祖父还上心。
    看出林平安拘谨,林瑾就主动提了酒盅:“二弟!”
    “大哥!”林平安举起酒盅,面上带了感激。
    ……
    同桌的另一对兄弟,霍豹夹了巴掌大的烧五花肉,放到胞兄碗中:“大哥吃,这是你最爱吃的……”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