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吧,少年》又成了少年第八十七章酥油鲍螺

登基吧,少年最新章节目录
   少一时,秀秀提了几个点心包回来。
    除了她方才提过的海棠酥、红豆糕,还有咸味的梅菜饼、椒盐桃酥,软糯的酥油鲍螺、马蹄芝麻糕。
    小姑娘不大,却是懂事孝顺。
    每样点心都是六块,摆了六个六寸小碟子。
    甜味的在她自己面前,咸味的在霍宝跟前,软糯的在邓老爷面前。
    邓老爷看着孙女,眼中满是慈爱,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了。
    霍宝没有急着吃点心,视线落在邓老爷前面的碟子上的酥油鲍螺。
    这东西听过,还是头一回见,看着外形像后世的牛角面包肥版。
    这酥油鲍螺,宋人笔记中记过,《金瓶梅》中也提过。
    霍宝心中唏嘘,红楼世界,本就是该吃吃喝喝过日子。
    之前是不是跑题了。
    “这里面的奶油好吃,小宝尝尝!”邓老爷子亲自娶了一个鲍螺递给霍宝。
    霍宝起身,双手接了,咬了一口,露出里面白花花的奶油,竟与后世的泡芙味道几分相似,就是多了蜂蜜的味道。
    霍宝心中一动,明知故问道:“这就是奶油?是用什么做的?”
    “牛乳做的,掺了蜂蜜、霜糖,就成了酥油,入口即化。”邓老爷道。
    “曲阳的牛多么?”
    “曲阳地多,耕牛不少,可经了去年大旱,眼下能剩下的有数!”
    霍宝接着咬了一口鲍螺,将养殖的计划先压下。
    如今地盘还不安稳,处处缺钱,还顾不上这个。
    秀秀本不爱这个,被霍宝引得,也拿了一个,吃了一口。
    “咦?真实怪了!之前吃这鲍螺,觉得好膻,现在吃着奶膻味儿也淡了!”
    “是你大了,舌头没小时候那么灵了。之前你也不爱吃菘菜,觉得菜腥味重,现在不是也吃了?”邓老爷笑道。
    秀秀带了几分得意,对着霍宝轻哼道:“我就说我大了,不是小囡囡了,以后表哥不许摸我的头了!”
    邓老爷望向霍宝,若有深意。
    霍宝轻咳两声,道:“不摸了,表妹都留头了,是大姑娘了。”
    秀秀抿嘴一笑,拿起红豆糕,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霍宝移开视线,喝了几口茶去了口中甜腻,心情颇为复杂。
    今天是小表妹,明天……
    关于两小亲事,霍五、邓健两人之前就有了默契,就是徒三那里也是乐见其成的。
    只是霍宝还在母孝中,秀秀年岁又小,不着急提,眼下却是不同。
    三县之主都要北上赴婚宴,邓健的身份就敏感。
    毕竟他“收复”曲阳、驱逐白衫军在前,可以说是白衫军的敌人。
    就算现在他投了白衫军,可到了滁州介绍起来总不能说是徒三姐夫八竿子远处的表亲。
    还有霍五那里,只凭着徒三姐夫身份,也容易被人轻鄙。
    在北上之前,两家联姻之事要敲定,才能同进同退、师出有名。
    之前邓老爷打发秀秀出去,应该就是想提此事,不知怎么没有说出来。
    霍宝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就着茶水,将两盘咸点心都吃完了,没觉得饱,反而被茶水点心勾的肚子里“咕咕”叫。
    “嘻嘻!”秀秀捂着嘴笑道:“大师傅这几日家去了,幸好刚才我从酒楼叫了吃的过来,要不表哥就要饿肚子!”
    说话的功夫,酒楼的伙计提了食盒过来。
    四碟四碗,还有两碗白粥与整整五笼肉包子。
    邓老爷吃着药没有胃口,只就着两只鲍螺喝了一碗白粥。
    秀秀吃了两个包子,道:“表哥运气真好,他家关门两个多月,今儿才重新开门,还是这个味儿。”
    霍宝点点头,想起三月南下时吃的包子,问道:“包子多少钱?”
    “素包子四文,肉包子六文……跟去年比翻番,跟三月比倒是便宜了……“
    霍宝上次吃的是肉包子,贾源进城买的,每个包子十文钱。
    “商道通了就好了。”霍宝道。
    江南江北粮食价格差距太大,利润这么丰厚,总有商人会为钱北上。
    秀秀点头道:“王千户的堂弟去苏州了,他家开粮铺的。”
    霍宝并没有放在心上,粮食多多益善。
    要是民间粮商都动起来,运粮北上,才是好事。
    霍宝的粮食有限,充作军粮还不足,可实际上现在曲阳县衙承担了不少贫民百姓的口粮。
    什么时候粮价下来,曲阳才真的度过这次旱灾。
    吃了午饭,霍宝又将“粮盐铁”的计划对邓老爷仔细说了一遍。
    “货仓建在滨江,方便水运……说起几位长辈合伙的买卖,可实际上不过是补充几个县的后勤,否则没粮没兵器的,怎么练兵?”
    “粮食多多益善,除了日常供应都储起来。”
    “盐路通了,可以往东北、西北贩盐,正好可以换马回来。”
    “常州还有个私下的铁矿,等敲定了买卖,可以多贩生铁回来,直接集合三县匠人,在滨江锻造兵器与铠甲。”
    “淮南道乱了几个月,朝廷都没动静,说不得是憋着大动静,总要预备起来。”
    有一句话,霍宝没有想了想没有说。
    从白衫军开始亮反旗,至今已经大半年。
    之前还能说朝廷调兵慢,一时没顾上,现在可不好自欺欺人。
    等今年秋收后,怕是各省各地都太平不了。
    弥勒教在江南江北传了几十年,有野心起事的,不会只有淮南淮北这几人。
    滁州军装备起来,防的不是朝廷,而是北边的亳州军,还有马上就要兴起的两江白衫军。
    至于霍宝之前的打算,学美国在二战初期角色,做个军火商,则是纸上谈兵了。
    就算滨江兵器生产线建起来,生铁储备也富足,可滁州兵的人数不是固定的。随着各省起义,滁州兵还得再扩兵。
    按照上辈子所知历史,这场有白衫军起义揭开改朝换代的灭国之战,总共打了三十多年,人口锐减两千万,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
    早日装备起一方精兵,缩短灭国之战的时间,就能救下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百姓。
    霍宝不是圣人,可到底不是铁石心肠,来了这世界,也想要为百姓做点什么。
    在乱世里,只有掌握话语权,才能真正促成此事。
    之前晓得舅舅是朱八八映照时的郁闷早散了,就算舅舅是太祖,他也不是完全依附舅舅的小外甥。背靠两县之势,积蓄力量,乱世自保不难。
    邓老爷听了半天,越寻思越觉得此事重要。
    “粮铁最重,是该好好经营……关外换马,不仅用盐,还可以茶与丝绸……”说到这里,邓老爷带了几分兴奋道:“那边的贵族还喜欢松石、蜜蜡、玛瑙这些宝石,宝石运输便利,利润高,正合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