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正文卷第六百零二章十不管(求订阅!)[2]

水浒逐鹿传最新章节目录
   >赵桓突然改变主意不让李纲回京,是有原因的。
    因为目前的大宋已经乱成一团,而且政令、指责混乱,以至于,太原城都丢了一个来月,赵桓才知道消息。
    赵桓认为,这是李纲救援不利造成的,而且李纲还不及时上报。
    墙倒众人推,加上李纲一系又都倒台,再加上屡战失利,战已经不太现实了,所以,开始有人弹劾主战的李纲。
    中书舍人刘珏说李纲,轻脱寡谋,强执自任,前后败师覆将非一,数有败衄,以致士气益沮丧,金人益嚣张,且耗财疲民,难道可不加黜责以示惩戒乎?
    如果说刘珏说得还有那么一点点道理,那么另一个大臣所奏,则显然是歪曲事实另有图谋。
    那个大臣在奏疏中历数李纲十大罪状,直接掀起了一场揭批李纲的浪潮。
    简单一点说,那人指责李纲,无才,是蔡门党羽,贪功让姚平仲出战,鼓动太学生上书逼宫,担任守御使时滥赏,包庇蔡攸,为蔡京抱打不平,排斥同僚,以蜡书付金使妄结耶律余睹,抗命不去担任宣抚使,救援太原不利。
    那人所说的事,不少都是赵桓所主张的,有些甚至跟李纲一点关系都没有,结果全都扣到李纲头上。
    赵桓对此其实很清楚,可他还是下旨免去李纲知扬州一职,令其前往杭州,以观文殿学士身份提举杭州洞霄宫。
    可宋国的那些大臣们还不满意,继续揭批李纲。
    实话实说,对李纲的这些指责,不少其实还是有点事实根据的。
    可有些情况并不是李纲能左右的。
    无论从战略部署来看,还是从战场指挥来看,宋国目前在军事上都是一片混乱,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现在,宋国的那些大臣们将这种混乱的责任一股脑的全都推到了李纲身上,似有让李纲背下所有黑锅之意。
    赵桓知道李纲冤,可赵桓见弹劾李纲的人太多,加上李纲的确救援太原不利,还是下旨免去李纲的一切职务,只提举杭州洞霄宫;邹柄、张牧也一同免职,差往别处。
    然而,宋国的那些大臣们对此仍不满意。
    他们继续揭批李纲,而且又重新网罗了李纲十大罪状,非要给李纲治罪不可,非要将李纲批倒、批臭不可。
    赵桓又一次妥协,下旨责授李纲保静军节度副使,安置到建昌军(今江西南城)。
    李纲不服,上书辨雪,又遭到臣僚们的猛烈攻击。
    赵桓再下旨,将李纲安置到更远一点的宁江军今重庆奉节。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