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庶氓》第二卷第卌一章[2]

海州庶氓最新章节目录
   仙也是满脸苦恼,甚至连大儿子家的门都不挓。直到小儿媳妇张祝氏生了大毛,他才抱上孙子,在村里挽回了一丝颜面,因此把大毛当成个宝。
    “倒头坎,怎又生了个丫头!?”张半仙听大毛说孙媳妇生了闺女,便坐在那里抽着烟袋生闷气,美好的愿望一下就落空了,甚至都感觉自己以后又没了脸面。至此,他对孙媳妇爱理不理,至死连重孙女都没抱过。
    就在大毛闺女满月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在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到了十月二十五日,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次又让张半仙说对了-新中国的发展绝不会一帆风顺的。
    正当抗美援朝战争激烈进行之时,中国还在进行另一场无声的战争-反敌特、反间谍战争。这看似同普通百姓没啥关系,可海州这个不起眼的谷圩村却与之产生了联系。
    这天西北风吹得人骨头都发冷,除了那帮小孩子还在玩耍外,连麻雀都不想飞出来觅食。早上,从县城大伊山驶出一辆小型军用卡车,一路晃悠悠到了谷圩村。车停下后,便下来四个人,都穿着公安的制服。
    村里很多人这时都躲在背风地方晒太阳、喳呱,看到有车来了,也跟在小孩子后面一拥而上,想瞧瞧发生了什么。
    过了一会,村负责人夏安康夏队长跑了过来,他是谷圩村原来的村长老夏的堂侄儿,民国成立后出生的新一代,共产党员,个高、人瘦,看上去很精干,衣服上的补丁清晰可见。看到公安局的人来了,他便说道:“公安同志,我是这里的队长,出啥事了?”
    “你好,夏队长!我们是县公安局的。”这时其中一人掏出了证件,而后介绍起了另外三人,“这是我们的陈副局长,这两位是办事员小谢、小王。”说罢,几个人分别同夏队长握了手。
    “这次我们来有件很重要的事情!”陈副局长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了几个名字,“麻烦夏队长把我们领到这几家去,我们有些事情需要弄清楚。”
    “好,好!”夏队长一看,名单上几乎都是姜家人,唯一的罗二荠家还是姜家的女婿,一时间他也摸不着头脑,只能前头带路,招呼公安同志跟他走。
    每到一家,公安局的人都先将目之所及细细观望一番,随后便或在院中背风处,或在堂屋里询问这家的人。陈副局长负责询问,两位办事员主要负责记录,偶尔也会在不经意间补充一些问题。剩下的那个人则和夏队长在外面站着,不准任何人靠近。
    询问完几户姜姓人家后,夏队长便按照名单,把公安局的人带到了罗二荠家,家里只有罗二荠的媳妇姜氏带着三个孩子-此刻,应该管姜氏叫姜寡妇。。
    听说有公安局的人来了,姜氏的婆婆罗王氏也跟了过来,暂时照看下三个孩子。
    “说一下你的姓名。”陈副局长率先问了起来。
    “唔娘家姓姜,也不知道大名叫啥,反正娘家人都叫我大丫!”
    “认识姜立兴么?”
    “姜立兴是唔小兄!他怎么了?”
    “他怎么了?你是他姐姐,不知道么?说说,你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海州解放那年暑假时间,他到唔家来玩的。后来开学了,我就没见过他。家里头去学校找了,也没找到他,我估计是挨国民党抓去当兵了,说不定现在人都死的了!你们正才不是去过唔哒跟唔妈那边问过么,他们没跟你说么?怎么还问我的?”
    “他们归他们说,我就是想听听你是怎么说的!实话告诉你,姜立兴跟着国民党蒋介石跑到台湾去了,我们有理由怀疑他跟国内的国民党特务有联系!你知道什么就跟我们说什么,不得隐瞒!”
    “啥,唔小兄去台湾了!?”姜氏惊讶得眼睛都睁圆了,“你们是在怀疑我是特务?唔家男人还有唔大兄都是挨国民党杀掉的,我跟他们有血海深仇,怎么可能还当他们的特务?”姜氏一边说着,一边哭哭啼啼起来。
    “同志,我们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是说你就是特务!”小谢这时唱起了红脸,“不过,你正才说估计你小兄是挨国民党抓去当兵了,为什么会这样说?”
    “唔家男人就是解放前在板浦挨国民党抓去当兵的,过了小半年,人死的了,唔家人才晓得。唔大兄也是那个时候死掉的,我才估计唔小兄也是挨国民党抓起当兵了。”
    “你大兄就是姜立同吧?那你说说,你丈夫跟你大兄的事情,是哪个告诉你的?”陈副局长问。
    “是的,唔大兄就是姜立同。这些都是庄上的石柱告诉唔家的,那时候他也挨国民党抓去当兵,都在一个部队。后来他们打算一块堆跑出来,都挨铳的了,只有石柱一个人跑了出来!”
    “那好,今天就到这了,谢谢同志!要是再想起什么来,随时跟我们联系。”
    陈副局长他们出来后,夏队长便问道:“名单上各家都到过了,陈副局长还有没有其他吩咐?”
    “你们村有叫石柱的吧?麻烦你再带我们去他家一趟,有些事情要了解一下!”听陈副局长这么一说,夏队长便领着四个人去了石柱家。
    问题还是那几个问题,事情还是那件事情。等石柱把经过大概说了一遍后,陈副局长便问道:“姜立同有没有跟你提过姜立兴的事情,或者他们俩那时候有没有联系?”
    石柱说道:“公安同志,那时间不许我们往外寄信,外面人更不知道我们在哪,所以在国军那会,他们是绝对不会有联系的。我就听姜立同说过,他小兄在板浦灌中念书,学习成绩很好,以后还打算去上大学的。公安同志,是姜立兴出什么事了么?”
    “是这样,姜立兴跑去台湾去,灌中里面还有不少学生一起去的。我们是担心这些人会跟内地的特务有联系,所有才挨家挨户来了解下情况。”
    石柱听罢,说道:“我跟他们虽是一个庄上的,但不熟,他们什么情况我真不清楚!”
    “嗯,那好,就到这吧。谢谢同志你的配合,要是想起什么,随时告诉我们!”就在陈副局长几人刚跨过门槛时候,石柱忽然喊住了他们,说道:“公安同志,我陡陡想起另外一件事,不知道跟这事有没有关系。”
    陈副局长停下脚步,掉过头来说道:“石同志,你想起什么就直说吧。”
    “你们说的去台湾的这些学生,都是板浦灌中的?”
    “是的。都是国民党时候板浦灌中的学生!”陈副局长特地强调是国民党时候的板浦,因为建国后,灌云县人民政府住址已迁到了大伊山,离板浦有四十多里路。
    “那,国民党时候,板浦教育局有个卫副局长,你们知道吧?”
    陈副局长想了想,说道:“是有卫民国这么个人。原来叫卫清,后来才改的名。”
    “卫副局长有个侄儿叫卫五四,也是挨抓去当兵的,和我在一个班里。听卫五四说,卫副局长对国民政府死心塌地,卫五四就是他让人抓去当兵的,说是等建功立业后,就带他一块堆追随蒋总统。解放后,我到下车街卫家去把卫五四的死讯告诉他们,好像记得卫五四的老娘一边哭一边说,他小爷本来打算带着他跟一帮人一块堆南下的。”石柱看几个人听得很认真,便又大着胆子继续说道:“公安同志,你们看啊,姓卫的是板浦教育局的副局长,去台湾的又都是板浦灌中的学生,那,姓卫的,会不会,跟这事有关系呢?”
    “不过,”石柱补充道,“这些只是我个人瞎猜的,也许就是巧合。要是不对,就当我没说吧!”
    陈副局长却不认为这是巧合,他说:“同志,你说的这些情况很有价值,我们会派人好好查一查的。但是这事一定要保密,希望你不要对其他人提起!”
    “这个请放心,一定!”石柱说完,便目送夏队长带着公安局的同志离开。
    陈副局长乃是海州一带搞情报的老手,此次调查灌中学生随国民党去往台湾一事,他从石柱提供的信息中敏锐地察觉到,姓卫的跟此事极有可能有关,即便无关,也得查一查。很快,他便获悉,卫民国的确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随后,公安机关便对卫民国在大陆的关系网进行了调查,经过一番努力,隐藏在灌云乃至海州的国民党地下情报网便逐渐浮出了水面,不久,所有国民党特工、情报人员悉数落网。
    经过审讯得知,为了给党国多留一些人才,早在济南战役之后,卫民国等人便利用职务之便,有计划、有组织地怂恿、诱骗灌中的学生随国民党南下,甚至是进行直接的胁迫。很多学生不明就里,以至于有的整个班的学生都随国民党南下,最后又不得不去往台湾。
    为了不至于引起海州老百姓恐慌,公安机关在办理此案时极为隐秘,并未向群众透露相关信息,因此,这样的结果石柱自然无从得知。
    石柱只记得第二年吃完粽子后,村里开了村民大会,要让大家提高认识,提防特务渗透。为此,他还当上了村里的义务巡查员,密切注意村庄周围的可疑人员。不过到临了,也没遇到过-当然,这是好事。
    到了这年国庆之时,天气非常怡人,石柱家也迎来了远方的客人。
    陆春花和鲍虎子正赶着骡车往海州而来,这次他们还带着一个宝贝疙瘩-一岁半的儿子,小海州。
    这天石柱和季氏正在院子里捶黄豆,石烁和石烨也在旁边“帮忙”,他们把黄豆从这边抓到那边,忙得不亦乐乎。这把石裕氏也给忙坏了,拖着七十多岁的身体,不时拽着这个,又拉着那个,怎奈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还得石柱出面,才阻止两个小孩的“帮忙”。
    正当这一大家人忙得热火朝天时,虎子一家出现在了院门口。
    石裕氏先看见了骡车,眯着眼睛一瞧:“呀,这不是春花跟虎子么!来,快进来,今天咋有空来的?路上累坏了吧?”一边说一边招呼着他们进来。
    石柱和季氏也停下手中的活,招呼他们进来,在满院的桂花香中满脸笑容。
    一进门,春花便挤了挤身旁虎子,说:“他爹,你快叫人啊!”虎子这次竟开口说话了,笑眯眯地点着头:“石大奶好,柱子哥、嫂子好!”不过那手还是死死地拽着春花的衣角。
    “好,好,都好!”石裕氏心里头也高兴,“虎子总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