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正文卷374衣锦还乡

盛唐高歌最新章节目录
   郑鹏离家门还三丈远时,翻身下马,步行着前进。
    前面,曾经关闭的大门敞开着,曾经一个个厌恶的脸庞,也露出他们自认最真挚的笑容,昔日那些冷嘲热讽,也全变成了恭维。
    这就是衣锦还乡啊,郑鹏心中有了几分莫名的激动。
    “见过郑将军”郑鹏离家门不足一丈时,以郑长铎为首的郑家人一起弯腰给郑鹏行礼。
    古代阶层分明,虽说郑长铎、郑元家是读书人,也小有功名,也是郑鹏的长辈,可郑鹏是定远将军,还拥有爵位,别说郑长铎,就是元城的县令在这里,看到郑鹏也得行礼。
    爵位是贵族和普通人的区别,可以说,官员不是贵族,但贵族肯定有相应的官阶。
    三年前郑鹏离开,是被驱逐出去,当时家里,很多人落井下石,本以为郑鹏要趁机清算旧帐,想不到郑鹏一看到,马上一个箭步冲上去,第一时间双手扶起郑长铎,一脸惊惶地说:“使不得,使不得,这里不是官场,这是折杀孙儿了,大父快快请起。”
    扶起郑长铎,扭头对众人说:“都是自家人,都快快请起。”
    把众人都劝起来后,郑鹏突然跪在郑长铎和郑元家面前,一脸自责地说:“大父,阿耶,不孝儿孙郑鹏回来看你们了。”
    那么多人看着,怎么也把戏做足了,再说郑长铎和郑元家对自己的确很不错,是“自己”做得太过分,这事不能怪他们。
    回想起来,他们对自己还是一很不错的。
    一声大父,戳中郑长铎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郑长铎本来有很多话要说的,可一声大父让他感概万千,忍不住激动地说:“好,这才是我的好孙儿。”
    看到一旁的郑元家在偷偷地擦拭着眼角的泪光,那眼里的慈爱让郑鹏感到自己的心都融化,忍不住叫道:“阿耶,不孝子这么久没回来看你,请阿耶责罚。”
    “起来,起来,男儿志在四方,阿耶不怪你,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郑元家拉郑鹏,拍着儿子的肩膀,笑容满面地说。
    三年不见,人长高了,性子沉稳了,身子骨明显也壮实了。
    更难得的是,儿子不仅学好了,还出人头地、受勋封爵,以前就是做梦也梦不到这种好事。
    “阿耶,娘呢?”郑鹏没看到老娘的身影,连忙问道。
    “在后院,这个时刻应在厨房忙乎着,做你喜欢吃的,一会就看到了。”
    “鹏儿,三叔就知你会有出息的。”
    “对对,当年鹏小侄刚出世时,那哭声整个院庭都叫见,当时我就说这孩子以后肯定要当大官的,看,这下没批错吧。”
    “祖宗庇佑,家里终于出了一个爵位,这下我们元城郑氏要崛起了。”
    一众家人、亲属围着郑鹏相认、恭维,现场很是感人。
    在场的差不多相认完了,人群中突然有二人啪的一声跪下在郑鹏面前,众人扭头一看,跪下的是郑元业、郑程父子。
    不少人心中明悟:郑鹏当日被逐,主要是因为这二父子,特别是郑程,人前人后没少抵毁郑鹏,”
    郑鹏有些吃惊地说:“二叔,二弟,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贤侄,做二叔的对不起你,以前对你多番指责,虽说出发点跟你大父一样,是为了你好,可有时不注意态度,也不顾及你的感受,还请你多多见谅。”郑元业一脸痛心疾首地说。
    郑程的表现更夸张,双手奉上一根棍子,一脸悔恨地说:“大哥,是我善妒,妒忌大哥的才华,妒忌大哥更得长辈的宠爱,做了很多对不起大哥的事,请大哥责打,要不然做弟弟的内心过意不去。”
    这次在众人面前认错,主要以退为进,让郑鹏不那么记恨自己。
    说那么多漂亮话没用,还不如态度诚恳一些、来一点实际行动。
    以前做那么多,主要是为了给郑长铎看,可现在不同,作为大父的郑长铎为了家族,连他都向郑鹏低头,自己以前怎么对郑鹏自己知道,只跪一下不能平郑鹏的怒气,很光棍地送上棍子。
    大庭广众之下,郑鹏总不能把自己打死吧。
    郑鹏一把扶起郑元业,一脸真诚地说:“二叔,这话言重了,以前是做晚辈不懂事,闯了不少祸,二叔没少替小侄善后,就是责骂,那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不懂事时或者记恨,现在才明白,二叔和大父一样,都是用心良苦,请起请起。”
    郑元业本来还想多说几句服软讨好的话,显得自己有诚意,没想到郑鹏就那么随意一拉,一下子被拉起,外人看来郑元业跪得有些随意。
    郑元业心里暗暗吃惊:郑鹏的力量好大。
    真不愧是能在战场立功的人。
    郑鹏也懒得跟郑元业在这里逢场作戏,转过身去扶郑程:“二弟你这是什么事,一家人哪有勺子不碰锅边的时候,有话好好说。”
    “不行,要是大哥不打,小弟就不起了。”郑程一脸倔强地说。
    以前做得太过分了,凭郑鹏现在的地位,要对付自己都不用找借口,过往的事就是不拿证据也能坐实自己的错失,干脆对自己狠一些,识相点,免得郑鹏到时报复得更惨。
    要郑鹏原谅自己不敢想,能消一点气就不错了。
    “一家人,万事好商量,怎么能动棍棒呢,让人看着笑话,快快起来。”
    郑程一脸倔强地说:“大哥要是不打,小弟说什么也不起来。”
    兄弟二人各怀心思在僵持着,这时围观的人开始议论纷纷:
    “这郑家兄弟怎么啦?”
    “程小郎君精明啊,以前他没少得罪鹏小郎君,现在鹏小郎君衣锦还乡,他肯定怕啊。”
    “你们不知道吧,鹏小郎君被逐出家门,背后就是郑程使坏。”
    “对了,鹏小郎君离开元城后,郑程偷偷变卖了不少原来属于鹏小郎君的东西,啧啧,这仇可不小。”
    “估计要出一口气了,鹏小郎君现在是将军,还有爵位,别说陆县令,就是方刺史来了,估计也是一只眼开一只眼闭。”
    众人交头接耳的时候,只见郑鹏在郑程的再三恳求下,终于拿起了那根木棍,并高高举起。
    这是一出“衣锦还乡出恶气”的桥段,围观百姓兴奋中带着期待的目光,全集中在那根木棍上。
    郑元家在一旁有点不知所措地说:“鹏儿,不要,说什么他也是你二弟。”
    “大哥,你别帮这个畜生说话”郑元业咬着牙说:“贤侄是犬子的哥哥,哥哥管教弟弟是天经地义的事,由他去。”
    郑元兴和郑元旺相互对望一眼,习惯地没有发话。
    作为家主兼在大父,郑长铎最不愿看到骨血相残,张大嘴,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就是自己能劝住,可郑鹏心里有介蒂,以后对家族也不会用心,还不如让他把心里的不高兴发泄出来,得了一个痛快,以后对家族的事也用心一些。
    也就是想到这些,郑长铎最后什么也没说。
    郑元业这样说,家主也不发话,其他人也就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论辈份,在场很多人都是郑鹏的长辈,可论起地位,并本没有可比性,没看到,郑鹏走近时,作为大父的郑长铎是率先向郑鹏行礼。
    郑程看到郑鹏高高举起木棍,脸色有些发白,下意识闭上双眼,准备接受郑鹏有如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闭上眼等了一会,只感到有东西轻轻碰了一下自己的肩膀,然后听到郑鹏的声音响起:“程弟,起来吧,为兄已经教训完你了。”
    郑程睁开眼一看,只见那棍子搭在自己的右肩上,在棍子的另一头,郑鹏正笑着看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只听“啪”的一声,那棍子被郑鹏随手扔掉,接着又被郑鹏双手扶起。
    围观的人群看到郑鹏高高举起,然后轻轻放下,忍不住发出一阵赞叹声和掌声,一旁的郑长铎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对于一个传统的老人来说,没什么比看到儿孙和睦更美好的事。
    “大哥,这”郑程一下子有些纠结。
    郑鹏真要打,郑程心里也害怕,可郑鹏不打,郑程心里更悬。
    “行了,行了,以前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大父说得对,一笔写不出二个郑字,都是兄弟,多些包容就行,事过了就过了,不提。”郑鹏一脸正色地说。
    这么多人,真是打,自己的名声也就坏了,说自己对弟弟都没有容人之量,郑鹏可不上这个恶当。
    此刻,郑鹏有些佩服起郑永阳来,劝自己多住一天,说给自己一份特别的礼物,还不肯揭秘,当时就猜想郑永阳会在大父郑长铎哪里下功夫,让这次衣锦还乡之行更加完满,没想到,郑永阳把功夫做得这么足。
    以郑长铎那又臭又硬的脾气,本以为要经历一些曲折,没想到这么顺利,郑长铎不仅没有为难,还给足了自己的面子。
    简直意外之喜。
    “好了,这么多乡亲父老看着,别让他们看着笑话,回屋再说。”郑长铎高兴地说。
    回到家后,自然又是一番嘘寒问暖,郑鹏在后院看到自己的“娘亲”,一个温柔、和善、坚韧的女人,还有各个婶子、小妈,还有弟弟妹妹。
    印象中,妹妹郑冰跟自己最亲,以前就是一个小跟屁虫,不知是太久没见还是小丫头长大,知道害臊了,说话有一句没一句,好像很多心事,由于亲朋戚友都来了,所有人都围着郑鹏转,郑鹏也没空跟小丫头聊天。
    这次算是衣锦还乡,没聊一会,郑鹏就在郑长铎的带领下,先去祠堂给先人上香,郑元家说了,还没回来已经大肆应祝过,也举办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去给先人上上香就行。
    上完香,马上给郑鹏接风流尘,郑长铎一高兴,元城郑氏老老小小全来了,就是郑家的奴仆也加了酒菜,整个郑家洋溢着一股喜庆的气氛。
    一直喝到半夜才散,郑鹏也喝得有些迷糊,在黄三和阿军的搀扶下回房休息。
    “少爷,醒醒”
    “少爷,少爷。”
    不知睡了多久,郑鹏听到有人不断叫着自己,还有人轻轻摇着自己的双肩,勉强睁开一眼看,只见黄三正在叫着自己。
    看了看,房间还点着蜡烛,窗外的天色还是黑的。
    还没天亮呢,郑鹏当场有些不高兴地说:“干嘛,天还没亮呢。”
    黄三小心翼翼地说:“少爷,你听听。”
    “听什么,这可不是长安,有些虫鸣蛙叫很正常。”郑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