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正文卷360绿姝的反击

盛唐高歌最新章节目录
   黄三眼珠转了转,主动献计说:“少爷,你现在是督军使,要不找个由头,让督护府的廖将军带人把他们都抓了,看他们还敢不敢打少爷的主意?”
    “这是一个好主意,免得他们以为少爷好欺负。”阿军难得发态。
    博陵崔氏北方的势力很大,崔源手里又掌握不良人这个大唐最神秘的组织,在贵乡时阿军就领教过崔源的能力和手段,还真有点忌惮。
    在崔源面前,阿军感到自保都难,更别说还要保护郑鹏。
    郑鹏懒洋洋地说:“不怕,这里是督护府,就是崔源再大胆,也不敢到这里闹事,他们想盯就由他们盯好了。”
    “少爷,难道我们就一直在这里等着?”黄三有些担心地说。
    “不急”郑鹏打了一个响指:“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要是猜得不错,他们也该出手了。”
    出手?
    他们?
    黄三和阿军面面相觑,很快又露出高兴的地神色:不用说,少爷肯定另有安排。
    外面蜚短流长,而在博陵崔源府上,却是难得平静。
    下人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谁都知家主心情不好,没人再讨论这件事,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一样,可眼尖的人都发现,为小姐准备婚礼的工作已戛然而止。
    虽说外面有关崔王两家婚事取消的消息传得满天飞,然而,无论是博陵崔氏、还是太原王氏对这桩婚事三缄其口,谁也不说是哪个主动、也不对责对方,看似一团和气,实则各自在暗地里引导着舆论。
    不管怎样,崔源的心情很差,差到闭门谢客。
    辛辛苦苦替孙女挑了一个乘龙快婿,路都铺好了,没想到刚订亲不久就退了亲,就是别人不说姝儿的坏话,也证明崔源的目光差。
    最憋闷的,这一次是被自己一直看不起的郑鹏玩弄于鼓掌之中,让崔源有种抓狂的感觉。
    有心找郑鹏麻烦,就是不杀他也让他吃点苦头,没想到郑鹏跑到安东督军府就不出来,这让崔源也无奈,总不能带人冲进督军府抓郑鹏吧。
    分明是故意的,也说明他心虚。
    要是别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可郑鹏是被家族赶出来的,跟家里关系也不好,要是崔源拿他的族人出气,说不定郑鹏在暗地里偷笑,真应了那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这天崔源在书房内画画,可左右都不满意,一连撕了好几张纸,最后把笔一掷:不画了。
    画画需要灵感,更需要内心的平静,现在崔源心乱如麻,自然画不好。
    正在心烦时,书房外突然响起敲门声。
    “敲什么,不是说过不要打扰吗,耳朵聋了还是屁股痒了?”崔源一脸阴狠地喝道。
    心情烦,正想找人出气呢,这个时候还敢打扰?
    “哦,三弟准备怎么对付为兄呢?”门外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
    一脸暴怒的崔源楞了一下,连忙打开书房的门,看到来人后,有些惊喜地叫道:“大哥,是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站在门外的人,是崔源的堂兄,也是博陵崔氏三虎之首的崔伟。
    崔源跟崔伟虽说不是亲兄弟,不过两人的关系很好,小时候常跟在崔伟屁股后面转,比崔源大三岁的崔伟可以说是崔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
    二兄弟都有官职,特别是崔源,表面是御史大夫,暗地里兼任不良将,经常要到各地执行任务,兄弟聚少离多,记得上一次见面还是过年前,现在看到,饶是内心坚硬如铁的崔源,眼中真情流露。
    在别人面前,崔源是博陵崔氏的一位家主、是朝中铁面无私的御史大夫,可在崔伟面前,崔源才会感到自己是需要被照顾的人。
    兄弟相付一笑,彼此拍拍对方的肩膀,又用力的握了一下手,这才坐下。
    崔源高兴地说:“听说大哥调到徐州,真是可喜可贺,也没有奉上贺迁之礼,大哥不要见怪。”
    “就是调个地方,都是任刺史一职,不算升迁,没必要大惊小怪,呵呵。”
    崔伟嘴上说得谦虚,可谁都看得出,说这话的时候崔伟面带笑容,眼中露出骄傲的神色。
    “那可不一样,大哥本是中州刺史,徐州可是上州,出任上州刺史,也就是大哥从正四品下擢升为从三品,四品和三品虽说只是一品之差,可前程却是天壤之别,自然值得庆祝。”崔源一脸正色地说。
    “呵呵,此事三弟背后出力不少,为兄铭记在心。”
    “大哥说这话就见外了,本是一家人,我们是一家人,自然是同舟共济。”
    崔伟呵呵一笑,也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看了崔源一眼,有些感叹地说:“三弟,你头上的白发比为兄还多,得好生保重啊。”
    从面相来看,崔源头发斑白、面有皱纹,由于最近休息不好,眼有血丝、面带憔悴,比崔源大三年的崔伟,白发比崔源少,脸色白里透红,一看就知那种养尊处优的人。
    崔源叹了一口气:“岁月催人老,苍天何时又饶过人?”
    “呵呵,是三弟最近烦心事多吧。”
    崔源有些吃惊地看了崔伟一眼,有些无奈地说:“没想到这事连大哥都惊动了,唉,给家里抹黑了”
    一声叹息,道出无尽郁闷。
    “这话不能这样说”崔伟放下茶杯,一脸正色地说:“孙侄女才貌双全,是王家子没福气。”
    说到这里,崔伟有些不以为然地说:“孙侄女的幸福最重要,婚前发现王俊的真面目,总比婚后发现的好,什么玩意。”
    这话相当于的间接打了崔源一记耳光,因为王俊是崔源亲自挑的,说他不好,也就侧面证明崔源的眼光不好。
    崔源有些不甘地说:“大哥,其实王俊也不差,风度翩翩、文采风流,这次出丑,是被阴险的小人所害。”
    “三弟,你...哈哈哈。”崔伟看着崔源,说到一半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哥,有什么好笑的?我心情烦燥,你就别拿我寻开心了。”崔源有些不乐意地说。
    崔伟又笑了几声,这才拍着崔源的肩膀说:“三弟,你糊涂啊。”
    “糊涂?我?”崔源睁大眼睛,一脸不解地说。
    “成王败寇,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清楚吧,王俊那小子,是不是被人陷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能力,一个有能力的男人,才会封妻荫子,才会给家人好的生活,杏花楼一事,若是真的,说明他有龙阳之好,不值得同情;若是杏花楼的事被人陷害,他能让人轻易得手,事情发生后又没有相应补救措施,说明什么,说明一来他不够聪明,二来说明他能力不足,姝儿跟着这种窝囊废,能幸福吗?”
    崔伟的一席话,有如一把锤子,准确地敲打崔源的心坎上。
    的确,王俊的表现,太差了。
    以王俊的性格,要是进了官场,要么难有大作为,要么被人整得很惨。
    “大哥说得对,这个王俊,的确不是良配。”崔源点点头说。
    崔伟只是笑了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些事,三弟,看开一点好。”
    “不行啊,不看紧一点,姝儿就得让人拐走,还要让一个无耻之人拐走,我可不能看到唯一的亲孙女犯错。”崔源一脸严肃地说。
    “三弟说的那个人,是郑鹏吧?”
    绿姝的事,知道内情的人不多,作为崔源最信任的堂兄,崔伟是知道内情的。
    “没错,姝儿见识太少,给那个田舍奴灌了迷魂汤,唉,当初就不该心软。”崔源有些懊悔地说。
    要是三年前在贵乡就把郑鹏弄死,现在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
    只是一念之差。
    崔伟哈哈一笑:“这个郑鹏我听说过,老实说,老夫还真有点欣赏他,一个被逐出家门的弃子,竟能凭一已之力,三年就能授勋封爵,还能文能武,难得。”
    “大哥,你不是被他收买,替他说话的吧?”崔源皱着眉头说。
    “呵呵,为兄还真想他能来收买,可我们兄弟之情比天高、比海深,他出得起这个价?只是就事论事,三弟,你也知我职位变动,交割印信后,去徐州任职前,回博陵向列祖列宗禀报一下,听说最近的事,就来找三弟聊聊,要是三弟觉得为兄收了好处卖兄弟,我这就走,就当我没来过。”
    看到大哥生气要走,崔源吓了一跳,连忙拉住崔伟的衣袖:“大哥息怒,大哥息怒,都是小弟失言,失言。”
    崔伟也不是真的生气,很快再次坐下。
    看着一旁愁眉不展的崔源,突然开口道:“三弟,有句话,为兄不知该不该说。”
    “大哥哪里话,有话只管训责小弟就是。”
    崔伟笑了笑,然后一脸认真地说:“虽说婚姻大事,父母作主,不过三弟只是大父,正所为隔代如隔山,婚姻大事,最好跟细侄女商量一下,免得美事变坏事。”
    “唉,小弟何尝不想,只是我跟姝儿的关系一直紧张,跟她商量就是没得商量,我可不想看到她犯错。”崔源苦笑地说。
    绿姝眼里只有郑鹏一个,快三年了,无论自己怎么待她好,可是绿姝一直把自己视作仇人,从没发自内心叫过一声大父,更别说什么天伦之乐,说起崔源都感到心酸。
    “犯错又如何”崔伟有些傲然地说:“民间有句老话,男的怕入错行,女的怕嫁错郎,那只是对贫苦人家而言,他们没有条件和资源去改变,孙侄女姝儿不同,她姓崔,博陵崔氏的崔,她的大父是崔源,就是犯错又如何,想娶博陵崔氏的女子的人,多不胜数,别人没机会犯错,姝儿可以。”
    这句话给崔源很大的震撼,直至崔伟走了,崔源还一直在思考着这句话。
    要是别人跟崔源说这种话,崔源很可能给他二个大嘴巴,说他在诅咒自己的宝贝孙女,可这话出自崔源最信任的大哥之口,崔源不得不考虑。
    “不行,绝不能便宜郑鹏那个小贱商、田舍奴”一想起郑鹏,崔源就气得不行。
    崔王联婚,本是一件名扬四方的美事,现在可好,美事变丑事,特别是郑鹏,为达目的不惜损害姝儿的声誉,光是这一条,崔源觉得把郑鹏杀上十次也不解恨。
    伤害了绿姝、又让博陵崔氏蒙羞,这样的人,想自己把姝儿嫁给他?
    痴心妄想。
    一想到此刻郑鹏躲在安东督军府内笑着自己的笑话,崔源紧握着拳头,额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
    正在想着怎么对付郑鹏时,红雀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