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正文卷343初次斗法

盛唐高歌最新章节目录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气势不凡的雕花门楼,门楼顶部是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一面是花开富贵,一面是竹报平安,上面是斗大的一个金漆牌匾,龙飞凤舞写着“崔府”两个大字。
    正常来说,门楼都是扉门打开,供人出入,中间大门紧闭,有重大事情才会大门中开,可崔府恰恰相反,双边扉门紧闭、大门中开,不过从外向内望却看不清里面的情况,原因很简单,一面用玉石装饰的影壁挡住视线,从宅子的布局来看,这面影壁叫做内影壁。
    崔府明显是加高过,比路高出一截,府门到外面大路修筑了六级用青石铺设的台阶,台阶上两个一米多高的大石狮子,门边也有两个体积小巧石狮子,刚刚看的时候,郑鹏有些纳闷,很少人会在门前放四个狮子的,当郑鹏看到门槛边上那木雕的如意,很快恍然大悟。
    四狮如意的谐音就是“事事如意”,这是一个吉祥的符号。
    从外向里看,红的砖,绿的窗棂,白的栏杆,淡黄的瓦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不知几进几重,再配上气派奢华的门楼、衣饰讲究的豪奴,一看就有一种门第森严、气势不凡的感觉。
    这就是传承数百年名门大族的底蕴。
    “这位公子,请问你找哪位?”看到郑鹏一行驻在崔府前,骑着高头大马,衣饰华丽,一个门子走上前,很有礼貌地说。
    郑鹏跳下马,拱拱手说:“定远将军郑鹏,奉旨到河北道巡视军务,途经贵地,特来拜坊崔御史,劳烦通报一下。”
    说话间,黄三已在一旁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名帖和礼单。
    “原来是郑将军,请稍候片刻,小的去去就来。”一听到郑鹏是将军,还是奉旨办事的钦差,脸色马上恭敬起来。
    等门子拿着名帖和礼单进去后,黄三小声地说:“绿姝小姐就后面的绣楼里,只是绣楼的四周都种满了树,很难看得到。”
    绿姝就在里面,郑鹏一瞬间,脑中浮现一幕幕两人一起共处美好时光,一时内心百感交集。
    自从跟绿姝在贵乡被迫分开后,这是两人相距最近的一次。
    伊人就在崔府的绣楼内,可是就是不能相见。
    就在郑鹏思绪万千时,黄三轻轻推了一下郑鹏:“少爷,那个门子出来了。”
    郑鹏回过神,只见刚才的门子走出来,看到郑鹏,面无表情把东西交还给黄三,冷冷地说:“几位,请回吧,阿郎说没空见你们,还说让尔等知趣些,早日离开博陵。”
    郑鹏闻言马上说:“劳烦再通报一次,就说见个面,耽搁不了崔御史多少时间。”
    门子很果断地摇摇头说:“不必通报,几位,请回吧,阿郎是不会见你们的。”
    把名刺和礼单送进去后,崔源只是瞄了一眼,然后一脸平淡地说了一句:传令下去,谁再替郑鹏传报,当场把他的腿打断。
    下人不知道,家主为什么连一个身怀皇命的钦差也不见,他闪不敢问,只是很执实地执行。
    崔府的下人都知道,崔源向来说一不二,他说打断腿,一定会打到断为止。
    也不管郑鹏什么反应,门子转身就走。
    黄三有些傻眼了,继而愤愤不平地说:“架子太大了,怎么说我家少爷也是钦差,说不见就不见?”
    看到黄三想去理论,郑鹏拉住他说:“算了,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晚点再想办法。”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郑鹏也没有失望,让大伙先去吃饭。
    一路奔波劳碌,肚子还饿着呢。
    郑鹏没发现,离开的时候,崔源正在围墙上修筑角楼里,目送郑鹏一行离开。
    “没想到姓郑的还敢来,阿郎,怎么办?”一旁的管家崔福有些担心地问道。
    崔福也是崔家的家生奴,对大家族来说,奴隶是最不缺的,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奴隶结合就行,奴生奴,不愁没人使唤。
    从小就跟在崔源身边的崔福,由小时的伴读书僮一直成长到崔源的心腹大管家,对郑鹏的事也知道。
    要是什么都不知情,当崔源不在时,就怕让郑鹏趁虚而入。
    崔源冷笑地说:“晾着他,等他没耐性了,自然会离开。”
    “想不到,他竟敢到这里。”
    “不奇怪,西域形势一片大好,他也舍得回来,还是带伤飞速回京,早就知他打什么主意,现在出现还算是晚的了。”
    崔福有些担心地说:“阿郎,要是姓郑的死赖在这里怎么办?最近小姐常闹着要外出,不是想去寺庙上香就是上街老奴找些人去吓唬一下他,让他知难而退。”
    绿姝哪里是要外出,分明是心里猜到郑鹏会赶到博陵,借机外出,看能不能碰上,就是管家不提崔源也想到,闻言想了一下,然后下令道:
    “不妥,郑鹏刚刚立下大功,也不知他用什么办法,陛下竟然让他做河北道督军使,有皇命在身,那是钦差,姚相的下场,你又不是不知道,让手下的人,不要轻举妄动。”
    “是,是,是,还是阿郎想得周到,可就让他在博陵逍遥自在?”崔福有些不甘地说。
    崔源冷笑道:“刚刚你也说了,这里是博陵,姓郑的想到我们的地头闹事,简直就是不知死活,放风出去,所有人不要做姓郑这伙人的买卖,就说是我说的,等姓郑的没东西吃、没地方住,看他们还能呆多久。”
    “还是阿郎英明。”崔福眼前一亮,一脸佩服地说。
    崔源说话的时候,郑鹏已经在一间名为醉仙楼上大快朵颐。
    不同的地方有不用的风俗习惯,博陵这里的菜是河北口味,在黄三的推荐下,郑鹏一行五人品尝了圪渣饼还有八大碗。
    所谓八大碗,是河北地区的传统名菜,有五色相间的“丝子杂烩”;肥而不腻的“炒肉”;有隔壁相望的“酌蒸肉”;有荤藏素裹的“虎皮丸子”;有肥瘦相兼的“浑煎鸡”;有鲜嫩别致的“块子杂烩”;有调味精美的“清蒸丸子”;还有素淡清香的“银丝肚”,有荤有素,烹饪精细,鲜美可口。
    吃完还有集酥、脆、香、甜的圪渣饼,郑鹏一行吃得满嘴是油。
    “少爷,这饭菜还合胃口吧?”黄三有些讨赏地说。
    郑鹏拽着刘火和季程说:“你应该问二位校正吃怎么样,合不合胃口。”
    季程连忙说:“不敢,我们这些粗人,好是一餐,不好也是一顿,有时一口胡饼就一口水也能应付过去,跟着郑将军真是走了运,平日没出力,净是跟着沾光。”
    “军中兄弟都说,郑将军可是这个。”刘火也跟着竖起大拇指。
    郑鹏呵呵一笑,扭头对黄三说:“累了一天,吃饱喝足,哪个客栈好,前面带路。”
    现在才是八月中旬,郑鹏也不急,吃饱喝足,准备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养足精神,明天再好好跟崔源斗法。
    “少爷,这边走,这里最好的客栈是迎宾客栈,干净卫生,还有带小花园的小别院。”黄三一边说一边带路。
    郑鹏把黄三派到这里,随时留意绿姝的消息,这可是一个闲差,黄三早就把这里全摸熟了。
    一行五人来到装修豪华的迎宾客栈,没想到掌柜当场给郑鹏等人泼了一盆冷水:“几位客官,本店已经客满,还请诸位移一下贵步,到别的客栈看看吧。”
    “这么快客满?今天不是节气,也没人宴请宾客啊。”黄三有些惊讶地说。
    “订满了,真是抱歉,见谅、见谅。”掌柜连连作揖道:“打开门做买卖,谁也不会把钱往外推,几位到别处看看吧。”
    掌柜这样说了,郑鹏也没办法,只好离开这间环境不错的迎宾客栈。
    “黄三,走,带我们再找一个环境好的客栈。”郑鹏吩咐道。
    钱是挣来花的,不是挣来看的,三宝号日进斗金,和郭府合作的卤肉生意一直很稳定,郑鹏花起钱来也爽快。
    “还有一个风悦楼也不错,就在前面不远。”黄三很快又有了目标。
    郑鹏大手一挥:“走,风悦楼。”
    “抱歉,本客栈已客满,几位,请吧。”
    “房都让人预订了,别说小郎君出双倍价钱,就是出十倍也没房。”
    “没看到告示牌吗,今日已客满,你们到别处看看吧。”
    “不用拿过所和批文,小老相信几位清白,真是抱歉,本店已被人包了,恕难接待。”
    第一间第二间婉拒,郑鹏不信邪,一连走了十多间客栈,就是条件一般的小客栈也问了,有的客栈都没看到人,可是无论是掌柜还是伙口都是众口一词:没房,给多少房费都没用。
    刘火和季程面面相觑,两人没了前面的嬉皮笑脸,有些拘束地跟在郑鹏后面,不再轻易开口。
    到博陵崔氏拜访被拒,然后所有客栈都婉拒接待,就是用屁股想,这当中肯定有鬼,看到郑鹏的脸越来阴沉,二人都下意识闭口不语。
    “少爷,小的记得离这里大约二里地的地方,有一间小客栈,那里风光好,收费也合适,不如我们去碰碰运气吧。”黄三有些小心翼翼地说。
    “不用”郑鹏一下子翻身上马,开口吩咐道:”黄三,你去买些干粮。”
    黄三连忙应了一声,转身就去一间小饭馆,准备买些干粮。
    没一会,黄三有些愤怒地冲出来,转身又跑到另一间卖点心的店,可没一会,又是空着手出来。
    一刻钟后,黄三气喘吁吁地跑到郑鹏跟前,咬牙切齿地说:”少爷,邪门了,那些人都说不做我的买卖,好说歹说不行,就是加钱也不行。”
    郑鹏扭过头,看看远处明显比普通房舍高出一截的崔府,脸色更沉了。
    要是一间二间客满、拒绝还说得过去,现在整个地区的商人都把自己一行列入”黑名单“,不用说,肯定是崔源发了话。
    博陵,崔氏的地盘,在这里经营了几百年的崔氏,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自己刚来这里,根有本没时间与人结怨,除了崔源。
    这个崔源,还真是狠,不仅拜门些不能入,还让人不做自己生意。
    还没见面就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幸好先吃饭,要不然等消息传说,别说吃大餐,就是残茶剩饭都吃不上。
    “这些刁民简直就是反了“刘火怒火冲冲地说:“刘将军,他们分明是欺负我们是外乡人,离这里三十里就有一个折冲府,待属下去折冲府搬兵,看哪个还敢对我们无礼。“
    左骁卫是守护京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