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上将潘凤》第十九卷第五百九十七章兵近洛阳

重生三国之上将潘凤最新章节目录
   “坞乡防线已破,只剩最后的都城洛阳!”蜀将激动喝喊,众兵闻言,应声喊喝,气势达至最盛。
    “报!山内魏兵被吾军追杀,陷落坑道淹死过万,散逃上千,败降招者数千,其余随司马懿主军逃撤,回往洛阳方向。”
    “报!魏将石苞、王昶等已逃出困地,应是汇合主军去。”
    “报!……”
    接连捷报,意味着此战终结,魏国终结。
    “魏延将军应该已经杀往洛阳去,吾军汇合去,围敌在城,不需多久,敌不战而败。”王凌言。
    张郃也道:“很快各城郡的将臣会送来降书,洛阳将孤立无援。即使城内兵马,粮草充足也难支撑。”
    “好了,好了,知道。”史越示意他们不用再言,虽然是成功逼仲达到此步,但对方人还在,心里石头就是落不下。
    理论上这种局势是必胜了,为何还会心觉不安。
    史越:“起军,往洛阳。”
    洛阳
    司马懿大军败回,整个都城大乱,朝中将臣开始暗谋它策。
    司马府
    “朝内各臣吾已派人盯紧了,他们想趁机做乱,没这么容易。”司马孚说言。
    “随他们去吧,洛阳是守不住的。”司马懿轻言。
    “兖、青、徐三州虽疲难有兵力,但冀州已经强盛,迁都冀州,还可再起。二哥,一起走吧。”司马孚说之。
    “吾走不了,潘凤不会让我逃,无论如何都不会。”司马懿冷言道。
    司马孚对望兄长,知他心意已决,且有必留原因,“兄长珍重。”
    贾府
    “司马懿此败,洛阳必失,如若猜得不错,必会带着陛下迁往冀州,冀州地广粮足,据北方之地,依旧可抗蜀汉。现在天下兵马疲惫,此战之后,两三年内不会再起大的战事。”贾遗对族长贾穆分析道。
    贾穆:“说得有理,那又如何?跟吾等何关?汝可知,城中朝臣被司马家盯得死死的,此刻但凡一点异动都会身首异处。”
    贾遗笑之,“吾从未有此想。此时有降蜀汉的士族将臣多之不已,此刻我们贾家表态了,对方也不会看重之。叔公在世,断也不会作此愚蠢决定。”
    贾穆:“那就如此吧,顺势而从。莫生事端的好。”
    贾遗诡异一笑:“只怕事端会找我们。”
    虎牢关
    司马师、邓艾据守于此,作为洛阳东面最后的防线。可洛阳两处很重要防线被破,蜀军已经攻到洛阳城不远,此地已经有些可有可无。
    司马进:“怎办?我们是不是全败了?”
    司马师肃声道:“还没,只是失了司州。司州地域不要也可,只是都城被破,会导致魏国境地大乱,各郡城叛乱,人心大失。”
    司马进:“蜀军围城,二哥恐有不测,起军回去救。”
    邓艾阻道:“不可,此地不可再失,到时仲达会引军来,从此处北上往冀州,吾军需在此接应。一旦撤军回去,姜维定攻占此处,封断要路,那时我们都要困在司州。”
    司马进又言:“给我一队人,我回洛阳去!这总行吧!”
    “六叔,莫着急,父亲吉人天相,不会有事。”司马师安抚之,随即看向邓艾,“士载,此地交于汝守,吾领五千人和六叔回洛阳,接应撤逃。”
    邓艾坚声道:“尽管去,吾在此,断不让姜维进一步。”
    洛阳东不远,魏延一路杀来,由于司马懿军败而回,路上郡城守兵起乱,不少降之,因此接下来进路通畅无阻。
    “可是魏将军之军!”前方一骑兵快马奔来。
    蜀将道之,“正是!汝是哪一军的?”
    “吾乃大将军军下,奉大将军之命来接应。请魏将军汇军前去!”骑兵报。
    “还是让他先到了。”魏延笑说。然后转颜怒吼那骑兵,“想我汇军,喊他自己来迎!不愿来,我就攻城洛阳去先!”
    一旁廖化忙言:“这不可啊。”
    魏延同廖化抱怨道:“就派一个人来接我大军,好意思吗?他不来,我不去汇。”
    大将军驻扎在洛阳不远营寨
    前去骑兵使者回报,被吓不已,竟然敢逆反大将军之令,莫不是要叛?
    骑兵如实报言之,在场王凌、田豫、满宠等人听之,大为震惊。
    王凌站出,言:“魏延此为,恐是不服。他从雍州一路攻至此,逼近洛阳,可谓是不易。立马将是当世伟功,大将军此时召之,定以为是想削他功绩。不如先让其攻城,他军马远到,定是疲乏。洛阳城此时难破,他也破之不得。”
    “之后吾军再汇去,最为妥善。”
    史越听得愣住了,什么啊?那家伙就是想让老子去接而已!老子才不去呢。上次你也不来接我,我干嘛要去。
    “没这么复杂,文长他意,众不要误会。此事也莫在谈。各行要事去吧!”
    众将不解,各自退下。
    张郃说道:“大将军要不要我去喊他来。”
    史越:“理他做什么,爱来不来。”
    魏延领军至洛阳不远一处扎营,并没有按照先前所言,去攻城池。
    “如何?可有使者来?”魏延遂问部将。
    部将回之,“并无。”部将忧心,魏将军这般乱来,引得大将军重怒,如何是好?
    魏延对关兴、廖化怨声道:“他喊儁乂过来劝我,我就不跟他计较了。”
    这样的场景关兴此前见过,但还是不习惯。廖化跟二人更久,这样场面见得太多,但认为大将军之令还是要从的。
    关兴转移话题问道:“吾军何时攻城?”
    “攻城?为何攻城?”魏延疑问。
    关兴傻眼了,不攻城,我们千辛万苦来此作何?“吾军暂时在此驻扎,不是因为兵马远行疲困,暂不利攻,所以等休憩之后,再威攻洛阳吗?”
    魏延:“不攻了,这功绩不要了。你们想要,自己去寻大将军。”
    “啊?这……”关兴愣住了,这旷世之功,原早就留好给对方。
    魏延严肃道:“众将虽我攻此,颇为不易,汝等可率人马往大将军军去。到时攻城,定有一功。”
    关兴淡笑,“吾不需之,愿留于此。”
    廖化直言:“从无它求,在此就可。”
    众将也应喝道,“大将军那处将多兵广,去了也分不到功绩多少,不如留此驻守洛阳东西处,以防其从此逃。”
    魏延:“要逃也不会往这逃。我等将领可不去,但兵马总是要汇去以助攻城的。元俭,汝调军中一半兵马去大将军处,以助之。就言吾要在此守防敌西撤逃地,不能全军尽去。”
    廖化:“好,吾这调军去。”
    魏延驻扎更西方向,一队援兵从长安出发,一路过潼关、函谷关而往洛阳。
    领军乃是雍州东最名望士族的钟家钟毓,劝降了雍州各郡城家族将臣,调出一军,趁势来助。
    另外,钟家幼弟钟会同随而来。
    “真不懂,父亲为何同意汝来?”钟毓疑道。
    钟会言:“父亲喜我,吾苦苦哀求,自然得从。可要好生照顾啊,三哥。”
    钟毓不解,“汝同来作何?”
    钟会笑言:“没什么,想来看看名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