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上将潘凤》第十一卷第二百九十二章两相称帝

重生三国之上将潘凤最新章节目录
   许都,皇宫
    华歆、陈群等一班文武入宫先面见献帝,献帝刘协自然知道,这是曹丕派来的第一道攻势。
    华歆奏曰,“自魏王登位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明德公智,古今未有。更是运筹帷幄,平定西域,恢复汉室曾经辉煌。各外邦皆有朝贡之意,震吾国势,气慑东西。”
    “如今汉室气终,望陛下顺应天意,效仿尧、舜之道,禅让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陛下可享清闲之福!”
    “望陛下顺天应意!”下方众臣齐声喊道。
    献帝被气得怒不可遏,但只得装作可怜,哀泣之,“高祖创基业,四百年矣。怎能从吾手中失,朕虽不才,却也无过,还望公从新商议。”
    华歆并不理会,让其余臣从言魏王之登位之后,功绩变化,天象明月。皆是些无从考究的神瑞之言。
    “汝等可是汉臣,大逆不道!”宫外传来喝骂之声。
    华歆回首望去,“来了。”
    荀彧从外走入,献帝见之,热泪盈眶。
    宫外早就被曹丕兵围,曹丕等着华歆等人的逼退,若是成了,自己就不必行下一步,若是不成只要引兵杀入,威逼了。
    荀彧就在此时入宫,曹丕也不让人拦着,“这汉室忠臣,让他尽最后的忠吧。”
    荀彧也知今日所为,无济于事。自己一生抱负,终究为能实现,不过这条路,依旧走下最后一步。
    华歆、陈群等人早就知他要来,便入之辩论,奈何皆不敌之。不论说出何理,荀彧依旧能辩驳,百官之中,无人可辨胜之。
    众人被荀彧说得面红耳赤,退此离去,回见曹丕。
    曹丕见众人居然无法成事,怒之,“还要我自己来。”“随我走!”
    曹休奉命先兵进宫内,包围了献帝居所,并让太监请出。
    献帝不愿出之,曹丕让人持诏见献帝,让其盖印,禅位于之。一番折腾后,献帝无法,玉玺绶章。使者持诏书去曹丕。
    曹丕心喜,接受诏书。不过依旧忧心,今日这番行为,传出去恐天下人要说逼位。
    正忧心间,一人走来,“陛下忧心,吾明。此事易也,可筑造一坛,选良辰吉日,召集百官,让献帝于坛上亲奉玺绶,禅天下之。”
    所言之人乃贾诩。
    曹丕大喜,从其令,并让人告知献帝,退兵回去。
    曹丕离宫回去等候,众官皆退。贾诩望众人离去,也准备退去。
    “公真天下诡诈也。众官做了许多,曹丕费了多事,最后汝一句话,就成了今日首功之臣。”荀彧于身后对着贾诩冷言。
    贾诩回望,面色严肃,“吾顺时势,公从忠道。不过吾将遗臭万年,公必名扬千古。文若忠臣,文和敬之。”
    话毕,贾诩离去。
    留下荀彧一人于此。荀彧回想所为,不禁笑了一声,并不悔之。回府而去,等待死亡。
    不久,荀彧“病故”。
    曹丕从贾诩言,筑造受禅台。至期,命献帝于上,百官于下,禅位曹丕。
    曹丕受大礼,登帝位。国号改大魏。大赦天下。降刘协为山阳公,起行至封地。
    曹丕终于完成心愿,动手于他事,孙权之亡消息,早就已经知了。不过对于此事,曹丕没有立即起兵去攻,因为这个时候江东必乱,正是自己逼位登基的时机。孙军必不会来扰,刘军来攻,可以应之。
    “文烈!汝领兵十万,联合合淝张辽攻孙军各地去。”曹丕召来曹休,令其而下。曹丕知曹真、曹休乃曹氏大才,且绝对忠之,可信也。从父令,兵权交于曹氏夏侯氏宗亲所掌管。不过曹丕于夏侯氏关系不如父于夏侯氏,所以总兵权交于曹氏为主。
    成都
    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此消息不久传入益州来。又有传言,汉献帝被害。
    史越得知,意料之中,毫无波澜。没什么好关心的,反正接下来刘备必定痛哭,让百官挂孝,设祭坛。让天下人都知,他是汉臣。毕竟现在只剩这个大的刘氏了,谁要是提刘备汉中王为帝,刘备虽表面拒绝,但是心喜,事后称帝还少不了你的好处。
    这些花里胡哨的事,讨好主公,史越早就不稀罕了。自己现在挺好,随便给个什么官都行,谁爱去拍马屁谁去吧。
    “可惜了,元俭、文长、儁乂他们都不在。他们离成都太远了,不然我可以告诉他们有这么一个升迁的好机会,让他们去讨个好。”史越想了想,觉得好机会没给信任自己的人用上,有点浪费。
    果不其然,刘备得知献帝之事,又听传言遇害。不论真假,刘备都会让献帝遇害,献帝不死,自己如何称帝。所以让众传言出去,天子遇难,设祭之,百官挂孝。
    百官得知刘备因此忧虑,感染受疾,朝事依旧孔明处之。
    “国不可一日无君,吾有尊汉中王为帝之意。”李严寻孙乾、费祎、蒋琬等人说之。这些人在上次成都受庞统袭之事,对李严已有改观,皆有亲近。
    众人皆同李严所言,毕竟这就是他们的所愿。
    众人又各寻其余臣去,告知所事。三日之后,百官入朝,请刘备出。
    李严奏言:“如今汉天子被弑,汉中王应继汉统。汉中王,名正言顺,天下百姓所望之,还请汉中王继帝位!”
    “还请汉中王继帝位!”百官其言。
    刘备拒之,“吾岂是不忠不义之人!莫在言此!”
    众人苦劝,刘备大怒,“此乃逆贼所为!”说罢,离此去。
    众人问李严,“这可怎办?”
    李严知此事已经没有回头了,且那重要的几人都未来,正是自己大好机会。若是成事,将来必盖过那几人。
    “吾要去汉中王宫外跪求,若是汉中王不从,吾就不起!”李严大喝道。
    不少官员都同此行,一起至刘备住所外跪之。
    刘备得知,出去劝他们回,李严等人皆表示,不继帝位,就跪死于此。
    刘备一怒之下,往内入去。
    却说今日来百官来请刘备继帝位之人中有三个重臣为来。
    史越在家吃吃喝喝,听到这一事,惊叹之,“都成这样了,李严那家伙够会玩的啊。”“对了孔明说的主公也不听吗?”
    当年史越请孔明出山,孔明早就说好了条件,刘备是从的。所以很好奇,孔明如何应对。
    “啊?没去,孔明没去?”史越一惊。
    原来不但自己没去,孔明没去,连法正都没去,法正上次中毒刃后,一直身体有恙,不知是不想去,还是养病。
    史越这二人没去之后,心里五味杂陈,“这好处都让李严占了。”
    跪于刘府百官,终于倒下了不少,刘备出去再见他们,“众位,玄德何德何能啊,诸位这样,折寿于我啊!各位还是回去吧。”
    李严道:“汉中王若顺应天道民意,继承大统。吾等皆不起之!继帝位兴师讨逆,乃忠义也。吾不能让汉中王受不忠义之名!”
    刘备颤言说之:“汝等……”“今日现我不义的是众卿家也!皆起来回去吧,吾从也。”
    众官听后,皆喜。李严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之后,选择良辰吉日,筑坛于成都,诸事齐备,百官候之,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
    读祭文,恭玉玺,奉坛上,请汉中王受。
    改元章武元年。立百官,封众臣。
    史越在下方等候,照旧来上个班,看着他们舞弄了许久,才等到封官赏赐,这个一结束,回去睡觉。
    其中最喜的人莫过于李严,李严正想着不知受如何封赏。
    “封诸葛亮为丞相!”
    史越听后,恩,很好,孔明当然是丞相了。
    李严心里有点不服气,这文臣最高,居然还是他,看来自己所做的还不够。
    “封潘凤为大将军!”
    什么!我靠!史越整个人震住了,我什么都没做好吗?给我武将最高官做什么?给张飞啊,给我干嘛!
    李严脸色变得不好看,看来这二人依旧是要长时间压制自己。
    “法正司空,许靖司徒,……”越说下去,李严脸色越难看,自己名字似乎很靠后。怎么回事?
    在场孔明神色淡然,不禁一笑。
    主公可是天下最善识人之人,谁能谁否,心中自有所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