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第610章李世民驾崩新皇登基[2]

大唐第一败家子最新章节目录
   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情况越剧烈,国家距离灭亡的时间,也就越快。”
    “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两点的话,国家内部,已经没有什么忧患了。”
    解决掉这两点的话,就能够千秋万代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看宋代就知道了。
    一个国家除了内忧之外,还有外患,总之,落后就要挨打。
    并且,国家的矛盾冲突有很多,绝对不仅仅局限在这两点上。
    但是有一点李愔没有说错,如果不能解决这两点的话,一个国家迟早要出事情。
    实际上,古代绝大多数的帝国,都是败在这两点上的。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微微皱眉。
    他之前的时候,还从来没意识到这两点。
    就算到了现在,他一时之间,都不太理解。
    李愔不由解释道:“皇兄,有一个有趣的事情,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臣弟在益州的时候,曾经发现一个池塘,这个池塘里面,繁殖出了无数的小蝌蚪。”
    “小蝌蚪一天天的长大,但是池塘的水,却是一天天的减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小蝌蚪,全部都要死掉。”
    “但是这个时候,小蝌蚪却是会释放出一种毒素,会让池水变成毒水。”
    “这时候,九成的蝌蚪都会死掉。但是剩下的哪一成蝌蚪,就能够成功地活到最后,蜕变成青蛙。”
    “在危及整个种群的大灾难面前,他必须要灭亡九成的个体,才能换取种群的延续。”
    “其实人类也是一样啊,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日益争夺,粮食严重不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不是爆发灾难、瘟疫,就必须要进行一场战争!”
    “然后,死掉无数人,幸存下来的,就能继续开辟一个盛世!”
    “为什么开国皇上,都能开创出一个盛世呢?因为开国的时候,人口稀少,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种植。”
    “人少,土地多,就能够养活很多人,能够迅速发展。”
    听完李愔的话,李恪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这一刻,他终于听懂了李愔想要表达的意思。
    没错,一个国家的灭亡,从根源上来说,无非就是因为这两点造成的。
    老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基本上都不会选择造反。
    想到这里,李恪不由看向李愔,然后问道:“六弟,你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办法倒是有的,只不过,不太好实现罢了。”
    “至于土地产量的问题,倒是好解决,只需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不断的培育良种就可以了。”
    在后世,袁隆平老先生,可是将稻米的产量,提高到亩产一千多公斤的高度。
    这样一来,单凭我们自己的产出,就可以养活全国人。
    不过,李愔眼睛一眨,接着说道:“还有一个办法,其实,沿着大海向东,还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大陆。”
    “那片土地,比我们华夏还要大。哪里的土地,比我们华夏还要肥沃,只要占据那个地方,就再也不用怕粮食的问题。”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不由又惊又喜地问道:“这是真的吗?在我们的东方,真的还有那么一大片区域?”
    额,其实李愔说的是北美洲,也就是现在的美国那片地方。
    当然了,现在哪里应该还没有国家,上面应该只有土著。
    而实际上,北美洲在中国的西方,因为中国在东半球,而北美洲在西半球。
    但是去北美洲的话,的确是沿着海洋向东走。
    一时间,李愔也不太好解释这一点,也就只能说在大唐的东方了。
    听到这里,李恪微微点头,然后问道:
    “六弟,哪土地兼并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沉吟了一番,然后李愔说道:“皇兄,解决土地兼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土地全部收回来,然后按照登记在册的人口重新分发,并且严禁买卖。违令者,直接斩首示众。”
    听到李愔的办法,李恪不由担忧地说道:“可是,这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吧?”
    这个办法,当然很难做到。
    在整个古代史上,从来都没那个朝代能够做到这一点。
    也只有后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借着立国之初的机会,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当时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可以动地主阶级的利益。
    而现在,大唐皇室李家,本身就是世家出身。
    皇室代表的,其实也是世家的利益,满朝文武,更是大半出自世家。
    想要做到这一点,不应该说困难重重了,简直就是举步维艰。
    一个弄不好,大唐都有倾覆的危险。
    别说是将土地全部收回了,就连想搞个改革,让所有人都交税,都是困难重重。
    在历史上,这种变革,就算能够短暂成功,但是事后都会被废除。
    只有到了清朝,雍正才真正成功实施了摊丁入亩的改革。
    但是那一次,人头滚滚,不知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才完成了这项改革。
    在大唐想要直接收回土地,并且按照人头分发土地,禁止私人买卖。
    在李恪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愔则是微微笑道:“皇兄,事在人为,臣弟认为,如果能够将各大世家,全部都排除出去的话,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的。”
    李恪不由好奇地问道:“六弟,怎么才能将各大世家,都排除在外呢?”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皇兄,我们其实可以变换一个概念。比方说,我们可以先派人在海外占据一定的地方。”
    “然后可以拍摄一些肥沃的土地,让他们看到海外的富饶。臣弟想,这些世家一定会动心,那么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用国内的土地,来置换海外的土地。”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不由怦然心动。
    “这倒是不亏为一个极好的办法,但是这样一来,这些世家在海外无所管束,终将会自立成国。”
    “等他们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岂不是会对我大唐形成威胁吗?”
    李愔哈哈一笑说道:“皇兄过虑了,这些世家,你觉得他们在海外,就能够和平相处吗?”
    “为了抢夺资源,他们必定会陷入无穷的内斗之中。而我大唐,则是可以在清除掉这些毒瘤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又岂会惧怕他们区区几个跳梁小丑?”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不由以手抚额,忍不住赞叹道:“朕有了六弟,真的是如鱼得水啊!这一切,就全都拜托六弟了!”
    说道这里,李恪忍不住起身,将手放到李愔肩膀上,认真地说道:“六弟,现在皇兄刚刚登基,根基浅薄,无人可用,六弟可否回朝帮助皇兄?”
    李愔不由欣然说道:“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既然皇兄需要臣弟的帮助,那么臣弟就回来!”
    听到李愔的回答,李恪不由在心中悄然松下一口气来。
    他其实非常惧怕李愔不回来。
    而实际上,李恪还真的不是在试探李愔,他是真的需要李愔帮忙和坐镇。
    李恪当即说道:“六弟,这真是太好了!剑南道节度使,仍然是你的,但是你同时要回朝来帮助朕!”
    李愔点头说道:“好的皇兄!”
    ……
    第二日,皇上便下了一道调令。
    直接将蜀王李愔调回了长安,并且将蜀王封为尚书令。
    尚书令是正二品的官职,比宰相还要大半品。
    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担任过这个职务。
    从李世民登基之后,尚书令就一直空缺。
    而现在,皇上再次将蜀王封为尚书令。
    文武百官,对皇上的任命,颇有微词。
    只不过,这个时候,却是没人敢招惹蜀王。
    李愔在长安的蜀王府,已经被焚烧一空。
    皇上又上次给李愔一座更大的院子,并且御笔亲体蜀王府三个大字。
    李愔也将家眷都从益州接了回来。
    剑南道的哪些官员,心里都极为担忧。
    有蜀王在,他们都有主心骨。
    现在蜀王一走,他们都害怕皇上会另外派人来接管剑南道。
    毕竟蜀王再剑南道经营多年,剑南道已经被经营成铁盘一块,被贴上了蜀王的标签。
    他们感觉,皇上将蜀王调到京城担任尚书令,乃是名升实降,这是皇上要动蜀王的节奏啊。
    只有剑南道的长史上官仪,不为所动。
    在此之前,李愔早就和他沟通过了。
    更何况,就算没有这次沟通,上官仪也绝对相信,皇上不会这么快就动蜀王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