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第592章蒙巂诏语彤公主[2]

大唐第一败家子最新章节目录
   不过二十步的距离。
    如果李世民没有防备的话,他很容易就能够取得成功。
    但是令太子始料不及的是,燕王李佑造反,居然牵扯到了李承乾的侍卫统领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被抓起来审问。
    而纥干承基就是个二五仔,本来他被牵扯到的,只是燕王造反的事情。
    但是这个二五仔,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直接就把太子给出卖了。
    将太子要反叛,并且和什么人勾结,准备什么时候发动反叛,吐露的一干二净。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为震惊。
    当即就指定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还有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同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组成专门的会审小组。
    这个小组,差不多汇集了当朝所有的高级官员。
    经过这些人的审判调查,认定太子的谋反证据确凿无疑。
    于是,太子和他的一干同谋,全部被抓获。
    这时候,李世民十分伤心。
    就在一月之前,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佑,刚刚造反。
    现在,太子居然也开始造反。
    李世民自问自己并没有罢黜太子的心思,而这个孽畜,为什么就能做出如此无父无君的事情来呢?
    但是,李世民毕竟对李承乾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如果按照律法定罪的话,李承乾是必须要处决的。
    但是李世民并不想杀掉自己的长子。
    可是,这又和律法相悖。
    到底该怎么办呢?
    最终,李世民耍赖似的,直接将这件事情放到朝堂之上,让满朝文武,开始讨论这件事情。
    最终,通事舍人来济建议说:“陛下仍然是慈父,太子得以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
    李世民果断的采取了来济的建议。
    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将他贬为平民,囚禁在右领军。
    而太子李承乾的同谋,全部都被砍掉了脑袋。
    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功夫,他的两个儿子,竟然不约而同的造他的反。
    这让李世民十分伤心,一时之间,李世民几乎苍老的十岁。
    与此同时,李世民对他剩下的儿子,也开始十分警惕。
    这两个儿子能够造他的反,哪其他的儿子呢?
    有没有可能会造他的反呢?
    魏王李泰就在他的身边,并且平素十分听话,他既没有造反的动机,也没有造反的实力。
    其他的在封地上的,实力强大的,就只有齐王李恪和蜀王李愔了。
    而齐王李佑,其实并没有多少兵力。
    并且齐州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近了,主要是现在交通便利了,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抵达齐州。
    所以,李恪造反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底。
    并且,李恪的实力也很弱小,弹指间就可以平叛。
    唯有蜀王李愔,让李世民十分忌惮。
    李愔手里,可是握有五万大军。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暗中还有没有私军,李世民真的不敢确定。
    因为现在就连吐谷浑,都很有可能在他的掌控之下。
    并且,最可怕的,还是李愔手中掌握着先进的科技手段。
    他的益州军,先是攻打吐蕃和吐谷浑,然后是攻打大事。
    还有攻打薛延陀一战,都是无往而不利。
    而蜀王李愔,和现在朝中的老将,关系都不错。
    军神李靖,更是他的岳祖父。
    如果李愔要造反的话,成功的可能将会非常之大。
    就算他不能成功,最终也会给大唐朝带来可怕的冲击。
    这时候,李世民终于对李愔无比忌惮起来。
    嗯,蜀王在蜀地,待的时间太久了,应该挪一挪地方了啊!
    接下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密谋,准备将蜀王李愔,挪一挪地方。
    给他换个地方就封。
    最好是把他放在身边,距离长安不远的地方。
    只要离开剑南道,离开他掌控的铁板一块的地方。
    到时候他就算想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浪花出来。
    ……
    剑南道,节度使府的长史上官仪,最近十分烦闷。
    最近下班回家,总是喜欢喝闷酒。
    甚至就连他最疼爱的孙女上官婉儿,都不能让他稍解忧愁。
    上官夫人忍不住问道:“夫君,可是在公务上碰到什么难题了吗?”
    上官夫人对自己的夫君,极为了解。
    自己的夫君能力出众,莫说管理一个剑南道,就算管理更大的地方,也是不再话下。
    而现在剑南道的形式一片大好,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夫君能碰到什么难题呢?
    上官仪摇头说道:“夫人,并不是公务上的事情。”
    上官夫人接着问道:“夫君,难道是蜀王对夫君有所猜忌?”
    上官仪摇头道:“王爷对我有知遇之恩,并且王爷用人不疑,将大小事务,都放心的交给我,对我从来都没有猜疑。”
    上官夫人不解地问道:“哪夫君还有什么事情如此烦闷呢?”
    上官仪苦笑道:“你一个妇道人家,就算说了,你也不懂啊!”
    上官夫人一瞪眼说道:“你还没说,怎么就断定我不懂呢?”
    额,上官仪,其实有些惧内的。
    夫人一瞪眼,上官仪就先心虚了三分。
    然后不由叹息道:“你也应该听说了,今年先是燕王李佑造反,紧跟着是太子造反。”
    “先后有两位皇子造反,夫人试想,皇上对剩下的皇子,岂能没有防备之心?”
    “而在诸多皇子之中,蜀王无疑是势力最大的一个。如果说造反的话,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又怎么可能会放心王爷呢?”
    “所以,为夫断定,接下来皇上只怕要对王爷动手了啊!”
    听到上官仪的话,上官夫人十分惶恐。
    不由问道:“夫君,你的意思是,皇上要直接拿下王爷吗?夫君是王爷的左膀右臂,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吧?要不,夫君你还是辞官不做,咱们回家种地去吧!”
    听到夫人的话,上官仪不由苦笑道:“夫人,不至于此!”
    “为夫所说的,皇上要对王爷动手,只是会将王爷调离剑南道而已。”
    “但是王爷的根基就在这里啊,一旦王爷调离剑南道的话,前面将近十年的心血,就全部都白费了!”
    “并且,就算王爷被调离剑南道,皇上也会处处猜忌。而等到新皇登基之后,只怕王爷也……”
    听完上官仪的分析,上官夫人十分惧怕,忍不住问道:“夫君,到时候,咱们也跑不掉啊?哪该怎么办呢?”
    上官仪叹了口气说道:“天无绝人之路,为夫相信,办法总会有的,容为夫在想想。”
    就在此时,忽然门房来报,说是王爷来访。
    上官仪不敢怠慢,连忙协同夫人,出府迎接。
    不过,他们刚刚出门没多久,就碰到蜀王李愔。
    “属下不知王爷大驾光临,迎接来迟,万望王爷赎罪!”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不由哈哈大笑道:“上官长史,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哟,看长史的脸色,是不是喝酒了?”
    上官仪赶紧说道:“王爷来的时候,属下正在喝酒。”
    李愔不由哈哈笑道:“哪正好,本王就陪长史喝两杯。”
    “王爷请!”
    “长史请!”
    不多时,两人来到后院。
    上官仪赶紧命厨子多做了几道菜,不多时,菜肴就被端了上来。
    李愔看了上官仪一眼,上官仪马上意识到,王爷这是有话要对自己说,马上就命所有下人,都退了下去。
    李愔端起酒杯,看着上官仪,似笑非笑地问道:“本王见长史面带忧色,不知是为何事苦恼啊?”
    上官仪苦笑一声说道:“王爷,属下的苦恼,王爷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这一次,属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一关了。”
    接下来,他们差不多都猜到了。
    皇上一定会将王爷调离剑南道。
    如果奉命的话,将会失去前面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所有根基。
    而如果不奉命的话,哪就是造反了。
    而一旦兵戈相见,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事情。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微微一笑说道:“本王自然是知道长史在担心什么,不过,本王以为,事情其实并没有到最坏的地步。”
    上官仪疑惑地问道:“王爷,哪你的意思是?”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如果父皇的旨意已经下达,我们自然是不好推脱。但是现在,父皇的旨意不是还没下达吗?”
    “如果这时候,边境不稳的话,本王自然要带兵镇压反叛。到时候,父皇还会不会下旨调走本王呢?”
    听到李愔的话,上官仪眼睛不由的一亮!
    对啊,现在王爷完全可以养匪自重,拥兵自固。
    如果边境不稳的话,皇上就算想要将王爷调走,也不能马上就下达这样的旨意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皇上忌惮王爷的心思也就忒明显了。
    这对皇上的威信,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在两位皇子刚刚造反的情况下,皇上一定不会这么做的。
    至于让边境动乱,其实反倒是并没有那么困难。
    南诏之地,一直都不太平静。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