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乱世》第二十四章阴阳桃花林

烽烟乱世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二章阴阳桃花林
    沅江上的小插曲并未对姜歌前往桃花坞游览古迹的行程有多大影响,小舟溯流而上,撑杆的舟子并不吃力。反倒是之前在临沅城南门外的沅江边,姜歌轻松出拳,一拳便迅速解决了问题,当时舟子是见着了那汉子的魁梧健壮才想着赶紧离去的。哪成想如此不中用,白瞎了一身好肉。
    福伯依旧云淡风轻的喝着茶,姜歌也立于舟头凝神养气。
    舟子好奇未来少主尚未及冠,看上去也并不是那粗野武夫的体魄,反倒一身的静逸温润,更像是江南书香门第走出来的谦谦君子。
    舟子计算着到达桃花坞尚有不短的距离,少主也不曾吩咐着急赶路,总归要花费一些时间,闲着无事便轻声向大管家福伯询问起少主的事情,一拳撂倒一个大汉可不是随随便便谁就能做到的,虽然在府中听说过一些福伯和少主南归的事情,多半也是东拼西凑的只言片语,根本做不得数。
    慢悠悠喝茶的福伯心情也是极好,顺利南归,这把老骨头没有丢在江北,一半的路程可都是眼前那席青衫下的少年背着走完的。
    打那长安城头的拼命厮杀,到那匈奴游骑一路的追杀,再到羌人斥候毫无规律的隐秘围杀,哪一天不是在生死边缘疯狂的试探,一把老骨头的福伯一路上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死在少爷前面,好让少爷少个包袱,成功南渡的机会就会更大一点。
    谁知道,少爷在长安生活的那十来年每日坚持练的拳,救了少爷也救了自己这条老命。
    五十好几快六十的贱命在这风雨飘摇的世道里还能活下来,还是被十几岁的少年人救了无数次,能不惭愧,能不感激?
    所以,在见到临沅城外迎接少爷的人到之后,福伯就径直昏迷了过去,这一睡就是两天三夜,心里紧绷的那根弦才算松弛下来,也幸亏少年给自己吃过一颗天门山道人赠送的续命丹,才勉强留下一口气,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这才恢复过来,能陪着少爷出城散散心。
    这条老命,救下来了,能继续陪着眼前的少年人走着他的人生,够知足了吧?福伯一口气喝完杯中的碧绿茶水,心中想着,当然不知足,得如少爷说的那样,福伯得活着,长命百岁,有一天会有一个小家伙开口叫福爷爷骑马马,到那时才能心满意足,可还是不能死,终有一天,这天下听见姜姓都得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好’的时候,才可以真的闭眼睡去,见到姜家祖先才有脸不是?也才能挺起腰杆跟四位族老说一句:“对不住了族老,少爷太优秀,忍不住多看了些年,功成名就,天下太平了,才敢到这边复命。”
    还躺在床上的福伯一寻思,还真是,少爷说的对。这哪能过去见族老呢,见不得见不得,得多看些年,等少爷功成名就,等天下太平。
    于是福伯的身体恢复的很快,也才有了这次的出游。
    虽然福伯没有过多的去说南归的惨烈经过,可还是把撑船的舟子听的一愣一愣的,这一趟换做自己,怕是老早就交代在长安城了,哪能有后面的事儿呢。
    四十多岁的舟子还算壮年,看着比自己大了一轮多的白发老人敬佩的说了句老哥是条汉子,少爷更是爷们儿,比自己家的那几个只知道下河摸鱼的兔崽子强了不知万倍,不愧是少爷,真真儿的少年英雄。
    福伯大口喝茶,当作是烈酒入喉,爽快。
    少年英雄,当浮一大白。
    --------------------------------------
    桃花坞本身其实只是块荒地,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成了现在的桃花坞,世代生活在武陵的炎帝后人都说不上来,族谱上也没有过记载。
    从临沅城沿着沅水向西而行三十里,见沅水边有青色石板堆砌而成的半圆阶梯状建筑。青石板薄厚宽窄相同极为规整,细观便觉得人力不可及,没有那个石匠敢说可以做到这种水平。阶梯共九层,顶端有一丈余宽平地,由白玉石铺就,光滑如镜。面朝沅水竖立有两块两丈左右高的巨石,巨石之间间隔不到三尺,成年人需侧身才能勉强而过。巨石深入白玉石之下的石基内,稳如泰山。两块石头上皆刻有上古文字,左边巨石刻有‘凤盘九天遇凰则鸣’,右边巨石刻有‘龙困九渊遇王则吟’。
    整个九级阶梯约莫高出地面两丈有余,从沅水上经过可以清楚的看到无数石块堆积而成的巨大石基层层叠叠。而居中的位置有一块长方形的白玉石板,刻有‘桃花梦境’四个古文。
    姜歌所乘的舟子经过巨石台时也是啧啧称奇,鬼斧神工不为过。已经与福伯攀谈的十分熟络的舟子也没有那么拘谨,一路上做起向导一一介绍了临沅城、沅水的传说故事和市井传言。
    经过桃花梦境时舟子便提了提嗓子说道:“也不知道是在哪个朝代,这里就突然出现了这么个石台,更奇怪的是这块石台出现后在旁边的岸上一夜之间就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桃树,方圆两里地密密麻麻全是桃树,开的那个艳丽啊,就没见过哪里的桃花有这里的桃花好看的,只可惜这些桃树只开花不结果,要是能结果,一定比其他的山野毛桃好吃百倍。后来刘皇叔占荆州之后与卧龙先生来过此地,沅水通向西南极为便利,卧龙先生奉命剿灭南蛮,在最初筹备期间就在这里居住,因此也在旁边建了一座码头,专职运输军资,平定南蛮后就军民混用这个码头,也就是现在咱们说的桃花坞,就在前面不远,半柱香就到了。”
    姜歌听完舟子的介绍心中有些期待上岸去看一看卧龙先生曾经住过的地方,姜家百年内最出彩的先人姜维可是接过了卧龙先生手中的一国军政,也因为卧龙先生对姜维的传道授业,才使得在后三国时期,蜀国依旧稳定,尚有余力对外攻伐,硬生生的拖慢了司马氏的统一时间。
    姜歌从小就听父亲讲过先人姜维与卧龙先生的故事,自己也看遍了所有史书记录,对于先人姜维无比的崇敬,而对神鬼莫测的卧龙先生除了敬仰之外还有一丝莫名的亲近感。
    很快舟子就把姜歌福伯所乘的木舟送到了桃花坞岸边停泊妥当,上了岸之后姜歌在码头上看了一会儿,聊的有些兴起的舟子见少主兴趣不错便说道:“虽是小江小河,行不得大货船,可是官府每年疏通淤泥巩固河岸,让小一些的货船畅行无忧,武陵郡南边的路程就轻松了许多,因此沅水上舟来船往的,每日都是如此热闹,冬天江水也不会被冻住,南北货运更是火爆,因此也就不让货船进临沅城的港口,南北货物都在这桃花坞作为中转,而旁边的那片桃花林每年花季又格外好看,这港口岸上的货仓宅院官府统一修建均有定数,价值不菲,都说临沅城宅院一栋不如桃花坞仓库半间,这日夜不歇的货物来往可都是银钱啊。”
    听着舟子絮絮叨叨的介绍,姜歌心中更是明了,这桃花坞的一切在老百姓眼中是官府管辖的,只有一些势力足够的家族才知道,武陵郡哪来的官府,都是姜家的。姜家之所以财大气粗,在洛阳可以建深宅大院,所得的银钱可都是这样的生意给养着的。就这人挤人的码头,一船船的货物,哪怕五十抽一,一天所赚的银钱估计也能堆成小山了吧。
    站在姜歌身边的福伯年轻的时候跟随家主姜善一来过桃花坞几次,所以对这里的一切感觉非常亲切,忍不住轻声赞叹道:“越来越繁华了,这可是姜家的老家底啊。公子可细心留意了,将来都是要交到公子手中的。”
    姜歌点点头嗯了一声,然后朝着不远处的舟子说道:“周大伯就在港口休息,我与福伯去那桃花林逛逛,晚些时候再来港口乘船回临沅城。”
    姜歌刚说完,福伯就从袖口里掏出一锭银子塞进舟子手中说道:“少爷吩咐的,吃好喝好,找个茶楼听听书,放心好了,少爷宽厚。”
    舟子攥着银子立马跪在地上磕了头激动的说道:“少主仁慈,只是这银钱抵得上我在府中一年的工钱了,太多了,少主要用船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做家仆的责任和本分,哪能收主家的钱买酒喝,万万使不得。”
    姜歌见状迅速扶起舟子说道:“周伯无需多虑,以后沅水上下我都得乘您的船,稳当,还能听到很多传说故事,工钱是府里该给的,这是赏钱,回去让几个儿子上上学堂多认几个字,摸着鱼了也能卖个好价钱不是。”
    姜歌说罢便与福伯一前一后快速离开码头朝着桃花林方向走去,舟子收好银子寻了处路边茶馆要了碗凉茶,心中依旧有些激动,嘴里默念着少主安康。
    桃花坞港口包括仓库、街道、宅院、房舍修建的极为规整,一条十丈宽的石板路笔直从港口修到了三里外,居中一条同样宽的横街左右三里连着官道,整个桃花坞成田字型布局,街道两边均是前店后库的设计,十字路口有酒楼茶馆供商贩们商议休息。
    虽然北方沦陷,战火连绵,这里的生意反倒更好了,原本做皮草药材生意的汉人商家依旧货源不断,而且价格更加划算,武陵盛产粮食以及药材,鱼虾蟹更是多不胜数,桑布棉麻也都有余,茶叶更是主要交易产品,胡人南侵之后抢夺巨大财富,奢侈品及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很多没来得及南逃或者早就和胡人有关系的北方商人继续做着南北物资交易的生意,只不过现在是帮他们的胡人主子做生意而已。家小都被扣着,带着伙计都是提在裤腰带上讨生活,生意要有差池的话一家老小指不定哪天就不见了。只能卖力做事,想办法把货运过大江到这里交易。荆州扬州其他地界别说做生意了,刚入境就会被扣掉,血本无归还得连累一家老小。
    建平郡与梁州巴东郡连绵不绝的大山中有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山区里的土族人世代通过这条茶马古道与南北行商的商人以山货换取生活物资,而这条茶马古道得翻越崇山峻岭,必须靠耐力极强的滇马、骡子才能顺利行走。所以北方战乱之后江南的兵力都布置在大江南岸,这条茶马古道是南北行商的重要路径。当然扬州那边也有北货南渡,多是达官贵人私下里的生意,只是扬州那些人太黑十抽五,基本上都是南北大族之间在交易,普通家族承担不起,所以这条贯通十万大山的茶马古道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而武陵郡十五抽一,简直就跟没有一样,哪怕多耗费一月功夫也是相当值得的。
    姜歌与福伯在桃花坞随便逛逛,然后朝着旁边不远的桃花林走去,福伯一路上将桃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