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第四百九十四章皇帝的迷茫[2]

明末之虎最新章节目录
   ,特别是到了隆庆、万历之际,公然改为每逢三、六、九日上朝,以后索性连三六九也
    “免朝”了。崇祯皇帝恢复了每日上朝的祖制,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崇祯十五年(1642)他再次重申:与群臣共同裁决政事,只有少数节日可以免朝外,每日都应该上朝;上朝完毕后,如果大臣要请示报告,可以报名,听候召见,如有大臣从中阻挠,以
    “奸欺”罪处死。如此十几年如一日,无怪乎他要慨叹
    “夙夜焦劳”了。然而,他的
    “夙夜焦劳”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是什么缘故呢?早在崇祯五年,兵部主事华允诚就有所分析。
    他在奏疏中向皇帝直言不讳地指出,朝政的
    “可喜”与
    “可忧”之处。大意是说,三四年来,皇上焦劳于上,群臣匆匆孜孜,目不暇接,而法令烦琐,臣民解体,人才损失,国家受伤。
    终于形成这样的局面:皇上焦劳于上,诸臣舞弊于下,一切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他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主事者借口皇上刚毅严明,大搞严刑峻法;借口皇上综核名实,大搞锱铢必较,终于使得官场竞尚刑名,追求细碎,把皇上图治的迫切心情,化作诸臣斗智的捷径;第二,率领部属的大僚,一再惊魂于向皇上认罪,监察官员埋头于撰写弹劾奏疏,致使官吏考核只问税收钱粮,同心同德的精神,化作案牍文书的较量;第三,庙堂不以人心为忧,政府不以人才为重,四海渐成土崩瓦解之势,大臣只有分立门户的念头,意见分歧,议论纷扰,致使
    “剿抚”的大计等同儿戏,人才的用舍举棋不定。只是,国事的日渐颓唐与衰败,真的只是这个原因吗?
    当然不是,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崇祯无法回答自已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明朝渐渐走向灭亡的原因,也许只有从后世穿越回来的李啸,才能知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