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一百零八章神龙政变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正在张柬之紧张筹划复辟李唐大计的时候,武曌的病情加重了,甚至在晚上恍惚看到黑白无常前来勾魂摄魄,感到命不久矣。
    知名大德法藏急忙赶到岐州法门寺,开启舍利塔,捧出佛骨舍利,于神龙元年正月十一日,送到洛阳明堂,希望佛骨舍利能够释放大慈光,发出无边法力,治好武曌的病,为她延年益寿!
    佛骨舍利请来了,云海石佛珠戴上了,大悲咒也念完了,然而武曌的病情还是没有什么好转。武曌挥手让大德们退下,自己乘辇回到迎仙宫集仙殿休息。
    武曌的病情时好时坏,张柬之等不及了,决定按照计划发动兵谏。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和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到玄武门集合,派遣李多祚、右散骑常侍李湛和内直郎、驸马都尉王同皎前往东宫迎接太子武显。
    武显多疑,不肯出来。太子不出面行不行?
    显然不行,因为这次行动的旗号就是奉太子令诛二张,如果太子不出面,则师出无名。如果强行闯入玄武门,包围迎仙宫,就会背上乱臣贼子、以下犯上、以臣弑君的罪名!这个黑锅,任何饱读诗书的人都不愿意背,也不敢背。
    李湛站在门外大声说:“二张反道乱常,即将图谋不轨,宗社危败,只在须臾之间。诸将和南衙执事克期诛翦,伏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
    武显回答:“二张悖乱,确实应当诛灭,但是圣躬欠佳,寡人担心惊动圣人,公等且止,以待后图!”
    女婿王同皎着急了,喊道:“先帝将神器交付殿下,却横遭幽废,人神同愤,到现在已经二十二年了!今天我们已经联络好北门和南衙禁军,同心协力一起诛杀二张,恢复李唐社稷,臣恭请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
    李湛又说:“诸将弃家族共宰相同心努力匡扶社稷,殿下怎么忍心陷他们于鼎镬?众心不稳,请殿下速速出来亲自遏止!”武显只好出来了。
    王同皎扶抱武显上马,在众将士的簇拥下来到玄武门。众将士齐呼殿下,鼓舞雀跃,砍断玄武门门闩而入。
    张柬之带兵进入迎仙宫,逮捕张易之和张昌宗,拉到玄武门城郭下斩首,然后进入集仙殿,环绕侍卫。
    听到众人的脚步声和号令声,武曌突然惊起,问:“是谁在作乱?”
    张柬之早有准备,从容应对:“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杀他们,恐有漏泄,所以事前不敢报告陛下。称兵宫禁,罪当万死!”
    武曌看见太子武显,说:“原来是你?小子既已诛杀,可还东宫?”
    武显沉默不语,桓彦范急忙进言:“太子怎么能够再回东宫?过去天皇以爱子托付陛下,今日太子年已五十了,居东宫过久,天意人心都思念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所以共奉太子诛杀贼臣。伏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啊!”
    这番话说得绵密连贯,武曌竟一时无言反驳。
    李湛是李义府第四子,六岁时任职周王府文学,现任职右散骑常侍、左羽林将军。武曌见李湛也在,说:“你也帮助诛杀易之吗?我待你父子不薄,不想会有今日!”李湛俯首不能对。
    武曌又对崔玄暐说:“其他人都是因为别人的引荐而得以进阶,只有卿是朕亲自擢升,怎么也在这儿呢?”
    崔玄暐对道:“臣在这里就是为了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呀!”武曌这时疲劳已极,又倒下睡着了。
    张柬之指挥羽林兵抓捕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抓到一个斩首一个,与张易之、张昌宗一起枭首于天津桥南。
    这天,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跟从相王武旦率领南衙禁兵在神都戒严,逮捕凤阁侍郎韦承庆、正谏大夫房融和司礼卿崔神庆等张氏党羽下狱。
    二十三日,武曌见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在集仙殿轮流值班守夜,不肯离去,无奈下制令太子武显监国。
    武显任命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位使臣携带玺印和文书到各州宣示慰问,又命地官侍郎樊忱前往长安报告庙陵。
    二十四日,武曌传位于太子武显。
    二十五日,太子武显恢复李姓,即皇帝位于通天宫,大赦天下,唯张易之党羽不在赦免范围,被周兴、来俊臣陷害的人,全部昭雪。内外文武官加两阶,三品已上加爵二等,大酺五日。
    相王李旦加号安国相王,进拜太尉,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仍赐实封,通前满五千户。李氏皇亲原先被发配籍没的,子孙都令恢复属籍,量叙官爵。又放出宫女三千人,除旧布新。
    二十六日,武曌徙居上阳宫,李湛留宿侍卫。
    二十七日,李显率领文武百官前往上阳宫,敬上武曌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二十九日,大赏功臣,以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崔玄暐为内史,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都为纳言,都赐爵郡公。
    李多祚进封辽阳郡王,赐实封六百户;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其余官员封赏有差。又派使臣前往高要县召魏元忠还朝,拜为卫尉卿、同平章事。
    二月一日,李显率领文武百官到上阳宫问候武曌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二月四日,恢复国号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全部依照永淳年以前故事。
    神都依旧叫东都,北都叫并州大都督府,老君依旧叫玄元皇帝。诸州百姓免今年租税,房州百姓免除赋税徭役三年。
    五日,张氏党羽韦承庆贬高要尉,房融除名,流高州,崔神庆流钦州。以杨再思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西京留守;太仆卿姚元崇出为亳州刺史。
    九日,令贡举人停止学习《臣轨》,依旧学习《老子》。
    十四日,立太子妃韦香儿为皇后,大赦天下,追赠皇后父亲韦玄贞为上洛王、母亲崔红珍为王妃。
    追复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等人官爵,令备礼改葬。诏九品以上官员和朝集使极言朝政得失,兼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左拾遗贾虚己上疏直言极谏,认为李显先封皇后家族为王是不对的,韦皇后应该推辞不受,这才是天下美德。李显不听。
    当初庐陵王与韦香儿有私誓在先:“他日有幸复见天日时,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御。”所以韦香儿再为皇后,顺势干预朝政,李显每次上朝,韦后必定施展帷幔坐于殿上,就象婆婆二圣临朝时一样。
    群臣上殿站班时又看到二圣临朝,恍然如昨日重现,不禁目瞪口呆。
    纳言桓彦范上表,说了一大通,请求李显上以社稷为重,下以苍生在念,令皇后不要到正殿干预外朝,专在中宫聿修阴教!但李显置之不理。
    诛杀二张时,洛州长史薛季昶说:“二凶虽除,但吕产、吕禄还在,斩草不除根,终当复生啊!请因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张柬之回答:“大事已定,彼犹砧板上的肉,还能做成什么?诛杀的人已多,不可复加。”敬晖也认为不可杀。
    薛季昶长叹道:“哎,我将来不知道死在哪里了!”
    朝邑尉刘幽求对桓彦范、敬晖说:“武三思还在,公辈终无葬地;如果不早点算计,恐怕会成心腹大患!”二人不从。
    李显宠幸上官婉儿,将她连升几级拜为上官婕妤,在宫中掌管制命。上官婕妤和武三思私通,还将武三思推荐给韦皇后,带入禁宫。
    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李武两家是亲家。李显曾让韦皇后与武三思玩双陆游戏,自己在一旁为他们点筹。
    张柬之认为武氏诸王滥官僭爵,请求李显裁损武氏诸王爵禄以安天下,李显不听。敬晖见朝政受制于武三思,经常推床嗟惋,有次还弹指出血!
    张柬之也叹道:“陛下过去为英王时,时人称其勇烈,以为最象太宗。我之所以不杀诸武的原因,是想让陛下亲自诛杀他们,以向天下张扬天子的威风。今陛下反倒如此,事势已去,还有什么办法啊!”
    右羽林将军杨元琰见武三思重新用事,请求弃官出家当和尚,李显不许。敬晖嘲笑他,杨元琰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古以来天子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同富贵。功成名就,不退将危。弃官为僧是由衷之请,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月十六日,以太子宾客、梁王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七日,以右散骑常侍武攸暨为司徒、定王。
    二十一日,李显前往上阳宫观风殿朝拜武曌。李旦辞让太尉、知政事,又辞皇太弟,李显同意了。二十七日,立皇子李重俊为卫王,李重茂为温王。
    四月十八日,魏元忠回到东都,就任卫尉卿、同平章事。
    二十五日,以魏元忠为兵部尚书,韦安石为吏部尚书,李怀远为右散骑常侍,唐休璟为辅国大将军,崔玄暐为特进,杨再思检校杨府长史,祝钦明为刑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二十六日,以张柬之为中书令。
    五月七日,立唐太庙、社稷于洛阳。以崔玄暐、张柬之、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为功臣,赐以铁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
    敬晖担心武三思进谗言,派考功员外郎崔湜充当耳目,侦察武三思动静。
    崔湜长得风流倜傥,却是个墙头草,见李显亲近武三思而疏远敬晖,便起了反叛之心,将敬晖的密谋全部告诉了武三思,得到武三思的信任和重用,被升为中书舍人。
    武三思和韦皇后日夜谗毁敬晖等人,又为李显画策说:“张柬之、敬晖等人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不如封他们五人为王,罢其政事,对外不失尊宠功臣,对内可夺其实权!”李显深以为然。
    五月十六日,以侍中敬晖为平阳王,侍中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张柬之为汉阳王,中书令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崔玄暐为博陵王,并加特进,令罢知政事,赐金帛鞍马,只在初一和十五两天上朝。
    十八日,上官婕妤劝韦皇后沿袭武曌故事,上表请天下士庶为出母服丧三年,又请百姓年二十二成丁,五十九免役,李显都下制颁行。
    二十五日,降梁王武三思为德静郡王,定王武攸暨为乐寿郡王,河内王武懿宗等十二人并降为国公,以顺人心。又以韦安石为中书令,魏元忠为侍中,杨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