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八十八章李昭德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武曌登基以后,讨论让皇帝李旦的去留安置问题,武曌并不想马上立皇太子,所以李旦不能降为太子!
    朝臣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这个问题,御史中丞李昭德认为李旦理所当然地应当继续保持储君的地位,不能用太子的名义,那么可以用皇嗣的名义!
    皇嗣,含有皇帝的继承人的意思,也可以称为皇帝的子孙,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折中的名词,既满足了武曌暂时不想立太子的心意,也能被朝臣们接受。
    李昭德的想法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于是向皇帝献上《请建皇嗣疏》,详细剖析利害。武曌采纳了李昭德的奏疏,降让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名轮,迁居东宫,礼仪用度参照皇太子规格,降李成器为皇孙。
    不久,李昭德升任夏官侍郎,负责修筑神都洛阳的外郭城,筹划修建修缮文昌台以及定鼎门、上东门。
    文昌左相武承嗣见武轮由皇帝降为皇嗣,突然发现了胡人的马太效应,即:任何人在名誉、地位、金钱方面退步了,就会产生一种积累劣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失败和退步!
    武承嗣想:既然武轮能让皇帝,又不居太子之位,那么他为什么不能继续彻底地让出储君的地位呢?我为什么不能去争取太子之位呢?完全可以呀!
    魏王武承嗣观察了一段时间,又经过仔细思考,觉得争太子完全可行,便召来亲信凤阁舍人张嘉福、来俊臣一起密谋,攻击武轮,连他所有的皇嗣地位也要夺过来。
    武承嗣指示张嘉福寻找物色一位能够带领立武请愿团诣阙上表、振臂一呼的人,就象合宫主簿傅游艺一样。
    武承嗣想复制武曌登基的过程,利用傅游艺那样的人带领请愿团诣阙上表,将自己强行捧上太子之位!
    张嘉福经过大量侦探和明察暗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他就是洛阳人王庆之,时年60岁,是个私塾老师,有文化,有冲劲。
    武承嗣接见了王庆之,二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王庆之受宠若惊,表示坚决贯彻落实魏王的指示精神!
    武承嗣给了王庆之一笔钱,派人和他一起到处发放传单,召集人员加入立武请愿团。凡是加入立武请愿团的,供吃管住,月薪五千个铜钱!
    如此优渥的条件一出,立武请愿团迅速壮大起来,召到了600人。
    又到金秋时节,王庆之带领立武请愿团600人周游洛阳,宣传鼓动,然后诣阙上表,请立魏王武承嗣为皇太子。
    武曌接受王庆之的表状以后,在万象神宫交给朝臣们廷议。接下来发生的事上章已经讲了,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等反对立武的大臣都被诛杀。
    武曌在登基之前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在登基之后主要诛杀李唐旧臣,借此维护她武家人的统治地位。
    武承嗣看准了姑妈的这一点,所以敢于派王庆之出头请立太子,既然危险不大,为什么不赌一把呢?
    武承嗣兴奋地对王庆之说:“你干得很好,一出面就干掉了三个宰相啊!要再接再厉,乘热打铁,一旦成功就有千秋万代之利,而万一失败也有本王为你撑腰!你不用害怕,放心大胆地去冲,本王重重有赏!”
    王庆之激动不已,认为一生功业在此一举,所以也慷慨陈词,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魏王的厚望,继续诣阙上表,不胜不休。
    第二天,王庆之继续带领立武请愿团诣阙上表,请废皇嗣,立武承嗣为太子!这一次武曌召见了王庆之。
    王庆之走进万象神宫,下跪拜见武曌。武曌问他:“皇嗣是朕的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呀?”
    王庆之事先做了问答题,所以从容不迫地回答:“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却以李氏为后嗣呢?”
    这是武曌最纠结的问题,武曌不想回答,说:“王庆之,你回去吧,朕不怪罪你唐突之罪!”
    王庆之竟然不知好歹,给他台阶他不下,继续伏地叩头,以死泣请,不愿离去。武曌命孔内侍取来印纸一张,交给王庆之,说:“想要见朕,可以用这个给门卫看。”说完,武曌退朝回后宫休息去了。
    王庆之得了印纸回去,武承嗣很高兴,对他说:“陛下登基之前也是推辞了三次,最后才接受群臣的请求,登基称帝!只要你诚心诚意,继续求见陛下,一定能够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哒!”
    连续几天,王庆之拿着印纸,带领立武请愿团继续进宫求见皇帝陛下,全然不顾武曌的感受。
    武曌亲总万机,国事鞅掌,哪里受得了这个小人物的骚扰,不胜其烦,终于发火了,命夏官侍郎李昭德杖责王庆之。
    李昭德心中暗喜,将王庆之带出光政门外,指着他对朝士们说:“这家伙想要废我皇嗣,立武承嗣!”
    朝士们都很愤怒,争着跑过来群殴王庆之,你一拳我一脚,打得他耳目出血。李昭德对衙役们说:“还不行刑?”说着做了个手势,暗示往死里打。
    衙役们按倒王庆之,脱去他的衣裤,用杀威棒狠狠地打去,打得王庆之鬼哭狼嚎,吐血而亡。王庆之的党羽们听到惨叫声,都吓得四散逃跑了。
    武曌听说王庆之已被打死的消息后,淡淡地说:“死就死了吧,以前那个带头请愿的傅游艺不也死了吗?”
    武承嗣得知事件经过后,愣了半天没有做声。
    武曌有次单独接见李昭德,问:“你为什么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啊?”
    李昭德对武曌说:“天皇,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身有天下,当然应该传给子孙为万代业,怎么能够以侄儿为后嗣呢?”
    “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侄儿当天子而为姑母立宗庙的事!况且陛下受天皇顾托,如果把天下交给武承嗣,那么天皇就不能够享受宗庙祭品了!”
    武曌表示同意。
    李昭德修筑洛阳外郭城,经常有机会面见皇帝。他瞅准一个单独面见的机会,上奏道:“文昌左相、魏王武承嗣的权势太重了!”
    武曌回答:“他是朕的侄儿,所以委以腹心。”
    李昭德对:“侄儿对于姑妈来说,其亲密的程度怎么能够比得上儿子和父亲呢?历史上有儿子篡弑父亲的事情,何况姑侄呢?现在武承嗣是陛下的侄儿,已经封为亲王,又当宰相,权比人主,臣担心陛下不得久安天位呀!”
    武曌矍然答道:“朕还没有考虑到这一层,谢谢卿的提醒!”
    这次对话后,武曌开始仔细观察武承嗣,发现他因为立太子受阻而变得有些消沉,自己又不可能满足他这个愿望,所以决定削他的权了。
    如意元年七月,在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等一批朝臣被贬出朝廷以后,武曌对朝廷的人事安排进行了重新布局。
    以文昌左相武承嗣为特进,建昌王武攸宁为冬官尚书,杨执柔为地官尚书,并罢政事;以夏官侍郎李昭德为凤阁侍郎,崔元琮为鸾台侍郎,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娄师德接任夏官侍郎。
    特进武承嗣罢政以后非常怨恨李昭德,因为李昭德不仅阻止了他当太子的梦想,而且鼓动他姑妈罢免了他的宰相职权。
    武承嗣也在皇帝面前卖力诋毁李昭德,武曌心如明镜似的,反驳他道:“朕任用李昭德,才能够睡得安稳,他能够代替朕操劳国事,你不要再说了!”
    听了这话,武承嗣和来俊臣暂时不敢再找李昭德的麻烦。
    李昭德这个人精明干练,锋芒毕露,性格急躁,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火急火燎的,跟娄师德的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性格正好相反!
    武曌年近七十,开始感觉到精力下降的痛苦了,看到李昭德这样的好管家,可以代替她忙里忙外,当然很高兴了。
    夏官侍郎娄师德的性格是宽厚清慎,对人比较宽容。有一次,他和李昭德一起上朝,李昭德步履矫健,走得比较快,而娄师德因为身体比较肥胖,行动迟缓些,落在后面。
    李昭德不得不停下来等待娄师德,等他来了再走,结果娄师德又落在后面了。反复几次后,李昭德不耐烦了,回头怒骂道:“田舍夫!还不走快点?”
    娄师德笑着回答道:“师德不做田舍夫,谁应当做田舍夫?”
    当时,来俊臣、侯思止等酷吏继续告密罗织,诬陷忠良,朝臣们都很害怕。只有李昭德敢于站在朝堂上当面上奏酷吏们的枉法伪证行为,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来俊臣抛弃糟糠之妻而娶太原高门士族王庆诜的女儿,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门望,进入名流,引起了其他酷吏的共鸣。
    左台侍御史侯思止也奏请迎娶赵郡李自挹的女儿为妻,武曌敕令政事堂宰相们一起商量。那赵郡李氏也是名门大族,是广武君李左车的后代。
    侯思止是个文盲,靠告密起家,由流氓无赖实现了吊丝逆袭。武曌曾经问他:“朕想重用你,可是有人说你不识字,怎么能够重用呢?”
    侯思止回答道:“獬豸兽也不识字,但是能够触邪呀!”武曌一听,十分高兴,加授朝散大夫、左台侍御史。
    对侯思止这样的人,文人雅士当然是不屑一顾的,而他竟然想通过婚姻来攀附名门大族,更是引起文人雅士的不快。
    政事堂内,凤阁侍郎李昭德听说此事后,抚掌大笑,对纳言姚璹、鸾台侍郎崔元琮、夏官侍郎娄师德等宰相说道:“大可笑!”诸位宰相询问原故。
    李昭德又说:“往年来俊臣贼劫王庆诜的女儿,已经大辱国。今日此奴又请索李自挹的女儿,难道不是再次辱国吗?”
    宰相们都深以为然。李昭德将政事堂讨论的结果上报,侯思止的奏请因此没有获得批准。
    长寿二年,武曌下令禁止使用丝绸类织物,以崇尚节俭。侍御史侯思止私藏大量的丝绸锦缎,被人告发,李昭德审理此案,将侯思止杖杀于大堂。
    酷吏们对李昭德恨得咬牙切齿。
    延载元年三月,李昭德升任检校内史,凤阁舍人苏味道为凤阁侍郎。恰巧突厥默啜这时又率草原骑兵前来犯塞。
    武曌任命男朋友鄂国公薛怀义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内史李昭德为行军长史,凤阁侍郎苏味道为行军司马,统领契苾明、曹仁师、沙吒忠义等十八位将军讨伐突厥默啜。
    辅国大将军、鄂国公薛怀义这个时候威风凛凛,宠冠一时,两个宰相成为他的助手,他凌驾于宰相之上,俨然成为武曌的代言人!
    李昭德作为行军长史,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