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七十八章打草惊蛇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垂拱四年五月一日,雍州人唐同泰到洛水上打捞鱼虾,捞出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纹路的紫文白石,然后奉表向武后献石。
    武后命名这块形似大鹏的奇石为“宝图”,把它摆放在朝堂上供群臣参观。
    武后对群臣说:“上古时代,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氏,伏羲氏演成八卦!洛宁县境内的洛水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因此治水成功!所以《易经》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今日洛水中又出现宝图,上面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群臣议论纷纷,以为天意有归!
    武后大喜,决定亲拜洛水,接受洛神赐给她的宝图。经过礼官们的讨论,武后下诏定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亲拜洛水,接受宝图,然后到南郊祭天,感谢昊天上帝,再到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
    命令诸州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在她亲拜洛水前十日聚集于神都。
    诏书下达天下后,文武百官都在揣摩武后的意图,然后一起请求为武后加尊号,尊她为圣母神皇。李唐宗室看到后却惴惴不安,惊惶失措。
    圣母神皇命少府监为自己制作了三方玉玺,又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
    通州府衙内,黄国公李譔正在认真地临摹书法帖子,他面前摆放的是李旦表彰他的金黄七彩祥云锦缎圣旨,圣旨上的字写得端庄工整,遒劲有力,是直凤阁钟绍京书写的。
    卢主簿匆匆走进来,呈上一份公文,说是驿站刚送到的。李譔打开一看,原来是武后的诏书,通知他必须于十二月十五日前赶到神都,到明堂朝贺。
    李譔吃了一惊,放下手中的紫毫笔,反复看了看诏书,觉得诏书的内容不简单,很有可能是武后设的一个局。
    李譔思考了很久,不知如何是好,便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他父亲韩王李元嘉,一封给他的兄长上党公李谌,请教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绛州府衙,韩王李元嘉正在欣赏乐工们的表演,手上拿着一根竹笛,在表演的间隙吹奏。
    记室参军匆匆走进来,呈上一份公文,也说是驿站刚送到的。李元嘉打开一看,原来也是武后的诏书。各州刺史都陆续收到了武后的诏书。
    李元嘉看了诏书的内容以后,觉得大有名堂,心中不快,挥手停止了乐工们的表演,让他们退下,把竹笛挂在墙上,认真地揣摩起诏书的意思起来。
    李元嘉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坐立不安,觉得武后的诏书中暗藏着一股杀气,她想要诛戮李唐宗室,好潜移唐祚,登基称帝。
    正胡思乱想间,忽然接到儿子李譔的信,拆开一看,是询问他对武后的诏书的看法,并请教下一步如何行动。
    李元嘉提起斑竹鹿毛笔,写了一封回信,说:“阿耶听说光宅元年时,武后追王武氏祖先,立她的五代祖先的祠堂后,又和武承嗣、武三思密谋策划除掉李唐宗室。大臣们都钳口莫敢言,只有内史裴炎出列为咱们辩护!”
    “现在她想要革命登基的心思越来越明显了,又是改称号为圣母神皇,又是大规模修建明堂,又是要亲拜洛水,接受宝图,这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么?”
    “所以阿耶认为,圣母神皇在拜洛大典之际,一定会派游击将军索元礼、司刑少卿周兴等酷吏告密,逮捕咱们李唐宗室,诛杀干净啊!”
    上党公李谌也写了一封回信,说:“愚兄以为,去神都参加拜洛大典,等于承认她潜移唐祚是合法的,你我都会愧对祖先,还不如自我了断!不去神都参加拜洛大典,又会违旨,也是死罪,她有理由发兵征讨我们!”
    “所以愚兄以为,现在的局面对咱们十分不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进也是死,退也是死,唯有起兵反抗一途,或有生机!”
    通州刺史李譔接到父亲和兄长的信后,大惊失色,痛哭了一场,因为他们李唐宗室从出生开始不用劳动就能享受富贵生活的好日子即将结束了,他们要兵起兵反抗,要么坐等诛戮。
    起兵反抗?象陈胜、吴广一样揭竿而起?老百姓们都在安居乐业,谁会拼命跟着一个含着金钥匙的人去造反呢?那么李唐宗室拥有的兵力到底如何呢?
    按照大唐职官制度,亲王府配有师傅、谘议参军、文学、祭酒、长史、司马、记室参军、录事参军、主簿、典签、功曹参军、兵曹参军、户曹参军等官员。
    亲王亲事府配有典军、副典军、执仗亲事兵十六人、执乘亲事兵十六人、亲事兵三百三十三人、校尉、旅帅、队正、队副等武官。
    亲王帐内府配有典军、副典军、帐内兵六百六十七人、校尉、旅帅、队正、队副等武官,负责守卫陪从亲王之事。
    由此可见,大唐亲王拥有的全部兵马,包括文官在内,不会超过两千人,即使一百个亲王百众一心,合在一起的兵力也只有不到二十万人。
    而武后平定扬州之乱,一下子就派出了三十万人,所以大唐亲王的藩镇势力对朝廷的威胁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武后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大胆动手的。
    李譔思来想去,没有头绪,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赵典签看到主子忧心如焚,焚心以火,指着案几上摆放的金黄七彩祥云锦缎圣旨,提示道:“主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做做文章呢?”
    李譔看着圣旨,突然灵感一现。他想到了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此人和自己是小时候的伙伴,勇敢好斗,有一股冲劲。
    如果自己伪造圣旨送给李冲,他必定头脑发热,立即起兵勤王。李譔想到这里,立即行动起来。府柜里收藏有金黄色的七彩祥云锦缎,自己也临摹过钟绍京的书法,又有现存的圣旨格式可以照搬。
    李譔拿出府中最好的笔墨和端砚,先在宣纸上打好草稿,再认真地过录到金黄色的七彩祥云锦缎上。又命人雕刻了一方玉玺,印上红泥,盖在锦缎上。
    赵典签看后说:“这个圣旨可以以假乱真了!”圣旨伪造好以后,装在公文包里,李譔派赵典签把圣旨送给李冲。
    赵典签骑着快马,赶到博州。琅琊王李冲正带着随从在州府附近的山上游玩,他手拿弹弓对着泡桐树上的鸦雀弹去,鸦雀吓得飞走了。
    李冲哈哈一笑,又拿着弹弓继续弹雀。从山上走到山下,山下有一个清澈的池塘,李冲走得身上冒汗,便跳入池塘游泳。
    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泳,李冲好不舒服,干脆仰卧在水中不动,静看蓝天。赵典签到博州府衙等了很久,也不见回,只得回旅馆休息。
    第二天,赵典签又来到博州府衙,见到琅琊王李冲后,郑重其事地拿出公文包,取出圣旨献上。说:“这是皇帝陛下派范内侍秘密送给韩王李元嘉的圣旨,因为事情机密,关系重大,所以不能公开一一发送,只送给德高望重的韩王,由韩王牵头告知李唐宗亲!”
    李冲展开圣旨一看,见上面写的是:“朕遭到太后幽禁,请诸王赶快各自发兵营救,共赴洛阳勤王!”
    李冲先前也接到了武后的诏书,正感到左右为难,心惊肉跳,现在又看到了皇帝李旦的圣旨,感到李唐天下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即将被篡夺,所以痛哭流涕,悲伤不已。
    赵典签见状暗喜,送假圣旨的目的达到了,于是起身告辞了。回到通州公府,向黄国公李譔报告了李冲的情况,李譔很得意。
    李冲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马上派长史萧德宗招兵买马,准备发兵勤王。不象李譔,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行动。
    长史萧德宗从王府中拿出大量钱财,树起招兵旗,招了一个月也只招到五千兵马。拿五千兵马去和朝廷作对,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
    李冲召集幕僚开会,商讨对策。会上,李冲拿出皇帝李旦的圣旨给幕僚们看,以坚定他们赴洛阳勤王的决心!
    魏司马以前见过皇帝玺书,他仔细看了圣旨后,指出其中的破绽,说这个圣旨是假的!与会官员都大吃一惊,仔细再看,果然有问题。
    李冲惊讶地说:“哎,原来黄国公李譔送来的玺书是伪造哒!这可怎么办?咱们树旗招兵的动静搞得很大,不可能再解散吧!”
    萧德宗拍案而起,说:“圣母神皇已下明诏,诸州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在她亲拜洛水前十日聚集于神都!也就是说,琅琊王必须于十二月十五日前到达神都,到明堂朝贺。”
    “琅琊王如果按照诏书的要求按时去神都,必定是送羊入虎口,如果不去,又会被加以违诏的罪名!所以咱们现在的处境是进退两难呀,不起兵反抗,难道还有第三条路可走吗?”
    李冲的弟弟李洽和李温鼓掌赞同萧德宗的意见。
    李冲说:“起兵反抗是咱们现在能走的唯一的道路,问题是咱们如何去争取胜利?只有胜利了,才能保证在座诸位的安全!”
    魏司马指着假圣旨说:“咱们何不也依葫芦画瓢,伪造皇帝玺书,然后派使者分告诸王,各令起兵,共赴神都勤王?”
    李冲拍案叫好,说:“这是个好主意!只要诸王都能各自发兵,汇聚几十万大军攻向洛阳是有可能实现的!”
    于是,李冲派记室参军起草了皇帝玺书草稿,由魏司马精心伪造圣旨,搞出来以后跟真的几乎一样!
    皇帝玺书上说:“圣母神皇想要潜移李氏社稷,建立武氏王朝以取代李氏江山。诸王都是国家懿亲,宗社所托,现在不舍生取义,更待何时?请诸王赶快各自发兵,保家卫国!”
    李冲派遣使者带着皇帝玺书前往各州,送给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越王李贞和纪王李慎,对他们寄予厚望。
    但这些王爷基本上都是按兵不动,只在口头上表示支持,只有李冲的父亲越王李贞在积极备战,招兵买马。
    李冲又派遣使者带着自己的亲笔信送给邻近的济州刺史薛顗,请求他和自己一起行动,遥想呼应,共同反对圣母神皇。
    薛顗把李冲的信给他的弟弟薛绪和驸马都尉薛绍过目,他们都表示支持李冲的行动。于是,薛顗派录事参军高纂制造兵器,招募士兵,准备响应起义。
    越王李贞也写了亲笔信,派遣汝南县丞裴守德送给他的姑母常乐公主和寿州刺史赵瑰,请求常乐公主起兵响应。
    常乐公主因为爱女赵文英被饿死一事,痛恨圣母神皇,所以她当然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