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六十五章武后临朝称制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紫微宫贞观殿,天皇的脸上似乎带着一丝微笑,手慢慢垂下了。天后和太子李哲、豫王李旦伏于御前,痛哭失声。
    子幼母弱,将士存疑,是历代政变之源。
    但当时的局面不一样,两子都已二十余岁,并非孤幼,而天后又长期辅政,政治班底强大,已经掌控了左右十六卫和羽林军,所以完全没有政变的担心。
    但天后仍然哭得肠肝共断,忧痛相寻,这是为什么呢?只能说明天后对天皇的爱是真挚的、深厚的,突然失去了这位人生路上的支持者、依靠者,怎么能不伤心哽咽呢?
    脱去袆衣,换上斩衰裳,腰系绞带,脚穿菅屦,手持竹杖。先是悲怆大行天皇游冠日远、坠剑年深;后是哀伤自己掌控朝政的艰难,一日三哭,泪水使湘妃竹染上了褐色的斑块,恨意缠绕在尧帝所在的谷林。
    哀伤恨意尚未消散,内外烦琐事又急待处理,首先是丧事的安排。
    文武百官、内外命妇、宦官宫女都要换上斩衰裳、插柞木笄、缠苴绖,系紧腰绖过苦日子。
    四夷酋长、使者和通译者也要到乾元殿哭丧,有的还会剪去头发,割开脸面和耳朵,流血洒地以尽哀。
    服丧期间,歌舞、宴会、游戏、婚嫁一律停止,而且三个月不准沐浴,夫妻不能同房。三年丧服采用汉文帝遗制,以日易月,穿斩衰裳二十七日后释服,但仍要遵守居丧制度二十七个月,不能忘哀作乐。
    但太子李哲居丧不到三天,就想宣敕,过把皇帝瘾。韦家也蠢蠢欲动。
    十二月七日,侍中裴炎上奏:“太子未即位,不应宣敕,有要事需要从速处分,望宣天后令于中书、门下施行。”天后准奏。
    这裴炎是不是天后的亲信和铁杆粉丝?
    其实不是,他是天皇临终前委任的顾命大臣,是封建礼制的捍卫者,既不属于天后派,也不属于太子派,而是第三方执行官。
    他这个角色跟长孙无忌一样是很危险的,属于高危职业,按发展趋势,要么强势到架空天后母子,要么屈服于某一方,否则难以立足。
    十一日,大行天皇转生西方极乐已经满了七天,灵柩殡于乾元殿西阶,按照遗诏,太子李哲即位于柩前,尊天后为皇太后。
    皇帝李哲总算是可以宣敕了,但他仍然穿着丧服,居于偏房,要为先帝尽哀。国事仍旧归皇太后打理,所以武后临朝称制,总揽政务。
    夜晚,武后在山斋院闭门静思。此处北临九洲池,和瑶光殿隔水相望,环境清幽。正殿内摆设有金铜佛像,偏殿内摆设有十一面观音,是请东岳先生郭行真负责制造的。
    遇到疑难问题难以解决时,武后经常来到这里跪拜佛祖和观音,点燃九柱香,插在像前香炉内,然后默念祷告,请求佛祖和观音开启自己的智慧,赐给无量光和无量智,用大慈光照耀自己,使自己能够解决一切难题!
    这样做有没有效果呢?从武后的手段来看,确实是有效的,因为所有难题确实都被她解决了,没有大慈光的照射和开启,是很难做到的。
    考虑到李唐宗室地尊望重,不一定顺从自己,必须笼络一下以防生变,十七日,武后加授韩王李元嘉为太尉、霍王李元轨为司徒,舒王李元名为司空、鲁王李灵夔为太子太师、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纪王李慎为太子太保。
    安抚了李唐宗室,接着就要安抚朝臣,二十一日,以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刘齐贤为侍中。又以黄门侍郎魏玄同、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尚书岑长倩同中书门下三品。
    按以往的制度,宰相们都在门下省的厅堂商议国事,称为政事堂,政事堂相当于宰相办公室,是协助皇帝治国理政的地方。
    过去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都知门下省事,都在政事堂议事。等到裴炎担任中书令后,他迁移政事堂到中书省厅堂,而刘齐贤竟然没有反对。
    安抚了朝臣,接着就安抚大都督府,二十九日,派遣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别前往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大都督府,与府司相知镇守。
    武后的执政思路是由里而外,由中央到地方,脉络非常清晰,说明她经过多年历练,已经能够运天下于掌了。
    而新皇帝李哲还在为如何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大伤脑筋,在治国方面他还象婴儿走路,一旦武后放手,他就会扑通跌倒。
    武后理顺朝政后还是决定放手,向史上最长寿的皇后王政君学习,让李哲自由发挥,因为李治的《立武昭仪为皇后诏》说过: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正月初一,李哲宣布改元嗣圣,大赦天下,立太子妃韦香儿为皇后,提擢普州录事参军韦玄贞为豫州刺史。
    李哲第一次过皇帝瘾就是机械地模仿李治重用阿武的故事,重用阿韦,但他不知道阿武是千古难逢的女中豪杰,而阿韦只是政治小白,整个韦家也没有什么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出类拔萃的人才,是不可以依靠的。
    武后在后宫静思默想,撰写八千字的《述圣记》文,为夫君李治歌功颂德,写成后交给李哲用工整的楷书誊抄,再送给工匠刻碑。
    《述圣记》中许多字至今依稀可见,其中说:文德皇后怀孕将生李治时,出现了青龙登上寝榻的奇观。李治小时,若砥金之含彩,同莹玉之开光。登基后,刘台罢构,姬沼弗营;刑不怒而威,不言而信;谋臣若雨,猛将如云,竞献九攻之能……。
    武后又召集太常博士拟定《高宗天皇大帝谥议》,对李治推崇备至。
    阿韦被立为皇后,韦家人平步青云,个个手舞足蹈,同宗族的韦姓人也纷纷赶来道贺。朝臣中有个叫韦弘敏的,任职左散骑常侍,和韦后的祖父韦弘表是同一个辈份,也来送礼攀亲,韦后很高兴。
    正月十日,李哲提拔韦弘敏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武后的耳目众多,密布于朝廷内外,新皇帝重用外戚韦家的事情武后都看在眼里,但不动声色,且观后效。
    韦玄贞穿着绯红色的官服洋洋得意,炫耀了许多天。但有次参加宴会时,忽然看到远房亲戚韦弘表穿着紫色官服,佩戴金鱼袋,比自己威风,不禁有些失落,自己作为国丈,位次却居于韦弘表之下,心里有些失落。
    韦后知道了,报告给李哲,李哲计划给丈人安排一个正三品大官。
    乳娘吕翔英也来求李哲给她儿子马鸾阙一个官做,马鸾阙经常陪李哲打猎游玩,李哲当然答应,只是官大官小的问题,最后决定授予五品官。
    五品官可不小,当时科举考试中了状元一般也只能授予从六品官,至于中了状元马上就被招为驸马的好事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唐宣宗时期的郑颢,郑颢是唐武宗会昌二年中的状元,一直等到宣宗即位后才被招为驸马,而且是非常不情愿的。
    好了,言归正传,且说乾元殿上,李哲想提拔丈人韦玄贞为侍中,同时授予乳娘之子马鸾阙五品官,命中书省起草发敕。
    中书令裴炎将新主子李哲和旧主子李治一对比,老瞧不起李哲了,认为新主子下达的每一项命令都违规,都不合乎常理,都在向天下公开他任人唯亲的一面。新旧主子前后治国理政的鲜明反差强烈刺激到了裴相公。
    于是裴相公奏道:“陛下,臣以为这样做不合法度。韦玄贞不久前才由普州参军提为豫州刺史,已经属于破格提升了!
    他在刺史的位置上还没有坐满一个月,又要超拜侍中。且不说他的资历和经验,他的能力和学识也不足以行使封驳之权,更不用说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了!臣请陛下让韦玄贞多历练些时日,再行提升。
    还有,陛下乳娘的儿子未曾经历过科考和行伍锻炼而直接提拔为五品官,这让广大寒门学子怎么想?
    有的人十年寒窗中了进士,辛辛苦苦为朝廷贡献了一生也升不上五品官,陛下只因为裙带关系就升他为五品,臣以为有失公平。陛下如日月,为臣民所瞻仰,当秉持至公,岂能以私心示天下?”
    李哲一时语塞,但想到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如果空手而归,势必被韦家人嘲讽,连下人也会看不起自己。
    于是强争道:“朕不过想破格提拔两个人罢了,相公却啰嗦了许多!这两个人对朕有恩,朕又贵为天下之主,破格提拔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裴炎对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陛下既为天下之主,同时也是万家之主,更应该带头遵规守法。陛下如果带头任性而为,那么天下百姓谁还会遵规守法呢?”
    裴炎的话有理有据,无懈可击,李哲一听头大,不知如何接招,急得直冒冷汗,心中暗想:我勒个去,碰到一个不会聊天的,分分钟把天聊死,怎么办?
    一定要顶回去,不然以后脸往哪搁?一定要找到一句给力的话,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你有顶撞我的权利、我有让你后悔的实力。
    想到这儿,李哲突然发怒说:“朕把天下都交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会吝惜一个侍中吗?”
    裴炎听得这话,被彻底雷翻了,当时就槑在那儿了,心想:自读三坟五典到竹书纪年,再到隋书和唐史,历朝历代搜肠刮肚都找不到这么一句话呀!说这句话的人脑袋不是被驴踢了,就是被门框夹了,我也是醉了!
    李哲看到裴炎发呆,以为自己说的话发挥了作用,暗自得意,等了片刻才问:“裴相公意下如何?”
    裴炎舒缓过来了,对道:“有权就是这么任性,臣不明觉厉!”李哲说:“朕希望裴相公好好考虑朕的意见!今日朝议到此为止吧!”
    退朝后,裴炎反复掂量皇帝说的话,总觉得那句话不应该出自皇帝之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皇帝金口玉言,是不能改变的,既然说出来了,就要承担责任!
    想到这儿,裴炎去求见武后,向武后报告了李哲的言论。
    武后立即召见左史范履冰,查看了当天皇帝的言论记录,大惊失色道:“他要把天下让给韦玄贞,那把眇身往哪儿摆?”
    裴炎对:“请皇太后作主,对陛下进行劝勉,让他放弃荒唐的想法。”
    武后说:“我劝不了,我的儿子我清楚。皇帝既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就证明他已经失去了做皇帝的资格。裴相公,为今之计,只有让眇身的小儿子来代替他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