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五十五章滕王阁序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上元二年秋,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了赣江边的滕王阁,打算趁着重阳节旬休之时,在滕王阁上举办文学盛宴!
    阎伯屿有个女婿,叫吴子章,擅长写骈俪文和赋颂,自负才高,但他的仕途不够畅达,没有被朝廷重用。
    吴子章和夫人阎菊香一起向阎伯屿建议,要想办法在滕王阁盛宴上搞出点名堂,让女婿一鸣惊人,一举成名!
    阎伯屿想了想,叫吴子章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并背得滚瓜烂熟。
    到时候,在滕王阁上举办诗会,群贤毕至,纷纷献诗,然后仿照兰亭诗会,要当场写一篇序文,估计仓猝间无人能够写出,这时就轮到吴子章大显身手了!
    吴子章一听大喜,回到书房翻箱倒柜,查找古书典故,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写成了一篇序文。
    这时,阎伯屿派人广发英雄贴,邀请当地群僚和知名文人参加宴会。主要人物有:赴任途中在洪州停留的宇文州牧,当地词宗孟学士,掌管武库的王将军和洪州西山的郭真君。
    有位仆从回来报告,说:“刚才在客舍里听说新住进了一位大才子,名叫王勃,说是去南下省亲的,要不要发邀请函?”
    阎伯屿一听,来了兴致,说:“王勃?就是那位献过颂、写过檄文的神童?他可是闻名天下的人物啊,当然要邀请了!况且他以前做过李贤的侍读,而李贤刚刚被册立为太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仆从领命而去,来到客舍,向王勃递上邀请函。王勃一看,大喜,因为他好久没有和知名人士一起把酒临风,吟诗作赋了,当即答应赴宴。
    次日上午,王勃独自走到滕王阁附近踏勘地形,观赏风景,一边走,一边构思诗歌和骈俪文,为在宴会上献文作准备。
    到了重阳节那天,王勃换上了一袭崭新的圆领袍衫和纱罗幞头,手执折扇,前往滕王阁作客。
    吴子章和阎菊香已经站在阁楼下恭迎贵客,见到王勃,收过请柬,鞠躬道:“王先生,上面请!”王勃一摇折扇,缓缓走上楼阁。
    来到滕王阁上,见酒桌花席都已经摆好,靠江边还摆着一方大案几,下铺经席,显然是为了写文章而准备的。
    先来的宇文州牧走过来和王勃亲切握手,说:“你就是写《乾元殿颂》和《斗鸡檄》的神童?久仰、久仰啊,果然是一表人材,闻名不如见面啊!呵呵。”
    王勃也说道:“惭愧、惭愧呀!在下不过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啊!哪能入宇文州牧之法眼呢?”
    宇文州牧敛容道:“王先生出口成章,出语不凡啊!果然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呐!”说完竖起了大拇指。
    “谁说一介书生。无路请缨,就不能参加宴会了?”众人寻声望去,见一个老儒生模样的人走上来,也提着折扇。
    宇文州牧急忙迎上前去,说:“原来是词宗孟学士到了,欢迎、欢迎呀!呵呵。”孟学士向众人一拱手说:“孟某来迟,诸公莫怪!”
    见客人来得差不多了,阎伯屿请各位依序入座,准备上菜上酒。坐在王勃身边的是一位道士,中年人,手持马尾拂尘,身穿黄紫仙褐法帔,头戴芙蓉冠,脚穿圆头阔底麻布鞋,仙风道骨,神采奕奕。
    道士对王勃说:“久仰王先生大名,不在长安侍奉明主,敢问先生归途何处?”王勃回答:“哎,王某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如今某抛弃了一生的功名,打算到万里之外的交趾县,去朝夕侍奉父亲王福畤大人!”
    道士一扬马尾拂尘,说:“贫道听说交趾县北面的海域很危险呐,有风高、浪急、礁多三大风险,船只经过会发生剧烈的颠簸,王先生此去一定要小心啊!”
    王勃拱手谢道:“谢谢道长的善意提醒,王某一定倍加小心!”
    这时,赣江红鲤鱼送上来了,王将军招呼贵宾们说:“各位宾客们,这是洪州特产啊,敬请品尝,鲜不鲜,美不美呀?”
    孟学士对道士说:“郭真君,别顾着唠叨,这赣江红鲤鱼真的美味无比呀!”那道士是洪州西山净明道的大弟子郭璞,道行高深。
    郭璞夹了一块红鲤鱼送入口中,王勃也吃了一口,连叫好吃。
    鄱阳湖大闸蟹也送上来了,阎菊香领着女仆开始给各位贵宾斟酒了,喝的是著名的豫章清酒,味甘如饴,醇厚香浓,回味悠长。
    孟学士端起酒觚痛饮一杯,走到栏杆边登高望远,吟诗一首云:
    昔人登览处,遗阁大江隅。
    叠浪有时有,闲云无日无。
    早凉先燕去,返照后帆孤。
    未得营归计,菱歌满旧湖。
    阎伯屿拍手叫好道:“不愧是词宗啊,一觚酒即吟成四韵!”众人都一起鼓掌。阎伯屿趁机示意女婿拿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吴子章端来案板,上面摆放着上等的笔、墨、纸、砚,阎伯屿起身对各位来宾说:“承蒙各位贵宾赏脸,光临滕王阁,参加阎某举办的文化盛筵,阎某在此向各位表示衷心地感谢!”掌声响起来。
    “世事无常,名胜之地不能常来,盛大的筵席也难以再聚,兰亭集会已经成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丘墟。这次文化盛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旬日休假,胜友如云,如此难得的机会是不常有的呀!”
    “阎某不才,恭请各位按照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施展潘岳、陆机那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怎么样?”“好!”众人齐声喝彩道。
    “那么,下面将依照兰亭集会古圣先贤的例子,先请一位才俊写一篇序文,作为集会的总纲,就象东床快婿写的《兰亭集序》一样!”
    阎伯屿说完,吴子章端着案板恭请各位来宾,说:“请,请,请!”
    先是端到孟学士面前,孟学士已然听出了主人家的弦外之音,那东床快婿不就是指的吴子章么?那还怎么写?所以推辞不写。
    然后端到宇文州牧面前,宇文州牧也明白主人家的意思,面带微笑,也推辞不写。
    坐在远处的王勃急不可耐了,看到文人骚客济济一堂,主人家又热情好客,盛情款待,所提要求又是在座诸位平素擅长的,怎么就没有人写呢?
    王勃十分纳闷,而自己,早已经酝酿好了一篇饯别序,计划在临别前献给主人,以答谢主人的深情厚谊!所以他心里默念道:让我来,让我来!
    吴子章把案板端到王将军面前,王将军一笑,说:“王某只会舞剑,哪会舞文弄墨?不写、不写!”
    又端到郭真君面前,郭真君一扬马尾拂尘,笑说:“贫道只会祈禳、斋醮,以消灾解厄,哪里会写文章啊!不写、不写!”
    又端到其他宾客面前,其他宾客都推辞不敢写,终于称了王勃的心愿。
    当吴子章把案板端到王勃面前时,王勃激动地起身接过案板,走到大案几前,铺开卷轴,跪坐在经席上,提笔开写了!
    吴子章凑到他背后一看,题头写的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依照王勃的个性,自然是要将酝酿好的胸中成竹全部写出,以供文人骚客们品鉴的!
    阎伯屿见王勃泛然不辞,脸色一下阴沉下来,拂袖而去,到楼下更衣室更衣!表示你王勃再不懂潜规则,俺这宴席就要散场了,让你站在阁楼上喝西北风去!
    王勃心里说:哎,主人家,您别走呀,晚生的文章绝对不差,包您老满意!晚生敢打包票,俺这文章是平生写得最好的一篇,以报答您老的盛情款待呀!您干吗要走呢?
    阎伯屿在楼下坐了一会,转念一想:来这儿参加宴会的都是当地知名文人仕宦,岂能因一顿饭而得罪他们,取笑天下?
    于是派府吏上去看王勃写了些什么,看他的文章是不是真的写得比女婿好。吴子章在旁边说:“如果那愣头青写得不好,小婿再去教训他!呵呵。”
    一会儿,府吏入报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嗤之以鼻,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一府吏入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沉吟不语,吴子章接口道:“这个俺也能写!”
    府吏再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伯屿和吴子章面面相觑,不再作声了!
    府吏又报:“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阎伯屿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而后,王勃的用词越来越瑰丽多姿,描写的景象也越来越美,一幅接一幅的图画,美不胜收!而且句子对仗工整,声律铿锵合韵,典故嵌入得当,把骈俪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等听到府吏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仰天长叹道:“王子安真是天才呀,这篇序文应当跟《兰亭集序》一样永垂不朽了!”
    吴子章也叹服道:“原来天才不需要懂得人情世故,只需要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即可啊!”
    阎伯屿纠正道:“王子安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而是不屑于人情世故罢了!”吴子章连连称是,二人携手上楼去见证一篇千古名文的诞生!
    来到楼上,见王勃已经挥毫泼墨基本写完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孟学士和宇文州牧等贵客正在品鉴、称赞这篇序文。
    吴子章展卷观赏了一遍,突然收卷叫道:“这是旧文,我以前读过,王勃把先贤的文章拿来当自己的新作,这是剽窃、抄袭行为!”
    众人惊问:“你有什么证据说这篇序文是剽窃呢?”
    吴子章得意地说:“诸公如果不信,吴某可以当众背诵出来!”说完当众背诵,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
    众宾客半信半疑。王勃收起折扇,从容说道:“吴先生真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啊!晚生佩服之情如赣江之水,滔滔不绝!”
    吴子章笑道:“子安君何必佩服?只要承认抄袭、剽窃,咱们既往不咎,仍是朋友嘛!”
    王勃也笑道:“晚生请问吴先生,这先贤的文章,后面可有诗?”
    “无诗!”吴子章斩钉截铁道。
    王勃又问:“果真无诗?”
    “果真无诗!”吴子章道。
    王勃再问:“真的无诗?”
    “真的无诗!”吴子章道。
    王勃甩开折扇,大声说:“好!请诸公作个见证!”说完来到大案几旁,展开卷轴,挥毫写道: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