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二十八章皇后初体验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武后经过紧张、幸福、骄傲的一天后,居然毫无疲态,第二日继续神采奕奕地在两仪殿东厢垂帘接见了礼部尚书许敬宗,商量了太子的事情。
    计划废李忠,立李弘,还讨论了追赠其父母的事情。
    第三日一早,武后便吩咐六尚准备皇后庙见礼仪,就是拜祭太庙,告诉李唐祖宗自己成为李家的媳妇了,要帮助李家打理家务了。
    太庙在皇城安上门街东边,与太常寺隔街相望。武后乘坐厌翟车在内官簇拥下来到太庙,履行告庙仪式。
    太常寺少卿崔中枢率领太祝杨敬、斋郎等人先进入太庙点上香灯,打扫卫生,摆好神主木牌和祭祀物品。
    准备工作完成,武后再进入太庙伏拜神主,太常乐工奏乐。
    太祝杨敬持版走到户外右侧,东向跪读祝文,振振有辞道:“永徽六年十一月三日,子孝曾孙皇帝臣李治谨遣孙媳武氏,敢昭告于皇祖太武皇帝、皇后窦氏,将伸祗见。谨以一元大武、明粢、芗合、芗萁、嘉蔬、嘉荐、醴齐敬荐。尚飨。”
    读毕,武后再拜。杨敬持版进庙,跪奠版于神座前,武后拜讫,音乐停止。
    武后暗想:以前做了十几年才人,又升为昭仪,原来只是李家的侍候丫头啊!现在通过庙见礼仪总算名正言顺了,可以好好管管这个大家庭了。
    与武后庙见同时,许敬宗上奏李治道:“皇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本犹未正,万国无所系心。现居东宫者,出身本来寒微,今日知道国家已有正嫡,必不自安。窃位而自疑,恐非宗庙之福,愿陛下三思!”
    李治说:“李忠已经上表让贤了。”
    许敬宗闻言暗喜,连忙对道:“能为太伯,真是难能可贵呀!愿陛下迅速答应他。”李治未表态,但神色很好。
    一天下来,两件大事都办得很顺利,武后大悦,设宴款待众内官,又派潘常侍携带美酒财帛慰问许敬宗。
    许敬宗也很兴奋,想当年在瓦岗寨与魏征同为管记,又是秦府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也器重他,曾对他说:“朕观群臣,惟有卿贤。”
    论资格、论才学,他早就应该与魏征、房玄龄同列为相公了,都是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被贬官,不被重用。
    如今帝后都尊宠他,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不放手一搏,更待何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许敬宗在内心呐喊着,当夜挥笔写成关于追赠武后父亲武士矱的奏章,第二天清早递上。
    李治退朝后,笑着将许敬宗的奏章交给武后批阅,武后一看就笑开了花。
    李治指着笔架对武后说:“这封奏章由娘子亲批。”武后提起朱笔,欲落又止,说:“阿耶仅赠司徒的话,好象少了点什么?应国公的封号好久没有改变了,也该换一换了!”
    李治好奇地问:“娘子想换什么?”
    “周国公!”武后兴奋地说:“咱家武氏源于周平王少子姬武,九郎知道吗?”李治继续听着。
    武后举起手掌说:“姬武的手掌上的纹路是一个武字,其后人以武为姓氏。阿耶说咱家的祖先就是姬武,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八代了,所以咱家源自周氏。”
    李治笑着说:“这个典故朕也听说过,不过娘子可要想好了,朕的乳娘姬揔持封周国一品夫人在前,不可更改,如果封岳丈为周国公,那么岳母是不能封周国夫人的呀!”
    见武后有所不解,又接着说:“姬揔持与姬武同姓,是纯正的周氏后人,封周国夫人是名正言顺的!再说夫人夙著阿保之勤,早申推导之惠,心力备尽,诚孝克宣,对朕有抚育之恩,岂能相忘?”
    武后默然半晌,李治催道:“想好了没有?改不改封号?”武后坚定地说:“改,还是改封周国公吧!”提起朱笔在奏章上作了批示。
    过了几天,礼部按程序追赠故工部尚书、应国公、赠并州都督武士矱为司徒、周国公。
    周国夫人姬揔持听说后,内心不安,细思极恐,即来面见武后。武后当才人时就见过姬揔持,那时她还没有被封为夫人。
    姬揔持与武后叙礼,赐坐月牙凳。她虽然年长武后十几岁,但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身着花钗,发插九钿,风范柔顺,操履幽闲,是勤劳安分之人。
    武后询问她的生活起居,她一一回答,作为一品夫人,她的待遇当然是很高的,仆从众多,与皇帝同享富贵。
    姬揔持回顾过去,说自己是因为公公利州都督李孝常和右武卫将军刘德裕事件而被罚入掖庭的,本来是不幸,却碰巧被选为晋王保傅,由此转祸为福。
    武后笑道:“要不是夫人公公出事,我也不会随着阿耶前往利州啊!嗨,可巧了,夫人因为利州而入掖庭,保育晋王,而我因此到达利州,茁壮成长,再进入掖庭,与晋王相遇!一切都象是冥冥中安排好的!”
    姬揔持也笑说:“对呀,农村土地庙对联说:命运由天定,处世善先行!属于你的终究会有,不属于你的不要强求。莫问前途富贵,只管行善积德!”
    武后又问她最近做些什么,她说自从永徽以来,遍读佛经,把玄奘翻译的佛经几乎都读了一遍,研寻妙理,穷核指归,做到七觉五根,四勤八正!
    武后饶有兴趣地说:“我年幼就热爱释教,归心彼岩,务广三明之路,思崇八正之门!还专门读过几年佛经。”两人又热烈地讨论起佛经来。
    姬揔持最后试探性地问:“听说令尊已经追赠为周国公?妾的封号理应让给令堂才是啊!”
    武后急忙回答:“不可,夫人既然是陛下的保傅,也就是我的保傅,没有夫人就没有陛下,没有陛下哪有我的富贵?我视夫人与阿娘同尊,怎能相让?”
    姬揔持说:“佛说放下一切就是修行,放下执着,永离盖缠,请皇后不要推辞!”说完行礼而去。
    武后在后呼道:“哎,夫人,夫人!”见姬揔持已经出宫远去,武后自言自语道:“夫人真是识趣之人啊!”
    姬揔持回府后立即请宫教博士代写了一张关于改封自己为鲁国夫人的奏表,上交中书。
    李治收到后,当着武后的面批示“不许,敕”,说:“关于不许改封的原因,朕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不再劳烦重述。”
    武后恭敬道:“妾尊旨。”过一会又说:“阿耶已经由应国公改封为周国公了,阿娘还是应国夫人,也应该改封才是!”
    李治答:“娘子想改什么名号?”武后道:“既然周国夫人已经名至实归了,不可更改,阿娘就改封为代国夫人吧!”
    李治点头同意。到十一月底,经政事堂讨论,礼部承旨改封应国夫人杨氏为代国一品夫人。
    姬揔持和其他内外命妇都到代国夫人府弟拜贺。杨夫人母因女贵,高兴得合不拢嘴。只有武顺闷闷不乐。
    不久,李治主动加封武后的姐姐武顺为韩国夫人,武顺乐开了花。
    武后能够成功,与拥武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事成后,拥武派都得了褒奖。
    李义府被拜为中书侍郎,礼部尚书许敬宗更是得到帝后的双重信任,每日待诏于武德殿西门,以备顾问。要知道武德殿与两仪殿、承庆殿在一条东西线上,属于内朝,不是帝后信任的人是不能进入的。
    许敬宗知识渊博,应答敏捷,自贞观已来,朝廷所修《五代史》、《晋书》、《武德实录》、《贞观实录》、《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瑶山玉彩》等都是他负责修成的,一人就可以起到百科全书的作用。
    武后向他请教了许多问题,包括王、萧的处置问题。他引经据典,讲了一些后妃被废掉后的下场,比如皇后赵飞燕的故事,劝武后说服李治照典故办理。
    武后记住了几个典故,讲与李治听,李治听得津津有味。
    武后话锋一转,说:“按王、萧的罪行,理应处死,但陛下仁慈,只是囚禁。现在过了一个多月了,她们活得很痛苦,生不如死!妾觉得长痛不如短痛,让她们解脱苦海,后宫也少了许多纠纷,陛下意下如何?”
    李治手捋龙须,左右思忖,默然良久,不置可否。
    翌日,李治散朝后对张内侍说:“近日天气阴冷干燥、寒风刺骨,朕想到掖庭宫去走一走,看看王、萧囚室。”
    张内侍一惊,对道:“那种地方怨气冲天,不去也罢!只怕去了令大家伤神动气呀!”
    李治不悦道:“你,我家老奴,岂不知我意?”
    张内侍眼珠子一转,连忙答应:“哎哟,老奴糊涂,这就去准备!”
    张内侍会同唐中监吩咐手下一干人马,准备木辂步辇,请大家上车,前呼后拥向掖庭宫驶去。
    到了偏僻的掖庭别院,李治弃车辇步行,命众人原地等候,自己一人走进别院。看守别院的内给使小猴子机警地四处张望,侧耳倾听。
    李治进得院来,但见囚室封闭得极为严密,只从墙壁上打一个孔以通食器出入,连个天窗都没有,就象碉堡一样,室内全天都是黑暗的。
    李治想起过去与她们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不禁黯然神伤,呼喊道:“皇后、淑妃,在哪里?”
    王、萧过了几十天暗无天日的日子,衣衫褴褛,唯求早死。
    忽然听得李治的声音,恍如隔世,王、萧不禁喜极而泣,爬到孔口,用尽全身力气对道:“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哪敢还有尊称,名为皇后、淑妃?”
    二人悲咽不止,又说:“陛下若念畴昔,使妾死而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地为回心院!”
    李治隐约看到她们蓬头垢面的样子,好似地狱里的饿鬼在张牙舞爪,祈求重回人间,不禁心惊肉跳,长长叹息道:“哎……!朕即有处置。”
    李治转身离开了别院。王、萧伸手出孔乱抓乱舞,撕心裂肺地喊道:“陛下,陛下……不要走!不要走啊!”
    小猴子目送李治乘坐木辂远去,吩咐新进的小宦留守,自己向着太极宫承香殿方向飞奔而去。
    见到武后,小猴子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李治看望王、萧的全过程。
    武后大急,突然从凤榻上弹了起来,红脸嗔道:“回心院?哼,本宫叫你回心转意……宫正落霞何在?”
    “卑职在。”落霞应声而到。
    “罪人王、萧幽闭多日,不思改过,变本加厉,令你执行宫规,将罪人王、萧就地正法!”武后大声说。
    “卑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