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二十一章三足鼎立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李治在太极殿举行宴会,庆祝龙子的出生,邀请三品以上官员参加,席间歌舞助兴,摆放桑落酒八瓮,畅饮尽欢。
    会后,李治命中书舍人王德俭起草册书,册立阿武为昭仪。
    中书令柳奭得知后,前往后宫求见王皇后。苏常侍面带微笑,为他出入宣传,但他认为理所当然,并不表示感谢,也没有给点小礼物。苏常侍很不高兴。
    柳奭进入百福殿,对王皇后说:“陛下要立阿武为正二品昭仪,娘娘知道吗?”王皇后答:“知道,我已经同意了。”
    柳奭说:“臣听长孙太尉说,阿武潜伏后宫十二年,妖媚惑众,不安分守己,幸亏太宗英明,将她打入冷宫,后宫方才和谐安宁。娘娘将她接入后宫,已是大大的失策,如今又同意立她为昭仪,真是错上加错呀!”
    王皇后将她接阿武入宫的五点理由一一道来,柳奭听后哑口无言。
    王皇后笑说:“如今看来,第三点理由确实失策了,她在后宫十二年竟然还是个处女,太出人意外了!好在其他四点理由仍然成立。先干掉狐狸精阿萧再说,阿武就算成为昭仪也逃不出本宫的巴掌心!”
    柳奭担心地说:“妲己也是孤零零一个女人,但她只要迷惑住商纣一个人,就能闹得商朝天翻地覆啊!醢九侯、脯鄂候、囚西伯、剖比干,祸国殃民,娘娘一定要小心呐!”王皇后颔首称是。
    柳奭又说:“立阿武为昭仪,以后皇宫里娘娘是一姐,阿萧是二姐,阿武就是三姐了,而且两人都有儿子,对你构成双重威胁!如今万全之计,是娘娘想办法将陈王李忠过继为己子,然后提出立李忠为太子,以断阿萧、阿武之望!”
    王皇后不悦说:“阿舅认为外甥女是石女吗?外甥女还年轻,为什么要急着立别人家的孩子呢?”
    柳奭说:“哎,娘娘入宫已经十年了,能不能生心知肚明!听说雍王李素节已经会背古诗了,阿武又正得宠,这两面夹击之势,娘娘怎么还坐得住啊!”
    王皇后只好点头同意。
    柳奭又说:“娘娘在宫内安排妥当,臣在外朝联络长孙太尉,上奏请立太子。如果陛下不同意,还可以利用阿武是先帝才人的弱点,来和陛下讨价还价,立太子之事十拿九稳!”
    于是,王皇后派苏常侍前往掖廷宫宣招宫女刘氏觐见。刘氏在掖廷宫当园丁,种植花卉,听说皇后宣召,急忙来见。
    寒暄之后,王皇后说:“本宫听说李忠品德端正,友爱孝悌,爱好学习,打算扶持他为太子!你以后可以享福了。”
    刘氏惊喜地跪拜说:“奴婢多谢娘娘大恩大德!”
    王皇后说:“不过立太子的规矩是立嫡以长,所以李忠必须过继到本宫名下,成为嫡子才行。”说完命女史拿出过继文书给刘氏画押。
    刘氏犹豫不决,王皇后又说:“从今日起,你就是尚寝局司苑了,掌管园苑种植蔬果的正六品女官!”刘氏拜谢后画押。
    王皇后与刘司苑一起去武德殿看望陈王李忠,这儿还住着许王李孝和杞王李上金,有乳娘、保姆、浆洗、针线、掌灯、掌厨等几十人伺候。
    李忠揖拜行礼,叫王皇后“阿娘”,叫刘司苑“阿姨”。
    刘司苑告诉李忠立太子的事,一起拜谢王皇后,又说:“忠儿,以后你只有皇后一位亲娘,阿姨不再来看你了。切记切记!”李忠点点头。
    柳奭找长孙无忌商量立太子的事,得到长孙无忌的赞同,于是派人上表请立太子。
    中书舍人王德俭按典故起草了昭仪的册书,送到门下审核,在政事堂引起了宰相们的辩论,暂时被搁置。
    李治不高兴,招宰相们到两仪殿议事,说:“朕今年才二十四岁,一生的日子还很多,立太子之事并不着急,可容后再议。朕想立阿武为昭仪,皇后已经同意,诸公又何必介意呢?”
    太尉长孙无忌对:“老臣以为,万物都有根本,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不立,还有比这更大的祸患吗?东宫虚位日久,容易导致后宫明争暗斗,为确保后宫和谐安宁,应该早立太子。”
    吏部尚书褚遂良对:“陈王李忠外表英奇,天资粹美,今已过继到皇后名下,符合立嫡以长的条件,可立为元储,以懋隆国本!”
    李治环视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和宇文节、中书令柳奭,都未表示异议,说:“那么立昭仪之事诸公有什么意见?”
    褚遂良对:“阿武是先帝才人,陛下将她纳入后宫享用便可,不要张扬。立为昭仪,不仅要制作金册、宝绶,还要派遣册封使者,准备内銮仪卫,设置彩仗,必然闹得满朝皆知。臣恐有损陛下令名啊!”
    李治“啪”的一下拍在御案上,愤然起身欲走,大臣们一愣,高季辅手持象牙笏出列说:“陛下息怒。”李治暂时等候。
    高季辅对褚遂良说:“褚公,咱们都是东宫师臣,侍奉陛下多年,难道还不明白陛下的心事?陛下宽仁孝友,最重真情实感,不务虚名,臣等应该尊重陛下的感情,助成陛下的美事嘛!”褚遂良默然。
    张行成说:“当年太宗纳齐王妃、隋炀帝女时,也未见诸公上言直谏!立昭仪本是陛下家事,肯拿出来跟咱们商量,也是尊重咱们的表现,咱们又何必自作清高、不识抬举呢?”
    长孙无忌说:“今天所议两事,老臣建议一起署名通过为善!”
    李治环视众臣,众臣恭敬起立,纷纷说:“臣附议!”
    长孙无忌带头在册书上署名,于志宁、张行成等随后署名,然后呈上李治,盖玉玺,交给尚书省执行。
    李治出殿后闷闷不乐,径直乘步辇来到承香殿。阿武惊问:“九郎好象受了委屈,有什么烦恼事呢?”
    李治答:“立昭仪的事已经办成了,但却是以立太子为交换条件的,所以心中十分不爽!”阿武递过一碗燕窝枸杞汤,说:“趁热喝了吧,慢慢说来。”
    李治说:“朕倚重的大臣有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和宇文节,可以与顾命大臣分庭抗礼,但在立太子问题上却出奇的表现一致。柳奭作为外戚,属于第三方势力,却与长孙无忌纠缠在一起,这种朝政格局使朕不能放手作为!”
    阿武说:“妾观这些大臣都是太宗留给九郎的东宫班底,除了张行成、高季辅外,其他都是高门大姓,在士族门第利益上是一致的。九郎要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大有作为,必须从寒门士子中提拔亲信,打破门第等级的限制才行啊!”
    李治称是,又与阿武聊了很久。看天色已晚,阿武请李治移驾大吉殿,遵守月亮圆缺侍寝制,让后宫妃嫔雨露均沾。
    李治于是来到大吉殿,萧淑妃十分高兴,叫来李素节与阿耶相见,背了一首古诗。李治勉励李素节好好学习。
    萧淑妃见李治有心事,就叫户婢玉儿拿出红木弹棋与李治一起玩,以排解烦闷。
    李治摇摇手说:“朕不想玩弹棋。”萧淑妃说:“那就玩六博吧?”李治说:“朕什么都不想玩!”
    萧淑妃不满地说:“以前郎君天天来大吉殿,疼妾宠妾,自从那个尼姑入宫,郎君就变了,妾哪点比不上她?论容貌、论年青、论贤淑,妾百思不得其姐!”
    李治说:“你还是那么年轻漂亮,但心胸没有阿武开阔,阿武总是劝朕到各处走走,雨露均沾,从不与你攀比。好了,不说这些了,朕想告诉你一件事,你不要激动啊!”
    萧淑妃好奇地听着,李治说:“今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请立李忠为太子,朕已经答应了。”
    萧淑妃大吃一惊,粉脸胀得通红,激动地说:“郎君为什么要答应他们?李忠哪点比得上李素节?他娘刘氏身份卑贱,大臣们都昏头了吗?请郎君撤销前议,改立李素节为太子!”
    李治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件事无可挽回了!王皇后已经将李忠过继为己子了。”
    萧淑妃冷笑说:“哼,王皇后为了打击妾,不择手段,不惜立别人家的孩子,杀敌一万,自损三千,黔驴技穷!”
    李治皱着眉头说:“皇后帅六宫之人,立纲陈纪,守严内教,助宣王化。妃子辅佐皇后,坐论妇礼。你与王皇后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如何统领后宫?”
    又说:“人要知足,知足常乐!你这么年轻就已经是正一品淑妃了,想想外面的广大寒门学子,十年寒窗考中进士,也只能授个七品官,奋斗一辈子,充其量当到正三品,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萧淑妃说:“妾知足,就怕皇后不放过妾母子,步步紧逼,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治安慰说:“只要你知足,王皇后那边朕替你作主。”萧淑妃点点头,伺候李治就寝。
    过几天,李治临轩命张行成、高季辅充册礼使,前往承香殿册封阿武为昭仪,张内侍、卢常侍随行,尚宫、尚仪、尚服在承香殿设置彩仗仪卫。
    经过宣册、受册、跪拜等程序,册封仪式结束,册礼使回宫复命。
    龙子满月了,武昭仪请李治为龙子取名,李治想起道教的一句谶语“老君当治,李弘当出”,就给龙子取名叫李弘。
    武昭仪又请接阿娘杨夫人和姐姐武顺进宫来看护弘儿,李治欣然同意,叫符宝郎送鱼符给武昭仪。武昭仪命潘常侍带着鱼符出宫宣召。
    杨夫人一听宣召,大喜过望,高高兴兴地和武顺一起进宫了!
    两人看到巍峨高耸的玄武门十分惊叹,看到宫里环境优雅、鸟语花香,心情愉悦,看到金碧辉煌的承香殿更是羡慕不已。
    武昭仪抱着阿娘痛哭,又与阿姐武顺拥抱,久别重逢,自然是纸短情长,寒暄良久。
    杨夫人虽然七十三岁了,但身板仍然很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走路生风,只是头发稍白。
    武顺三十岁,仍然貌美如花,肤如少女,白皙而富有弹性,并不见一丝皱纹,是名副其实的美少妇。
    通过交谈得知,武顺嫁给越王府功曹贺兰安石,育有一儿一女,不过贺兰安石已经去世了,武顺守寡了。
    妹妹武玲在阿武入宫后第二年嫁给郭孝慎,但夫妻二人在前些年已经相继去世了。
    长广公主和杨师道夫妇也在贞观末年相继去世了,好在公主夫妇帮助杨夫人在长安里坊购置了一套院落,杨夫人和武顺母子住在一起。
    武昭仪叫武顺下次入宫把儿子贺兰敏之和女儿贺兰敏月也带来玩儿,武顺高兴地答应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