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战国做魏王》正文第二百一十章索要赵地埋伏秦军

回到战国做魏王最新章节目录
   赵雍听到魏王这番询问,也是愣了一下。
    “魏王,您也不是不知道,我们赵、秦与齐、楚、中山在我赵国境内已经相峙一年多了,两方交战数十场,几乎各有胜败,但是这样长久下去,您也知道,这不仅对我们交战五国,更是对您的大魏也是大大的不利啊!”
    魏嗣笑了一下。
    “是吗?你们赵、秦、楚、齐、中山五国打仗,怎么还扯到我魏国来了呢?”
    赵雍一脸愁容。
    “虽然贵国没有参与我们五国战争,但是若有哪一天,我赵国若是被齐、楚、中山灭掉了,那齐国和中山将会愈发将大,齐国再度强大了,那不就威胁到了贵国的霸业之位了吗?”
    “还有,若是我们赵、秦打败了齐、楚、中山,我们赵国以后必定会感恩于秦国,甚至于把西北的云中九原送予秦国,这样秦国将再度强大,由此去攻打韩国和楚国,这样对贵国不也是会大大的不利吗?”
    魏嗣也其实也考虑过五国之战的结局了,所以只想让五国继续耗下去,毕竟五国消耗的越大,对魏国才是越有利的。
    但是以现在局势和各国传来消息来看,恐怕五国都已经是不想再打了,要做好了讲和撤军了,自己想五国再耗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了,正好赵君现在来了,何不趁机给魏国图个大利呢?
    所以魏嗣心里也做好了一个决断,在宫中宴请完赵君后,便私下让陈轸去试探了下赵臣李兑的意思。
    果然陈轸在李兑那得知到了赵雍这次来大梁,原来是带着割让之前占领的韩国北上党的条件,想让魏国出兵去支援赵国,以此胁迫齐、楚、中山从赵境内退兵。
    得知这消息后,魏嗣与陈轸、苏秦商议了起来。
    “两位爱卿,你们觉得赵国这次居然敢放弃北上党的土地,以换得我魏国出兵去援助,是不是赵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日子呢?”
    陈轸首先回应。
    “是的,如今赵、秦与齐、楚、中山之间的战役,以赵国的国力,明显已经有些支撑不下去了,而且秦国本就国力已经日薄西山了,也不可能一直深陷赵国战事中,所以赵君一定是走投无路才来求援于我们魏国的!”
    “而上党北之地虽然对赵国尤为重要,但是于我魏国却算不上什么,什么臣觉得与其受赵国上党北,不如向赵国索其武城、观津之地,毕竟这两地都乃极其富庶之地,不是上党能比得了的。”
    苏秦也走了过来。
    “若赵国真把武城、观津献给了我大魏,那我大魏不就处于齐国与赵国之间了吗?若以后两国再打起来,那这两地不就得首先遭殃了吗?而且赵国不会舍得其河东这武城、观津之地的,而且齐国也是一直垂涟这里,不然也不会不惜人力物力来攻打赵国了。”
    陈轸解释。
    “季子,你想的太简单了,现在赵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了,而且这武城、观津也被齐国占领着,只要我们出兵援了赵国,赵国把观津、武城献给我大魏,让我大魏处于齐、赵之间,这不也算是保护了赵国日后再免收齐国的侵伐了吗?”
    “而且观津、武城这两地可不能小觑,若我大魏得到了,北可通燕和中山,西可威胁赵都邯郸,东更可以临近齐都临淄,乃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之地,若我魏国得到此地,在此驻兵,那以后一统天下就为时不远了啊!”
    魏嗣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不可相信。
    “难道赵君真能答应这个要求吗?这样真的可行?”
    陈轸回着:
    “当然可以了,明日就由臣亲自去见赵君吧,相信臣这番说理,一定能让赵君把观津、武城献予我大魏的,大王您只要调集好军队,准备去往赵国一趟就行了!”
    第二天,陈轸去见完赵君回来,果然如陈轸所料,赵雍答应了献给大魏河东武城、观津等地的要求。
    于是魏嗣亲自带领十万军队,随着赵雍一起去往赵国,帮助赵国对付齐、楚、中山国的军队。
    齐王听到魏国出兵对赵国援助了,十分惧怕,立刻命人给魏嗣写来了一封书信,希望魏军不要干涉。
    而魏嗣也是直接回信,邀请齐王、楚王、中山王,共同在赵国邯郸会盟,以定合议之事。
    所以两个月后,在魏嗣主持下,秦王、赵王、楚王、齐王、中山王,六国国君在邯郸进行和谈,定立了盟约,这次盟约也称“邯郸会盟”。
    盟约规定五国全部从赵国撤兵,以后互不侵犯,有违此盟,其它五国共伐之。
    会盟结束后,魏嗣自己立刻先返回到了大梁,然后与苏秦谋划了起了,因为这时陈轸已经受魏嗣委命去往武城交接了。
    只听苏秦说道:
    “大王,现在虽然在您的促成下,六国签订了盟约,但是与我们大魏的利益,我们还是不能让列国过的太过安逸了,尤其是秦国!”
    魏嗣便问:
    “可是,既然签订了盟约,而且我们魏国现在也正处于休养生息之中,还能如何呢?”
    苏秦继续说道:
    “秦军这次从赵国返回秦国还有近八万军队,回国路上,是必须要经过我们大魏国境的,所以臣觉得放秦国这八万军队回去,等于有些放虎归山之意,所以我们可以想办法除掉这八万军队!”
    “而这次会盟的六国之中,并无韩国,而韩国与秦国素来有仇,所以臣觉得大王您可借韩国除掉秦国这八万之师,相信韩国也一定会十分乐意的。”
    魏嗣一听,有些惊喜了。
    “苏季子,还是你高明,居然会想到这一招,寡人其实也不想放秦国这八万军队回去,只是没有好的办法而已!”
    然后还是有些担忧。
    “韩国真的能除掉秦国这八万之师吗?”
    苏秦答着:
    “当然可以了,秦军回师,无非走两条路一条是野王,安邑,过河西,另一条就是在过周王畿,走崤函道,我们只要想办法让这次秦军走崤函道,那时候让韩军在此伏兵阻击,那这八万秦军难道还能活着回去秦国吗?”
    “而且当年秦穆公的军队也是因为在崤函道受到了晋军的阻击,才会兵败的啊。”
    魏嗣大喜。
    “好,那就这样办,此事就交给季子你了。”
    魏国野王。
    这日,秦国大军来到了野王关,正要过关,结果被魏军拦住了。
    秦军主将司马错便询问魏军将领:
    “你们魏王不是已经下令,允许我们秦军过关了吗?你们为何还在吃阻拦?”
    魏军将领回着:
    “我们不是阻拦将军您,实在是野王西面的道路现在已经无法行走了,不然我们也不会拦着贵国军队的。”
    司马错好奇。
    “不知西面道路现在发生什么事了呢?”
    魏军将领说道:
    “因为连日的山洪,导致去往安邑的道路已经被泥石流阻断了,我们现在收到命令,为了贵国的安全,所以才再次劝阻的。”
    司马错:
    “既然路被堵了,我们不从这里回去,还能从哪回去呢?”
    鲁君被魏王惊吓了一番后,回到鲁国去了,只留下孟子一人在啮桑了。
    赵国邯郸。
    赵君此刻在宫中再次与肥义、公子成商议了起来。
    只听公子成说着:
    “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一年之久,我赵国在这场战争中也已经兵匮粮绝了,而秦王已经数番修书,表达了要撤军之意,再这样打下去,我赵国得亡国了啊!”
    赵雍不禁也叹了口气。
    “寡人又何尝不想止战呢?可是齐、中山能放过我赵国吗?楚国更不可能就这样轻易撤军的!”
    肥义走了过来。
    “依现在局势,唯一办法就是,国君您不如亲自去一趟大梁,看能否求得魏国和韩国的援助吧,不然我们赵国真得如赵成大人所言的那般了。”
    赵君面色显得十分难堪。
    “难道我赵国真的只有去大梁求全这一条路了吗?”
    肥义表情凝重的点了下头。
    “是的,这已经是我赵国现在唯一的出路了。”
    魏国彭城。
    魏嗣本来想在啮桑等鲁君奉上鲁国南部一半的土地,来向魏国求全的,但是鲁君似乎并不愿意,所以魏嗣也懒得再耽搁,便回到了彭城。
    这日乃是彭城百姓祭拜河神的日子,所以魏嗣也亲自来到泗水河边主持起了祭祀典礼。
    随着祭师的一阵阵祷告和钟鼓声的退去,魏嗣走到了河边一搭就得高台上,这时高台上正整齐摆着九方大鼎,这九鼎正是代表天下九州的周王室九鼎了。
    魏嗣先在每个鼎前各上了一柱香,祷告了一番后,便转身对着众多彭城百姓说道:
    “寡人知道,这次彭城水患害的你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一切罪过虽然因鲁国而起,但是寡人也罪无可恕……!”
    说着、说着,魏嗣跪在了诸多百姓面前。
    百姓见此也纷纷安慰起了魏王。
    “国君,我们彭城百姓都知道您为了我们彭城尽力了!”
    “这是天灾人祸!”
    “这不是国君您的错!”
    “这不是国君的错啊,这都是那鲁国害的我们,都是鲁国害的我们啊!”
    “我们要让鲁国血债血偿,鲁国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时祭台上走来了一个年轻男子。
    “彭城的百姓们,你们不要激动……不要着急,我们国君已经派军队替你们向鲁国报过仇了,这次水患也不能只怪鲁国,只怪天下战争不断,河神发了怒,才导致我们彭城一带遭了殃啊!”
    魏嗣这时抬头一看眼前男子,瞬间興奋了起来,这不是它人,正是魏嗣一直心心念念的苏秦苏季子。
    “苏季子,你可终于回来,终于回来了啊!”
    然后苏秦立刻扶起魏嗣,与其激动万分的拥抱在了一起。
    彭城百姓也是第一次见到苏秦,自然不认识了,刚听其说话,以为只是大王身边一传话人,现在见这人居然会与自己大王这番拥抱一起,也都惊愕住了。
    不一会有人问着:
    “他是谁?它到底是谁啊?”
    魏嗣与苏秦拥抱一番后,便转身回应百姓。
    “它便是苏秦,我大魏国以后的希望、我大魏的姜尚……!”
    百姓开始议论了起来。
    “他就是那位洛邑才士苏秦吗?”
    “他不是去投奔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