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宋新帝国》正文卷第一章新生活

我的大宋新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时値仲夏,一点风也没有,天热的像一个大蒸笼,连呼吸都是那么的艰难。
    杨小宝记不清自己站了多久,原本感觉轻松的站立,这个时候却要用尽全身的力量才能保持。
    可是他不敢动,因为在不远处,一个虎视眈眈的身影正盯着他们。
    在规定的时间内,只要动一下,这次的出征,就要跟辎重营一起去了。
    被他们称作曹黑脸的指挥使曹睿,是神机营所有新兵最怕的人,他的年纪虽然小,却是神机营最狠的人。
    他不仅对其他人狠,对自己更狠。
    天如此热,其他几个指挥使都恨不得躲在树荫下歇息一会,盯着他们这些人就够了,可是他偏偏要陪着一起站。
    他都没动,没有人敢动,除非,被抬出去……
    不过被抬出去,也就代表着被刷下,去辎重营。
    杨小宝不是最聪明的,新兵训练半年,不管是仪仗列阵,还是越野跑,还是射击,他都不是最出色的。
    就连学识字,他认识的字也不超过一千个,属于靠中后段的。
    但是他能吃苦,有恒心。
    只要别人受得了,自己就受得了。
    从七岁当了孤儿,他就吃遍了苦,经常几天都吃不饱肚子。
    他要饭到了襄阳,然后成了襄阳城的一个小乞丐。
    在街上要饭了两年,他却没有恶习,见了比自己弱小可怜的,自己饿肚子也愿意帮一把。
    直到有一天,一个小老头走到他面前问他,愿不愿意给他当儿子,他点了头。
    小老头是个鳏夫,走亲戚的时候老婆被土匪抢走,跳河自尽,孩子后来得病又死了。
    他在襄阳有两间泥屋,靠近南城门,以卖面烙饼为生。
    他在码头磨面的时候,看到小乞丐问过江的旅客要了一块干饼,却分了一半给一个已经坐不起身的老乞丐,动了心,收了他当义子。
    小乞丐变成了杨小宝,也在襄阳城有了自己的家。
    刚过了几年舒心日子,到了去年年初,襄阳城变成汉京府,皇子来了,生意就不好做了。
    原本卡在南城门处的面馆生意还不错,可是整个内城的百姓现在都要搬出去,集市也搬到了城外,影响了生意。
    到了去年秋季,城外的房子建好了,整个襄阳内城的百姓,甚至那些官员,也都要搬出城。
    杨老汉的房子同样也在征收的范围之内,不过皇子仁慈,给杨老汉两间房子换了一套独门独户的小院。
    本来可以换城外两间门面的,可是杨小宝不想卖面,想要当兵。
    杨老汉劝不动,加上锦衣卫的待遇好,每个月包了吃喝,还有一贯钱发。
    没有了帮手,杨老汉也不想开馆子了,不要门面,要了个小院,在家磨豆腐,发豆芽卖。
    杨小宝去年看到了锦衣卫在襄阳城走到哪里都威风无比,就想着当兵。听到他们在靶场打靶嗵嗵嗵的枪声,心里就激动。
    今年过完年锦衣卫募兵,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可是他没有想到,想要当锦衣卫会这么苦,每一天,教官们不把他们折磨的精疲力尽就不会放过他们。
    如今船上了这身军装,想脱掉可就不容易了。
    杨小宝就见到了襄阳城一家富户的少爷,因为受不了这个苦,当了逃兵。
    结果锦衣卫追回到他家里,直接将他送去了府衙。
    后来府衙就判他服牢役三年,这可以比当锦衣卫要苦的多了。
    最少锦衣卫每天都有肉吃,一年四身衣裳不要钱,可是去服劳役,吃的是残羹剩饭,干的却是最苦最累的活。
    那个富家少爷现在就在南城那里烧水泥窑,干活慢一点就要挨鞭子。
    他可不想像那个少爷一样,他还想给杨老汉挣一份荣耀。
    日头渐渐西下,杨小宝强忍着关节处传来的酸痛,尽量调整着身体的重心。
    就在他感觉浑身麻木,快要倒下的时候,终于听到了指挥使曹黑脸的声音。“稍息!今日站够三个时辰者,皆列入前锋营!”
    没有一个人敢欢呼,只是放松了身体,动了一下腿,缓解一下身上的麻木,静静等着曹黑脸说解散。
    没有说解散之前,任何行为都是违规,以前也不是没有人乐极生悲。
    检阅台上,曹黑脸继续说道:“今日晚间没有训练,也没有学习,你们可以松适一晚。家在汉京城的,也可以回去见见家人。现在解散……”
    听到这两个字,一千五百个新兵,都忍不住长吁了一口气,有些甚至欢呼了起来。
    所有人饥渴难耐,一窝蜂地涌向了营地的那一片水房。
    杨小宝忍不住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可是手摸到后颈,就感觉到火辣辣的疼痛。
    他知道,自己这是被晒脱皮了。
    水房位于山崖边,在山崖上修建了一个集水池,安装了几十台压水井,每天早上,都有执勤的士兵去压水,要把水池的水装满。
    然后他们每天喝水,洗澡,都在下面接的水管处,非常方便。
    将整个脑袋在水管处冲刷了一遍,喝了一肚子水,杨小宝才感觉回魂了。
    他脱掉了身上的单衣,在水管处打湿搓了一把,洗去了汗渍,然后当毛巾擦了擦身上,再洗一遍,拧干甩了甩搭在了肩膀上。
    跟他一样的人很多,现在可是七月,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在太阳下晒了三个时辰,从上午一直站到下午,每个人流的汗就有几斤。
    虽然中午没吃饭,可杨小宝现在没有一点胃口,不过他知道,现在缺水缺食,必须要吃东西。
    何况不吃也不行,锦衣卫的督察队可一直在盯着。
    回营房换了干净衣裳,拿着钢制的饭盒,杨小宝跟着其他人一起来到了食堂这边。
    食堂这边都已经准备好了,大锅里的面条刚刚开锅。
    面条里没肉,但是有猪油渣,还有不少青菜,重油重盐的面条汤喝起来还不错,也能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
    杨小宝现在都还没有弄清楚,身体里怎么会有盐分?
    不过这是步兵操典上说的,据说这步兵操典还是皇子撰写的,皇子肯定没有错。
    进了军营,杨小宝才发觉这个世界自己根本不认识。
    以前只知道填饱肚子,后来跟了杨老汉,每天也就是干活,吃饭,想要找个婆娘过日子,生几个孩子。
    可是现在他识了几百个字,也知道太阳为什么从东面出来,知道了为什么会刮风下雨,知道了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
    “小宝,今日休沐,你回家吗?”
    抬头一看是同一队的陈小五。“回,你不回?”
    陈小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赧然。“我跟大奎他们商量,准备去缫丝厂那边逛逛,说不定,还能遇到心仪的小娘子。”
    杨小宝也大为心动,如今全城年轻好看的娘子最多的地方,就是城西的缫丝厂,纺织厂一带。
    那里住了好几千十几岁的小娘子,惹得全城人没事就喜欢去那边闲逛。
    这些小娘子现在已经不用回家种田了,每个月风不吹雨不淋,还有五百钱收入。
    而且她们也有识字培训,现在一个个都识得不少字,是公认的良配。
    犹豫了一番,杨小宝说道:“我先回家看看老汉,要是没事,我晚点也过去。”
    他已经十六岁了,也到了该找婆娘的时候,能早点定下来,等出征回来,就可以成婚。
    要不然,出征几年回来,想找婆娘就太晚了。
    至于会不会回不来,几乎没有人担心。
    他们可是有火枪,除了他们,只有他们打别人,没有别人打他们的份。
    要不然,锦衣卫募兵,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报名。
    只招六千人,足有一万人都没有被挑上。
    吃饱喝足,杨小宝洗了饭碗,跟着大量的新兵一起出了营房。
    杨老汉被置换的房子就位于南城外城,不过他们的营房在山脚下,属于郊外,回家还有两里地。
    走了不远,就进入了一片棋盘式的小区,这里的房子都是两排房子背背坐落,门口都对着大路。
    所有的房子都是两间两层,前面都有一个小院子,前院挨着小楼有两间小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杂物房。
    前院有三尺高的围墙,还有一口水井。
    至于后院没有围墙,大部分都是篱笆围起来的菜园,菜园中间有一条下水道。
    他们家就在第三排的第一间,远远看过去,在院子里有一个陌生的身影。
    现在不是卖豆腐的时间啊,他心里咯噔了一下,快步走向了自己的家。
    走进一看,一个衣衫偻烂的女人在打水,大约三十多岁,却不认识。
    他开口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我家?”
    这个女人被吓了一跳,竟然转身就跑进了杂物房。
    杨小宝也不去开门,双手一撑墙头就跳了进去。
    这个时候,杨老汉眉开眼笑地从杂物房内出来。“小宝回来了,我给你找了个大姐……也给你找了个婆娘……”
    杨小宝有些傻眼了。“爹,咋回事?”
    “进屋再说……”杨老汉笑眯眯地指了一下正屋,又回头说道:“莫怕,这是我儿子,以后给大姐当男人。
    从正屋又出来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娘子,还有一个七八岁的童子,两个人身上穿着新衣,却依旧能看出吃了不少苦,都面黄肌瘦的。
    她们两人都有些紧张地望着杨小宝,杨小宝心一慌,不敢再看,只记得眼睛很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