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三百零三章战事起(三)[3]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人,蜀汉众多将校也是佩服的,虽然在军阵上这群人都不行,但是在这种事情,必须让韩星他们这群专业的人来。
    此时看着他们这群一身黑衣劲装的家伙出动了,不由的都有些发愣,他们可是知道的,这群人现在的任务就是抓捕马谡。
    在此之前,他们麾下的斥候也都散了出去,想要试试能不能赶在他们的前面将马谡抓到,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此时看到这群人气势汹汹的模样,也都是颇为好奇,难不成他们找到马谡的踪迹了不成,可是他们行走的方向,不像是出营的样子啊!
    很快,黄敢就停下了脚步,看他的模样应该是找到了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却是接替王连成为丞相府长史,在蜀汉朝堂威名赫赫的向朗向巨达的帐篷。
    “向朗,怎么回来到他这里...”此时已经有不少大将跟了过来,便是诸葛孔明都已经得到了消息,赶了过来,看到这一幕都是有些震惊,不过诸葛孔明此时的脸色却是已经从震惊,转变成为了阴沉。
    “可用我等去通报一声么?”韩幸看着这般大的阵仗,顿时感觉这个小家伙恐怕有些下不来台了,便想要代替他走上去,替他将这件事情扛下来,但是却被黄敢阻止了。
    “他很快就会自己出来的。”黄敢脸色平淡,而且就在他这句话说完的时候,向朗还真就从里面缓缓走了出来,一板一眼的朝着外面的人,开始躬身行礼。
    “向朗?”黄敢没有见过这个人,所以先确定了一下对方的身份。
    “正是!”
    “嗯....向朗,字巨达,籍贯襄阳郡宜城县人,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少年时师事司马徽,与徐庶、韩嵩、庞统甚有交情,同时也能够算的上是诸葛丞相的同门师兄?”
    “是!师兄不敢当,从来未曾入得司马先生门墙,不过就是听过司马先生讲学罢了!”
    “学成之后,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建安十三年刘表病故,转投为先帝麾下。
    同年,先帝平定荆南,被派去督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的军政民事,成为了荆州一脉,权势最高的几人之一,可对?”
    “无甚权势,不过就是为了先帝做事罢了,不求什么权势在身,其他并没有问题!”黄敢一本正经的说,而向朗则是一板一眼的回答着。
    “建安十九年,先帝平定益州,您再次被调往了益州之地,您先是被任命为巴西郡太守,不久转任牂牁郡太守,又被调往房陵任职。”
    “是!”
    “建兴元年,陛下继位,您成为了步兵校尉,又接替王连兼任丞相长史,这次北伐之战,您被丞相大人选中,一同南征,但是却是被留下统领善后事务。”
    “是!”
    “听闻不久之前,廖立痛骂了您一顿,不知道可是真的?”
    黄敢问完了向朗的消息之后,突然话题一转,变成了那个因为狂傲自大被扔到了不知道哪里耕种的廖立的身上,顿时让众人有些发蒙了。
    而向朗和后面的诸葛孔明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脸色都微微一变,不过向朗是变得挣扎,而诸葛亮则是更加的阴沉了,和他们一样,但是反应较快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吴懿,一个是魏延。
    至于赵子龙,压根就没来。
    向朗犹豫了半晌之后,像是想通了一样,惨笑的点了点头,“是!”
    廖立是武陵郡临沅人。刘备兼任荆州牧时,征召廖立为州从事,当时他不到三十岁,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
    当初丞相诸葛亮还没有现在这般的权势,孙权派遣使者与镇守荆州的诸葛孔明来往,曾经还问过他,蜀国士人中都有谁与他一起治政,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都是楚地优秀人才,他们能同我一起共兴治国大业。”
    建安二十年,孙权派吕蒙暗地袭取荆州南部三郡,廖立脱身逃出,径自逃归刘备身边。刘备一向赏识和礼待他,故没有过于责备,让他做了巴郡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征召廖立为侍中。
    章武三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为帝,廖立被调任长水校尉。廖立自认为才能名气应当在诸葛亮之次,但实际上却游散在李严等人的位次下,所以心中常怏怏不乐。
    后来丞相掾李邵、蒋琬到他治所来;
    廖立本来是为他们献计才说的一些话:“军队应当远征,你们几位又擅长谋划军事。过去先主不取汉中,而前去与东吴争夺南方三郡,结果还是被吴人夺去,白白地劳累军士,无功而归。
    后失掉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巴地,几乎丢失整个州。后到汉中,又使关羽死后连骨头都收不回来,上庸又遭惨败,白白丢失一方土地。这是关羽仗恃自己的勇威声名,带兵作战无方,主观臆断任性而所致,故此前后几次丧师失众。
    如向朗、文恭,都是平庸之辈。文恭任职治中毫无章法;向朗过去信奉马良兄弟,吹嘘他们是圣人,现在任职长史,一向善于和稀泥。
    中郎郭演长,是盲目随别人打转转的人,不可与他共谋大事,却让他当上了侍中。如今处在衰微之世,要任用这三个人,确实不当。
    王连乃流俗之人,一旦聚敛贪狠,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闹到今天这种地步。”
    凭着良心说,廖立的话虽然刻薄,但是同样也是十分的中肯,当初的这几件事,确实是如此了,当初若非是张翼德突然爆发了,恐怕巴郡就结束了,剩下的成都能不能保住都在两可之间。
    而后面的几个人,他说的也没有问题,并且对诸葛孔明和李邵、蒋琬他们都没有说其他的,算的上是嘴碎但是心软,同时也告诉了他们,这几个人的问题。
    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些话最后让李邵、蒋琬两个人卖给了诸葛孔明。
    李邵、蒋琬把这些话全告诉了诸葛亮之后。
    诸葛亮便立刻写了一份弹劾廖立的奏章,说:“长水校尉廖立,坐井自大,贬论广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不任贤达之士而用平庸之人,又说万军统率者都是些不中用的混小子;
    诽谤先帝,诋毁群臣。当有人说到国家军队简练、建制分明时,廖立傲慢地仰着脸望着屋顶,勃然变色叱责那人说:‘有什么可称道的!’诸如此类情况不可胜举。一羊乱群,都能造成危害,何况廖立官任高职,中层社会以下谁能分辨他的真伪?”
    刘禅听说之后也是有些愤恨,便直接下诏废廖立为平民,流放汶山郡。
    其中廖立的有一句话就是黄敢要说的,那就是关于廖立评价向朗的那句话。
    向朗过去信奉马良兄弟,吹嘘他们是圣人,现在任职长史,一向善于和稀泥。
    这不是虚名,而是因为向朗和马家兄弟的关系是真的很奇特,和马良是因为才能,和马谡也是因为曾经都在南中任职。
    向朗曾经是牂牁太守,那个时候,马谡正好是越嶲太守,两个人也算是十分的熟悉了。
    于此同时,马谡的才华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这个才华,却是有些让他盲目自大了。
    黄敢看着向朗,继续轻声说道。
    “当年的马家也是荆州的大族,和马家那四个兄长不一样,他们好歹还是吃过苦的,但是到了马谡的时候,马家已经势力变得不小了,再加上有一个哥哥马良的存在。
    他马谡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人,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吃不了苦的,否则他不会绵竹县令调任成都县令,他的其他方面才能都不错,但是他的韧性却是最大的问题。
    逃亡不是那么轻松的,若是想要逃亡,他马谡可是受不了的,除非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他。
    在这里,只有你向朗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想法,不知道某家说的对么?”
    向朗听着黄敢的话,脸色越来越难看了,同时也是越来越无奈了,他虽然不想,但还是点了点头。
    “向朗有不少随从,去抓人吧!”黄敢回过头,看了身边的韩幸一眼,然后就转身离开了,他能够找到这些东西并不难,就如同他说的,这里面有一件事所有人都忽略了。
    他们以为逃亡有多么容易么,当初黄敢他们一路逃亡,多少次差点死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
    马谡这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若是能够扛得住那才是见了鬼了,他现在之所以找不到,只能是有人将他藏了起来,并且将他所有的痕迹都抹去了才对。
    而这般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他准备机会,等到了时间过去一段,等到了这件事情不是这般的严重了,再将马谡带出来,让他重新成为诸葛亮的肱骨之臣。
    不过,黄敢也不想给他这个机会,若是这般做了,诸葛孔明交代不过去。
    韩幸从震惊之中清醒过来,然后快速的朝着向朗的身后冲了过去,他的随从不多,想要查的话,十分简单。
    很快,靠着“灯下黑”这个原理逃了这么久的马谡终于被抓住了,然后扔到了诸葛亮的面前。
    看着这个满脸愧疚,这一身看着就是吃了不少亏,受了不少苦的家伙,诸葛孔明也是心里痛苦不已的,不过痛苦归痛苦,他还是十分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的。
    “压下去!”诸葛亮没有立刻就处死他,当他,他也知道,这个家伙这一死是逃不了的,只不过在此之前,给他一个时间,让他安心睡一好觉也是好的。
    马谡被找到了,同时也确定了,第二日,明正典刑!
    同时,包庇马谡的丞相府长史向朗,也被诸葛孔明罢免了,直接贬为了平民!
    就在众人觉得这件事情结束了的时候,当天晚上传来消息,马谡自尽了。
    他只留下一句话,他对不起诸葛孔明,也不想让这个一直看重他的长辈,就这么亲手杀了自己,所以他自己来解决自己,算是为诸葛孔明做最后一件事情吧。
    (马谡之死,这个应该是自尽的。
    对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中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基于此种说法,民间产生了很多相关的传说,比如在姜维传的设定中,马谡潜逃后改名宁随,并在诸葛亮病逝后重新为蜀汉效力。
    不过这个说法,只在三国演义里面找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