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二百六十七章亲情(二)[3]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
    若是没有曹彰代替他们行使那些疯狂之事,曹丕又怎么会对所有人都万般忍耐,如今那个自愿走入黑暗的人离开了,曹丕不介意将自己送到黑暗之中。
    洛阳北部城门,城门令裴齐此时正在这里巡视城防,他也是一个小世家的子弟,不久之前投靠了温县的司马家,虽然只是一小小的城门令,但是这却是他步入仕途的开始。
    姓裴的有很多,他一定要好生抓住贺词难得的机会!
    此时正在认认真真的巡视城门内外的裴齐还不知道,有那么一行人已经来到了他所驻守的北城门。
    “裴齐何在?”
    许褚那虎背熊腰的模样让驻守北城门的士卒猛地吞了一口口水,然后弱弱的指了指不远处,“将军就在那里巡视...”
    许褚不等他说完,直接找到了方向之后就带着人前往了。
    裴齐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身后有动静,眉头一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刚要回头喝问就突然感觉一只大手摁住了他的脖子,然后顿时他就再也无法动弹了。
    “裴齐?”粗狂和冷峻的结合,这就是他听到的声音。
    “是...”
    “砰!”的一声,裴齐直接昏倒了,然后就在众人的目光之中,被许褚拎着脖子带走了。
    就在一群士卒的满脸蒙圈之中,裴齐被许褚这般带走了,最后还是副将看着这个模样,直接让他麾下的亲卫前去裴齐在洛阳的府邸,然后告诉裴齐的家眷裴齐被带走之事。
    但是等到他们感到裴齐在洛阳的府邸之时,赫然发现这座府邸已经被人给查抄了。
    在他们更加震惊的眼神之中,一脸阴沉不断贾诩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你们,何事?”冷冰冰的话语顿时让他们这一群人吓得手足无措,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不断的摇头。
    杞县裴家在裴齐被抓住的一天之后,就被供出来了通敌之罪,然后在一队虎卫军的冲锋之下,直接化为了乌有。
    而这个所谓的裴齐和所谓的裴家都只不过是现在中原大地的一个缩影罢了。
    曾经状告田豫贪权拥兵自重的王雄,直接被曹丕斥责,然后挨了不下五十军棍,足足小半年都下不来床。
    程喜作为王雄的副手,被勒令训斥,差点没有给将他废了!
    长安令被百姓检举揭发,直接被曹丕给扣了下来,调任绥集校尉仓慈为长安令,同时让仓慈将整个长安清洗了一遍。
    魏郡太守温恢,功勋卓著,直接升任凉州刺史,奔赴凉州!
    而原来的凉州刺史张既,则是病逝于任上了,这两件事都是在曹丕回归之前发生的,处理这两件事的人,也都是尚书令陈群配合中书省做的。
    之后曹彰回到洛阳之后接管了这件事情,但是不同的是,在曹丕回到洛阳的同时,前往凉州赴任的温恢死在了半路上,原因暴毙。
    曹丕便直接下令将孟建送到了凉州刺史的位置上。
    同时温恢之子被曹丕任命为了关内侯,算是给了温家绝大的殊荣,但是....温家的孩子温生突然重病缠身,恐怕不久于人事。
    (魏郡太守温恢,西凉刺史张既,征东将军,西凉刺史孟建,这三个人在黄初四年干了一堆很漂亮的事情。
    先说最开始的张既,张既在黄初四年已经算是晚年了,而且他平定武威,张掖,酒泉,黄华等四郡之后,又带着成公英跟着曹真将偌大的河西走廊给打通了,还帮助曹丕将西域长史府创立了起来。
    可以说张既的晚年十分的辉煌了,但是这般辉煌的张既在黄初四年去世了。
    张既这一生几乎都是在雍凉之地度过,治理雍、凉二州十余年,以施政惠民而著称,所礼辟的扶风人庞延、天水人杨阜、安定人胡遵、酒泉人庞淯、敦煌人张恭、周生烈等,最终皆成为有名位的卿士。
    《三国志》:既临二州十馀年,政惠著闻,其所礼辟扶风庞延、天水杨阜、安定胡遵、酒泉庞淯、敦煌张恭、周生烈等,终皆有名位。黄初四年薨。诏曰:“昔荀桓子立勋翟土,晋侯赏以千室之邑;冯异输力汉朝,光武封其二子。故凉州刺史张既,能容民畜众,使群羌归土,可谓国之良臣。不幸薨陨,朕甚愍之,其赐小子翁归爵关内侯。”明帝即位,追谥曰肃侯。子缉嗣。
    张既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然后他的孙女嫁给了曹彰的孙子,也就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曹芳,张家也算是彻底的稳定了下来。
    若非是曹芳被废除,张既的孙子张邈私自通信李丰被司马家抓到了杀了,恐怕张家的荣耀不仅如此,不过即便是这般也没有关系,张既的重孙子依旧将张家挑了起来,最后成为了梁州刺史!
    曹家对于张家算得上是十分在乎和客气了,那么相比于张家,继承了凉州刺史一职的是温恢,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世家了,太原祁县的温家,也不是什么小家族。
    其父亲温恕那是涿郡太守,其子孙后代也算是相当的充实了,儿子温生死得早,但是小儿子温恭却是一直活下来了,还做到了济南太守。
    孙子温羡,官至光禄大夫、司徒,封大陵县公,温襜,官至河东太守。
    更是有着四个曾孙子,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温襜的儿子温峤了,做到了西晋的骠骑将军、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
    说这些代表着什么你们还看不出来,后面还有一句话,或者说还有一件事。
    《三国志》记载: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於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愍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温恢死后,曹丕说了好大一堆好话,然后将四十五岁就去世的温恢放到了一边,至于他的儿子温生只是给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关内侯,而且还没有过几年就死了。
    正常的情况下,长子死亡之后,若是没有子嗣,则是应该交给次子继续继承,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也不是没有先例,或者说,长子死了之后,爵位没有了,那才是真心扯犊子。
    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这么一句就说明了,曹丕是真的不怎么待见温恢这个家伙,压根就没有给他机会。
    曹叡时期,曹家和世家的斗争已经小太多了,所以温恢的小儿子温恭才有了出头之日,而温恭和温恭的儿子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司马家和后面的世家当权了。
    这么一个时期,若是温恢早期不是就和世家勾搭在了一起,温恭这个没有人照顾的家伙能够出人头地,那不是笑话么!
    再说最后面的孟建,凉州刺史,征东将军,这两个官职真心不算低了吧,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也算得上是顶尖儿的人物了。
    咱们先说孟建和温恢的区别,张既死亡的时间,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应该是在黄初四年的初期,那时候也就是曹丕在宛城的时候,这个时候张既死在了凉州,然后朝廷做出任命更改,将魏郡太守温恢送到了凉州当刺史,同时领护羌校尉。
    之后温恢在赴任途中死在了路上,这个时间应该是曹丕回到洛阳的前后,再之后,曹丕下令将孟建换成了凉州刺史。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从凉州到洛阳,从洛阳到魏郡,再加上从魏郡到汝南,这中间的过程需要很多的时间,最起码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才够,这还是讲很多过程都省略的情况下。
    所以说,作者才会这般的确定,张既是在黄初四年初期间去世的,同时也能够看出温恢和孟建的区别了。
    温恢,给他职位的应该是留守洛阳的陈群和司马懿等人,不要怀疑,当初的世家和陈群等人他们真的有这个能力和权力!
    凉州刺史之外,还有护羌校尉一职,这里再次普及一下,护字打头的校尉不是校尉,这玩意相当于战区临时司令,看看田豫一个护乌桓校尉,曹丕时期压的王雄这个幽州刺史一点脾气都没有。
    加上一个持节,脸并州的兵马都是他的,一个人扛了整个北疆,堪称位高权重,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官职就是护乌桓校尉!
    所以说,在凉州的护羌校尉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有军权,凉州若是没有军权,那和扯淡没有任何的区别。
    但是温恢死了之后,曹丕紧急将任命改成了孟建,这个时候是让孟建这个寒门出身的家伙,直接接受了凉州刺史,有没有护羌校尉,暂时并不知道,史书上没有记载。
    但是他记载了另外一见识,孟建在凉州做的相当不错,卓有功劳,所以在数年之后,也就是曹叡时期他升官了,在凉州刺史的基础上,加上了征东将军!
    这个时候可以确定了,他没有了护羌校尉的职责,同时也代表着,孟建在曹丕死后就被夺下了权利!
    不要看征东将军比之护羌校尉不知道高了多少,这个玩意他不是这么算的,护羌校尉虽然只是一个临时战区司令,征东将军相当于正规的战区司令首长,但是他这个征东将军可是在凉州啊!
    孟建这一辈子都没有和江东的人交过手,在太和年间,司马懿和诸葛亮在祁山交手,诸葛亮给了司马懿一封书信,希望他麾下的杜袭能够替他像自己的好友孟建打声招呼。
    这个时候杜袭已经是大将军军师了,虽然这个大将军军师说的是曹真,但是在司马懿交手的时候,杜袭也是负责留守后方雍凉,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孟建还是凉州刺史!
    这个时候应该是太和五年左右,司马懿接任了病逝的曹真担任雍凉大都督,同时任命杜袭为他的军师,这个时候杜袭应该就是在雍凉的,然后让杜袭问候孟建,说明孟建还活着,还是凉州刺史!
    而这个时候,司马懿等世家之人都已经占据了权利的中枢,这个时候孟建被夺走了军权,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说明他被世家摒除在外了。
    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说上两句了,这个世家之中有多么不要脸,在史书上实在是过分了,太过分了那种。
    温恢活到了四十五岁,这一辈子也是止步于刺史,扬州和凉州两个,其中凉州还压根就没有到地方就结束了。
    但是最后他不但入了三国志,还被陈寿和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五个人并做了同一个列传。
    反倒是他的继任者,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