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二百五十六章三方平复(四)[4]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法。
    “很好!”韩龙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将他嘴里的破布拿了下来,然后在他咬舌之前一把掐住了他的嘴,让他没有办法咬舌自尽。
    “你知道我的本事,你就算咬舌了,我也有办法让你死不了,剩下的七天,我保证你能活的很愉快!”这种淡然的语气,说出这般赤裸裸的威胁来,让那探子彻底的放弃了。
    “大人,您请问!”那探子既然已经放弃抵抗了,自然也就不会再多说废话了。
    “洛阳城,到底发生了什么!”韩龙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个,他不担心曹营,曹丕的能力他了解,只要曹丕还在宛城,曹营就不会出这种事情,但是现在校事府的行动就摆在面前,很明显,那就是洛阳,或者说校事府的本部出了事情。
    那探子听到韩龙的询问之后,难得的露出了一丝愧疚的表情,然后就迅速的隐藏了起来,不过这一点还是被韩龙看了一个正着,同时也让韩龙彻底的确定了,校事府出问题了。
    “说说吧,若是你这厮还敢说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就真的没有耐心了!”韩龙彻底的松开了掐住他嘴的手,然后露出了不耐烦模样,“若是没有半分把握,我不会将他带到这里来!”
    听到这些话,那探子也知道韩龙说的是实话,至少他认为是实话。
    “回大人,现在的校事府已经今非昔比了,如今校事府已经彻底成为了我大魏的第一暗探部门,除了校事府之外,所有的世家还有家族的暗卫全都被收缴了,大魏从今往后只有一个暗卫,那就是校事府。
    所有世家和家族的暗卫都被校事府带走了,择其优胜者进入校事府,劣质则是被击杀,确定了我们的关系和地位!
    不过....”
    “不过有了这么大的进步,他们一定会付出了不少吧。”韩龙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知道的。
    刚刚那些事情,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士卒探子嘴里,那是校事府在不断的进步,在势力大涨,在不断的变强。
    但是在韩龙的耳中,这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世家豪门的那些暗卫,哪一个不是自己家族的死士,莫要说忠心耿耿了,便是让他们为了家族自尽他们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所以说,这般的人物能够被收入校事府,这是对校事府的填充,他们的势力,他们的势力范围,都会被校事府得到,这的确是对于校事府的一个很大的弥补,让校事府的权力更加的大。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很严重,那就是校事府到底是谁的校事府,校事府到底对于曹氏还有什么作用。
    若是校事府的人都是世家豪族中人,那么若是日后监察百官的时候,对他们的老主任是不是还会得到和之前相同的答案。
    同样的道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世家子弟会出现在朝堂之上,越来越多的人也会被校事府的探子监管。
    可是如同现在这般的发展下去,那么这般的监管,真的有用么?
    果然如同韩龙想的那般,那探子继续和他说了起来,说下来的话,十分的让他愤怒。
    “世家自然是不愿意将自己所有的力量都毫无保留的交出来,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校事府必须将洛阳的典农校尉卢毓再回到校事府之中成为校事府的探子。
    并且恢复他之前的身份和地位,作为校事府的地藏,史阿大人同意了这件事情!”
    “史阿同意了?”韩龙轻笑了一声,看着那仿佛没有任何愤怒的脸庞和笑容,那探子颤抖着点了点头,“史阿大人已经同意了,然后还十分的配合卢毓大人,不过...”
    “不过某家留下的那些人,恐怕要死了对吧!”韩龙还是满脸的轻笑,“施环是死在了谁的手里?某家记得当初随某家一起去雍凉之地的还有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小胖子是叫什么来着?”
    “那是沈林沈大人,他当初就是卢毓大人的麾下,当初给您的名字是假的!”那探子轻声说到,“这次施环意图在雍州谋反作乱,被沈林大人及时发现并且斩杀!”
    “某家还有些许的人手....”
    “卢毓大人已经...已经....”
    “已经都死了是么?”韩龙不由的嗤笑了一声,“还真是心狠手辣,不过这样做倒是也对!”
    韩龙对于自己的那些麾下被杀死也是情理之中,很多人都留不下,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卢毓若是想要将校事府变成世家的校事府,那就一定会趁着这次机会,将校事府好生清洗一遍,比当初李昊的还要干净。
    “校事府掌事官李昊,因为意图谋反,亦是被卢毓大人追杀,只不过他躲得比较快,所以逃跑了而已,不过校事府现在正在不断的追杀他。”
    “之后呢?”
    “您麾下九成人手都已经被清理赶紧了,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我等已经查过了,所剩者并不算多....”
    “能够想象的到,所以这次是谁让你出现在这里的?”
    韩龙看着面前的这个家伙,他知道校事府肯定是已经乱成了一团糟,不单单如此,他还可以判断,现在的洛阳都已经乱成了一团,莫要说其他的事情,恐怕现在朝堂和曹家的家里都乱套了。
    韩龙从这一连串的事情之中,他看到了浓浓的阴谋。
    (校事府之变,类似于校事府,黑冰台,或者江东和西川的那些暗卫,他们的名字能够出现在史书中已经很难了,若是再将它们具体的说下去那就不太可能了,所以只能从侧面来看看他们出现了什么事情。
    先说江东那边,“中书”以及“刺奸屯”两个暗卫组织,因为某些原因,江东的情报组织是两个,相互制约也就保证了他们能够互相监督,都为孙权所用。
    这样虽然让朝中人心惶惶,但是同样的,哪怕是两宫之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他们都能够保证孙权的地位十分的稳固,这不得不说,“中书”以及“刺奸屯”两个部门在这些方面做的是相当的好。
    之后咱们再说回校事府和曹魏,曹氏的皇帝是不是很强,这一点毋庸置疑,太祖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之后的曹芳还有曹氏主力和任城王曹彰两方势力的支持,再加上最后的一任皇帝,可以说没有什么弱者,就算是最为不合理的曹芳,那也是曾经和司马家掰腕子的人。
    高平陵之变之前,曹芳仍然是让位极人臣的曹爽不能再登一步,但是高平陵之后,司马家直接废掉了曹芳,这就让整个曹魏的南方都乱了,虽然最后平定了,不过还是让他们颇为头痛。
    所以说有这么一份儿能耐,他们是怎么就让司马家一点一点的将他们给灭了的,就因为他是世家?
    并不是,校事府建立之初,整个曹氏朝廷,没有一个敢于对曹氏有反意的,再想想衣带诏,董家和伏家的故事,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无一不说明着当初的校事府到底有多么的豪横。
    可是再看看后期的校事府,或者说从黄初四年之后的校事府,那几乎就是没有了动静。
    黄初四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曹魏大司马曹仁丧命,曹魏前将军张辽病逝,太尉贾诩贾文和病故,这三个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曹氏军中的谋士,统帅,大将的阵亡,也代表着曹氏军方的真空。
    紧跟着带来的还有什么消息,曹丕有不少好儿子,就像是某些人一直猜测的曹叡并不是曹家的种,可是最后曹丕在死得时候,为什么还是在最后的时刻将曹丕的这个诟病最大的儿子曹叡扶了上来。
    那么在这个时候是不是还发生了什么,很多喜欢三国历史的都知道,曹魏在黄初四年死去的不仅仅是那位太尉大人贾诩贾文和,大司马曹仁曹子孝以及前将军张辽张文远三个人,还有一个任城王曹彰曹子文。
    作为前曹魏时期曹氏军方二代之中的领军人,作为曹氏的子弟,那么很明确的可以证明一件事,曹彰的死亡,代表着曹氏大军的领军人物只有一个曹真了,而曹真并不是曹氏的亲生子。
    并且作者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曹氏的死亡不仅仅如此,他们还有几个人死在了黄初四年。
    赞哀王曹协这个待定先,东武阳怀王曹鉴这个在黄初四年还是默默无闻,但是在黄初六年他得到了曹丕的承认,被封为了东武阳王,然后就在同一年死去了。
    北海悼王曹蕤,这是在曹叡登基之后才被封为县王的,勉强算得上是善终了,东海定王曹霖这个更优秀,一直就和当初汉文帝一样,要多么低调就有多么低调,所以给他的儿子忍出来了一条活路。
    元城哀王曹礼和邯郸怀王曹邕两个人都是在黄初六年被封王的,但是在此之前他一直没有入了曹丕的眼睛,不过他们最后都是在太和三年,也就是曹叡继位的第三年,死在了曹氏手下。
    作者怀疑当初他们两个人封王就是想要掩藏住那个最受到了曹丕重视的儿子,也就是东武阳怀王曹鉴,只不过最后失败了而已。
    然后还有两个人和当初的平原王曹叡一样的在黄初三年就被曹丕封了王的人,清河悼王曹贡,广平哀王曹俨。
    他们两个和曹彰一样,都死在了黄初四年,甚至死亡的时间都差不多,这一系列的事情说明了一件事。
    在黄初六年,东武阳怀王曹鉴死后,曹丕再也没有了能够托付重任的儿子,所以才会在最后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平原王曹叡。
    而曹叡做的的确是不错,但是追究起来,最重要的还是抵挡住了西川和江东的攻击,这一点换做他的祖父和父亲也会十分的容易,便是他的那个样子,恐怕也并不算难。
    之后平定了轲比能的叛乱但是在他之前,轲比能都不敢叛乱,就算是他现在叛乱了,最后并不是哪一支大军平定的,而是刺客韩龙直接将轲比能的脑袋摘了下来。
    然后剩下的事情,大肆的享受,而曹芳的出现更是让世家对他成功的开始了反抗,最后闹出了高平陵之变,可是这些事情中间是不是少了很重要的一环。
    校事府在哪里?作为领兵大将,还不是曹氏的亲族,为什么校事府不会在司马懿的麾下看着?同样的到底,在毌丘俭和王凌以及文钦等人出现问题的时候,司马家反应却是太迅速了。
    这个时候的校事府到底是曹家的还是司马家的,所以说,校事府在曹叡或者曹芳时期的时候,就已经改换门庭了,而这个时候,曹氏麾下的所有风气都已经变了。
    魏文帝用了七年才将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