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二百五十六章三方平复(四)[2]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南袁家的继承人,只不过袁绍后期的能力完爆了后期的袁术,这才让他篡位成功。
    曹氏的曹丕,曹植两人相争,就是因为最开始的嫡长子曹昂去世,然后没有办法,丁夫人上位之后,嫡长子是不是曹丕,这个没有办法说,他的确是最大的,但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同样身为嫡子的曹植才敢去争夺。
    孙权的儿子,嫡长子孙登在世的时候,别说两宫之乱了,谁敢动孙登一根毫毛,对他有一丝一毫的不恭敬,那就是江东未来的皇,所以这就是一家嫡系的威力,能够让整个家族都稳固下来。
    反之,孙登死后,偌大的一个江东让两宫之争活活的给玩没了,最后将孙权都烦的不行,直接开始了大开杀戒,这样才止住了这件事情。
    再看看同为三国之一,同为太子的西川蜀汉太子刘禅,他有什么,他第一不是嫡长子,第二不是嫡子,第三不是长子,第四没有贤良之名!
    不要否贼,刘玄德的老婆有很多,死了的老婆也有很多,但是被他承认的正室妻子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江东郡主,压根就不和他同房共枕的那个孙尚香,这是政治联谊。
    第二个就是入驻西川之后,吴家的妹妹,刘璋到处的嫂嫂,美人吴氏,也就是刘玄德嫡子,刘永和刘理两个人的生母!
    而刘禅的生母是谁,甘夫人!
    兴平元年,刘玄德寄居于徐州的小沛,然后被陶谦表为豫州牧,之后便是遇到了当初的甘夫人,然后纳为妾室!的确,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妾室而已,原因是因为,甘夫人出身不好。
    因为刘玄德早年多次丧偶,最后被人说成了有克妻的可能,所以正室之位就一直空缺着,而这个时候,刘玄德的后院就是甘夫人在打理,并且将之打理的井井有条。
    从这一方面来说,甘夫人颇有三分曹氏的丁夫人的风范,都是经历了多少风尘,有着不小能力的女人,能够成为自己丈夫的贤内助,但是这种情况下,曹操一举将出身最不好,年纪最大的丁夫人变成了自己的正室,将自己的后方交给了她。
    而刘玄德,最后也只不过是让她用妾室的身份,行使大妇的权利,并且可想而知,并没有给她相应的名分,也没有明着说过,这种情况下甘夫人处理很多事,都是非常难的。
    建安十二年,甘夫人终于给刘玄德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却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刘禅的头上不单单有着两个姐姐,还有一个不知道在哪里的哥哥,虽然失踪了很久,但是所有人都不承认他死了,这让他没有长子的名分,只不过就是一个庶出的从子罢了。
    紧跟着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进攻荆州,希望能够一举平定天下,然后刘玄德不得已狼狈逃窜,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於当阳长阪,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这两个地方都详细的记载了当初在刘玄德最窘迫的时候,直接将刘禅这个唯一的儿子和他的母亲扔了出去,然后导致他们被曹军包围,还是赵云干了和当年的夏侯婴一样的事情,冲进去将两个人给救出来。
    这里说一下,赵云七进七出那是扯淡,但是赵云带着人屁事儿没有的跑出来了那更是扯淡,没有被逼到一定地步,刘玄德那么好面子的家伙还能够丢弃妻子?
    真到了必须丢弃妻子才能活下去的时候,他们这两个被扔下去的还能不被曹军围住带走?徐庶他娘和刘玄德两个女儿怎么被拿下的,不就是这个样子么?只不过赵云能够抢出来的只有刘禅和甘夫人两个罢了。
    在这种完全不顾及自己儿子性命的行为,就算刘禅最开始还小,他不知道,那么后面他能够不知道么?
    从一出生就被他父亲丢弃保命,一个孩子能够拖累战马的速度么?只不过就是因为丢其他换取曹军追击他的速度罢了。
    然后年纪大一些被那个都没有见过几次的嫡母抱走,差点给拐到江东,或者说胁迫到江东。
    最后来到了西川,不是叛乱就是造反,要么好不容易他活到了刘玄德成事儿,还要面对突然出现的嫡母,以及那两个嫡系的弟弟。
    最重要的一件事,刘备的追封是蜀汉昭烈帝,甘夫人是蜀汉昭烈皇后,但是这都是刘禅追封的,并不是刘备给他的,甘夫人死了之后是被葬在了南郡。
    然后刘备成事之后,对于这个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的女人,没有迁徙坟墓,也没有多么的怀念,给了他一个名分,“皇思夫人”。
    仅仅,就是一个连贵人都比不上的夫人,在刘玄德的后宫之中,也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夫人,并不是说夫人的这个位置低,而是这么一个夫人就毁了刘禅一半的名声。
    也就是说,就算是在刘禅的父亲刘玄德登基之后,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官方认证的庶出之子,在这种情况下,刘禅是需要多少努力,付出多少东西他才能成为皇太子?
    章武元年,刘备登基之后,刘禅经过了一系列的惨烈厮杀,成功的从一个庶出之子,变成了王世子,然后变成了皇太子,成为了刘玄德认可的一名接班人。
    然后,刘玄德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这些都在刘玄德的遗书之中有交代,而且诸葛亮的个人威望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刘禅,不容他不学习,特别是还有伊籍这个伯父。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从章武三年五月,他父皇刘玄德死去的消息传到成都开始,七月他正式登基称帝,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想来就是他最后的稳定自己的地位了,诸葛亮没有扶着灵柩回到成都,城中有欲望者不知凡几。
    再加上诸多文武大臣是否真的真心实意在乎这个家伙,总之刘禅的登基之路,远远没有史书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皇位之争,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事情,哪里会是那么轻飘飘的一句话。
    再加上他面临的事情,登记之前的黄元造反,登基之后的南中动荡,先有牂牁郡太守朱褒占据本郡反叛,后有夷王高定起兵。
    整个南中加上已经投降江东很多年的雍闿还有那个窜出来闹事儿的孟获,一度让整个西川都变得乱七八糟了起来。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提出了和江东恢复盟约,这次恢复盟约可不是之前刘玄德那种用兵逼迫,双方不得不停战立誓,而是真的要主动派遣使者去江东,和他们重修旧好。
    江东先是夺取荆州,斩杀关羽,然后又“收纳”杀害张飞的两名凶手,最后还招降了雍闿!
    《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先是,益州郡杀太守正昂,耆率雍闿恩信著於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乃以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
    雍闿投降江东这件事的确是没有在他的列传里面出现,当然这个货也没资格列传,只能在其他地方找根源。
    很幸运他将张裔给送到了江东,并且让张裔在江东生活了很久,这才给了陈寿说这件事的机会,益州本土大才,名士张裔被斩杀了郡太守正昂的雍闿送到了江东,作为他投靠江东的礼物。
    这也是为什么南中三郡的叛乱已经开始两年了,雍闿割据南中很长时间了,诸葛亮居然不敢有丝毫的动作,就是因为南中三郡和江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江东用雍闿乃是他江东之将的理由来干预,诸葛亮怕和江东的矛盾再起。
    所以在建兴元年十一月,诸葛亮为了稳定局势,直接派遣邓芝出使吴国,希望能够和他再次建交,双方平稳发展,这次联盟虽然说对于双方都有了不小的好处。
    江东不用担心双面受敌了,也可以安心的发展自身,恢复之前大战失去的元气,同时也能够为某个时候做准备了。
    同样的,包括张裔在内的很多本就属于蜀汉的文武,都被他们放了回来,给已经有些人才匮乏的西川势力,打了一根强心针,帮助西川正式续了命!
    只不过代价就是刘禅这个家伙,对不起列祖列宗罢了,他不单单要和自己的杀父仇人握手言和,还有在必要的时候,亲自支持他们江东登基称帝,成为一个和他们大汉平起平坐的势力。
    建兴二年开始,刘禅就已经发出了停战令,让西川百姓开始修生养息,好生种植土地,这是刘禅亲自说的,而不是诸葛亮。
    但是在建兴三年,诸葛亮就要兵出南中,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史书上记载,其实诸葛亮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因为在他到达南中三郡的时候,哪里的战斗都差不多已经打完了。
    吕凯等人驻守南中,已经将雍闿等人拦住了,让他们不得寸进,而且在某种力量...作者个人觉得是赵云或者刘禅自己麾下的暗卫,在这种莫名的力量下,雍闿和高定等人直接就打起来了,最难以解决的那个人,就已经被诶高定给解决了,完美的避过了西川和东吴势力的交锋。
    之后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他是否真的喜欢战争和荆州一脉之人?这无疑是否定的。
    诸葛亮死后他善待了诸葛亮的家人和孩子,甚至最后都让诸葛瞻掌权,诸葛亮的继承人也是他早就选定好的,刘禅有机会也有资格更改,但是刘玄德没有更改。
    而是继续按照诸葛亮的想法,继续去做下去。
    只不过代价就是,他将丞相这个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