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二百五十章再结盟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曹军三路伐吴,最终还是“失败”了。
    最后一个撤出战场的是中路大军曹仁所属的麾下,也是三路大军之中,唯一一个大败而回的。
    曹魏宗亲老将,曹魏的大司马曹仁曹子孝,最后在濡须城,被名不见经传的江东大将朱桓,直接大败而回,不单单其子曹泰带着十倍于敌的兵力没有攻打下濡须城。
    反倒是被朱桓两把大火给烧的大败而回,胆气丧尽。
    被曹仁派去奇袭中洲的大军,也是被江东之人直接覆灭了,数千大军,一个都没有活着回来。
    主将常雕直接被朱桓一刀枭首,副将之一的诸葛虔,被朱桓打成重伤之后,更是被江东士卒,乱刀分尸。
    副将王双,最后被江东的士卒直接耗尽了力气,然后被江东士卒生擒活捉了。
    曹仁听到这些事情之后,直接是一口气儿没有上来,差点就过去了,这还是蒋济粗通两手医术,将他给救了回来。
    但是即使如此,曹仁清醒过来之后,双眼也是不停的呆滞着,似乎是痴傻了一般,任凭儿子曹泰不断的呼唤他,却是没有任何的反应。
    曹仁这幅样子,顿时让曹泰心中愧疚不已,他只恨自己,为何当初在濡须城下没有直接拔剑自刎,非要回来让自己的父亲受这份儿屈辱。
    看着一副痴傻模样的曹仁,曹泰的心中除了愧疚还是愧疚。
    最后看着已经开始闭目养神的父帅,曹泰只能低垂着脑袋,慢慢离开这座中军大帐,所有的曹军将校看向他背影的眼神,都变得十分的怪异,这种怪异之中,还带着些许的怜悯。
    大家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将了,这种事情一发生,后面的事情不用想都知道。
    虽然这次大战曹仁并没有亲自动手,但是作为中路大军的主将,这次失败他绝对是难辞其咎,外加这次事情实在是太过于难看了一些,三路大军一起东征伐吴。
    两个小辈,最差的也是不胜不败,甚至可以算是颇有斩获。
    但是曹仁这个宗亲老将,却是直接大败而回,成全了对方的威名,这一下子,曹仁的老脸算是丢尽了。
    至于曹泰,说他是虎父犬子也好,说他父子都是犬也好,总之他的名声那肯定是臭了,日后在曹氏,恐怕他不会得到什么善终的。
    一想到这些,众人再看曹仁这幅痴痴傻傻的模样,也就不是那么不能理解了,毕竟这么大的变故,这么大的事情,换成是谁,谁也扛不住。
    “尔等都退出去吧!”蒋济看着曹仁一脸的疲倦,还有那双已经闭上的眼睛,不由的轻叹了一声,“尔等紧守营寨,万万不可再给了江东大军任何机会,在丢人,那就是大家一起丢人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众多将校立刻身子一挺,大声应诺。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蒋济轻轻的做到了曹仁的床榻边上,“大司马,是要自己将这件事扛下来么?”
    曹仁的这点心思或许能够骗的了别人,但是却骗不了蒋济,虽然他们关系并不是多么好,之前因为大军动向,他们两个还为此经常大吵,可谓是关系极差了。
    但是蒋济和他们曹家以及夏侯家的关系,那是相当的纠结,他和夏侯尚,曹仁,曹洪,乃至已故的夏侯惇关系都好,因为毕竟当初都是太祖曹操的心腹爱将。
    只不过曹家和夏侯家都是武将出身,蒋济是文臣太守出身,后面才被曹操带到丞相府为官的,不过蒋济虽然刚正不阿,对谁都是直言敢谏,但是因为颇通兵事,所以和曹家这些宗亲大将关系都是不错的。
    (这一点作者真的没有瞎说,曹家和夏侯家的宗亲大将,因为自身身份的问题,对谁都是爱答不理的,尤其是这几个领头的,和曹操乃至曹丕身边的这群心腹重臣谋士,那都是恨不得打起来。
    比如说曹真和吴质,一个是曹丕的心腹重将,曹魏的上军大将军,后又变成中军大将军,曹仁活着的时候就和他分庭抗礼,曹仁死了之后那更是曹家和夏侯家宗亲的领头羊。
    但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人,在吴质家中,将吴质暴打了一顿,据说是因为吴质碎嘴子,曹真觉得这个家伙说他胖了,所以曹真想了想自己并没有吃过他家的大米,所以二话不说就将他给揍了一顿,揍得特别凄惨。
    再加上曹洪的那种尿性,和他们曹家关系好的人还真不多,便是曹丕对于曹洪的关系都是十分的不好,好几次恨不得都要弄死他,还是太后卞氏出面,将这件事,将曹洪曹子廉给保了下来。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还是真的有一个人在曹家夏侯家的这群宗亲众将眼中算是个好人,那就是这个蒋济。
    蒋济的才能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他出仕的非常早,在投靠曹操之前,也就是说他在年轻时与胡质及朱绩在江淮一带名闻遐迩,先后曾任楚国计吏,主要在九江郡为官吏,之后转任扬州别驾。
    不过因为当初的扬州一片混乱,他这个别驾也是没有太大的权利,不过还是被曹操给发现了,直接一封圣旨将他从扬州别驾的位置上给摘了出来,让他迁为丹阳太守。
    而这个丹阳太守也不是因为他的名声,纯粹就是因为他的公绩很大,在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之后,蒋济几乎算得上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偌大的合肥给保了下来,那个时候,张辽都还没有什么名气呢。
    当初,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吃了大败仗,兵力大耗,孙权趁机围合肥,而后方的曹操无力派大军前去救援。只能派出麾下的部将张喜带千余骑兵,也就是驻扎在汝南的部队前去解围。
    不过这种事情在孙权看来实在是有些小儿科,毕竟虽然都姓张,但是并不是所有姓张的都能将他们江东打的和三孙子一样。
    结果孙权看不上张喜,而张喜也很优秀,他压根就看不上这次的任务,带着一千余骑兵去找合肥的江东大军,硬碰硬,他作为一名将领,实在是没有这个勇气。
    合肥的守将等人在合肥等候两个多月后仍不见援军至,蒋济就知道这件事完蛋了。
    那个时候,蒋济虽然还是扬州的别驾,但是他更加的看重曹操这个刚刚失败的豪雄,毕竟之前也有着不少的情分在,再说了现在他也算是曹操的麾下了,所以他就直接秘密告诉扬州刺史,诈称得到张喜的书信,步骑四万已经到达雩娄,此时应派遣主簿迎接张喜援军。
    即写书信遣三部使让他们把这消息告诉城中守将,一部入城,另外两部被敌军捉去,孙权信以为真,急忙放火退走,合肥得以保全。
    这份儿功劳虽然算不上多么的波澜壮阔,但是将他的谋算也是说的一清二楚,算得上是一个英豪了,所以他也就正式进入了曹操的眼睛。
    建安十四年,曹操想要迁徙淮南百姓,然后蒋济疯狂的劝阻,最后曹操不同意,然后曹操失败了,拜蒋济为丹阳太守。
    后来咋提拔温恢为扬州刺史的时候,然后再次将蒋济给放了出去,让他继续当扬州别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蒋济的扬州别家乃是有着真真正正的实际权力的。
    只不过,后来蒋济因为一次诬告,被左将军于禁、沛国相封仁等人齐力给摁了下来,虽然这次诬告蒋济谋反的事情做的很是拙劣,但是因为蒋济寒门的身份,再加上蒋济在扬州的势力,的确是有些根深蒂固了。
    所以哪怕曹操一直对众人说,蒋济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蒋济绝不会背叛他,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将他从扬州别驾的位置上拿下来,改任丞相主簿兼西曹属,与时任丞相主簿兼东曹属的司马懿共为丞相府的属官。
    《三国志》: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指前令与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等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促理出之。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令曰:“舜举皋陶,不仁者远;臧否得中,望于贤属矣。”
    同时因为长期驻边的关系,再加上蒋济这个有什么说什么,要多强硬有多强硬的性格,所以说这种性格,和某些情况下的曹氏宗亲那些将领就很熟悉。
    其中和蒋济关系最好的就是夏侯尚了。
    在史书之中有过这方面的一个记载,那就是夏侯尚曾经和他去炫耀,炫耀曹丕对他如何如何的放心,然后他上手就吧夏侯尚给卖了,卖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三国志》:文帝即王位,转为相国长史。及践阼,出为东中郎将。济请留,诏曰:“高祖歌曰‘安得猛士守四方’!天下未宁,要须良臣以镇边境。如其无事,乃还鸣玉,未为后也。”济上万机论,帝善之。入为散骑常侍。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尚以示济。
    曹丕为了让夏侯尚能够放心,所以给了他一封先斩后奏的折子,“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慧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
    这种话说白了就是告诉夏侯尚,只要你能完成任务,先斩后奏,杀人取物,尽可去做,无论王公大臣,还是什么人物,都可以进行先斩后奏的事情,这一下子就等于是给了夏侯尚的尚方宝剑啊。
    不过这种事,夏侯尚好心好意的去找蒋济炫耀也好,证明自己也好,总之是拿蒋济当真朋友,毕竟夏侯尚和蒋济当初同时坐镇过南方,他们两个人从来没有传出来过有矛盾。
    但是夏侯尚这么够义气的一件事,让蒋济给搅和了,最后夏侯尚还没有怪罪蒋济,不得不说,这是真朋友了。
    而之后,和蒋济关系好的也不仅仅是夏侯尚一个人,包括曹仁也是一样,曹仁在夏侯惇死后十分的倨傲,对谁都看不起的模样,所以最后他的军师需要十分的斟酌,最后选定了蒋济,也是因为蒋济和曹家的这些人关系不错。)
    此时蒋济看着双眼紧闭的曹仁,非但没有任何的安慰,反倒是直接毫不客气的说了很多不合时宜的话,包括刚刚那句。
    “大司马,是要自己将这件事扛下来么?”
    蒋济不是傻子,曹仁征战沙场这么多年,若是这点小风小浪就被打击成这幅模样,那他这个曹氏宗亲第一将也太浪得虚名了一些。
    曹仁在荆州驻扎了这么多年,或许大家都可以说他现在战法过时了,年纪大了,岁数大了,打不动了,胆气也不如从前了。
    但是不得不说,曹仁任然是曹氏的奠基之石,在曹家二代将领之中,还没有人完全成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