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二百二十八章曹氏换天[2]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勇,皆寝兵自固。帝曰:“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彰薨,如汉东平王葬礼。及丧出,空中闻数百人泣声。送者皆言,昔乱军相伤杀者,皆无棺椁,王之仁惠,收其朽骨,死者欢于地下,精灵知感,故人美王之德。国史撰《任城王旧事》三卷,晋初藏于秘阁。
    因为这个东西是晋朝初年就被收录进去的事情,所以有很大的可能这玩意是真的!
    当然,对于最后那一项曹彰死去之后,天空有人嚎哭等等,这个有些玄幻了,暂且不会写在之中!
    另外关于读者问的,曹彰和曹丕两个人的关系,作者可以负责人的说,这两兄弟的关系特别的好!
    千万不要觉得曹丕是一个大度的人,曹丕的确是雄才武略直追其父,也不会妄杀任何一个有功之臣!
    但是这不是说他不会报复,曹丕对待曹植和对待曹彰的身上那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先说曹操还活着的时候,曹丕对于曹植那就是恨不得他早点死!
    从曹植在白马门作死之后,曹丕对于曹植就是一路严防死守,恨不得直接将他千刀万剐了才痛快!
    直到杨修之死,曹丕那是毫不犹豫,并且下手稳准狠,第一时间就将这件事传到了关中的世家之中,让关中的世家和曹植离心离德!
    但是再看看曹彰,曹丕对曹彰的那种宠爱是很重要的!
    虽然作者在之中将夏侯尚和曹彰安排到了一起,但是史书上记载过!
    夏侯尚自幼和曹丕交好,甚至后面因为有人说了夏侯尚的坏话而被曹丕记恨!
    但是在北征乌桓的时候,曹丕竟然主动将自己麾下大将夏侯尚派了出去,就是担心曹彰那里出什么问题!
    这一点在史书夏侯尚列传之中也有详细的记载,作者就不多说了!
    但是作者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在曹彰出征之后,他的确是打了一场大胜仗。
    而且还被他的父王曹操召唤到汉中助战,虽然最后他被留在了长安吧!
    但是在曹彰奔赴汉中的时候,他路过了曹丕所在的邺城,而且得到了曹丕的帮助!
    《三国志》: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遂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以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柯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这里必须要说一句了,曹彰是一名十足十的将领,但是他的情商并不高,历史上他也没有什么名人辅佐他!
    所以在讨好曹操这里他一直用的都是自己的硬实力!
    但是曹丕不一样,他能得到曹操的认可这件事,他很有眼力劲儿这件事非常的重要!
    所以这个时候,曹丕教给曹彰去见到了自己的父王应该怎么说,这是哥哥对于弟弟的一种爱护!
    而曹彰竟然真的就按照曹丕的说法去这么说了,几乎是原模原样一点不改!
    这就是一个弟弟对自己哥哥浓厚的信任!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事情,作者才坚定的认为曹彰和曹丕的关系。
    至于曹丕在继位之后…说实话有这么一个猛的和游戏漏洞一样的弟弟,换成谁他也会很担心!
    不过曹丕纵然将曹彰所有的兵权都收了,但是他仍然是将曹彰当成自己的亲弟弟!
    特别是在曹丕继位之后,曹彰也是主动带头去了诸侯国,这是给足了曹丕面子!
    而曹丕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个弟弟,曹丕赏罚分明也是出了名的!
    但是唯独在这个弟弟身上他直接失去了脑子一样!
    在曹氏身份地位最为特殊的夏侯惇,被曹操亲自下令都督二十六军,被曹操强行命令享乐的夏侯惇,在生前死后,曹丕对他也不过就是加官进爵!
    虽然位极人臣,但是因为夏侯惇本身性格的问题,实际得到的好处并不算多!
    至于继承夏侯惇地位的曹仁,陈侯的爵位在身,最终也不过就是三千五百户的封地!
    其他宗亲大将或者外姓大将能够上两千户封地的都没有多少!
    但是曹彰呢,在还只是鄢陵侯的时候,就是五千户的封邑,堪称天下之最!
    如果说这是他父王曹操对他的奖赏,那么接下来曹丕继位之后,增邑五千!
    曹彰应该是整个三国时代唯一的一个实打实的万户侯!
    而且在曹丕开始封王的时候,曹彰又是第一个王,任城王!
    曹彰封王的里程就是,曹丕第一年当魏王和皇帝,曹彰改成了万户侯!
    第二年曹丕正式开始了皇帝生涯,曹彰从万户侯直接封公!
    第三年,曹丕再次想起了自己的这个亲生弟弟,顺带给了他王位!
    这种封赏如果说是忌惮,那也有些太扯淡了一些!
    而且曹丕曾经数次指责曹彰,而曹彰也欣然接受,这种感情也是实证!
    《三国志》曹仁列传曾经说过,仁少时不脩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至于曹彰带兵去抢魏王印玺得事情,这个事情再三国志曹彰列传里没有如何的提及。
    《三国志》只说了了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至于《三国志》里面贾逵列传也是有这这一段的记载,但是和曹彰列传正好相反!
    《三国志》贾逵列传说的是,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不过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将这么“冲动暴躁”的曹彰劝了回去,贾逵未免有些吹牛了!
    而且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带领军队,贾逵都不是曹彰的对手,曹彰如果真的想要抢夺曹操的印玺,他贾逵也没有办法!
    至于大义…人家曹彰就是封了先王曹操的命令才去的!
    所以在这里,作者专门查了贾逵列传和曹植的列传,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魏略》: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逵建议为不可秘,乃发哀,令内外皆入临,临讫,各安叙不得动。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
    从这里看得出来两件事,第一曹操身死后曹彰和曹丕都是众人的主心骨,也都是众人等待的对象,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曹彰可以说和曹丕是一样的地位!
    第二件事,贾逵并不是曹操病逝之后的第一负责人,是因为洛阳生乱,没有人愿意负担责任才趁势而上的,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曹彰一到洛阳,愣是先看到贾逵这个家伙!
    再就是曹彰为什么先是态度这般强烈,然后又立刻偃旗息鼓了。
    在曹丕和曹植争夺王世子之位的时候,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拥护!
    其中曹丕的拥护就不说了,曹植的拥护就很有意思了!
    对曹植帮助最大的无疑就是魏王得主簿,出身弘农杨氏的贵公子杨修!
    消息灵通,智谋过人,手眼通天说的就是他这种人了!
    但是另外还有几个人也是曹植的爪牙,丁家兄弟就不说了,臭名昭著。
    剩下的要么就是杂耍之徒,要么就是奸佞之辈,一个个都是被称之为无德而荣,无功而禄的人!
    不过这其中一窝小人之中真的有这么一位真君子,那就是贾逵!
    这一点在三国志上被删除了,因为他儿子的原因,陈寿对于贾逵非常的尊敬也非常的留情面!
    但是他投奔曹植这件事还真不是假的,所以曹彰在一进到洛阳之后,先看到这么一个玩意在做事,换成任何人恐怕也不敢放心。
    但是当贾逵说太子在邺城,也就是主动承认了曹丕的地位以后,而且是代表所有人都承认了这件事,那就是板上钉钉了!
    不能说曹彰真的就没有动心过,但是当他看到和自己挣抢位置的人是自己的大哥,这时候作者觉得,他是自己心软了!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不了了之,交出兵权,主动解甲归田回到自己的诸侯国之中等等!
    这种事情数不胜数,甚至作者一度觉得,曹彰之死不是曹丕干的,而是他的儿子曹叡伙同那些世家干的!
    因为曹彰就这种封赏的架势,曹丕真的有可能兄死弟及,毕竟这个是有前车之鉴的!
    因为曹彰的篇幅已经快要结束了,他是这本书的开口,也是曹氏最为重要的一个人,更是曹氏武力和威望的象征!
    再加上还有他和曹丕的兄弟之情,这些都让作者不得不多写一些!
    在这里引用一些人的话,引用一些人对于曹彰的评价,也表示出,作者对他的感情。
    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
    曹丕: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
    曹植:①昔二虢佐文,旦奭翼武。於休我王,魏之元辅。将崇懿迹,等号齐鲁。如何奄忽,命不是与。仁者悼没,兼彼殊类。矧我同生,能不憯悴。目想官墀,心存平素。仿佛魂神,驰情陵墓。凡夫爱命,达者徇名。王虽薨殂,功著丹青。人谁不没?贵有遗声。②幼有令质,光耀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