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长子》正文卷第六百五十章贞观十六年,未来人的报复[2]

大唐第一长子最新章节目录
   观十一年八月,侍御史马周上疏朝廷,建议政府应重视州县地方官吏的选任。李世民闻奏,深以为是,决定以后刺史由他亲选,县令则由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
    跟着李世民开始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徵收谷物、布疋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还有府兵制的改动,军府所在有地团,兵士不能随便迁徙出界;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其主要任务是番上宿卫和征防。
    番上宿卫,即轮流到京师宿卫,按照距离长安的远近分别给番。
    法令规定:百里外五番(即各府内兵士以五人为一组,此五人轮流上长安宿卫,以下类推,但七番、九番分组不尽,当有剩员),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每番一个月;二千里外九番,每番两个月。
    内府卫士(三卫)除两京及其附近诸州必须番上宿卫以外,余州都纳资代役。
    府兵到长安宿卫,由十二卫将军分领。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
    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上面的种种一切...李战都没有任何的回应,即使李战知道,均田制最后会崩溃,也知道府兵制会不长久,但是李战却并没有去干预。
    为什么...因为李战知道,这些事情都要顺着历史发展,李战不想过多的干预历史。
    就是李战到达了登州之后,也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别样的技术,因为李战在规避发展科技,李战想要给未来留下一个相对平和的世界...哦,对了,虽然李战没有发明其他的技术,但是造福百姓的技术还是有的,譬如棉花脱籽机,现在大唐过年百姓都有棉衣穿了。
    就这样,李战在登州一待就是六年。
    而在这一年...贞观十六年,一件大事发生,李战知道,这件大事的提前发生,应该是未来人的报复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