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正文卷第1025章亡者气息

北颂最新章节目录
   寇准等人一直喝到了入夜,一个个毫无形象的瘫倒在了软毯上睡下。
    寇季和刘亨二人,带着他们的学生,将他们分别扶到了房里睡下。
    安顿好了醉的不省人事的老倌以后。
    寇季和刘亨二人就到了老倌们编撰史册的地方,观看起了他们编撰的史册。
    寇季仔细阅读了一番,发现老倌们编撰的史册,可以说是精益求精。
    在华夏史上,几乎是做到了尽善尽美,他们通过各个典籍,考中了史册中的所有事情,还派人去中原走访,完善整个史册。
    华夏史中,不仅囊括了中原史,也囊括了辽国、西夏、高丽、倭国、大理、交趾等等。
    依照老倌们的观点,如今这些地方都归华夏所有,那么它们就应该是华夏的一部分,在它们上面发生的历史,就属于华夏史的一部分。
    老倌们不偏不倚,将各种优缺点全部录入其上。
    寇季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祖父寇准可是一个有地域歧视的人。
    他能不偏不倚的编撰华夏史,可以说是难能可贵。
    世界史方面,有点粗糙。
    老倌们没办法走访世界,也没办法去求证书籍中记载的那些历史。
    所以只能照着大食书籍中的一些史料照搬。
    老倌们在世界史方面,唯一做出的贡献就是依照新订的历法,将西方的纪年体系重新排列了一番。
    一切以华夏为中心,一切以始皇帝嬴政登基为点。
    寇季觉得,这就足够了。
    一群老倌虽然不敢说完全记录了世界史,但他们却成为了世界史的奠基人。
    后世的著史者,只需要不断的往进填充,或者纠正其中一些西方史料中的错误,就足够了。
    更重要的是,第一条世界性的规则,从老倌们手里诞生了。
    寇季在大书房里翻看了一夜的世界史。
    天明以后,就找到了苏醒的寇准,提出要印刷、传播世界史。
    寇准大方的答应了。
    书著出来就是给人看的,又不是为了专门藏起来。
    寇季着急了一大群的匠人,开始印刷起了世界史。
    世界史很厚,加起来足足有两百万言。
    匠人们细细计算了一下,足足需要印刷三十多册,才能将其印刷完。
    寇季那会在乎这个,就一个字‘印’。
    又不差钱。
    再说了,这东西就是宝贝。
    寇季就算用金叶雕刻,也能卖回本。
    寇季一边让匠人们印刷,一边让人出去宣扬,说庆国著出了重宝,只发卖十套,仅用于珍藏。
    于是乎,一群嗅到了血的鲨鱼扑了过来。
    除了刘亨近水楼台先订了一套外,赵祯是第一个派人到庆国的。
    赵祯在派遣陈琳了解了情况以后,写了一封千言长序,送了过来,并且愿意用等重的黄金求购此书。
    寇季和寇准祖孙,对赵祯的长序嗤之以鼻。
    但是其他的那些大儒,却喜欢捧赵祯的臭脚。
    寇准和寇季祖孙死活不肯用赵祯的长序。
    那些大儒是以死相逼,甚至还放出话,说此书不用赵祯写的序的话,他们就不署名。
    寇准不是那种厚着脸皮贪人功劳的人。
    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赵祯的序。
    一帮子大儒才欢欣鼓舞的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书印刷出来以后,寇季果断取了一份放在了庆国内宫镇书房。
    刘亨也取了自己那一套,派人火速送去给刘伯叙。
    赵祯也派遣了陈琳拿着黄金,买走了属于他的那一套。
    值得一提的是,赵祯在拿到了史书没多久以后,就果断的将里面的历法用上了。
    大宋的公文里开始出现公元一二六五年、天圣二十三年等字样。
    寇季在得知了此事以后,一面怒骂赵祯无耻,一面赞叹赵祯有眼光。
    寇季和寇准制定新的历法,就是为了奠定华夏历史在世界历史上的主体地位。
    而今时今日,能代表华夏的不是他寇季,而是赵祯。
    赵祯果断采用了新的历法,对新历法的推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也扫除了新历法在世界上推广了一部分障碍。
    在赵祯拿走了属于他的史书以后。
    种世衡、曹佾、曹利用、张元四人,有先后派人买走了史书印刷版。
    随后,朱能、李昭亮、高卫昭,甚至于格格巫,也派人到庆国求书。
    除了格格巫没买到外,剩下的人都拿到了。
    格格巫没有买到,是因为第一版只印刷了十套。
    寇季说十套就是十套,绝对不会参假。
    不过格格巫也不是没有收获。
    寇季随后又印刷了第二版。
    中间间隔的大概有一年时间。
    第二版就是一百套起步。
    第二版的买主,在第二版印刷之前,就已经敲定了。
    除了格格巫以外,还有大宋各大国学,以及一些府学。
    总之,两版全部卖完,寇季确实赚了一些小钱,不过他并没有在意。
    他的目的就是将书推广出去,让人适应、应用新得历法。
    在第二版卖完了以后,史书的订单不减反增。
    大宋其他府学、大宋县学,乃至于一些大学问家等等,都有心购买收藏此书。
    寇季却没有再主持此事,而是将此事交给了下面的人。
    因为他没有时间继续关注此事。
    大宋种植的橡胶树和西天竺国种植的橡胶树,又了收获。
    寇天赐在得到了橡胶以后,不会用。
    寇季不得不从旁协助,一步一步的协助着寇天赐完善了蒸汽机。
    当蒸汽机陪着气、喷着烟,呜呜了足足三天三夜也没有出问题以后,寇天赐差点高兴疯了。
    他为此潜心研究了近两年多,终于有了收获。
    他怎么可能不高兴。
    随着蒸汽机面世,他心中最向往的铁甲船也可以提上日程。
    他已经看到铁甲船在向自己招手,他如何不高兴。
    寇天赐在经过了短暂的激动以后,又投入到了新的研究当中。
    寇季也悄无声息的走进了属于他一个人的秘密研究所。
    往后,足足两年时间,父子二人都处在潜心研究当中。
    两年时间内,整个大地上的局势几乎没什么变化。
    大宋依然是那个大宋。
    唯一不同的就是大宋的新都被定在了幽州城,在确立新都之前,赵祯几乎将幽州城的田地、屋舍,购买一空。
    在确立了新都以后,大宋就开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入到了新都营造当中。
    大宋皇帝赵祯,就驻在新都边上办公。
    迫使着大宋的文武大臣,从汴京城搬到了大宋新都办公。
    新都还没营造好,赵祯就从满朝文武身上大捞了一笔。
    明明是一大片空地,赵祯一转手,就多了十倍利润。
    但最大的赢家,却不是赵祯,而是天赐钱庄。
    赵祯在收购幽州田地的时候,天赐钱庄也在收购。
    赵祯以十倍的价格出手幽州田地的时候,大宋文武根本没人理会。
    他们知道幽州最大的地主是赵祯。
    所以想一直等着,等到赵祯熬不住,主动降价的时候。
    但是他们没料到,赵祯以十倍的价格出手幽州田地,他们不肯要,天赐钱庄却全部吃下。
    然后没过大半年,以二十倍的价格出售。
    大宋文武还想继续等的。
    可商人们一口气涌入到了幽州,将地价炒到了二十五倍。
    大宋文武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出手购地。
    而屯了大批田产的天赐钱庄,自然跟着大捞了一笔。
    以至于赵祯气的差点动了另择新都的打算。
    赵祯最后并没有再另择新都。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寇卉怀孕了。
    赵祯看在自己皇孙的份上,捏着鼻子认了孩子他外祖母抢他钱的事情。
    大宋没什么变化,庆国也没什么变化。
    庆国除了庆都营造完了以外,其他的地方几乎没什么变化。
    就是罪籍们少了一些,不是死在了营造道路的途中,就是被送到了北海府去挖煤、锻钢。
    除此之外,就是农作物多了一些,除了原有的农作物以外,还多了许多产量高的农作物。
    比如土豆、红薯、南瓜等物。
    庆国外的北海府、西阳、东阳、流求、东天竺、西天竺等地,都没什么变化。
    西方战场上,朱能、李昭亮、格格巫、塞尔柱人和罗马帝国来来往往的僵持了两年之久。
    燕山府的高卫昭,在大宋帮助下,重新在燕山府站稳了脚跟。
    一切从明面上看,一点儿变化也没有。
    可是从暗地里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
    东阳种家、流求曹家、东天竺曹家,第二次派遣去北美洲的人,再次返回到了他们各家,带着一批奴隶,又匆匆离开了。
    刘亨闲暇的时候稍微计算了一下,三家前前后后,一共将十三万人弄到了北美洲等地。
    十三万人都配备了刀兵。
    看起来凶神恶煞的。
    不过这一切跟寇季无关。
    寇季甚至连门都不想出。
    可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到访,让寇季不出门不行。
    寇季见到他的时候,他被人抬着,浑身瘦的就剩下了一把骨头,气息虚弱的似乎随时都会死过去。
    寇季看着躺在面前的老倌,长叹了一声,“你又是何必呢?”
    躺在躺椅上,就剩下了半口气的曹利用,盯着寇季,轻笑着道:“我怕我再不来,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寇季叹气道:“那也不用亲自赶过来,捎一封信,我会去见你。”
    曹利用咧嘴笑道:“你是少爷,我是老仆,哪有少爷亲自去见老仆的道理。”
    寇季直言道:“你又何必如此妄自菲薄?你如今已经贵为一国国主,纵然是称霸四海的大宋皇帝,也不敢称呼你为仆人。”
    曹利用摇头道:“曹家能有今日,都是你给的。你不计较往日的恩情,可曹家得记着。曹家上上下下,欠你一条命。”
    寇季摇头道:“我早说过了,还清了。”
    曹利用失笑道:“救命之恩,那是那么容易还清的?”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你个老家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