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大游戏》基金会成长史第177章云爱好者

基金会大游戏最新章节目录
   《文明重构异闻录》最终能够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关理尚且无法预计。
    不过这件事确实给他提了个醒,让他想起自己也该开始着手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寻思云爱好者是时候出现了。”关理在华文的搜索栏内输入“SCP”,敲下回车键。
    显示出来的书不多,成绩也都不怎么样。
    但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这说明《SCP基金会》总算是拥有了稳定的爱好者圈子,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
    “二次创作、同人改编、粉圈风气,各种杂七杂八的事。”他深知一个小众文化圈成型后管理起来有多麻烦,却不能放手不管。
    在当今的信息洪流时代,所有人都在“造神”。
    明星是“神”,媒体是“神”,连作者也正在成为“神”。
    几乎没有网络社群能够逃脱如此“大势所趋”的漩涡,《SCP基金会》及其衍生作品的粉丝也不能。
    从关理把它放入网络的那一刻起,后续的发展便成为了混沌。
    “但你看起来一切尽在掌握,管理员。”系统发言道。
    关理摇了摇头,他对自己做的事哪些有用哪些无用非常清楚,“只是见招拆招而已,顺应时势被动反应,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之前很多情况也不适合主动炒作,以后倒是可以试试……”稍稍停顿一下,他接着说,“一旦站上台前,就算我们不去做,迟早也会有人找上来。”
    毫无疑问,《SCP基金会》不出名,对主流大众而言是个边缘得不能再边缘的圈子。
    可与此同时,它又在另一方面相当出名。
    ——科幻文学、国产动画、单机游戏、网络……
    或者用一个更加明确的标签来进行限定:部分ACGN文化社群。
    这里各方矛盾重重,信息变迁极快,向来都是乱象横生之地。
    整体还呈现出不断低龄化的趋势……
    就以眼前的网文圈作为例子,足以窥见稳中藏乱的一角。
    网文是个被商业化统治的文学创作市场,这里的作者和读者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传达者与倾听者?偶像与粉丝?
    都是,又都不是。
    每一个作者踏上写作之路,都一定是因为自己要表达什么。
    赚钱?也只有那些连门都没入的人才会觉得网文很好赚钱。
    同样的精力花在其它行业,成功几率绝对比网文高。
    而更多人选择成为作者,只是想过要写。
    可能不是多么深刻多么高尚的想法,但一定是想过的——
    “我想要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我想要打动读者”。
    对成名者来说,尤其如此。
    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根本不可能坚持下去。
    文字是他们思维的映射,能够真正蚀刻记忆的,只有附属其上的心灵之重量。
    读者在茫茫信息海洋中搜寻,偶然遭遇一刹那迷人的灵光,被书中的故事与情感所打动。
    他们的灵魂在那一刻交汇,得见别人眼中的世界。
    于是喜欢上一本书,开始关注一个作者。
    ……如果真能这么简单,就好了。
    而实际的情况则是,这种理想状态几乎不存在。
    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
    网络的高速发展拉进了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距离,把“作者”拉下文学的神坛又将其捧上舆论的高峰。
    这不冲突,一点也不。
    读者可以一边骂着某个作者文笔垃圾三观不正一边对某个作者的所有话都奉若真理。
    ——“网路造神运动”
    很多人自诩为无神论者,殊不知自我早已叛变,信仰着没有神名的虚拟形象。
    “很有趣,真的很有趣。”关理对这一看似悲哀的事实没有丝毫的负面看法,“戏剧化的故事每日上演,是前所未有的精彩时代啊。”
    无论是放弃思考,还是时时自醒,都只是个人的生存方式。
    力求独立思考的人总能看到更多,但活得很累,还经常被气个半死。
    随波逐流者看似愚昧,实际上可能只是懒得去管,快乐吃瓜就完事了。
    没有读心术,谁也不知道别人脑子里在想什么。
    所以,他人的想法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仅仅只是——
    我觉得正确,那就去做吧。
    这便是关理一直在践行的行事法则:随心而战。
    也可以简称为“从心”。
    系统不想知道他从不从心,只想知道怎么处理云爱好者,“所以?”
    不管肯定是不可能的。
    一个不受控的网络社群,要么机缘巧合下形成自我管控机制,要么在不断扩张不断劣化的进程中逐渐消亡。
    而且粉圈的存在与《SCP基金会》本体之间有割舍不开的联系。
    造成的负面影响SCP也会被迫分担。
    人们总说“粉丝行为不能上升到正主”,可每个人都知道这只是不切实际的期望。
    完全从情感上将对粉丝的观感和对正主的印象分开,能吗?
    不能。
    发言者给自己贴上了一个阵营的标签,那么他的所作所为,都将影响他人对整个阵营的印象。
    所以不仅要管云爱好者,还得连带云爱好者与核心粉丝一起管理。
    问题在于怎么管?
    “明面上放开一切限制,暗中引导管控氛围。”关理给出的答案并不出乎意料。
    这也是系统所想到的最佳路线。
    开放二次创作版权,鼓励所有非恶意使用。
    毕竟《SCP基金会》的追求是更大的传播,不是更大的利益。
    而针对必定会出现的ky行为、无脑玩梗、设定崩坏,独裁式镇压是最下等的方法。
    要知道网友人均杠精,越是不让他们碰的东西,他们就越想来试探一下。
    禁掉一个梗,总会冒出鬼才发明新的梗。
    正确的应对方法,基金会“逆模因部”系列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理念是杀得死的吗?”
    ——“是的,理念是杀得死的。”
    ——“用更好的理念。”
    与其制订复杂到没人乐意看的规则,不如假装自己这里没有任何规则,然后给整个群体反复洗脑。
    直到他们形成自动遵守潜规则的习惯,并将维护氛围当作职责和乐趣。
    小圈子的“优越感”会成为稳定与团结中坚力量的最大武器。
    系统:“优越感?”
    关理:“比如说给新加入的新人吹逼……咳,科普基金会的深层内容时,就会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真的很爽。”
    系统:“……”你这是科普上瘾,没治了。
    不过多培养点这种人才也不是不可以,系统犹豫了下,还是在自己的数据库里记上一笔——
    “卖安利综合征养成计划暂定。”
    列在“强化矜持心态确保少玩梗暂定”、“带头吃瓜让粉丝多线分析暂定”、“不定期制造舆论事件演习暂定”等项目后面。
    又把已经列出来的几十项措施整理了一遍,系统很想叹气。
    以关理的性格,顶多下达下达指令细化细化具体操作,真正负责执行的还是系统。
    做辅助系统做到它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唔,能不能罢工啊……
    “系统,我发现一本有点厉害的SCP同人。”关理随手点进搜索界面的书看了看简介,差点笑出声,“这书里的种马男主立志上遍所有人形项目。”
    “!”系统瞬间把刚才的想法抛之脑后,“让我看看!”
    所有人形项目啊……先不说106“恐怖老人”096“羞涩的人”这种不知道算不算人的,就049“疫医”碰了秒死的被动能力,要不要命了?
    而且它们都是男性……至少看起来像是男性……
    娘化?
    令人智熄!
    事实证明,作者骚还是没有关理和系统的脑洞的骚。
    简介不过是个噱头,正文里只写了166“魅魔少女”,这作者一点儿创新精神都没有。
    再看看其它带了基金会元素的书……
    随身携带914的这位大兄弟你很有想法,就是加工有风险,使用需谨慎呐。
    穿越异世界,能力是每天随机召唤一个SCP项目?这个世界还有得救吗?
    哦,这本是原世界观……基金会SSS级新人?嘶,恐怖如斯!
    虽然知道不能对这些新人作品太认真,但关理真的很想把部分作者逮出来摇一摇,问他们到底对SCP基金会有什么误解。
    翻了一圈竟然就001的《文明重构异闻录》勉强能看。
    算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无尽》火起来才三个月,《我于万物之中》更短,一个月还不到。
    华文这里有人写同人已经不错了,不能要求更多。
    随着越来越多人知道《SCP基金会》的存在,精品总会出现的。
    一边安慰自己,关理一边关闭了华文,目光扫过浏览器上的收藏页面栏,很快又停下,鼠标移动至一个名为“创品”的选项上。
    毅然决然点了进去。
    “创品”,顶着大学生创业平台似的名字,实际上却是赫赫有名的三大同人创作聚集地之一。
    当然,由于腐女格外热烈的创作激情,耽美同人占了大半壁江山。
    关理之前把稍微有点名气的文创网站都扫了一遍,自然没有漏掉这个同人天堂,甚至还关注了好几个作品的标签。
    现在连华文都有SCP的同人文了,职业做同人的创品肯定走在更前面。
    嗯,有必要了解一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