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正文卷第517章第二训练区的两秒钟

大国战隼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次轻松勾住了第二道阻拦索,乃至第二第三次,都可以归结于运气,同样的情况不是没有出现过。大家并不是很意外,顶多是稍稍扬了扬眉头——哦,这个飞行员不错,或者——哦,这个飞行员运气不错。
    可是第四第五次也都勾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就不能归结于运气了。一个简单的动作大家都可以轻松地按照标准完成,但是极少有人能够连续同等标准完成一百次一千次。
    到了剩下第六次和第七次,谁都不希望李战功亏一篑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天上的588号歼-15身上,大家患得患失起来,既希望飞行员能加快速度好让提起的心落地,又希望飞行员能够不要急躁保持状态完成最后两次着舰。
    反而是当事人李战的心情最为放松。
    陈飞:这小子曾经以每小时八百多公里的速度着舰过!
    号歼-15又绕了回来,准备进行第六次模拟着舰勾阻拦索。
    东南海面上空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团云,那团云不是一般的云而是在旋转着的云,随着旋转云团面积慢慢增大,不多时就遮住了早起的阳光。
    最新气象报告第一时间由气象员呈递给石陌影,石陌影马上提醒李战:“五八八,东南面有旋风,距离20公里,最大风力8级,移动方向320,速度15公里,注意一下。”
    “五八八收到。”李战迅速确认了情况,本场会在一小时二十分钟后被旋风影响,不过他只需要十来分钟就能完成所有的训练,所以并无问题。
    李战根据飞行控制塔台的调整指令微调了着舰降落参数,战机再一次缓缓的下滑,飞行控制塔台、甲板着舰管理等等岗位的人员全神贯注紧盯着战机的姿态。塔台负责确认起落架的士官反反复复确认之后报告,但是他依然没有放松警惕,除非战机安全落地否则就不算是完成任务。
    号歼-15像一只土黄色的大鹅从半空中拍打着巨大的翅膀缓缓落地,鹅头微微扬起略显不可一世。
    尾勾精准无比的勾住了第二道阻拦索,毫无悬念的把第二道模拟阻拦索拉断,588号歼-15再一次轻轻触地后拉起复飞,这一次爬升的速度更快了。
    “第六次了!”石陌影激动了,第六次勾住了第二道阻拦索,这个成绩已经超过了大部分教员。
    张雪阳的着舰十次只有一半左右几率成功就能当助理教员,除了因为他的军事英语水平高,另一个方面则因为着舰降落这个科目真的真的真的十分的难,能做到十次着舰五六次勾住第二道阻拦索是很出色的表现了。
    石陌影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他直截了当的呼叫李战,“五八八!你要在第二训练区着舰降落!如果你第七次也能勾住第二道阻拦索你就创造了飞鲨开训以来的纪录!李战!加油!”
    “五八八明白。”李战的语气淡定得很。
    石陌影之前还以为李战有了那么两三次的成功后心态有些飘了,实际上现在心态不稳的是他而不是李战。
    起降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工作,有所谓的研究表明,在没有地面引导的情况下降落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在既无地面引导又是陌生环境的地方降落,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这还是陆基飞机的数据!
    因此,如果李战完成了大满贯创造了飞鲨学员首次实飞训练纪录,那么受到嘉奖的就一定不只是他自己,而是会包括从石陌影这位指挥员到下面所有岗位官兵。也许不会每个人都有三等功啊嘉奖之类的荣誉,但是履历上是可以重重地写上一笔“保障过某某活动”,这就是荣誉更是资本。
    反而是李战没有太强烈的感觉,不就是着舰降落吗,以后要在航母上着舰降落无数次呢,如果成功率上不去隔三差五的要复飞,时间和航油都浪费在起降环节了那打个屁仗。
    所以他认为这是基本操作。
    起降当然是基本操作,问题是滑跃起飞、阻拦着舰降落这两个内容对我军来说都是全新的、陌生的、具有超高难度的“在米粒上雕中国画”的科目。
    马上进行第七次着舰降落训练。
    气象员突然报告:“指挥长!北面山区气温升高!本场跑道西北十公里处出现对流,受山体影响形成小旋风!报告完毕!”
    石陌影的注意力不完全在588号歼-15上,他不时的会看模拟飞行甲板附近的风向标,同时注意着代表着本场好几个方向附近地域的气温变化表。
    沃土飞训基地基本上算是背靠群山面朝大海,不过距离海拔通常在数百米高的山区有三十多公里的直线距离,所以并不会对本场起降形成影响。但是因为山区地形的特殊形状,又是常年东南海洋季风,造成了山区里经常会出现回旋风,那些回旋风通常很小,影响范围也就两三公里,特点是低空瞬间风力极强,生命力顽强,通常会从山区里或者山区边缘跑出来。这种非常不容易探测到的低空小回旋风对正在起降的飞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危险。
    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和微暴流的威力相提并论的。
    所以沃土飞训基地也好还是十几公里外的某空军场站也好,都非常的重视对低空气流的监控,一有变化马上进行反馈,同时对正在进行的航空训练活动进行调整。
    十公里的距离不算远也不算近,速度快的话三两分钟就到本场了,不过低空小回旋风跑了十公里一般也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但是对正在降落的飞机来说绝对是存在很大威胁的。
    石陌影第一时间向李战通报了情况,可是正在东南海面上掉头的李战表示明白。
    当然不是到了这里学习巩固一下理论知识上几个小时模拟机就让你上实机的,对本场地形环境天气情况甚至风土人情都必须要做到心里有数。飞行员最关注天气这自然不必说,一些时候能不能吃这碗饭就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老天爷要是给你来个十二级台风你就只能飞得更高了。
    所以李战对本地以及本场所处区域经常出现小的回旋风非常的关注。中高空回旋风不要紧,颠簸一阵子凭借着速度飞过去就是了,但是正在降落的飞机离地面只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骤然来一个回旋风过来基本上要裆部位置的红色拉环了(弹射开关)。
    李战不敢掉以轻心,他完成了掉头,机头对准了“航母”,请示飞行控制塔台,“塔台,有条件吗?准备加入标准下滑线,完毕。”
    “五八八可以着舰,注意着舰信号员,完毕。”石陌影迅速确认了北面的小回旋风没有对本场气流产生影响后,允许了李战的着舰请求,同时要求你注意观察着舰信号员。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着舰信号员会第一时间通知飞行员拉起复飞。
    “五八八明白。”
    李战稍稍侧头看了一眼,甲板降落跑道左侧的着舰信号岗位上其中一名着白色马甲的着舰信号员已经准备就绪。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或者他没有勾住任何一根阻拦索,着舰信号员会在一秒钟之内通知他拉起复飞。
    这一次是来真的。
    所以此时李战要降落的是另一个“模拟航母飞行甲板训练区”,也就是位于跑道北端的第二训练区。两个模拟航母飞行甲板训练区是呈现一线部署的,模拟程度几乎百分之一百的第一训练区在跑道的南端,也是李战刚刚训练的场地,第二训练区没有滑跃起飞甲板,一般只用于着舰降落训练,是真的阻拦着舰降落,所以第二训练区在学员们眼中是更高一阶的训练场。
    按照规定,学员连续完成前面六次模拟着舰降落并且全部满分的情况下,第七次可以在第二训练区来上一次真刀真枪的阻拦着舰降落!
    这也是刚才石陌影忍不住激动告诉李战要在第二训练区着舰降落的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学员第一次上实机就赢得了在第二训练区着舰降落的资格。
    沃土飞训基地的跑道全场三千两百米,是海军机场里跑道最长的一处了,两个训练区一南一北部署,中间还有足以起降现役任何一款飞机的跑道。但是和第一训练区相比,第二训练区就显得非常的寒碜了。
    第一训练区说白了就是模拟了航母的飞行甲板和舰楼来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造出来的,就是一艘陆上航母,所以相关的配套全部是完整的,甚至包括飞行甲板一下的一些部分,比如保障人员的场所,甚至有升降机……
    而第二训练区除了建了一个着舰降落区外就再没有其他东西,货真价实的阻拦索系统是该训练区最明显的标志,包括降落跑道左侧着舰信号员所在的位置,也都是严格按照航母上的位置和比例也部署的。
    这就相当刺激了。
    李战低空掠过第一训练区,操纵着战机沿着标准下滑线继续降落,仪表显示数据完全正确。塔台信号员和着舰信号员一前一后告诉他起落架确认放下,最后一个担忧消除了。没有正常的起落架,勾住十根阻拦索也没有用。
    “五八八,下滑角抬高两度。”
    着舰信号员发现问题马上提醒,然后愕然发现他话还没说完就发现588已经抬高了两度,这意味着飞行员比他更早发现了误差马上进行了纠正操纵。
    耶,引导这个飞行员自己好没存在感啊!
    李战还是回答,“明白,抬高两度,抬高两度完毕。”
    他感觉到了有一股比较有力量的向下风力,导致战机的下滑线往下跑了跑,他迅速计算后需要抬高两度才能回到标准下滑线,在他做动作的时候着舰信号员给予了同样的指示。
    这意味着李战处理起来是游刃有余的。
    平心而论,歼-15这样的重型战机在降落的时候并不讨巧,就好比开轿车倒车入库和开货车倒车入库,即使这台货车的加速性能比许多轿车的都要好。李战有丰富的歼-11家族战机使用经验,尤其是对依然采用和歼-15一样飞控系统的歼-11A,他非常的清楚这套飞控系统的反馈速度和操纵余量。
    打个比方,如果把歼-10系列战机比如使用了电传传动系统的新式轿车,那么歼-11A和歼-15就是使用传统传动系统的汽车,前者理论上方向盘转动多少度转向轮就会转动多少度,而后者的方向盘转动度数和转向轮转动度数之间是不同的,比如方向盘打一圈半转向轮转动九十度。
    所以要精准的操纵歼-11A这一类的战机,需要多飞控系统以及操纵杆的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